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零花錢,到底該給多少?

2020-12-13 點點家的土小豆

#育兒經驗#

給孩子零花錢,也不是說把錢給了他就完事了,同樣要教孩子如何規劃和「理財」。

德國有很多桌遊,是關於零花錢演練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就潛移默化get到了如何花錢和攢錢,我現在有點後悔當初回國的時候沒囤幾套帶回來。至於分辨「需求"和"欲望",更是德國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玩的遊戲了,主要是家長列印素材讓孩子分類。

我給大家找到了英語版的Needs and Wants遊戲素材,後臺回復「零花錢」就能看到下載地址啦。可以列印出來讓孩子分類,還可以順便學學英語。別問我是誰,叫我雷鋒。

ps:最近關於育兒科普的內容比較多,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呢?喜歡就點個讚吧!

我是李點點,繪本漫畫家,用漫畫記錄二胎生活中雞飛狗跳的日常,畫風幽默風趣。老大7歲在上小學一年級,老二3歲在上託兒所,已出版繪本《萌寶土豆在德國》《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

相關焦點

  •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一周給多少合適?
    之前我們給他的零花錢一直都是沒有規定,有時候回鄉下去爺爺奶奶回給些,有時候我時不時地也會給些,然而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大寶的存錢罐裡竟然一毛錢都沒有。於是在跟老公商量後我們決定,每周給大寶固定數額的錢讓他用作零花錢。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要給多少合適這倒是難住了我跟老公了。思來想去老公說要不跟大寶商量商量看他自己提個數給我們最參考。
  • 孩子幾歲該給零花錢?給多少合適呢?
    說到給孩子零花錢這件事,相信很多父母最大的困惑就是:娃還太小,連數數和算數都還不太會,給他零花錢有意義嗎?娃太小,也不會管理零花錢,萬一他拿零花錢買一些不好的東西怎麼辦呢?每次買完東西,媽媽都讓女兒去付款,一開始她還不懂該給多少,但幾天下來,女兒已經學會把各種幣值的錢混合起來使用了,還知道問老闆找零,每次數找回來的零錢都很仔細,那幾天,女兒的數學簡直突飛猛進。你看,在大人的引導下,適當的讓孩子掌控錢的感覺,孩子不僅不會亂花,還會覺得自己很重要,責任感一下子就培養出來了,算數能力簡直比做一百道數學題還有用。
  • 孩子快上小學了,到底該不該給零花錢?聽聽媽媽們怎麼說
    婷婷說自己小時候沒有零花錢,當時特別羨慕有零花錢的孩子,所以在有了孩子後,早早就開始給零花錢了。想到女兒已經六歲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討論下,孩子快上小學了,到底該不該給零花錢?聽聽媽媽們怎麼說。主張不給零花錢的媽媽我屬於不給孩子零花錢的媽媽,原因在於女兒學校有小賣店,她偏偏有愛吃零食的壞毛病,之前過春節拿到的壓歲錢,全被她課間跑去小賣店買零食吃了,結果放學回家該吃飯了,她反倒吃不下,嚷嚷著吃零食已經吃飽了。為了防止以後她把錢全部貢獻給垃圾食品,我有意不給她零花錢。
  • 什麼時候該給孩子零花錢?
    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孩子愛吃的,家長一堆一堆往家買,玩的也是孩子要就給買,穿的更是,就怕自家孩子比別人差,一套一套的漂亮衣服。孩子就沒為花錢委屈過。那就有人問了,那還用給孩子零花錢嗎?答案是肯定的,當然要給。
  • 家長該給大學新生多少零花錢?
    零花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新生來說,軍訓一過零花錢也許就要上漲。兩年前的大一新生小黑,來自河南一個小縣城,開學後,他開始不斷接到高年級同學組織的活動邀請,老鄉聚餐吃一頓可能就需要花掉三天的夥食費,再然後就是聖誕節,少不了一大筆開支。而且,學生們偶爾還是要去KTV唱歌,學校對面一溜兒的小酒吧,生意從來沒有淡過。
  • 要不要給孩子零花錢?給多少?高情商的父母的做法,是時候學學了
    孩子的零花錢要不要給?沒完沒了的索求要不要滿足?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們要操心的事情越來越多。可以說寶貝們不斷更新的願望,吃掉了大人口袋裡大大小小的鈔票,那麼大人該如何教會孩子戰勝金錢呢?
  • 孩子幾歲該給零花錢?太晚容易「偷」,太早易「啃老」,要謹慎
    想想那時候攢零花錢的經歷,不得不感慨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父母基本上都會給零花錢,而且零花錢還不少。不過,很多人會疑惑:孩子幾歲該給零花錢?其實,給太晚孩子容易「偷」,給太早孩子又易「啃老」,家長要謹慎。
  • 每個月給孩子多少零花錢合適?
    除了必須繳納的費用外還有一項費用也要繳納哦~那就是孩子的零花錢!這下疑問來了到底要給孩子多少零花錢合適呢?,上下學也不用乘車,每個月零花錢要花到230左右,可孩子還說跟周圍的同學比太少了,有些不夠花。那麼初中生每個月的零用錢「標準」是多少呢?建議1正在讀中學的孩子,學校大多數是實施「半封閉」式的教學方式,為什麼說是「半封閉」式呢,大部分孩子的中午飯是留在學校裡吃的,只有等到下午放學才可以回家,其他時間只能在學校裡面活動,是不允許離開學校的。
  • 要不要給孩子零花錢?這樣做教會孩子理財。
    案例一凱凱爸爸覺得自己的童年太苦太寒磣,總是羨慕別的孩子有零食、有新衣服,下定決心不能苦了孩子。凱凱上二年級開始給零花錢,每周10元,孩子大手大腳,經常兩天就花完了,回來接著要,後來加到每周20元,還是不夠花。後來老師反映孩子的成績下降了,上課也不認真,在爸爸的逼問下才知道凱凱的零花錢都用來去遊戲廳打遊戲了,爸爸很後悔,覺得不該給孩子零花錢,害了孩子。
  • 孩子有這些舉動,證明該正確的給零花錢了,不然他真的會偷
    我們樓下很多小朋友,大的朋友會通過「兜售」他不要了的玩具騙取小朋友的零花錢,小朋友會偷偷的用高價買大哥哥們都快玩兒爛了的玩具,然後被家長知道之後統統都揍一頓。其實很有意思的一種現象,小的寶寶有錢不會花,寶寶大了手頭上的錢就被剋扣了,所以孩子在需要花錢的時候只能通過「偷」來滿足欲望了。
  • 李玫瑾老師支招:孩子的「零花錢」怎麼給才得當
    零花錢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工具,父母給的方法得當,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金錢意識還可以讓孩子學會有效金錢管理。,掃地多少錢,倒垃圾多少錢,多勞多得,但是什麼事沒有做好,作為懲罰就會倒扣零花錢。那麼問題來了零花錢到底該不該給,如何給,怎麼給?
  • 孩子做家務獎勵零花錢,有償家務,到底可不可取?
    現在的家長面對孩子要零花錢時總是很苦惱,不給孩子零花錢擔心孩子和其他人比較會自卑,甚至做出不好的事情,要是給孩子零花錢又擔心孩子從小太注重金錢易被物質迷失。因此有些家長便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讓孩子通過做家務賺取零花錢。
  • 父母該不該給未成年孩子零花錢?我選擇給,讓他有自己的小金庫!
    特別是在逢年過節家人和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作為長輩自然要給小孩子一些紅包的,對於這些紅包,有的家長會選擇收繳充公,防止孩子亂花;而有的家長會讓孩子自己保存並自由支配,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因此許多未成年人也就有了自己的小金庫。然而未成年人的消費觀念畢竟還是不夠成熟的,致使許多未成年人養成了盲目消費和亂消費的壞習慣。
  • 孩子的零花錢到底給不給?孩子正確使用,還能養成好習慣
    導語:孩子年紀小,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孩子年紀小要給孩子零花錢嗎?很多家長都要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吃穿都是家長掏腰包,孩子拿了錢也沒有用處。就算有了零花錢也是買各種各樣的玩具,出現浪費。所以對於孩子給不給零花錢,很多家長都出現了分歧,不知道到底怎麼解決。
  • 孩子零花錢什麼時候給,該怎麼給?這三個誤區,家長要提前了解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給不給孩子零花錢這個事兒,一直是父母比較糾結的問題。一邊擔心孩子沒有零花錢用不能滿足日常的消費要求,一邊又擔心他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節制。首先,家長對零花錢這個作用就產生了偏差。零花錢的設置除了滿足孩子日常的消費要求以外,最主要的還是從小培養他的理財觀念。其次,孩子花錢的問題是需要家長去引導的,不能因為擔心有這個問題存在就拒絕給他零花錢。
  • 「可憐啊,每天才5毛零花錢」|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看這篇就夠了
    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的心靈感到富足,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理財能力,培養財商,給孩子零花錢的意義是正面且積極的。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孩子日常的花銷計算出一個零花錢的數目,讓孩子在放學後,渴了、餓了能夠有錢買水喝,買吃的。
  • 零花錢給多少,孩子花多少,從來不知道攢錢,怎麼辦?
    「我家孩子用錢真是一點譜都沒有,給多少花多少,從來不知道存錢,隨著年齡增長,有點越來越收不住了」,鄰居芳蓉看著我們倆,無奈地說道。「你就是太慣孩子了,從小就任由著他要啥買啥,也不論需不需要,適不適合就買了,總想著等孩子大點再教育。這會你知道後果了」,曉麗直接就把原因拎了出來。
  • 關於孩子「零花錢」的話題
    「從如何給孩子零花錢,到如何教孩子做預算,如何花錢,每一個環節都有很多值得探討的財商話題。比如,如何給孩子零花錢。投資專家告訴我們,不能孩子要多少給多少,因為那會毀滅一個孩子對成功和金錢的渴望。但也不能過於限制孩子的零花錢,因為那會讓一個孩子完全沒有金錢管理意識,或者生發出不當獲取錢財的欲望。
  • 零花錢——讓孩子學會與金錢做朋友
    一個都已經初二的孩子,還從來沒有過零用錢,那麼孩子如何了解金錢,善用金錢呢?孩子不要零花錢,並不代表孩子不想擁有自己的零花錢,也可能是孩子覺得即使和父母要了,父母也不會給。對父母的這種失望,很多孩子都曾有過。
  • 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
    我是一個85後媽媽,我的孩子馬上面臨上小學一年級。和她的爸爸探討過孩子上了一年級後要給零花錢了,前幾天我的父母來到我們家裡。我們談論起這個問題時。我父親立即說,不能給孩子零花錢。把吃的用的買回來給他。說實話。我雖面無表情的聽他說教。內心卻已經極度反感,並且勾起了我童年的不快。小時候我的母親非常的摳門,但其實我的家庭並不是窮困潦倒的。父母企業雙職工,住在單位家屬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