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植物工廠……山西這個地方現代農業很酷炫!

2020-12-22 騰訊網

現代農業是啥樣?

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都不是!

現代農業裡

有無人駕駛超炫酷的智能農機

有可持續與循環的魚菜共生

有肆意瘋長的西紅柿樹

還有不用土壤的植物工廠

......

11月17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來一場現代農業「研學」遊。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超級拖拉機

▲智能農機

▲智能農機

炫酷的外形,無人駕駛的高科技,你能想到這是用在田間地頭的農機嗎?

這些無人駕駛的超級拖拉機,集成了無人駕駛、智能控制、智能網聯等系統,可實現整車狀態監控、故障診斷及處理、智能識別與控制等。

▲魚菜共生

種菜不需施肥、養魚不用換水,魚排洩的廢水及飼料殘渣成為蔬菜生長的養料,蔬菜的根系與微生物群落將水質處理淨化,實現養魚種菜的可持續與循環,這樣的魚菜共生項目是生態農業中一種最完美的結合。

▲肆意生長的西紅柿樹

這棵「西紅柿樹」是利用普通西紅柿品種的無限生長特性,集成設施、環境、生物、營養和信息等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西紅柿的生長需求。

單株可以長到14米高以上,累計結果3000多公斤,被評為單株年產最高的西紅柿樹。

▲植物工廠

「一群人要在大西洋上漂流幾個月,不想天天吃海鮮,想吃菜怎麼辦?建個植物工廠就行了!」山西農谷工作人員介紹,植物工廠是國際公認設施農業發展的最高級階段。

由人工光源代替太陽光,營養液代替土壤,利用現代科技在貨櫃內,實現農作物周年連續生產。植物工廠不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可滿足遠洋、邊防哨所、高原、育苗和中草藥等領域的生產和研究應用。

▲現代農業生態體系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201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山西農谷成為首批國家農高區。

「三年成勢、五年成型」,山西農谷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以農副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努力建設全國健康食品和功能農業綜合示範區、科技產業孵化示範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產品加工物流集散區,在北方旱作農業區農業提質增效、做大特優農產品、做優設施農業、做強現代農業服務業等方面探索示範,努力創造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有機旱作農業相關展示

目前,山西農谷已有稼祺藜麥研究院等12個科研機構落戶,完成了晉中市656個農業基地、87個農產品溯源、20個有機產品認證企業的產品溯源大數據平臺建設工作;同時,與中科院合作,圍繞有機旱作農業區農機裝備研發,共建中科院智能農機實驗室,引進超級拖拉機、智能耕作機器人、智能巡檢機器人、無人機等先進農機設備及技術進行展示、演示。

▲山西農谷中藥材分子工程研發中心開發的山西藥茶

今年年底,山西農谷還將集聚一批國際國內知名農業高新技術科研機構,建立一批院士、博士後工作站,培育一批山西農谷特色農產品品牌,展示一批現代農業農機農藝科技成果,形成集科技研發、創新孵化、創業服務、檢驗檢測、線上營銷、包裝設計、成果展示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綜合體。

來源:山西雲媒體

圖文製作:山西廣電融媒體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 打造生態循環農業
    仔細一看,桶中的魚兒自由自在的遊弋,無土栽培的種植槽裡西紅柿已經碩果纍纍,淺水池中泥鰍與蔬菜「和諧共處」,潺潺的流水聲清晰悅耳……    內蒙古浮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姜慶告訴記者:「這裡是魚菜共生的大棚,簡單來說,就是魚和蔬菜循環種養的生態生產模式,實現零排放,循環節水95%,環保節能;不用農藥化肥,實現綠色健康。
  • 魚菜共生系統及其立體化案例研究
    然而城市中的農業種植必須面對空間、效能和環境問題,需要依靠現代技術支持才能實現,魚菜共生系統便在此背景下產生。相較於一般城市農場將城市綠地變農田的功能置換方式,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是一種複合水產養殖(Aquaculture)和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應用技術,具有集成、高效的特點,能夠實現都市農業種植的永續有機。
  • 研究陽臺景觀魚菜共生系統
    來源 小川一畝漁菜農業 陽臺農業也是農業庭院經濟在新時期的一種提升與發展,在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80-90年代,許多鄉村的民宅庭院就曾提出過發展庭院種養業提高家庭收入的許多新思路與新模式。
  • 魚菜共生、數字魚 浙江德清讓農業更智慧
    魚菜共生、數字魚 浙江德清讓農業更智慧2020-11-25 15: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央廣網德清        瀏覽量: 2295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曹文君通訊員&nbsp王鈺涵沈宇翔)眼下,在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魚菜共生數位化工廠的蔬菜大棚裡,
  • 魚菜共生的原理和系統構建
    景觀型魚菜共生可見,魚菜共生是水產養殖和水培(或無土栽培)的結合,不同農業生產方法的結合。最早的魚菜共生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如中國的魚稻混養和桑基魚塘。現代魚菜共生強調系統封閉和高密度養殖。它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那麼魚類養殖和蔬菜種植是如何聯繫起來的呢?原來,魚有兩種排洩物,一種是看不見的氨(我們常說氨是英語中氨的音譯),另一種是固體,這就是我們能看到的魚便。兩者都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
  • 山東冠縣:魚菜共生「一水雙收」 高效現代農業助農致富
    新華社濟南12月30日電 題:山東冠縣:魚菜共生「一水雙收」 高效現代農業助農致富新華社記者王志寒冬時節,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定遠寨村,山東潤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魚菜共生大棚內卻溫暖如春,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錦鯉悠然嬉戲;池邊的火山石種植槽裡,芹菜、韭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
  • 池塘魚菜共生新技術
    精養池塘魚菜共生新技術作者:王榮林 潘明庚所謂魚菜共生技術,就是將池塘養魚與水生蔬菜無土栽培相結合,採用水中養魚、水面種菜立體生產用於魚菜共生的魚種類較多,但最好以適應性強的本土魚類或者耐缺氧與廢水環境較強的魚類為好,這樣更適合於高密度的養殖,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用於魚菜共生的品種有:黃顙魚、長吻鮠、羅非魚、太陽魚、鯰魚、美國斑點叉尾鮰等。這些魚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特別是羅非魚是最適合高密度養殖的品種,可以實現200-300尾/m3的密度,而且具有生長速度快、魚的品質佳的優點,是一種雜食性與飼料轉換率較高的品種。
  • 「轉型進行時」山西農谷 打造現代農業「矽谷」(下)
    農業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靈魂,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走進生產車間,最終轉化成經濟效益,實現富民增收,是山西農谷承擔的重要使命。以「農」為本,以「谷」為核,是山西農谷建設的根本,那麼山西農谷的這個「核」是什麼?
  • 「魚菜共生」生態種養:2畝地大棚純收入20萬,怎麼做到的?(內附DIY魚菜共生製作方法)
    這個佔地2畝的魚與蔬菜共生生態循環系統大棚,預計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據介紹,「魚菜共生」是一種集蔬菜栽培與高密度魚養殖為一體的生態系統,魚產生的排洩廢棄物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富足的營養,經農作物淨化吸收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物種之間和諧共生運行,雙方之間形成生態互利關係,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的低碳生產模式。今天小園子就和您一起聊聊魚菜共生的那些事!
  • 南沙將建「工廠化魚菜共生」4.0基地
    會上,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中國農業大學籤訂智慧農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州南沙現代農業產業集團公司分別與中國漁業物聯網與大數據產業創新聯盟、工業化水產養殖與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分別與香港品質保證局、廣州市品牌質量創新促進會籤訂合作協議。
  • 將一座廢棄工廠改造成一個「高密度養魚魚菜共生」垂直農場
    「魚菜共生」在我國尚處於摸索和學習階段,雖然有少數的魚菜農場已經小有規模,但真正的實際廣泛應用尚未出現。「魚菜共生」立體種養非常適合水資源或土地資源稀缺的地區,「魚菜共生」模式不僅節約用水節約用地,還是一種非常環保的模式,因為它不會產生二次汙染,不會破壞土壤,正受到各國許多業者的重視,並推廣。
  • DIY專屬自己的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2、管子接到盒子上:這兩根管子一根是進水,另外一根是排水。上面有彎頭的是進水用的,另外一根是排水的:
  • 魚菜共生 水裡生「金」
    7月14日上午,市湖濱新區曉店鎮的江蘇漁蔬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成樹帶領記者走進其中一個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長勢喜人的空心菜和香芹,與常見的大棚蔬菜不同,這些蔬菜不是長在土上,而是長在浮床上。撥開浮床,能看見底下流動的水,水裡還有不少魚在遊動。 李成樹介紹說,水裡的魚會吃掉菜根上的一些微生物,減少蔬菜生長過程中的病害。
  • 魚和菜的共生體系,「漁耕田」的目標是安全放心菜
    水中養魚,水上種菜,魚的排洩廢物成為植株的生產養料,植物生長則為魚類提供食物。對消費者來說,魚菜共生的植株更有安全保障。使用該體系的種植者一定會避免農藥,否則魚類和有益微生物種群死亡,循環系統崩潰,得不償失。而且,消費者很容易識別蔬菜來源,該體系孕育的植物具有獨特的水生根系,無法與批發市場的蔬菜混淆。
  • 小編DIY第一季:告訴你關於魚菜共生的秘密
    導語本公眾平臺以魚菜共生系統基礎,推廣的不僅僅現代農業技術。
  • 魚菜共生技術:1公斤魚食=50公斤蔬菜+0.8公斤魚肉
    1公斤魚食,至少能生產50公斤蔬菜和0.8公斤魚肉 一個澳大利亞人帶來中國的魚菜共生技術,能否打開潛力巨大的「樂活市場」? 兩隻塑料桶、一個水泵、一個木框,固定起來就是一個魚菜共生水箱。艾文把這個新玩具叫作「純粹系列」(OriginalSeries)。
  • "魚菜共生"是朝陽產業,還是未來科技?
    筆者力求一文帶你讀懂"魚菜共生"的概念與原理,分析該類模式優劣,探密其前世今生,一瞥它的知識寶庫及相關外延。本文4300字,閱讀時間10分鐘。「魚菜共生」是一類同時養殖魚類、種植植物的綜合種養系統,這並非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我國自古有之。2005年浙江省青田縣龍現村的"稻田養魚"被列為世界首批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稻田養魚也被普遍認為是魚菜共生的前身。
  • 魚菜共生真不用大投入,這樣來做,普通養殖戶同樣可做好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是最近幾年來在農業生產中比較火的一個種、養相結合的生產模式,但是一說到這種模式很多朋友想到的就是什麼循環水養殖、溫室大棚、高投入成本高之類,其實這是一些沒有真正了解魚菜共生模式的朋友對魚菜共生的一個誤解或者說是一處片面的理解。
  • 魚菜共生 「一水雙收」
    寒冬時節,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定遠寨村,山東潤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魚菜共生大棚內卻溫暖如春,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錦鯉悠然嬉戲;池邊的火山石種植槽裡,芹菜、韭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
  • 我市開展魚菜共生技術試驗
    本報訊(記者 陳婧)7月8日下午,記者走進鹹寧市楊畈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園水產養殖試驗示範基地。一片魚塘格外吸引人的眼球:只見岸邊一道木質的階梯向水面延伸,池塘中間搭著一個木質平臺,裡面整齊的嵌入8個巨大的藍色塑料桶,成百上千隻鱸魚被圈養在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