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 蔣廷黻的成功與缺憾

2021-02-23 新京報書評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閱讀需要主張』

蔣廷黻是民國時期享譽國內外的歷史學家,也是貢獻卓著的外交官。最近讀《國士無雙:蔣廷黻回憶錄》中他那份寫於1938年的「遺囑」,關於「國事」的一段文字令人震撼。蔣廷黻寫道:「我生平有一大遺憾,即未阻止中日戰爭之發生……我對於國家大事,在觀察上,我是平心靜氣的,我沒有一次假為國求出路之名而為自己求出路。關於這一點,我於良心無愧。但是我有時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力。這是我的大遺憾。我望我的子女終身引為戒」。

蔣廷黻的遺憾是真實的,他那中國讀書人素有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也是坦誠無私的。他那時不過是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名教授,但他的專業分析令人信服,他在中日美蘇外交界的人脈也使他有可能阻止中日戰爭的爆發,或者推遲爆發。蔣廷黻遺憾自己面對那樣的困局時,沒有努力昭告國人,沒有向朝野各界做充分有力的解釋。這段回憶對於今日的中國讀書人來說或許想都不敢想,因為政學兩界久已專業化、體系化。但在當年,蔣廷黻那些讀書人確實有能力有機會對現實政治施加影響。他們的一支筆,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可以影響中國,也可以影響世界。


    

蔣廷黻(1895-1965),著名歷史學家,民國時期外交家,湖南寶慶人。1911年由教會資助赴美求學,1923年回國,1935年以非黨員的學者身份從政。1945年被任命為中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1961年改任臺灣「駐美大使」。1965年10月病逝於紐約。編有《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上、中兩卷)《中國近代史》。

撰文 | 馬勇

如果就個人經歷而言,湖南人蔣廷黻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當時最負盛名的新史學大師,相信歷史學不僅可以記錄歷史,而且在很多時候,歷史學可以參與歷史的創造,成為歷史的一部分。1923年,蔣廷黻學成歸國,擔任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開始中國近代外交史的創建工作。蔣廷黻利用自己的學術優勢,利用國內便捷的條件,將研究重心放在史料收集、整理、鑑別、利用上,以期為國際學術界後續研究開拓空間,奠定基礎,填補外國學者無法或者不方便利用中國史料的缺憾。

在他的努力下,中國近代外交史有了初步的框架,史料的發掘、利用,也獲得了巨大進展,特別是中國史料的開拓,清廷檔案的利用,《籌辦夷務始末》的發現,均具有開創性意義,屬於陳寅恪先生所說的學術「預流」。幾年時間,蔣廷黻就在中國史學界嶄露頭角。1929年,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誠邀蔣廷黻擔任歷史系主任,並授權他參照美國大學制度全面改造歷史系,從外部引進一流人才。雷海宗主講中國通史,陳寅恪主講隋唐史,姚從吾、邵循正主講蒙元史,吳晗主講明史,蕭一山主講清史,蔣廷黻自己主講近代史、外交史。這個陣容是名副其實的頂級配置,對清華歷史學科地位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清華是當時國內最富有的大學,其經費來源一直比較穩定、富足。蔣廷黻主持清華歷史系,對清華歷史系重組、繁榮貢獻卓著。對他個人來說,則是獲得了一個絕佳工作平臺。他的「中國近代外交史資料」收集、整理獲得了迅速推進,1930年底完成了《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兩卷本的整理。這部書的動機不在說明外國如何欺壓中國,不平等條約如何應該廢除,蔣廷黻自陳他的動機「全在要歷史化中國外交史,學術化中國外交史。」(《自序》)蔣廷黻希望讀者通過這部資料集能夠對中國近代外交史作進一步的研究。

新資料的閱讀、研究,一定會修正先前的觀點、固有的看法,尤其是近代中國處在急劇變動的時期,北洋取代了清帝國,國民黨推翻了北洋,政治變動一波接著一波,因而對晚清以來的歷史,政治上的變化讓這段歷史近乎不堪。蔣廷黻通過對新發現史料的研究,以為過去基於政治立場對晚清以來歷史的評估可能並不對,這一時期中國政治領導人,不論滿漢,可能並非像過去出版物所渲染的那樣不可救藥。

按照蔣廷黻的解讀,中國是一個士大夫階級執政的國家。數千年來與異族的奮鬥逐漸養成了士大夫階級的愛國心腸。無論我們研究這百年初期外交家林則徐、琦善,或是中期奕、文祥、曾國藩、李鴻章、郭嵩燾,或是最近期袁世凱、段祺瑞、張作霖及抗戰當時的外交人物,蔣廷黻認為我們不能發現一個人不竭盡心力,掙扎又掙扎,而後肯對外人有所退讓。蔣廷黻對這些外交家的不滿意之處主要是因為他們面對外交難題時,只是一味遵循宋代以來士大夫傳統,著力抵抗,不敢或輕易不敢言和。蔣廷黻指出,如果僅靠激昂慷慨的愛國心就能救國,那我們的知識階級早就把國家救好了,絕不至有今日的嚴重困難。士大夫的傳統思想多不合於近百年大變局。到了十九世紀,他們仍不承認閉關自守、獨自尊大的時代已成為過去而絕對無法挽回。同時,他們對於西洋的知識缺乏使他們不能大膽地向國際生活中去找出路。所以他們愈信念中國古老的文化,他們就愈反動,以致阻塞民族的出路。他們不是賣國,他們是誤國。

外交史研究特別是研究成果在現實政治中獲得巨大迴響激發了蔣廷黻濃厚的研究興致,使他覺得有必要運用一種全新視角、觀點回望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他發誓用十年工夫去寫作一部《中國近代史》。然而由於時局急劇變化,這個理想並沒有得以實現。1938年春,蔣廷黻在繁忙政務之餘,在一個短暫的閒暇時間,幾乎全憑記憶一鼓作氣寫完了一部《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現在已成為經典著作,儘管只有幾萬字,但卻是蔣廷黻多年思索、閱讀的思想、學術結晶。這部「大家小書」應了古人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老話,他並非刻意經營的一本小冊子卻奠定中國近代史一個全新敘事框架。

在《中國近代史》中,蔣廷黻為讀者大致描繪了近代中國一個基本走向。根據他的研究,近代中國原本可以不發生問題,中國原本可以在王朝政治、帝制架構中繼續存在,只是因為英國工業革命引發了巨大的產能過剩,人類先前對生存能力的恐懼自然消除,反而激發了西方人對外擴張的本能。西方人在工業革命後的擴張,並不能完全從惡的層面去理解,他們除了市場、資源企求外,其實也是一個雙向互惠互利行動。因此英國工業革命後所謂「後發展國家」,除了中國,好像並沒有哪幾個國家對工業革命成果如此痛恨,如此拒絕。

蔣廷黻認為,近代中國不管面對多少困難與問題,但走向世界,不斷拉近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差距,始終是近代中國的主題。他指出,到了近代,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錯過了啟蒙運動,中國不是近代世界規則的制定者,只是世界一體化過程中的遲到者,因而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是要挑戰世界已有規則,更不能對這些規則採取非理性衝撞,或魯莽顢頇式摧毀,而是應該引導國民儘快接受、適應,儘快和其他民族國家一起發展、進步。只有一致,才能談得上別致。

二十世紀中國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世紀初的政治改革,辛亥前後的政治劇變,二零年代的革命、建設、工業化,三零年代的民族危機,在引起知識人「忍不住的關懷」。蔣廷黻也就在這個時期,從「議政」漸漸走向「從政」,至1935年底,正式辭去在清華大學的教職,接受蔣介石的任命,入閣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處長,稍後出任駐蘇聯大使,成為職業外交官,直至出任駐聯合國大使,以及後來代表臺灣「中華民國」駐美,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學術。

如果就外交視野、才幹而言,蔣廷黻屬於郭嵩燾以後中國職業外交官中的佼佼者,其地位應與顧維鈞、顏惠慶等相當。可惜的是,蔣廷黻生不逢時,他畢生大部分外交不是對外,而是陷入中國內部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內交」。特別是1949年後,蔣廷黻長時期駐聯合國、駐美國,他的外交才幹不是用來為「大中國」爭取最大利益,滿腹經綸竟然為國共兩黨之爭而白白耗盡。直至生命最後時刻,蔣廷黻似乎恍然有悟,期待在七十歲退休時重回學術,可惜天不假年,退休後不久因病去世。

蔣廷黻這部回憶錄也沒有寫完,戰後二十年的歷史基本上付諸闕如。學術上的缺憾更是無法彌補。在他去世當年曾與老友李濟有段對話,頗能反映蔣廷黻內心深處的一點想法。李問:「廷黻,照你看是寫歷史給你精神上滿足多,還是創造歷史給你精神上的滿足多?」蔣沒有直接回答李的提問,而是反問:「濟之,現代的人是知道司馬遷的人多,還是知道張騫的人多?」

這肯定是無解的,也無法補救。現代中國多了一個大外交家,少了一個無人能替補的大學者。

‍‍蔣廷黻為我們重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歷史敘事,使我們知道近代中國的全部問題淵源有自,並不可怕。蔣廷黻本可以像司馬遷那樣潛心著述,藏諸名山,以待來者,可是他又期待像張騫那樣折衝樽俎,為國立功。學術上的野心、企圖並未全部實現,甚為可惜;而政治上的缺憾是他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甚至沒有機會像他的前任顧維鈞、顏惠慶那樣為大國代言。‍‍

——馬勇‍‍‍

‍‍‍

‍‍‍‍‍《國士無雙:蔣廷黻回憶錄》
作者:蔣廷黻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6年8月‍‍‍‍‍

‍‍‍▲點擊圖片買一本‍‍‍‍‍‍


本文刊載於2016年12月10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7版。撰寫:馬勇(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編輯:孔雪、戶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點擊圖片

購買《大家文叢》

(湯一介、樂黛雲、文潔若、葉廷芳、柳鳴九)

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去我們的微店看看~

相關焦點

  • 蔣廷黻:被原配糾纏18年,至死未成功離婚,去世後,原配出席葬禮
    1965年,有「司馬遷之才」、「國士無雙」稱號的蔣廷黻博士,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前的最後時刻,他一言不發,只是流下了兩滴淚。一滴淚是為自己而流。他此生最大心願是撰寫一部權威的中國近代史,作為自己的傳世之作。但苦於政務纏身,這部著作始終未完成,僅有5萬餘字的提綱。
  • 由蔣廷黻說起
    但在讀書時我發現,蔣廷黻在描寫孫中山和辛亥革命時,用了大量肯定的詞語,如「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革命方略無疑的是我民族惟一復興的路徑」、「只要我們能謹守中山先生的遺教,我們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從中不難看出,蔣廷黻對孫中山的肯定和讚美,但是我覺得有些過火,孫中山確實領導人們開展了辛亥革命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孫中山並不會是最後一人,沒有孫中山,也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更甚者第四個人來提出這些主張
  • 蔣廷黻改造清華大學歷史系|清華趣聞22
    出任駐蘇大使        1934年8月,蔣廷黻赴蘇聯和歐洲收集中國外交史資料,蔣介石要求他利用此行試探中蘇合作的可能性,並通過外交途徑說明蔣廷黻是他的私人代表。10月16日,蔣廷黻會見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斯託莫亞科夫,斯託莫亞科夫著重表示,「對蔣介石,我們把他當成與我們友好國家的領導人一樣尊敬」,「我們真誠希望發展和鞏固兩國關係」。
  • 陳紅民:費正清如何為哈佛爭取「蔣廷黻資料」
    蔣廷黻的這批資料形成於1947年至1965年,涵蓋了蔣廷黻的後半生,而這一時段,恰是目前學界研究涉獵甚少的。蔣廷黻長期擔任外交官,尤其是代表國民黨政權在聯合國工作近15年,他所保存的材料對研究現代外交史與當代臺灣史有重要參考價值。一個中國人的資料,怎麼會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其中有一段頗為曲折的故事。
  • 【南開人物】蔣廷黻教育思想舉例
    其五,成立歷史學系,聘請蔣廷黻、劉崇鋐為歷史學教授,任命蔣廷黻為歷史學系主任,南開大學增加了新的科目與力量。1923年到校之後,蔣廷黻住在教師宿舍10號房間。蔣廷黻是一位博學之士,興趣廣泛,才華橫溢,南開大學為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臺。 張伯苓很欣賞蔣廷黻的本領和學識。
  • 南山風骨,國士無雙!南山風骨,國士無雙!
    南山風骨,國士無雙 9月8日晚 剛榮獲「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從北京乘機返回廣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西洋史傳統如何影響中國:蔣廷黻的哥大歲月
    蔣廷黻在論文序言中闡明了自己問題意識來源,他是一個深具現實關懷的歷史學者。在談到數次變換專業原因時,蔣廷黻稱,「我想如果我能成為中國報界大亨,我就能左右中國政治」,「為了左右政治,就必須懂得政治,欲想懂得政治,就必須專攻政治科學」,「欲想獲得真正的政治知識只有從歷史方面下手」。
  • 用人定勝天的信心,來克服自身的缺憾,讓它變為成功的基石
    自身的缺憾往往是難以更改的事實,任何企圖掩蓋或迴避缺憾的做法都可能引來消極的結果。嘗試著直視缺憾並把它當作是奮鬥的動力,即使有缺憾,你也可以獲得成功的快樂。但羅斯福雖有天賦的缺憾,同時也有奮鬥的精神,他抱定人定勝天的信心,去克服他天賦的缺憾。他是怎麼樣去克服天賦缺憾的呢?羅斯福總統所用的方法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他不靜等幸運之自至,而努力追求幸運。
  • 不用料也不用湯的「國士無雙面」!
    初試的主題是面,料理的內容是「國士無雙」。國士無雙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秦朝末年,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劉邦敷衍應付,韓信不辭而別,蕭何月下追韓信,對劉邦說他是國士無雙,劉邦便拜他為大將。國士無雙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所以國士無雙的面就是指獨一無二的面。
  • 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部典型的漢奸著作
    蔣廷黻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中,文化意識地濃厚和種族觀念的淡泊時極為有利而且重要的兩個因素;在培養人才方面,在一些學術領域,一些政治主張上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些我們當然不能否認。但是反動是他的本質所在,這是我給他的定性。
  • 《中華小當家》國士無雙系列面,論高水平口胡的重要性!
    國士無雙系列——此面如何稱為國士無雙超濃縮面?(骨頭湯麵)骨頭熬湯,營養多多。這湯用了大量牛豬雞骨熬了很長時間,營養充分,面千錘百鍊,病秧子吃了也會成為國士無雙的大豪傑。(就不怕虛不受補嗎?)八寶面古來凡國士無雙者,必具八德,於是在八種食材上各刻了一個字,合起來是仁義禮智信忠孝勇。此面逼格真的是高啊。
  • [博客] 國士無雙自傳式小說:青春,女孩和夢想
    作者:國士無雙      作者簡介: LGD等當時的三大豪門軍被捲入其中,國士無雙離開DK並加入Nv.cn頂替Pis,不過隨後他在短時間內接受EHOME的招攬並離開Nv.cn,並在下半年幫助EHOME在2011年取得了ESWC和TI1兩項亞軍,讓EHOME成為國內和國際DOTA2
  • 2017.4丨尹媛萍:《中美學界關於甲午戰爭起因的早期爭論——以蔣廷黻與魁特為例》
    因此,蔣廷黻再次強調中國擁有自己的檔案,而且這些檔案必須得到西方的足夠重視:「辛亥革命後,政府檔案被移交給故宮博物院。其中與本文主題相關的印刷材料的數量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事實上,過去三年間,中國外交資料的出版非常迅速、卷帙浩繁,也就是說,整個研究領域已經完全向學者開放,過去對中國外交的老的估計必須被修正了。」蔣廷黻很可能是最早向西方展示《籌辦夷務始末》文件的學者。
  • 國士無雙,福建驕傲!他是「鼓浪嶼的孩子」鍾南山!
    昨日鍾南山的發言感動無數人國士無雙!他是真正的福建驕傲!祖籍福建廈門鍾南山是「鼓浪嶼的孩子」!兩年後,他在這所醫學名校的研究成果大獲成功,並得到了當時英國醫學界的廣泛認可。後來,每當有人提及他的醫學經歷時,鍾南山總是說他的醫學事業是從35歲才真正開始的。03醫者仁心84歲仍披荊斬棘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讓世人聞之色變。
  • 盤點3本有趣的歷史小說,《國士無雙》、《大宋的智慧》上榜
    歷史小說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讀者們的追捧,因為大多數男性讀者還是比較喜歡歷史的,而且小說又不像正史那樣枯燥,所以歷史小說也非常暢銷,就算是網絡上的歷史小說,點擊量也是非常高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3本有趣的歷史小說,《國士無雙》、《大宋的智慧》上榜。
  • 國士無雙影視工場攜手中國教育電視臺製作的《我是輔導員》播出啦!
    近日,國士無雙團隊製作的《我是輔導員》正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中,目前已製作完成前8期,後續作品國士無雙團隊正前往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緊張製作中,敬請期待!國士無雙影視工場團隊與中國教育電視臺共同攜手、熱忱合作、精良製作,將《我是輔導員》人物訪談節目作為全面搭建一個線上線下服務輔導員的成長體系的龍頭。
  • 尋味| 承德獨一無二的「國士無雙軟炒麵」在這裡
    正欣賞著店內精緻的裝潢服務員給我們推薦起店裡的招牌菜國士無雙軟炒麵瓦罐牛肉砂鍋飯套餐這可能就是愛情的力量吧大燕網粉絲福利時間留言點讚第一名獲得單份價值25元的國士無雙軟炒麵兩份留言點讚第二名獲得單份價值18元砂鍋瓦罐套餐兩份留言點讚第三名獲得單品價值12元老壇酸菜肉絲麵兩份
  • 凡是十全十美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必須稍微有些缺憾,才能...
    凡是十全十美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必須稍微有些缺憾,才能避免大失所望。 Anything that is perfect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 to succeed.
  • 國士無雙長文解析船長為何臂章 船長臂章分析
    國士無雙的臂章主水刀船長在TI6的戰鬥上讓眾人議論紛紛,國士無雙決定親自撰文告訴你們臂章的奧秘之處。最近沒什麼時間直播,好多朋友還在問我關於臂章的問題,之前一直不說是因為涉及到比賽的中一些戰術。
  • 「國士無雙」「滑溜溜」這些竟然是銘文名,你知道其中含義嗎?
    比方說這位玩家,他的銘文名字就很有意思,取名字都是按照特性來的,比方說這個國士無雙,這是一個英雄裡的臺詞,臺詞屬於韓信!所以,這個國士無雙銘文應該是給韓信搭配的!而王權至上則是嬴政的臺詞,所以這套銘文應該是為嬴政所專配的。而滑溜溜這個銘文,並沒有專門的臺詞,根據英雄特徵來看,應該是莊周所搭配的。這種銘文名稱,雖然有些難以理解,但是仔細想想還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