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炒花蛤不去殼?殼又不吃,直接去殼炒不是更容易嗎?這個疑問早就盤桓在我腦海裡了,一直想找個空檔來聊一聊。街邊小攤上,爆炒花蛤,貝類的海鮮,全國就跟統一一樣似的,都不去殼。一開始,我以為是老闆比較懶,不願意給去殼,後來看到吸溜吸溜吃花甲的人沒像商販抱怨,反而很享受的時候,就大概明白這其中也是有套路的了。
花蛤雖然便宜,剝殼費時費力
一般不靠近沿海城市的,能吃頓海鮮那真的是改善夥食了,就比如小編的老家。但是花蛤是個例外,菜市場裡,永遠泡在水裡的灰灰的冒著泡的就是它了。要問它的價格是所有海鮮裡最親民的,10塊錢買一大袋,能吃上一大盤,下飯又下酒。
花蛤在沒炒熟之前,剝殼真的是非常浪費時間的,而且具難剝,大廚一般都不願意幹,丟給小工都嫌麻煩,要想全部剝完一盤子,沒個半小時下不來,等剝完,黃花菜都涼了,所以大廚子爆炒花蛤之後,服務員端上桌,顧客自己吃自己剝,吃的就是個原汁原味。
花蛤不去殼,防止肉被炒焦,味道太重
不光是花蛤,還有扇貝,小龍蝦等等,這些的做法都是帶殼爆炒的,如果去殼炒,那就考驗大師傅的廚藝了,火候太大,肉就會被炒焦,看似簡單,那絕對是考驗功力的,花蛤的肉遇到高溫就很容易萎縮,在加上大火,就會變得很老,如果有殼的保護,肉就不至於會變得特別老。
再加上,對於海鮮類的烹飪手法,我們用的調料都很多,為的就是去腥,一旦去殼,只剩下肉肉,那味道可就會很重了。
帶殼炒,看上去就有食慾,而且量大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眼睛大,肚皮小。餓的時候,端上來多少就能吃多少,不餓的時候,看見多少也吃不下。爆炒花蛤就是這麼精緻的一道下酒菜。如果你單憑把花蛤當飯吃,小編就推薦你跟老闆要串烤饃片吧。
都知道花蛤去掉殼,就不剩多少肉了,買5斤花蛤都不一定能湊得上一盤,老闆的小本生意,如果天天這樣吃,恐怕也開不了幾天門啦吧。一盤花蛤本身就沒多少錢,去街邊攤上吃,怎麼不得點幾個羊肉串吃吃啊。帶殼炒不僅看上去量多,而且還經得住吃。這邊羊肉串吃完了,花蛤都不一定能吃完。吃貨們一邊聊著天,一邊吸溜吸溜花蛤,老闆也樂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