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零花錢要不要給?沒完沒了的索求要不要滿足?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們要操心的事情越來越多。可以說寶貝們不斷更新的願望,吃掉了大人口袋裡大大小小的鈔票,那麼大人該如何教會孩子戰勝金錢呢?
案例:
小明是一名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離婚後,小明是跟著父親過。由於對孩子心存愧疚,對於小明的要求,父親都會儘量滿足,尤其是金錢方面,小明每次要錢,父親總是直接給。最近小明在學校裡交了很多朋友,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小明的零花錢開始不夠花。
於是小明向父親要錢的頻率變高,金額也開始變大。這天小明又跟父親要錢:「快點拿錢,給我!快呀!」父親就說了:「昨天不是剛給過你錢嗎?怎麼今天還要啊?」小明沒有要到錢,惱羞成怒的他竟然一腳就把做父親的踹倒在地。
像案例中的這種孩子,他花錢花慣了,花慣了一旦家長不給他的時候,他就會容易出現這種過激的行為,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還是比較普遍的。孩子向家長要錢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直接就給或者堅決不給,其實這兩種方法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會誤導他們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如何對待金錢是貫穿人生的一個重大課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幾乎都能和錢產生聯繫,當孩子們嘗試通過使用零花錢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的時候,父母們要正確地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理財觀,一定要避免以下幾大誤區:
01
一味地滿足
對於給孩子零花錢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是抱著這樣的態度:我小時候那麼苦,我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受苦,想吃什么喝什麼,錢拿去隨便花。其實這樣做是對孩子的一種溺愛,是不合理的。
這種無節制地給孩子零花錢無非會造成兩種後果,一種是家庭條件不再允許給孩子那麼多零花錢,家長開始控制,就會發生像文章開頭中的那個案例中的情況,孩子變得叛逆,不尊重家長。另一種是家庭條件允許長期放任給零花錢,孩子長大後就會大手大腳,不懂得珍惜,不會知足,嚴重了會變成坐吃山空的敗家子。
要知道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家長如果一味地滿足孩子,只會養大他們的胃口,他們不會珍惜父母的辛苦付出。高情商的家長應該適當地跟孩子講下自己工作的辛苦,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節約用錢。
02
堅決不給
還有一種父母是這樣的一種態度:我不會給你零花錢的,我怕你學壞,你要什麼東西我給你買,你那麼小要錢幹嘛呢?根本不會花。其實這種做法也是有失妥當的。孩子也是一個個體,他也有自己規劃金錢的欲望,如果家長不給,他就會想辦法從別的地方得到。
有一次一個做老師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班有個男生放學後會在半路上截著別的同學要錢,下手的對象一般是比他弱小的同學或者女同學,後來被搶的同學就告到了她那裡,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這個男同學他的家長很少給他零花錢甚至是不給,他有時候還會去偷父母的錢。
其實這種情況我小時候也遇到過,小時候家裡窮,父母也是幾乎不給我零花錢的,雖然我不會像這個小男孩一樣去偷去搶,但是長大以後我發現自己有著一些心理障礙,有著一種很強烈的自卑感,不喜歡逛街,不喜歡旅遊,不喜歡看電影,買東西有選擇困難症,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
所以說,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你在金錢方面對他過於吝嗇,他的性格要麼會變得很極端,要麼就會變得畏畏縮縮,長大之後也會小氣吝嗇,不懂得如果花錢,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03
獎勵和金錢掛鈎
有的家長喜歡以成績、家務作為零花錢的來源,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好好學習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做家務也是他作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用零花錢去獎勵他,容易滋長他的功利之心,激發他們的拜金趨向,一切向錢看齊。
有一位家長就曾經吐露過他的煩惱,他在家裡總會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一些家務,並付給他報酬當做零花錢,但是一段時間下來他發現,孩子形成了習慣,在家裡不管幹了什麼事情都會找他要錢,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其實做家長的應該讓孩子明白,他們的進步不在於得到金錢或者一些物質獎勵,而在於自己有沒有變得更好。做家務,學好習,是他們分內的事情,而不是為了得到金錢才去做這些。
所以說,孩子的零花錢一定要給,但是如何給才是教育的關鍵。你給孩子零花錢的方式,決定孩子長大後的金錢觀。我們建議定時定量地給孩子零花錢。至於這個量怎麼控制,父母可以常跟孩子的班主任或者其他家長溝通,看看別人家都是怎麼給孩子零花錢的作為參考。
還有就是家長可以親自去考察下孩子經常消費的一些消費品到底是多少錢,來給孩子定一個合適的量。當孩子學會了如何支配零花錢時,就會更加地珍惜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今日話題】
你都是如何給孩子零花錢的呢?
-----------------------
關注【媽咪育兒微課堂】,每天更新一些孕產知識和育兒知識,讓您在育兒道路上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