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你們的老鴿鴿回來咯!天冷人懶不想更公眾號,強迫自己看書也進展緩慢,但我終究還是又看完了一本不錯的書,分享給大家——《怪誕行為學》。
如果要說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穫,那就是細心觀察身邊的現象,分析其合理性,越是「怪誕」的現象,背後越是隱藏著「驚天秘密」。
老規矩,先上書摘和思考,最後會分享一個我最近有點小驕傲的收穫,嘻嘻。
1 / 比較還是不比較?
人們很少作不加對比的選擇。我們的心裡並沒有一個「內部價值計量器」,告訴我們某種物品真正的價值是多少。相反,我們關注的是這種物品與其他物品的相對優劣,以此來估算其價值。
看到這段話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定價策略、價格錨定之類的概念,確實,人們對某種物品的真正價值是沒有明確概念的,但是有了兩件物品(同類),就有了比較,也就有了優劣,所以定價的時候往往採用三檔價位,或者量大更便宜,來給用戶創造比較的場景,從而選出我們希望用戶做的選擇。
但我也想到另一個場景,就是我們做訂閱頁面的時候,往往傾向於只給用戶一個定價,因為比較意味著思考,思考意味著更長的決策時間,用戶可能會猶豫,甚至離開,所以不讓用戶想,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另一個想法是關於價格本身,同樣是周訂閱,有的競品2.99,有的4.99,還有的9.99,我們是不是要取個中間值4.99,或者直接用最低價2.99呢?並不需要,因為信息不對稱。用戶往往是看到廣告,或者在App Store搜索找到的app,一般只會下一個,這個沒滿足需求才會再看看同類app;一口氣下三四個甚至七八上十個同類app的,除了產品經理,我想不到還有誰。
2 / 為什麼健身app最後輸入身高體重?
社會保險號在本實驗中成為錨,是因為我們想用它來進行實驗而已。我們也完全可以採用當前溫度的數值或者廠家建議零售價作為錨。實際上,任何問題都可以創造出錨來。這看起來理性嗎?當然不,但我們就是這樣的——說到底,我們也是一群幼鵝。
這段也是講錨定的,結合我之前的調研,我想到了兩類app的例子:一類是健身app,在正式進入app之前,會有一系列的引導問題(健身目的、頻率、強度、喜歡的運動類型等),引導的最後一頁,普遍是填身高體重。
最後寫的身高和體重,身高的單位是cm,體重的單位是kg,於是用戶就分別寫了一個三位數和一個兩位數的數字,就像保險號後兩位更大的實驗對象會給出更高的定價,寫了三位數和兩位數的用戶,在引導頁結束之後,看到9.99/周的定價,也會傾向於認為這個價格便宜,從而更願意訂閱。
當然,一系列引導問題(包括身高體重)還有其他的好處: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強化目標樹立預期、體現定製化的價值感等。
另一類app是睡眠追蹤類的,它們會在引導頁最後,讓用戶設置一個入睡提醒的時間,一般用戶會設置10點到12點之間的時間,更心機的app會採用24小時制,讓用戶選擇22點或24點,同樣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和4.99或者9.99每周的訂閱價格比)。
3 / 培養消費習慣
我們可以從認識自己的脆弱開始。比如你打算買一個超薄手機,或者是每天一杯4美元的極品咖啡。你可以首先從質疑這種習慣開始。它是怎麼開始的?同時,問一下自己,你能從中獲取多大的快感。這一快感真的就如同你預期的那麼大?你能不能把預算壓低一點,更好地把省下的錢用在別處?事實上,你做一切事情都應該進行自我訓練,質疑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我們還應該特別關注我們所作的首次決定,它在日後能形成一長串的其他決定(關於衣服、食品等)。它表面上看來只是個一次性的決定,對後來不會有多大影響;但是事實上首次決定的威力可能如此巨大,它的長期效應會滲透到未來我們所作的很多決定裡。
這段引用有點長,但它揭示了很多訂閱都有3天免費試用的原因:低成本開始,持續刺激養成習慣。當用戶有了習慣,就會離不開對應的服務,從而開始一輪又一輪訂閱(當然也有可能是試訂閱之後忘記了取消,哈哈)。
同樣的道理也出現在優惠券和補貼上,因為首次決定是那麼重要,所以少賺、甚至虧本,讓用戶第一次做出決定,未來的錢,是可以賺回來的。
如何反套路,作者也說的很清楚:要格外關注自己的首次決定,考慮的不是這次做了會有什麼後果,而是未來做多次、持續做的後果是否可以接受。
聯想到自己買化妝品、護膚品,最開始是覺得要獎勵自己、對自己好一點,開始用進口貴价,第一次的決定可能是過生日或者拿到了項目獎金,但只是一次,我就再也回不到國貨平價了。慶幸的是,這些支出我還是可以cover的,但我前段時間確實有了買包的想法,看了這本書,我忍住了,真好。
4 / 機會太多而眼花繚亂
在現代民主制度下,困擾人們的不是缺乏機會,而是機會太多,令人眼花繚亂。
這條是一個反思。最近確實有些心浮氣躁,不能沉下心來做事。聽到看到各種網際網路35歲甚至30歲的焦慮,女性職場歧視,機器替代人工.我就陷入了自我懷疑和對未來的擔憂之中。
不論我們如何吐槽現在的不公平、內卷,不能否認的是我們整體的生活水平是在不斷的進步之中的,我們擁有的選擇是比十年、二十年以前更多的。
選擇多意味著更廣的發展空間,但也因為更多更廣,我們會這山望著那山高,不能腳踏實地地做好手上的事,徘徊於幾扇門之間。
所以,還是要過好當下,留一個Plan B以防萬一,剩下的門主動關上,剩下的退路不要總想,少一些幹擾,多一些專注。
5 / 彩蛋:我的一次成功實踐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是思維上的,觀察——分析——探索,對看到的現象保有好奇心。
我在設計遊戲關卡的時候,有一個兩難的選擇:一開始就把最好、最完整的體驗給到用戶;還是給用戶一個體驗升級的梯度,漸入佳境。
在體驗競品的時候,看到很多競品都採用了前面關卡很簡單,一關一關逐漸增加功能和要素的方式,這樣用戶能感受到變化,不那麼容易感到boring;但我確實也擔心這種方式是否會一開始讓用戶失望,造成較大的流失。
兩方面的分析都有道理,但那麼多競品都這麼做,存在即合理,我選擇通過AB Test驗證。通過數據驗證發現,給用戶漸入佳境的體驗,對用戶生命周期延長的價值,是顯著高於一開始就給用戶最好最全的體驗,減少第一步用戶流失的價值的。
我的小驕傲是,通過我的好奇心和實驗探索,將用戶的人均看廣告數提升了2個,這對於每天幾萬新增用戶的app來說,可以增加不少收入。
要永遠保持好奇心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