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怪誕行為學》3、原來我們活得如此隨便

2021-02-15 曉書童頻道

點擊上方曉書童頻道,訂閱、置頂我!此刻開始我幫您讀書!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上方綠色標示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 ◆

曉書童感激一路陪伴的是這樣慷慨的您!

您的讚賞對我極其重要!

解讀《怪誕行為學》3、原來我們活得如此隨便

本期節目的文案有5900字,我大約會用22分鐘的時間為您講述。

前情回顧

上期節目主要闡述了我們喜歡比較,愛攀比、愛妒忌的天性,我們聊了峰終定律,聊了比例偏見,已經完全想不起這些概念的同學,您需要打開上期節目稍微複習一下了。行為經濟學中的「相對論」,造成了我們很多的非理性行為。

人都這樣,在沒有比較的前提下是很難做出決策。

我們的大腦中只有「相對價值計算器」,我們很容易看出一樣東西與參照物相比是的好還是壞。而腦子裡卻沒有一個叫做「絕對價值計算器」的東西,沒有參照物,無法形成比較我們立馬就抓瞎。

大腦天生懶惰,能夠輕易形成比較的東西我們就喜歡,無法直觀做出對比的東西,我們就把它丟到一旁。

深諳此道的商家,為我們設下誘餌,引導比較,勾引我們做出他們想要的選擇。

經濟學人廣告的例子,您應該還記得吧?他很好的說明了誘餌的效果。

這個套路在小餐館裡也一樣好用,美國有一家專門給餐館出損招的顧問公司,他們就建議利潤太低的餐館把自己一道主菜的價格提的很高,然後把其他菜品的價格也微微上調。了解「相對論」之後我們就明白,這道高價菜就是他設置的對比誘餌。沒有幾個人會點這道菜,但是只要讓顧客看它一眼就行,一旦顧客看到它的價格有多貴,就會覺得其他菜相對便宜,開開心心的點菜。

顧客有意避開了高價菜,在為自己的理智沾沾自喜的時候,其實錢已經花出去。這些陰招真是防不勝防,所以今後大家打開菜單的時候就明白套路在什麼地方了吧?

那今天節目的內容,我保證與每位同學都深有關係,聽完這期節目,一定可以讓你對自己生活中的那些行為習慣都做出深刻反思。

天價黑珍珠的誕生

今天的話題就先從一個真實案例說起。

話說上世紀70年代,有位珠寶商人他手裡有一種新珠寶,大量的黑珍珠,但是商人在市場上嘗試過,根本不受歡迎,黑不溜秋,個頭也小,就像是早期步槍用的小彈丸一樣。結果,這位商人經高人指點後,用了個套路。

他把黑珍珠放在紐約第五大街的高檔珠寶櫥櫃裡,與鑽石、紅寶石等這些名貴珠寶放在一起,然後標上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天價。緊接著投放大量廣告,廣告中也把黑珍珠與那些很貴的珠寶放在一起。最後人為製造稀缺,只往市面上投放少量的黑珍珠。

這一下子可就不得了了,受人冷落的灰姑娘黑珍珠搖身一變成了人人追捧的奢侈品。人們要麼買不起要麼就是買不到。

在這個案例當中,反映出了一種非常常見的「非理性行為」,就是當我們要評估一個未知事物之前,會找一個參考值,然後根據這個參考值去調整。那如果第一次的這個參考值就很不靠譜,我們的評估自然就產生巨大的誤差。

這個參考值叫做錨定值,這就是錨定效應。

在黑珍珠的案例當中,狡猾的商人把黑珍珠和名貴珠寶放在一起,第一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就把它的價格與那些珠寶的價格錨定在了一起,於是黑不溜秋的玩意兒也在其他珠寶的映襯下,發出了黑色的誘人光澤。

同學們知道愛馬仕的包包為什麼可以賣這麼貴嗎?當然不是因為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什麼的。而是它以藝術品自居,它把自己和藝術品錨定在了一起。價格本身成了一種品牌定位。在這裡,不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影響著商品的商場價而,而是商品價格本身反過來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製造錯覺,顛倒背白的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給我們造成的心理偏差的強烈程度難以想像。

舉個《思考,快與慢》當中的例子:

實驗人員向一處景點的遊客提了兩個問題,你看遠處最高的那顆紅杉樹是高於350米還是低於350米呢?你覺得他的實際高度是多少?同學們聽出話中的玄機了嗎?第一個問題當中的350米,就是給遊客回答第二個問題的錨定值,在這個錨定值之下,遊客第二個問題的平均答案是250米。

於是實驗人員對著同一棵樹問另外一批遊客,只是把問題中的350米,換成了60米,結果得到的平均答案是85米。同一棵樹,250米和85米,差距就可以這麼大。

還不僅如此,錨定效應甚至可以顛倒黑白。

有個例子應該很多同學聽說過:

有一個喜歡安靜老人,他家旁邊每天都有一群孩子來踢球,吵得不勝其煩。於是老人和孩子們說:「我很喜歡看你們踢球,希望你們經常都來,我每次付給你們一塊錢。」於是孩子們拿著錢高高興興的每天都來踢球。

過了幾天老人說我沒有多少錢了,以後每次給你們5毛錢吧。錢雖然少了但也還行吧,孩子們繼續踢球。又過了幾天,老人說我實在沒錢了,每次只能給你們一毛錢了。孩子們大怒:「你知道每天為你踢球有多辛苦嗎?以後我們再也不來了。」

在這個故事中,老人利用錢顛倒了踢球這件事情的性質,成功操縱了孩子們。艾瑞裡想,那我用錨定效應也可以做到嗎?

艾瑞裡做了個實驗:

他在課堂上給學生們來了一段詩朗誦,他的朗誦水平,也不說撕心裂肺吧,那也真叫是見仁見智。之後他說,我周末要舉辦詩歌朗誦會。因為座位有限,所以門票要拍賣,他問同學們說,你們願意出多少錢來聽我的詩朗誦?

然後他換了一個班也朗誦一通,只是問題變成,我要付多少錢給你,你才願意來聽我的詩朗誦。

很明顯,這個問題就是艾瑞裡安插下的錨點。結果我們已經意料到了,第一個班的同學願意花平均1美元來聽艾瑞裡的深情詩朗誦,第二個班的同學要艾瑞裡平均支付1美元才願意來忍受他的鬼哭狼嚎。

艾瑞裡就用這樣的小把戲,把一樁兩可的體驗任意轉換成令人愉悅或者痛苦的體驗。兩個班的同學都不知道這樣的詩朗誦值不值得自己來欣賞或者忍受。但第一印象一旦形成,錨就已經種下,然後同學們會遵循一種合乎邏輯,前後一致的方式,開出付費或者收費的價碼。

這還不算完,還有更厲害的。錨定效應不但可以使我們出現巨大的評估偏差,可以顛倒黑白,一次錨定還會對我們今後都造成長期的影響。

羊群效應

自然學家洛倫茨很早就發現,剛破殼的小鵝會把自己第一眼看見的生物當做是自己的媽媽。有一次他就在無意中讓剛出殼的一群小鵝第一眼看到了自己,結果這些小傢伙就一直跟著他直到長大。

那我們人也會像小鵝一樣嗎?答案是會的。我們遇到一種新產品,我們第一次接受了一個價格,對我們以後購買同類產品的出價意願都會產生長期的影響。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臺60寸的液晶電視,促銷價5000塊,眼前的標籤價還不足以對我們構成長期影響。但是如果我們現在決定用這個價錢買下這臺電視,那這個價格從此就成為了我們心中液晶電視的價格之錨。它就是我們的測量標杆,從此之後,不管我們是要買液晶電視還是和別人聊起液晶電視,都會和它進行比較。

那我們具體是怎麼把最初的某個決定慢慢轉化為長期習慣的呢?這就非常的有趣了,為了讓同學們明白,我需要再引入一個概念,叫做「羊群效應」。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一旦其中有一頭羊跑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的跟著跑,羊群效應就是比喻我們的從眾心理。自然界中,在信息不對稱和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與周圍人的行動保持一致,能有效規避風險。

這在自然界當中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們進入現代文明社會之後,還需要這樣的盲從嗎?

有一個笑話說:

有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去發現座無虛席,沒有自己的位置,於是他靈機一動,大喊一聲:「地獄裡發現石油了。」結果人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裡就只剩他一個人了。他心想,怎麼大家都跑去了?難道說地獄裡真的有石油?於是他自己也跳進了地獄 。

人可一點都不比那些萌萌噠的喜羊羊高明。一個能夠調動眾人的聲音,並不是因為這個聲音在吟唱真理,而只因為這是大多數人的聲音。有句老話叫:「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絕大部分時候,我們所看到的群眾不過都是四個字「烏合之眾」。

勒龐的那本《烏合之眾》應該很多同學都看過,這本書對於社會心理學研究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書中勒龐認為,人們一旦形成群體,就會出現3個特徵。



那這個「羊群效應」是怎麼把「錨定效應」和我們的長期行為習慣聯繫到一起的呢?

打個比方,吃飯時間,我們路過一家餐館,看到排隊的人很多,覺得這家餐館一定不錯,於是也就跟在後面排上了。基於他人的行為來推斷事物的好壞,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應。

同學們肯定沒有想過,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是領頭羊的同時,也是跟隨在其後的羊群。我們排隊會排在自己的後面。這叫做自我羊群效應。

舉個例子:

多年前的一天,我準備到樓下的便利店去買杯奶茶。看到開了一家新的奶茶店,看起來很洋氣的感覺,我走進去被水牌上的價格下了一跳,原來這是一家叫做星巴克的咖啡店,價格是我以往喝的飲料的十倍。進都進來了,在服務員禮貌的注視下看了一眼水牌就低頭走出去,那豈不是很沒面子?於是裝作經常來的樣子趕緊張口要杯奶茶,最後我端著一杯小杯拿鐵被服務員目送著走了出來。不過這杯咖啡還給我帶來了一種特別的溫暖感受。請注意,領頭羊就在這樣莫名其妙,我第一次願意為星巴克付費的時候,出現了。

過了幾天,我與朋友介紹說有家店的咖啡如何如何,然後第二次我走進了星巴克。於是我排隊站在了第一次自己的後面。又過了幾天,我再次進去,我清楚的記得之前自己的決定,好了,我現在排在第三了。

後來,我一次又一次的排在自己的後面,直到現在,我習慣了有事兒沒事去星巴克買杯咖啡,早就忘記了第一次我看見水牌價格時的吃驚。現在我完全同意並且相信,咖啡就應該是幾十塊錢一杯。

你也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呢?

任意的一致 

我已經不記得第一次穿上阿迪達斯的運動鞋是一種什麼樣的驚喜體驗了,我只知道現在我的鞋櫃裡有十幾雙這樣的鞋子。而且我理所當然的認為,一雙鞋,不就應該是七八百塊?


我也不記得什麼時候我把幾十塊錢的T恤,都換成了幾百塊錢的襯衫。但是我知道的是我現在每天都穿著這些襯衫,而且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並且這樣的習慣會長時間的持續下去。


想到這裡,我看了一眼我前幾天買的華為無線藍牙耳機,這幾天它給我帶來的體驗已然告知我,你已經和幾十塊錢一副的有線耳機徹底說再見了。

想到這裡,我感到從我的腰子處傳來陣陣的疼痛。

從前,因為各種原因所安插下的一個個錨點,在自我羊群效應的推動下,變成了理所當然的消費習慣。


從第一次見到iphone時的驚豔,到現在一隻手捂著後腰冒滲出來的血,而另一隻手則在虛弱的撕下最新款蘋果手機的塑料貼紙。有錢當然可以任性,但是我們完全不知道自己被非理性操縱養成習慣的整個過程。

現在我完全不會去想,在習慣喝星巴克之前,一杯雀巢咖啡是不是也給我帶來了同樣的喜悅,在每天穿上光鮮的衣服出門的時候,我早就想不起來曾經純白的T恤也能給我帶來自由和舒適。


有了任意的一次決策,此後就會保持與其一致,然後這件事就變得理所當然,也自然而然。

我們仔細雕琢的生活,難道很大程度上就是這樣「任意一致」的產物嗎?就像小鵝把洛倫茨當成自己的媽媽一樣,我們在過去某一時刻做出任意的一個決定,然後我們以後的生活都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我們想當然的認為最初的決定是明智的並且一直遵守到現在。

你現在所從事的職業,會不會只是因為當初填報志願的時候有一個專業名稱被你多看了一眼呢?你現在的伴侶,會不會只是因為當初他是你的同桌,然後和你借了半塊橡皮呢?

難道我們就是這樣選擇自己的職業、配偶、決定穿什麼衣服,留什麼髮型嗎?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哪些決定是明智的,而哪些又是我們在追隨當初一時衝動所設下的一個錨點呢?我們會不會只不過是自己當初任意行為的集合物呢?

清理錨點,為生活打開新的大門

這些問題確實難以回答,但從自己的個人生活來說,我們是有能力改變自己的非理性行為的。比如說,當我們又想買最新款手機,或者準備去買一杯昂貴咖啡的時候,我們嘗試著去質疑這種習慣,回憶一下它到底是怎麼開始的?同時問自己,它真的能給我帶來這麼大的快感嗎?

如果你準備剁手一部一萬塊錢的手機,不要問自己買還是不買,把問題變成,面前同時出現這部手機和一萬塊現金,我會選擇哪個?如果我選擇錢,那就說明一萬塊帶給我的快感更大,那為什麼還要買手機呢?

要買咖啡,不要問自己現在想喝那種口味的咖啡,而是自問一下,我真的應該養成動不動就來杯高價咖啡的習慣嗎?

其次,就是我們要警惕錨點的設立,我們需要特別關注自己的第一次決定,表面上看它不過是個一次性的決定,但現在我們知道,它對我們日後選擇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蘇格拉底說:不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或許現在我們應該清點一下生活中的錨點了,即便它在當初的某一刻是完全合理的,但是現在它還仍然合理嗎?

一旦對舊的選擇做出了重新思考,我們就向新的決定、新的一天和新的機會敞開了大門。

總結

總結一下今天所提到的知識點:





點擊查看往期節目:

解讀《怪誕行為學》1、挖經濟學牆角的搗蛋孩子——行為經濟學

解讀《怪誕行為學》2、聰明人也難逃「相對論」


點擊這裡買次書相當於讚賞曉書童2元錢!

您的每一次讚賞與分享,我都認真的當作是愛!

相關焦點

  • 解讀《怪誕行為學》2、聰明人也難逃「相對論」
    解讀《怪誕行為學》2、聰明人也難逃「相對論」本期文案6600字,大約需要24分鐘的時間為您講述。《思考,快與慢》與《「錯誤」的行為》都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在後面的解讀中我也會穿插這兩本書的內容。用實驗找到可預測的非理性我們一起翻開《怪誕行為學》。作者丹·艾瑞裡,它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和商業管理雙料博士,年僅31歲就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
  • 怪誕行為學: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書評 | 怪誕行為學2020-05-17其實很喜歡這本書,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都有著合理的解釋!英文直譯是可以預見的非理性的行為,或者說可以預見的一些愚蠢的行為。就像是我們上學時候的作文一樣,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 《怪誕行為學》作者來了! | 福利
    你是否聽說過《怪誕行為學》?知不知道「行為經濟學」該作何解釋?「非理性」是種什麼樣的力量?
  • 告訴你這套經典,名叫《怪誕行為學》
    從日常生活中切入,教我們如何用行為經濟學思維,來避免消費陷阱,做個聰明的人。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其實都蘊含著經濟學,心理學甚至社會行為學道理,這也是今天這本怪誕行為學要和你說的事,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經濟行為。詳細分析非理性行為的發生場景、產生原因,並提出避免對策。
  • 《怪誕行為學》:解讀書中三種心理學現象及帶給我的思考
    前言:《怪誕行為學》這本書拋出很多問題:「為什麼我們會衝動?」「為什麼我們會失控?」「為什麼我們會報復?」,那些理智告訴我們不能做的事情,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的發生?書裡作者丹.艾瑞裡解釋道:「因為,人都是非理性動物。」
  • 《怪誕行為學》之宜家效應
    說到宜家效應,你是否又在想,它和某品牌「宜家」是不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個猜測說明你的聯想能力還不錯,因為這個效應實際上是《怪誕行為學》作者在逛宜家的時候偶然想到的關於對人性的思考而已,所以以此命名。
  • 《一本正經又怪誕行為心理學》
    8月閱讀篤局 書名:《一本正經又怪誕的行為心理學能影響我們發展進度和變化的 有一句話 (立言) 一件事(立功) 一種精神代表(立德)那陳勝吳廣來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啟發人們的思想。尤其是在封建時代更深蒂固的階級一度讓人們沒有上進的信念。而這就是這句話 拉開了反秦(反封建的)序幕。讓告訴我們華夏的民眾 努力奮鬥 是生生不息的精神!這本書 我定位是一個戰術系列的書。就是道和術其中的術。 道就是開創新的思維新的模式。比如現代心理學的鼻祖。
  • 怪誕行為學(A Beginner's Guide to Irrational Behavior)
    怪誕行為學(A Beginner's Guide to Irrational Behavior) MOOC學院   發表於
  • 《怪誕行為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天冷人懶不想更公眾號,強迫自己看書也進展緩慢,但我終究還是又看完了一本不錯的書,分享給大家——《怪誕行為學》。如果要說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穫,那就是細心觀察身邊的現象,分析其合理性,越是「怪誕」的現象,背後越是隱藏著「驚天秘密」。老規矩,先上書摘和思考,最後會分享一個我最近有點小驕傲的收穫,嘻嘻。
  • 《怪誕行為學:非理性的積極力量》—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怪誕行為學2》。本書的作者丹·艾瑞裡是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是認知心理學和營銷學的雙料博士。《怪誕行為學》1、2、3系列書籍,就是他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去探索人們種種非理性行為背後的奧秘。這套書一經面世,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目榜單。
  • 悅讀|讀《怪誕行為學》背後隱含的秘密!
    這說明佔星師不靠譜,隨機選股票竟然如此神奇。       另一項調查實驗表明孩子們在外向和神經質兩個特質上的得分跟他們的星座根本就扯不上任何關係。但是如果調查對象很清楚星座對性格有何影響,他們的問卷結果跟佔星學傳說的吻合程度就會非常接近。       時間雙胞胎就是有些出生日期僅差幾天的人竟然擁有極為相似的生命歷程。
  • 《怪誕行為學2》:如何善用我們的非理性
    心理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很多根植於我們人性中的偏見與謬誤,這些偏見與謬誤仿佛都將我們的決策引導到非理性的一面,但如果我們善用偏見與謬誤,這些非理性的力量就有可能幫助我們實現偉大的目標,在社會中獲得更美好的生活。本次帶來的書《怪誕行為學2》就試圖抓住我們非理性有益的一面,通過描述我們的怪癖,來引導我們改正缺點和發揚優點。
  • 《怪誕行為學1》:八成人都會犯的3個思維錯誤,你有嗎?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怪誕行為學「內部價值器」來幫助我們判斷一個物品真正的價值是多少。,以及這個東西我們帶回家以後,是否真的能夠用上,便不自覺地把它帶回家了。讓我們失去了對事物原本價值的判斷標準?
  • 《怪誕行為學》:比知錯能改更了不起的,是不給自己犯錯的機會
    今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怪誕行為學、奢侈品為何總能夠賣出高價、為什麼贈品反而讓我們花得更多。,一個人的大腦在被情緒綁架以後,常常會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很多時候,商家恰恰是利用了我們人性中的弱點,從我們手裡賺取了遠高於其商品、服務價值的錢。
  • 怪誕行為學|商家如何抓住我們不理性的消費心理
    筆者最近在閱讀一本有趣的書,名為《怪誕行為學》(Predictably Irrational:The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作者是丹·艾瑞裡,如果有人看了本文覺得有趣,不妨去拜讀原著。如果有人不喜歡研讀理論部分,那麼我會挑些有趣的實例部分出來講講,和自身生活一比較,便覺得事實似乎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 怪誕的宋人
    神怪之類,不登大雅之堂,只不過作為文人「正統」行為之外的一個愛好,倘若不談「神」,多說「怪」,則更流於怪誕。宋神宗亦好怪誕之說。徐鉉(916—991),十歲能文,從南唐到北宋,歷經朝代更迭,官做的不小,官做的怎樣,不好說,從宋史記載來看,似乎口才很好,曾兩次使宋。其一是宋軍圍金陵,李後主派徐鉉與趙匡胤談判,求緩兵,同時讓十餘萬軍從江上來緊急增援。
  • 《怪誕心理學》:人類行為的背後,都離不開心理學的範疇
    英國著名心理學教授理察·懷斯曼的著作《怪誕心理學》,向我們揭示隱藏在人生中,各個不同層面的秘密心理。當我們有了喜歡的、重要的事在眼前時,時間自然就讓步了。時間過的快還是慢,都是相對的,和我們當下的心境和所處的環境有關聯。
  • 湖北打下一隻怪誕公知鳥
    在近兩個月裡,湖北大學反覆琢磨後,終於認識到事件的嚴重性:湖北大學是黨領導下的學校,學校幹部是黨領導的幹部,學校裡竟然有教授公然與國家唱反調,說一千道一萬,湖北大學難逃失察之責,如果不處理如此無法無天之人,湖北大學是過不了關的。
  • 託卡爾丘克《怪誕故事集》:現實總是超越我們的認識能力
    雖然這個詞被翻譯為「怪誕」,但其實它的意涵十分豐富,既可以用來形容人類,亦可用以描述世界。作者通過情節出乎意料、結局令人咂舌的十部短篇小說,從不同角度審視現實生活,以博大開闊的視野引發讀者陷入沉思,深刻直面各種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驚訝之門。作者在試著用這部作品證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現實總是在超越我們的認識能力,無窮的未知讓我們孜孜以求,也令我們被驚出一身冷汗。
  • 《怪誕心理學》:世界很大?不,我們的世界正在變小
    可是我們並不了解的是我們的世界正在逐漸變小,小到會有很多的巧合發生,小到有一天你結識了一位新朋友,突然發現原來你們竟然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小世界」是理察·懷斯曼的《怪誕心理學》書中提出的觀點,書中運用眾多的科學實驗對「小世界」的觀點做出了驗證,驗證的結果也是如此:我們的世界正在變小!巧合真的是巧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