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剛滿十八歲的90後們大規模邁進大學校門。
零花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新生來說,軍訓一過零花錢也許就要上漲。兩年前的大一新生小黑,來自河南一個小縣城,開學後,他開始不斷接到高年級同學組織的活動邀請,老鄉聚餐吃一頓可能就需要花掉三天的夥食費,再然後就是聖誕節,少不了一大筆開支。
而且,學生們偶爾還是要去KTV唱歌,學校對面一溜兒的小酒吧,生意從來沒有淡過。
對於剛入大學的女生來說,衣服、護膚品、化妝品的開支必然是迅速增長,脫掉高中的校服,女生們脫胎換骨需要支出大部分的零花錢。總之,「即使是一天到晚坐在宿舍裡上網,也得交網絡費、電話費,可能還需要啤酒、瓜子,而且一天到晚願意坐在宿舍裡什麼不幹的學生其實很少」,小黑說,零花錢決定你課餘生活的豐富性。
事實上,大學期間除了汲取知識,也是一個孩子人生中學習制定預算、培養理性消費習慣的最好時機,而家長怎麼做,一定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理財觀念。以下是我們諮詢教育及理財專家後提出的一些建議。
先協商好錢的有關事項
未雨綢繆就是指,在壞事到來之前,要做好前期預防工作。在孩子開始獨立生活之前,一堂關於錢的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決定讓孩子在大學期間承擔一部分個人開銷,可以跟他交代清楚大概所需承擔的比例,也可以提出一些兼職建議和方案。並且商討好,萬一孩子沒能承擔起那部分費用,家長將提供多長時間支助,孩子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才能得到家長的幫助。
充分探討給孩子費用的支付方式,是按月給還是按學期一次性打到孩子的銀行卡裡。一次性給孩子幾千塊,確實是一件有點風險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對孩子的自制力有信心,也不是不可以。因為讓你的孩子手頭擁有幾千塊錢,讓他自己學會怎麼安排、支配,也不失為一種財務技巧的鍛鍊方式。當然如果你不是太有把握孩子是否會將你給的幾千塊錢,短時間內就在遊戲室花個精光,還是逐月發放比較好。
有一些細心的家長會要求孩子記帳,將每個月的流水帳記錄下來,費用去向一目了然。這是一個好習慣,但不建議強制要求孩子上交流水帳詳單。給孩子適度的自由,是形成財務獨立的重要環節。在重大開支上,要求孩子「立項」、打報告,有時候也是必要的。廣州的熊先生就明確向剛進大學的孩子提出:如果孩子想要更多零花錢,一定要詳細說明開支去向。
用不用信用卡也是個問題。如果父母將自己的信用卡的副卡交給孩子使用,務必讓孩子知道,每一次刷卡消費前都要與你溝通,而且通過簡訊等有效手段保證每一筆消費發生的時間及金額。信用卡進高校,已經是普遍的事情。如果你沒辦法控制孩子是否辦了自己的信用卡,適當警示信用卡風險是必要的。要提醒孩子為自己的信用卡帳戶負責,支付自己的帳單,學習信貸限額、最低還款和到期日的細節。
估計預算
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零花錢,這不應該是拍腦袋的事情,家長應當主動打聽清楚。除去學費和書籍費,包括夥食費在內,每年5000元左右的個人開銷,是大多數學校的估計。
家長可以打電話到學校學生工作處詢問,他們也許會給一些意見。華南理工大學學工處孫處長的看法是,大城市裡一個學生一個月的正常開支包括夥食費在內,應該在750元左右。
出人意料的是,處於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的同濟大學,學工部一位姓陳的老師給出的估算是每個月僅500元,這個數額除了能保證學生的基本生活費,還能留出一部分作為書報雜誌開銷。要想偶爾去食堂外的餐館打打牙祭,或者多點其它開銷大的娛樂活動,學生每個月可能需要700元才能輕鬆自如。
在內地一些中小城市,大學生們的個人開銷可能會更低。武漢大學學生文文和她的同學們,包括夥食費在內,每個月500元的開銷已經算中等偏上水平。「其實如果省著點花,300元也是可以過得去的」,她說,每個月的花銷中,她將500元中的200元用來購買衣物和化妝品。
一般來說,學校對在校大學生會有一定金額的生活補助,不過這個費用有時會少到只有二十幾塊錢,杯水車薪起不了什麼作用。在適應了新生活後,有一部分學生會通過申請助學金、勤工儉學等途徑來補貼個人開銷。但是,助學金往往是僧多粥少,一個學生一個月能拿到兩百元都算難得,幾乎所有助學金方案都要求以家長支助、銀行貸款、學生兼職等來作為補充。華南理工大學只有10%的同學能夠通過學校提供的工作崗位獲得40%的生活開支。而且,家境不很困窘的,也不要寄希望於孩子能申請到助學金。
文文從大學一年級丟掉錢包後,便嘗試打工賺錢。現在她的兼職方式有多種,家教、促銷、擔任神秘顧客(假裝顧客替一些品牌摸清楚營業員的服務態度及質量)、撰稿等。但是像文文一樣,完全自食其力的學生並不多見。大部分家長可能仍需要承擔孩子個人開銷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對於經濟不寬裕的家庭來說,保證孩子在校溫飽且不至於太沒面子是最重要的。而對於家境寬裕者,更多時候需要考慮的是,怎麼讓孩子既吃好睡好學好了,又不至於經常泡在酒吧或者過分流連於商場貴价的衣物。在過於節儉與過度鋪張之間,家長們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
(責任編輯: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