割不完的韭菜 這篇文章算是半爆發了吧,好歹是5萬+了,兩天增加訂閱1500+。其中有一句話列在這裡引述一下
這個世界其實也是公平的,有什麼消費者,就有什麼商業模式。
我以前講過,做商業不是做道德楷模,堅守底線就是好人,在流行的賺錢套利模式裡,有幾種,看上去很low,其實我還是覺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主播打賞,雖然充滿了言語套路,但實話說,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主播也沒說你打賞了馬上就能財務自由,也沒說你打賞了身體各種頑疾就能康復如初,在這種情況下,我倒不覺得這事算是割韭菜。
小黃文付費閱讀,邏輯同上。
淘寶優惠券,佔便宜心理人皆有之,別賣假貨,別虛假宣傳產品特性和功能,就沒問題。當然,我知道這裡涉及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微信對這個幹擾社交網絡,騷擾微信社交平臺很忌諱,從社交網絡平臺來說,微信有他的道理,但從優惠券本身來說,並不存在這個問題,是其利益鏈條上衍生的推廣途徑問題比較大,這是另一個話題了,不展開討論。
我對這種營銷活動判定的度是什麼呢,我解釋一下。
為什麼有的事情我說是割韭菜,有些我認為不是。
關鍵在於你在宣傳這個事情,用戶付費目標預期和真實目標,是否存在很大的差異。
比如說用戶花錢是想泡妞,但真實是遭遇陷阱被坑。
比如說用戶花錢是為了身體健康,疾病康復,真實情況其實就是安慰劑,甚至因此耽誤正規治療。
比如說用戶花錢是為了發財,真實情況是人家靠你花錢發財,甚至把你本錢騙光。
比如說用戶想佔便宜買好東西,結果發現根本買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或者買到的實際上根本不值。
這些都是明顯的付費預期與結果顯著不一致。
直播主播雖然也有一些玩曖昧吸金的技巧,可能會挑戰用戶預期,但第一,並不是所有主播都是靠曖昧吸金,比如遊戲主播,比如一些表演主播,還是靠自己的一些技能和特點獲得認可和支持;第二,玩曖昧的付費群體裡,大部分支持者也是滿足於曖昧帶來的體驗,預期錯位的在直播付費這個用戶群體裡,雖然有,但並不是主流情況。
之前說單頁電商一波流,用戶花錢是以為撿了大便宜,真實情況要不產品可用性很差,要不就是質量極低,跟本達不到其宣傳的效果。
淘寶優惠券說來,其實也有讓你以為佔便宜的效果,但真實情況是,大部分情況下,至少這個店家持續運營,還是要一些口碑的,淘寶本身也是要維護自己平臺口碑的,跟一波流的電商操盤者對比來說,商品價值與價格的符合度還是要高很多。
可供對比的事實,單頁電商一波流的玩法是洗用戶,用戶洗過一茬後,轉化率急劇下跌,然後換品類,換馬甲洗。而優惠券,持續消費還是很多的。
羅嗦半天,才引入主題,我說這些,有些商業途徑,有些收入模式,我覺得,雖然感覺很low,但是我還是能接受的,可是問題來了,能接受是一回事,卻做不來,為啥做不來,對這裡的用戶行為,消費方式,完全理解不來。
最近跟創業者聊天,越來越覺得自己完全不接地氣,昨天我跟朋友聊淘寶優惠券話題,我對這個市場空間規模完全沒概念,因為我從來沒有看到誰給我發過優惠券,於是我主動要求對方,給我拉進一個淘寶優惠券的發放群,別說,裡面全是女生。我真是無法理解這種群是為什麼會存在的,大家都不說話,每天有機器人發上百條優惠券,但是人家就是有成交,有轉化。我熟悉的群裡,如果有任何發一條類似的廣告,要不被群主踢掉,要不我忍受不了直接退群,然而這樣的群,我就觀察,沒人退群,也沒人回復,也沒人感謝,啥都沒有,只有發紅包的時候看到有領取記錄,證明群裡人是活的,而且紅包每個都只有幾分而已,如果不是為了觀察這個事情,我找不到任何留在這個群裡的理由。
很多行為我都是無法理解的,前天創業者給我講解三四線城市鄉鎮正在紅火的房卡模式棋牌遊戲也是,很多用戶行為特徵完全在我的世界觀之外。
當然,還有很多讀者提過的快手,我知道數據,快手火的不得了,厲害的不得了,比其他任何知名直播平臺都要大差不多一個數量級左右,但我仍然無法理解其用戶行為,其用戶的參與和付費動機。
15年前,很多網際網路大佬和領袖人物,都看不懂hao123,我不敢說我一定懂,但我比他們看得還是明白一點,認識的多一些。但現在,對這些新玩意,我真是完全無法理解,別人跟我提及相關產業的時候,每個數字都在突破我的常識。
我以前講過,邏輯的前提是基於世界觀和價值觀,如果世界觀和價值觀完全不同,你用你的邏輯去思考他們的行為,肯定是無法理順的,他們的行為動機,必須建立在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基礎上,才能用邏輯去理解。
所以,這就是今天的主題,用戶畫像。
一個產品的運營定位,用戶是誰,他們的屬性是什麼,他們的世界觀是什麼,他們的價值觀是什麼。他們的行為動機,消費決策的依據是什麼,這些都是產品設計之前就要考慮清楚的。馮爺說過,不要用我以為,我觀察身邊的人,來做網際網路產品的判定。中國的人群,真的是分了非常多的層次。甚至你用簡單的標籤也很難分拆出來,你說95後是個標籤,但95後也存在涇渭分明的不同群體,你問我怎麼分,我怎麼知道,但我知道,肯定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鄉鎮;都存在差異。而即便同屬於一類,北方和南方,通常也存在差異;教育背景差異,家庭背景差異,等等等等。
大部分網際網路從業者集中在一線城市,大部分網際網路巨頭的員工和負責人都是名校背景,精英階層,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所以很多三四線城市的訴求往往被一些草根創業者所挖掘,所轉化。我們一直認為,各個網際網路巨頭在虛心學習,網際網路的理念也越來越普及,這種鴻溝會越來越小,世界越來越平,但現實,真的不是。
所以很多悶聲發財的東西,依然是游離於巨頭視野之外,游離於精英視野之外,游離於評論家視野之外,是的,有些就是割韭菜,他們也是非常善於做用戶人群畫像,如果拋開割韭菜這個目的,只看他們的營銷策劃能力和用戶分析能力,不能不說很值得我們學習。
但也有一些,雖然用我們的世界觀來看,很low,然而我覺得其商業邏輯是可行的,也是,你不能阻止用戶自己很low但很開心去付費。這些事情,更要認真去研究,去學習。
包括一些公眾號的營銷案例,也不斷刺激我的世界觀。
今天沒有特別的乾貨,因為我自己也還沒能跳出自己的巢窟。
我說個例子吧,當年汪華老師分享的,某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老闆,創業的時候,每天跑到工廠門口,跟農民工蹲在地上聊天,一起排隊吃大鍋飯,聊什麼,聊他們的生活,訴求,然後推出的產品深受農民工歡迎,而且變現效率很高,當年網際網路精英人群根本意識不到,農民工也是有消費能力的。
做人要做自己,做產品,要跳出自己。
當然,跳出自己是必須的,做一點low的事情也可以,把握底線,不割韭菜。
題圖,懶的換了。。。
最近發現我的讀者裡,優秀的90後創業者真的很多,那啥,我就說一句吧,苟富貴,莫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