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從色、聲、味以及打獵、藏寶的角度說明聲色犬馬的物質享受、感官刺激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反而會喪失人生本性,會損壞人體的感官功能。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物慾誘惑,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不少人由於沉湎於各種強烈刺激的音樂,結果不僅聽力大大受損,而且容易心緒不寧,以至於得了精神分裂症。如果給胎兒聽強刺激的音樂,他會躁動不安。飲食口味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吃那些過辣、過鹹、過甜的食物,不僅會損傷人的味覺,而且相對應的臟腑會受到損害。至於過分迷戀、沉湎於打獵、打牌、打球等遊樂活動,進而將遊樂變成賭博,同樣會使人心靈躁動不安,甚至造成仇殺、自殺等後果。收藏寶物之風過甚,不僅使人玩物喪志,而且還會引起偷盜、造假、坑蒙拐騙的醜惡現象。所以能安於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為腹),而不去追求過度的物質享受(為目),這是人生的智慧,同樣也是快樂之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使人眼花繚亂,五音使人聽覺不靈敏,五味使人喪失口感,縱情圍獵使人心發狂,稀罕的寶物使人行為變壞。因此得道的聖人只為飽腹不為耳目享受,所以要拋棄後者選取前者。
「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完全是按照五行來說,說明老子這個時候五行已經盛行了。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黃、白、黑五種基本顏色,比喻繽紛絢麗的色彩。五色分別和五行相配,實際上五色就代表了所有的顏色,這種五色不是會使人眼睛瞎,而是使人眼花繚亂。
「五音令人耳聾」五音:角、徵、宮、商、羽五個基本音階,比喻紛繁、悅耳的音樂。五音會把人的耳朵弄得不靈敏了,這裡不是說弄聾了。什麼是五色最大的體現?一個是畫畫,一個是絢麗的珍寶,這些會使人眼花繚亂。那五音最大的體現就是音樂,這個音樂如果不是正音,而是靡靡之音或者什麼搖滾啊,聽了就會使人發狂了。
「五味令人口爽」五味: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比喻豐盛的美味佳餚。五味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山珍海味,經常吃這些就會使人喪失了正常的口感。
將顏色、聲音、味道分為五類顯然是五行思想的反映。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馳騁」都是馬字旁,騎在馬上,「畋獵」就是打獵,這樣去捕殺獵物一定會使人心發狂。蘇東坡那首詞「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說的就是去打獵。騎在馬上去打獵就豪放,就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沉溺於追尋難得珍貴的珍寶的欲望中,就會使人的行為變壞。「行妨」就是行為變壞。一天到晚去追求那些難得的珍寶,你的行為就混亂了,就不正常了。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為腹」就是為了填飽肚子,行動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基本的物質保障。「目」是眼睛看的,「為目」就是為了高級的享受。所以得道之人是為腹不為目的,就是說不去追求高級的享受,只要填飽肚子就行了。「故去彼取此。」所以要去掉那個,來取這個,就是說要拋棄後者(為目),選取前者(為腹)。
《孫子兵法》十三篇中也講到了五色、五音與五味。「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勝」是完的意思,就是說這五種顏色的搭配,你永遠也看不完。「五音之變,不可勝聽也。」五種音樂的組合變化,你永遠也聽不完,你說歌曲你聽得完嗎?「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五味組合的美味佳餚,你永遠也嘗不夠啊。「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正就是陽,奇就是陰,奇正的變化就是陰陽的變化,「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奇正、陰陽的變化永遠也窮盡不了。《孫子兵法》講怎麼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出奇制勝,那不是崇陰的嗎?所以孫子也就是「陰」謀家。從思想源流來說,兵家就是道家在現實中的運用。
我們人有時候活得很累,目的性太強,這個目的往往是高於現實的,就是「為目」。心理學裡面有個詞叫「目的顫抖」,就是說譬如你拿了一個繡花針,你的線要穿過它,目的性太強了你的手就會顫抖,越近越抖。所以不要把目的定得太高,為什麼好多人痛苦呢,因為目的太高,達不到。
有個撞球名將,每打一場比賽前他定一個比較低的目的,他定下這場比賽他要有三個失誤,所以在他失誤後心情很平靜,因為在計劃當中,所以他就能發揮出很高的技術水平。另外一個球員,給自己定的目的很高,不能失誤,一旦失誤他就全垮了。所以這個叫「為腹不為目」,這是一個辯證法。老子這個人太神了,看得太透了,實際上這是達到了最高的境界,符合自然大道。
文章來源:張其成全解《道德經》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