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與許多校長座談,大家幾乎都把老教師列為學校發展的瓶頸。老教師年齡大了,體力與精力不濟,除了教學,學校一般不再安排其他工作。有的老教師,倚老賣老,經常與校長唱唱對臺戲,說些風涼話。老教師似乎成了落後的代表,成了學校管理的局外人。人老惹人煩,但是老教師畢竟也是學校的一分子。如何讓教師群體的這塊「短板」不影響到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應該成為教育管理不可忽視的問題。
對老教師管理,重在心態改變。轉變老教師的職業心態,不能動輒用「下崗」「分流」之類的話語「嚇唬」他們,重要的是激發積極向上的心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過:「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心態不同,人生便會不一樣。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安心於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在這種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在資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要想教好書育好人,只憑「啃老本」是不行的。年齡大了,可以少做一些工作,但不能丟掉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工作的熱情,不能丟掉對學生的關愛。
降低要求,讓老教師感受學習的快樂。很多學校對於老教師的學習管理過於鬆懈,總認為他們接受能力差了,對於他們的要求也越來越低,講課比賽、公開課、論文撰寫、技能比賽等基本上都是年輕教師參加,平時的校本培訓,對他們也是網開一面。於是,有的老教師集中學習不到場,聽課評課活動也不參加。時間久了,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與年輕教師的教育觀點產生衝突。在業務培訓學習中,對老教師可以適當減慢進度,放低難度,一旦老教師嘗到學習的快樂,他們就會樂此不疲。有一所學校在組織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做法很值得借鑑:培訓要求全體老師參加,但考核時規定年輕教師90分以上合格,而老教師80分以上就合格,90分以上就達到優秀了。學校同樣為老教師配備了辦公電腦,讓年輕教師幫助解決技術方面的問題,一段時間以後,老教師都習慣了網絡辦公。
分享經驗,讓老教師講「過去的故事」。可能管理者最不想聽的就是老教師講過去的「豐功偉績」,以為這多少帶有「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長」的炫耀。然而換一個角度去想,這其實是一筆財富。作為校長應該順勢而行,利用老教師善講的特點,為其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教師演講會等形式讓老教師說說「過去的故事」。這樣老教師必然會認真準備,反覆推敲演講的內容,這本身就是一種總結與提高。另外,通過老教師的演講,可以讓年輕教師體會到過去的艱辛,感受老教師的敬業精神,從老教師的管理經驗中提煉教育智慧。
參與學校管理,讓老教師增強責任感。旁觀者往往缺乏責任心。改變「局外人」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參與進來。我曾經任職的一所學校主路兩邊有12根路燈,但早已殘缺不全,無法使用,許多老師都建議把路燈去掉。學校領導感覺這件事情不好處理。如果直接去掉,擔心會遭到老教師的反對,可是繼續保留意義又不大。最後,學校領導找來了幾位老教師徵求意見。原來持反對態度的老教師看到學校領導對他們的意見如此重視,都積極發言,獻計獻策。有一位老教師提出了一條建議:把燈頭去掉,把燈杆利用起來,作為文化宣傳圖板的支架。大家都覺得這樣比較穩妥。這樣,既尊重了一些老教師對於路燈的那份感情,也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其教育作用。老教師的民主參與,提高了學校決策的科學性,增強了教職工的責任意識。
發揮老教師的優勢與特長。老教師社會閱歷豐富,協調能力強,我們可以提供平臺,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和優勢。我剛畢業的時候,在一所農村小學任教,當時班內有一名學生打算跟著父親外出打工,我進行了幾次家訪,磨破了嘴皮子,也沒有做通家長的工作。一位老教師見我犯愁,就同我一起做工作。這位老教師走進學生家門,見家長是他的學生,就嚷了一嗓子:「小東西,你當年沒有學好,現在也要讓娃學不好?明天讓娃上學去!」第二天,這名學生就提著書包來上學了。後來,我當了校長,就讓幾位老教師當「維持會長」,有的年輕教師氣盛,處理問題不冷靜,與家長產生了矛盾,我就讓老教師擺平。這些老教師遇到脾氣不好的,笑眯眯地聽家長講完,然後再心平氣和地與家長拉家常,最終家長樂呵呵地離開學校,矛盾問題迎刃而解。可別說,讓我省了不少心。
我想,只要在管理中尊重老教師,激勵他們參與學校管理,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與特長,老教師同樣會煥發出風採。
——發表於《山東教育》(小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