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陶器篇-49#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伊朗、中國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進行中……(圖:伊朗彩陶碗,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印加文明陶器)
前面說到:美洲有三大著名的古老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其中,阿茲特克文明為後世留下了「活人祭」和「太陽曆」等文化遺寶,而瑪雅文明則留下了美洲文明唯一的文字以及博大精深的天文學與數學等文化遺產。在陶器方面,上述兩大文明創造了豐富璀璨的陶器藝術,令後人嘆為觀止!(詳見#陶器篇33—48#)
今天開始,我們將走進美洲三大古老文明的最後一章——印加文明陶器系列,一起去了解並欣賞印加先民們所製作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陶器藝術品。廢話少說,咱們走起!
(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印加文明區域)
印加文明分布區域
印加文明分布的區域基本上是以現在的秘魯為中心加上向外擴展的一部分區域,包括厄瓜多、哥倫比亞以及玻利維亞等。
巍峨的安第斯山脈是擋在美洲大陸西側的一道屏障,它將秘魯分為西邊乾旱無雨的海岸、中部白雪皚皚的山脈以及東部潮溼多雨的亞馬遜雨林三部分(上圖),使這裡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最複雜、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印加人的祖先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種植作物、培育水果,飼養家禽家畜。他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玉米與可可豆的民族。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與歷史,是世界文明史中一朵靚麗的奇葩。
印加人
Inca(印加),印加語意為:王、統治者,太陽的子孫。
印加人的祖先居住在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處的的的喀喀湖區(的的喀喀湖,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傳說太陽神住在湖中心的島嶼上,太陽神在這裡創造了一對男女,他們繁衍出了印加民族。
因此,印加民族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是「太陽的子孫」。
10世紀時,印加人按照神諭遷往庫斯科(Cuzco上圖紅色區域),因為神說「這裡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11世紀起,庫斯科逐漸成為繁華都市;12世紀,庫斯科成為印加帝國的首都。
至15世紀時,印加已由原本的南方小部落壯大成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印加帝國,其領土範圍涵蓋現代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區(上圖彩色區域),並在這裡創建了偉大的印加文明。
(庫斯科中心廣場)
「印加」之名的由來
印加人居住的地方原本之名為「Tahuantinsuyu(塔萬廷蘇尤)」,意為「四方之地」。西班牙人入侵後,他們被印加語的發音以及各種地名攪得昏頭漲腦,於是,如同「瑪雅」的命名一樣,他們隨意地用了「印加」一詞代指了整個地區及其居民,即「印加」、「印加人」。至今「印加」已成為該地區約定俗成之名(可能是「Inca」的發音相對簡單吧)。
(庫斯科中心廣場大教堂)
西班牙人將印加帝國的首都變成了廢墟。他們在廢墟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庫斯科城。我們現在旅行所到的庫斯科城就是西班牙人後來所建的。西班牙人在印加人最神聖的太陽神廟的遺址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上圖),並逐漸以西班牙文化替代原本的印加文明。
慶幸的是,如果你現在在庫斯科古城漫步,在一些小巷中依然可以看到印加文明的痕跡——饒有特色的石頭建築,並且在中心廣場(當地人稱「武器廣場」)周邊的小巷中還隱藏有兩處規模中等的印加文明博物館,裡面不乏造型生動、精緻奇妙的陶器藝術傑作。
(博物館裡的印加陶器)
印加文明各地區地理環境差別十分明顯,有高山、高原,也有盆地、平原,不同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生態的多樣性,也使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人們產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導致了文化上的差異,反映在陶器上就形成了不同風格的陶器藝術,如納斯卡陶器、莫切陶器、莫戈龍陶器以及查文陶器等。
好啦,印加文明的介紹今天就先說到這兒。印加文明陶器種類豐富,造型別致,色澤亮麗,風格多樣。有關上述各種文化風格的陶器,咱們下期接著說(^_^)。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百家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