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0歲——140歲

2020-12-23 澎湃新聞

古代根據男子成長過程的特點,以十年為單元,將人生大致分為九個階段,分別是"幼""弱""壯""強""艾""耆""老""耄""期"。除了這樣的總體分類之外,古代還有一些特殊年齡的對於的具體稱謂。

一、具體年齡對應稱謂及其來源和含義:

0歲:初度——指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1歲:牙牙——嬰兒學語的聲音。

周晬——指嬰兒周歲。

2歲: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2-3歲的兒童)

8歲:總角——古代兒童將垂髮紮成兩個髮髻,形狀似羊角,(「總」為聚攏的意思)故稱「總角」。

童齔——通常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10歲: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13歲: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以豆蔻來指代女子13歲。

15歲: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後,就將頭髮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束髮——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16歲:二八——二八為兩個八歲相加為十六歲。

破瓜、碧玉年華——古代將瓜拆分成兩個八來紀年,破瓜即為兩個八,相加為十六歲。

20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年。但體型尤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指女子二十歲。

30歲:而立——指男子三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40歲:不惑——指男子四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50歲:天命——指男子五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一百的一般為五十。

60歲:耳順——指男子六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花甲——天幹地支紀年法,從甲子開始,六十年為一周。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歲稱作花甲。

70歲:從心——指男子七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古稀——古人很少有人活到七十歲。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依次稱七十歲為古稀之年。

77歲:喜壽——指77歲,草書的囍字似七十七,故代指七十七歲。

80歲:耄耋——指八十歲。《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八九十歲的老人。

88歲:米壽——米字拆開為八十八,故代指八十八歲,還可表示年事雖高但任食慾旺盛。

90歲:上壽——指九十歲。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褶皺如同老人的皮膚,故藉此指代九十歲。

凍梨——年事較高的老人會有老年斑,如同凍梨上的斑紋,九十歲的老人也稱凍梨。

99歲:白壽——九十九歲比百歲差一歲,百字去掉一為白,故稱白壽。

100歲:期頤——是一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到一百歲,吃飯穿衣都要孝子來照顧。故稱一百歲為期頤之年。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為廿(二十),下面為八十八,兩者加和為108歲。

140歲:雙稀、雙慶——七十歲為古稀之年,140歲為兩個七十歲,即為雙稀。

來源:方志大名整理於中國歷史網

相關焦點

  •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0到140歲都有,快來漲知識吧
    這是論語中孔子對人生狀態各個階段的評價,也正是因為熟知這句話,才讓我們知道了從三十歲到七十歲,各個年齡段古人的稱謂。那麼其他階段的年齡古人是怎麼稱謂的呢?少年稱謂古人的年齡一般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稱謂表示,可能古人覺得這樣比較風雅吧。當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被稱為「赤子」。
  • 國學課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你知道多少?
    (原標題:國學課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古代的年齡稱謂都叫什麼嗎?今天,小編收集了古人年齡稱謂大全,古人談個年齡,都有這麼多講究!
  • 漲知識|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古時,人們交流時,不會直接說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今天,和大家一起回味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吧!0歲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初度: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攬揆餘初度兮,肇賜餘以嘉名。後也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 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古代的年齡稱謂都叫什麼嗎?今天,si妹收集了古人年齡稱謂大全,古人談個年齡,都有這麼多講究!幼年初度小兒初生之時。《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也代稱生日。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 古代最全年齡稱謂,30歲女子已是半老徐娘!
    在我國古代對年齡的稱謂有非常多種,可以說是每個年齡段都有著不同的稱呼,在古代年齡稱謂中我們熟知的可能有二八年華、三十而立、不惑之年等等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古代年齡稱謂的最全信息,以及古代年齡稱謂的相關介紹。
  • 漲知識!中國古代年齡稱謂大全
    0歲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15歲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
  • 值得收藏:中國古代年齡稱謂大全,看看你身邊有沒有活到茶壽的人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古代,人們將年齡的增長不說成幾歲或者幾十歲,而是用很多稱謂來表示,如今我們能聽到這些稱謂也就只能從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口中聽到,今天小編就將古人口中的年歲整理一下,有需要的可以收藏!>10歲及以下:外傅、幼學、黃口12歲:女生:金釵之年13歲:女生: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15歲:男生
  •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 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裡的黃髮指老人,古時,黃髮是長壽的象徵。垂髫,垂下來的頭髮,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髮。 今天,詩詞君和大家一起回味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吧!
  • 140歲叫雙稀,誰用上了雙稀?從1歲到140歲年齡全稱謂詳解
    古代人很少用具體的數字來記錄年齡,他們習慣於用一些與年齡有關的特定稱謂代替年齡。這些稱謂非常完善,從剛出生一直到140歲都有專門的稱謂。其中很多稱謂一直到現在仍在使用。【總角】:七八歲的代稱中,還有一個詞叫「齔髫」,指換頭髮,大概意思是孩提時候的黃毛褪去。所以,從七八歲始齔褪完了「黃毛」一直到十三四歲都要把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因此叫總角。【九齡】:指九歲。現在在「齡」字前隨便加數字表示對應年齡的孩子,但是這個九齡在古代卻是一個專屬名詞,不存在其他「數字+齡」這種特定用法。
  • 公共基礎知識:聊聊古代的年齡稱謂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的文明長河也催生了我們中國最優(fu)秀(za)的國學文化,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怎麼也搞不清楚的年齡稱謂,一度給我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多問號。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古代的年齡稱謂有哪些。(一)什麼是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因為古人要比我們今人禮貌的多,所以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所以往往相應的稱謂一出來,就直接可以判斷人年齡的大小啦。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 從0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太美了!
    從「始齔」到「豆蔻」 從「而立」到「知天命」 從0歲到100歲 盤點古人對年齡的絕美稱謂 初度 0歲
  • 古人年齡的稱謂有哪些,一起漲知識吧
    現代人每年都會過生日,從出生時算起,過一年長一歲,我們通常只用數字來記述我們的年齡。而在古代,從嬰兒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生命分成了許多階段,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而是用其他稱謂表示。古人對於年齡的稱謂很講究,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叫法。
  • 教資備考——古代特殊稱謂之職業、年齡、尊稱大匯總
    A.121歲 B.131歲 C.141歲 D.151歲【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代年齡稱謂的理解。古代,60歲稱為花甲之年,70歲是古稀之年。題幹中「花甲重逢」是指兩個花甲年,共120歲,「三七歲月」是指21年,總共141歲。
  •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裡的黃髮指老人,古時,黃髮是長壽的象徵。垂髫,垂下來的頭髮,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髮。——胡令能《小兒垂釣》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古代年齡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從這周開始,小編會給大家分享古代文化常識的乾貨,大家記得點讚收藏,一起感受時間的魔力吧。
  • 在古代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稱謂!
    在我國古代時期對於年齡是有著很多種說法的,並且對於不同的年齡段也都有著不同的稱謂,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稱謂吧!0歲,有四種稱謂:初度,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謂始生之年時;赤子,剛出生的嬰兒膚色為赤色,所以有這麼一種說法;襁褓,嬰兒小時候都是在襁褓之中,指未滿周歲的孩子;湯餅之會,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辦宴會。2歲時期被稱為孩提,是指幼兒時期。出自《孟子》: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8歲被稱為總角。
  • 古代對不同年齡的稱謂,三十歲的90後美女看完表示淚崩了
    拿人們在語言方面來說,從以前的:先生、小姐,小夥、姑娘,到現在的無論年齡大小貧富貴賤都稱呼為:帥哥、美女,可以說是越來越精簡了。那麼在古代時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人們又是怎樣稱呼的呢?在古代,女子結婚生子一般都比較早,30歲便已是很多孩子的母親,有的甚至自己的女兒也已長大成人準備出嫁了。但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30歲左右的女孩們有很大一部分還沒有結婚,對於她們來說,生活才剛剛要開始。)
  • 從零歲到一百零八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在中國古代,人與人之間相處交流的時候,人們往往不會直接說出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一些特定的年齡稱謂來作介紹,所以衍生出了很多用於形容年齡的詞語。而現代人則相對古人而言,沒有那麼講究,沒有那麼細緻(一般情況下,現代人僅僅劃分了以下幾個年齡階段:嬰兒(0-0.6歲)、幼兒(0.6-2歲)、兒童(3-6歲)、少年(7-14歲)、青年(15-35歲)、中年(36-60歲)、老年(61歲以上))。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古人那些別開生面的年齡稱謂。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古人的講究令人嘆為觀止
    現在人們說年齡,都是用歲數來表示,簡單明了,卻似乎少了一點「韻味」。而古人說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那麼古人對年齡都有哪些有韻味的稱謂呢?——陸遊《梨花》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中年而立:三十歲,《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古人對1到140歲的稱謂,知道5個的算你厲害!
    我們平時看古裝電視或者是文言文,常常會聽到很多關於年齡的稱謂,如「黃口小兒」、「豆蔻年華」、「及冠之年」、「花甲之年」等。其實,古代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百歲老人,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一個特定的稱謂,這些稱謂大都記載在古書之中被沿用至今,這也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大瑰寶。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一一介紹古人對1到140歲的年齡稱謂及來歷,看看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