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卡媽聊育兒,原創內容。
小振快五歲了,上幼兒園中班。雖然是個男孩子,但是他性格卻很軟弱,個子長得也矮小,所以,小振媽媽很擔心他平時在幼兒園會被其它小朋友欺負。因為平時小振和其它孩子玩耍時,即使挨了打,也不會還手的。
這天,小振媽媽去幼兒園接小振放學的時候,老師告訴她說,小振在玩耍的時候,被別的小朋友不小心抓破了手臂,已經消毒處理過了。
小振媽媽一看,小振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刮破的血印子,雖然不長,但是她卻非常心疼。雖然當著老師的面她不敢說什麼,但是,離開幼兒園後,她就忍不住批評小振說:「別人把你的手抓成這樣了,你怎麼不打回他呢?」
孩子「打架」
面對媽媽的疑問,小振一臉無辜的樣子,瞪著眼睛看著媽媽。對於小振的反應,小振媽媽很無奈。她說,她不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樣教導孩子?是該教他寬容忍讓,還是該教他「以牙還牙」地打回去?她很想知道自己要怎樣做,才能讓小振變勇敢一些,學會保護好自己。
說實話,孩子年紀小,還不懂事,父母擔心他會受到欺負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受到「欺負」後,父母的處理方法也很關鍵,如果處理不當,反正會「越幫越亂」,讓小事變大事。
父母不用太擔心孩子會受「欺負」
卡卡媽認為,像小振遇到的這種情況,只要小振沒有「受欺負」的感覺,那麼,小振媽媽就沒必要太過緊張,而是應該保持冷靜,讓小振自己去處理。
可能小振媽媽會覺得,小振性格內向、軟弱,如果她不介入處理,這件事就會不了了之了。但事實上,四五歲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發生矛盾或者爭奪,不一定是「打架」或者「欺負別人」,更大的可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產生肢體衝突。
因此,卡卡媽覺得這個年紀的孩子,無論是「欺負」了別人,還是被別人「欺負」,只要情況不嚴重,孩子也沒有向父母求助,父母都可以由孩子自己處理。孩子會在處理這些「事件」的過程中,學會怎樣與別人相處的。
父母可讓孩子自己處理「矛盾」
有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他會出面幫孩子處理。但父母也要想一想,自己能幫孩子處理一輩子嗎?
如果父母擔心孩子不知道怎麼處理,或者害怕孩子處理不好,那麼,不妨教孩子學會以下幾種方法,讓孩子知道遇到別人的「欺負」時,應怎樣去應對。
一、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父母疼愛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父母再愛孩子,孩子都會長大,都需要離開父母,獨自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社會環境千變萬化,無論父母怎樣教育孩子,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懂得根據形勢獨立思考問題和獨立去處理。這樣,孩子在遇到問題才不會不知所措。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二、正確面對他人的「嘲笑」
俗話說:「惡語傷人立月寒」,很多時候,孩子受到別人的「欺負」,不一定是打、罵,還可能是各種嘲笑。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孩子會以嘲笑別人為樂。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教孩子不要理睬對方,因為如果孩子因此而生氣,去反擊對方,那只會引起更大的衝突。
父母可以讓孩子嚴肅地盯著對方,對他說:「你這樣是很沒禮貌的,我不喜歡你這樣嘲笑我。」然後淡定地走開。
父母要教孩子正確地對待別人的「嘲笑」
三、受到欺負時要尋求幫助
父母要教孩子,在受到了別人的欺負後,一定要學會抵抗,並尋求別人的幫助,例如大聲呼喊,以吸引別人的注意;大聲呼喊對於「施暴者」來說,也是一種示威和警告,會給他帶來一定壓力的。
父母要告訴孩子,受到別人的欺負後,千萬不能只會哭,或者一聲不吭,甚至退到角落上。這樣只會令欺負他的人覺得他軟弱可欺,從而變本加厲。
受到欺負時,要尋求幫助
四、勇於表達自己的意願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因為自信心充足的孩子,他才會懂得自我保護,明白自己與別人是一樣的,不能隨便被人欺負。
例如,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尊重孩子,遇到事情多與孩子商量,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價值,平時遇到事情,可以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孩子勇敢而自信,那麼,別人也就不會隨便欺負他了。
父母要教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意願
其實,對於幼兒園孩子被小朋友「欺負」的事情,卡卡媽認為父母沒必要太過擔心。因為孩子年紀還小,他們的頭腦裡是沒有「吃虧」的概念的,通常他們和別人的打完架後,過了兩分鐘又和好,並開心地一起玩耍了。
因此,父母只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就行了,沒必要太過注重孩子之間的打鬥,更不用教孩子非要爭個輸贏。
各位朋友,你們說對吧?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