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2020-12-11 騰訊網

古時,人們交流時,不會直接說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

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裡的黃髮指老人,古時,黃髮是長壽的象徵。垂髫,垂下來的頭髮,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髮。

今天,詩詞君和大家一起回味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吧!

0歲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初度

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攬揆餘初度兮,肇賜餘以嘉名。後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赤子

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

指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歲

齠齔【tiáo chèn】

指七八歲的兒童。《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

指八九歲至13歲的少年兒童。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

9歲

黃口

十歲以下。本指雛鳥的嘴。

10歲

幼學

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外傅之年

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

女孩十二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歲開始帶釵梳妝。

13歲

豆蔻

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歲之間。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15歲

及笄之年

即將年滿15歲的女子。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遣興二首·其一》

結髮

束髮,扎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之年

15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後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

男子十五歲。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男子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歲。指男子的15-20歲,也是童子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

為16歲。

破瓜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

——孫綽《碧玉歌》

20歲

加冠

指男子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

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

指女子的年齡到了24歲。花信:開花時期,花期。藉此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30歲

而立之年

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

三十歲。《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30歲。

40歲

不惑

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活到這個歲數,應該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變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50歲

知天命

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60歲

耳順

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花甲

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天幹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61歲

還歷壽

61歲的壽辰。按幹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還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

指70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因用懸車之年指七十歲。

77歲

喜壽

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耋【dié】

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耄【mào】

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88歲

米壽

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成八十八,故名。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

九十為上壽。

鮐【tái】背之年

古人九十歲的別稱,鮐背泛指長壽老人。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

九十九歲的雅稱。因百字去年上邊的「一」是「白」,「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

100歲

期頤

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

養生學術語。謂最高的年壽。《左傳·昭公三年》孔穎達疏: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莊子·盜蹠》則有「人上壽百歲」的說法。

108歲

茶壽

是108歲的一種說法。茶字的草頭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個八,加在一起就是108歲。

140歲

雙稀、雙慶

古稀指70歲,因此又稱是70歲的兩倍——140歲。雙慶也指140歲。

不論你年方幾何?願你走出半生,歸來還是少年。

(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漲知識|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古時,人們交流時,不會直接說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今天,和大家一起回味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吧!0歲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初度: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攬揆餘初度兮,肇賜餘以嘉名。後也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 從零歲到一百零八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在中國古代,人與人之間相處交流的時候,人們往往不會直接說出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一些特定的年齡稱謂來作介紹,所以衍生出了很多用於形容年齡的詞語。而現代人則相對古人而言,沒有那麼講究,沒有那麼細緻(一般情況下,現代人僅僅劃分了以下幾個年齡階段:嬰兒(0-0.6歲)、幼兒(0.6-2歲)、兒童(3-6歲)、少年(7-14歲)、青年(15-35歲)、中年(36-60歲)、老年(61歲以上))。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古人那些別開生面的年齡稱謂。
  •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居然這麼美!
    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裡的黃髮指老人,古時,黃髮是長壽的象徵。垂髫,垂下來的頭髮,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髮。從「赤子」到「豆蔻」,從「而立」到「知天命」,每一個都那麼美!【幼年】初度:是指生日之時。
  • 從0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太美了!
    從「始齔」到「豆蔻」 從「而立」到「知天命」 從0歲到100歲 盤點古人對年齡的絕美稱謂 初度 0歲
  •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0到140歲都有,快來漲知識吧
    這是論語中孔子對人生狀態各個階段的評價,也正是因為熟知這句話,才讓我們知道了從三十歲到七十歲,各個年齡段古人的稱謂。那麼其他階段的年齡古人是怎麼稱謂的呢?少年稱謂古人的年齡一般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稱謂表示,可能古人覺得這樣比較風雅吧。當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被稱為「赤子」。
  • 漲知識|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0歲——140歲
    除了這樣的總體分類之外,古代還有一些特殊年齡的對於的具體稱謂。一、具體年齡對應稱謂及其來源和含義:0歲:初度——指小兒初生之時。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13歲: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以豆蔻來指代女子13歲。15歲: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後,就將頭髮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束髮——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 古代最全年齡稱謂,30歲女子已是半老徐娘!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0-1歲:襁褓時代,0-1歲的孩子在古代年齡稱謂中被稱之為孩提、襁褓時代,主要是指初生或者尚在發襁褓中的幼兒,未滿周歲的嬰兒被稱為襁褓時代。2-3歲:孩提之年,古代年齡稱謂中孩提之年指的就是還在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大人的照顧與關懷。也有稱之為「孩提包「或「提孩「的說法,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 古人時期的年齡稱謂
    人這一輩子,每一個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紀念意義的,所以古人就根據每個年齡段表現出來的特徵,從而賦予了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更形象、詩意的表現了人們在那個年齡段的特點。嬰兒人初生叫嬰兒或嬰孩。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破瓜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也稱作破瓜之年或者破瓜年華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
  • 你知道「一障」是幾歲嗎?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從生到老都很講究
    ,讓頭髮自然垂直下去,所以也叫「垂鬢」,到了七歲,就稱為「一障」,或者是「毀齒」,為什麼要叫「一障」呢,這個障,並不是什麼好的詞語,大概就像我們今天稱呼「熊孩子」一樣。十歲之後,到了十五,便是一個「童子」,或者用孔子的話:十有五而志於學。稱呼為「志學」,男人也被稱為「少年」,女生呢,則是叫做「妙齡」,也叫做「及笄」,到了這個時候,一個女孩子就是待嫁之年了,而男生要等到二十歲,行了加冠之禮,才是真正成年的一個標誌,被稱為「弱冠」。
  • 古人年齡的稱謂有哪些,一起漲知識吧
    現代人每年都會過生日,從出生時算起,過一年長一歲,我們通常只用數字來記述我們的年齡。而在古代,從嬰兒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生命分成了許多階段,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而是用其他稱謂表示。古人對於年齡的稱謂很講究,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叫法。
  • 有趣的年齡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古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顯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 古人對1到108歲的稱呼,竟然美到讓人窒息
    古人對1到108歲的稱呼,竟然美到讓人窒息現在人們說年齡都是很直接的1歲、10歲、40歲簡單明了卻貌似少了一點「韻味」那麼古人對於年齡又是如何稱謂呢?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但有些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幼年
  • 140歲叫雙稀,誰用上了雙稀?從1歲到140歲年齡全稱謂詳解
    古代人很少用具體的數字來記錄年齡,他們習慣於用一些與年齡有關的特定稱謂代替年齡。這些稱謂非常完善,從剛出生一直到140歲都有專門的稱謂。其中很多稱謂一直到現在仍在使用。【不惑(不惑之年)】:40歲。指人到四十歲能明辨事理而不迷惑。【艾】:50歲。這個有點意思,艾是指艾服,一種官衣。最初是指一種刑罰,把衣服的下擺裁掉算是代替宮刑。應該是只針對當官的人,所以後來用艾表示做官。古人認為50歲應該有一官半職了。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古人的講究令人嘆為觀止
    現在人們說年齡,都是用歲數來表示,簡單明了,卻似乎少了一點「韻味」。而古人說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那麼古人對年齡都有哪些有韻味的稱謂呢?——《碧玉歌》成童:一般指十五到十七歲。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到二十歲。冠、弱冠、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 古人對1到140歲的稱謂,知道5個的算你厲害!
    我們平時看古裝電視或者是文言文,常常會聽到很多關於年齡的稱謂,如「黃口小兒」、「豆蔻年華」、「及冠之年」、「花甲之年」等。其實,古代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百歲老人,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一個特定的稱謂,這些稱謂大都記載在古書之中被沿用至今,這也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大瑰寶。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一一介紹古人對1到140歲的年齡稱謂及來歷,看看你知道多少?
  • 為何古人表達人的年齡不直接用數字而用各種稱謂代替?
    其中一段說到如何在不使用數字的情況下表達年齡,蠻精彩的。用數字表達年齡是最準確、最快捷、最方便的方法,但是古代中國人在說到年齡的時候常常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專門的稱謂來代替,特別是在一些詩詞文章中。關於年齡的特殊稱謂,你知道多少呢?關於年齡的稱謂,最常見的要數這五個: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這五個稱謂分別指代30歲、40歲、50歲、60歲和70歲。
  • 古人對1到108歲的稱呼,竟然美到讓人窒息
    現在人們說年齡  都是很直接的1歲、10歲、40歲  簡單明了  卻貌似少了一點「韻味」  那麼古人對於年齡  又是如何稱謂呢?  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  但有些已經很少有人知道  ——陸遊《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弱冠同懷長者憂,臨岐回想盡悠悠。  耦耕若便遺身老,黃髮相看萬事休。  ——劉禹錫《重答柳柳州》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 古人妙不可言的年齡稱呼,好聽
    在常識的考察中,有一個考點時常受到出題人的青睞,那就是古人對年齡的稱謂,經常考察古人年齡稱謂與現在數字年齡的對應,較難的題目還會涉及到這些絕美稱謂的出處,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盤點總結一些較為常考的歲數美稱:考點:年齡稱呼-數字-出處1.初度—0歲出自《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意為:太祖根據我初生時的氣度,通過卦辭賜給我嘉美的大名。
  • 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
    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時間:2017-02-03 12:4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
  • 梅亦風清 古代優雅的年齡稱謂 醉美零到百歲
    圖文作者:梅亦風清 (趙軍梅 筆名 梅亦風清創作詩詞一千多首)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時的人們 很文雅,對年齡的是有稱謂的,而且這些稱謂在詩詞中也常有出現,交流時,他們從不直接說出自己的年齡,這讓今天的我們體悟到古人的儒雅和修養,我們來一起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