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丨五色丨五味令人……

2020-12-20 張其成國學

老子從色、聲、以及打獵、藏寶的角度說明聲色犬馬的物質享受、感官刺激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反而會喪失人生本性,會損壞人體的感官功能。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物慾誘惑,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不少人由於沉湎於各種強烈刺激的音樂,結果不僅聽力大大受損,而且容易心緒不寧,以至於得了精神分裂症。如果給胎兒聽強刺激的音樂,他會躁動不安。飲食口味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吃那些過辣、過鹹、過甜的食物,不僅會損傷人的味覺,而且相對應的臟腑會受到損害。至於過分迷戀、沉湎於打獵、打牌、打球等遊樂活動,進而將遊樂變成賭博,同樣會使人心靈躁動不安,甚至造成仇殺、自殺等後果。收藏寶物之風過甚,不僅使人玩物喪志,而且還會引起偷盜、造假、坑蒙拐騙的醜惡現象。所以能安於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為腹),而不去追求過度的物質享受(為目),這是人生的智慧,同樣也是快樂之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使人眼花繚亂,五音使人聽覺不靈敏,五味使人喪失口感,縱情圍獵使人心發狂,稀罕的寶物使人行為變壞。因此得道的聖人只為飽腹不為耳目享受,所以要拋棄後者選取前者。

「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完全是按照五行來說,說明老子這個時候五行已經盛行了。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黃、白、黑五種基本顏色,比喻繽紛絢麗的色彩。五色分別和五行相配,實際上五色就代表了所有的顏色,這種五色不是會使人眼睛瞎,而是使人眼花繚亂。

「五音令人耳聾」五音:角、徵、宮、商、羽五個基本音階,比喻紛繁、悅耳的音樂。五音會把人的耳朵弄得不靈敏了,這裡不是說弄聾了。什麼是五色最大的體現?一個是畫畫,一個是絢麗的珍寶,這些會使人眼花繚亂。那五音最大的體現就是音樂,這個音樂如果不是正音,而是靡靡之音或者什麼搖滾啊,聽了就會使人發狂了。

「五味令人口爽」五味: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比喻豐盛的美味佳餚。五味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山珍海味,經常吃這些就會使人喪失了正常的口感。

將顏色、聲音、味道分為五類顯然是五行思想的反映。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馳騁」都是馬字旁,騎在馬上,「畋獵」就是打獵,這樣去捕殺獵物一定會使人心發狂。蘇東坡那首詞「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說的就是去打獵。騎在馬上去打獵就豪放,就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沉溺於追尋難得珍貴的珍寶的欲望中,就會使人的行為變壞。「行妨」就是行為變壞。一天到晚去追求那些難得的珍寶,你的行為就混亂了,就不正常了。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為腹」就是為了填飽肚子,行動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基本的物質保障。「目」是眼睛看的,「為目」就是為了高級的享受。所以得道之人是為腹不為目的,就是說不去追求高級的享受,只要填飽肚子就行了。「故去彼取此。」所以要去掉那個,來取這個,就是說要拋棄後者(為目),選取前者(為腹)。

《孫子兵法》十三篇中也講到了五色、五音與五味。「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勝」是完的意思,就是說這五種顏色的搭配,你永遠也看不完。「五音之變,不可勝聽也。」五種音樂的組合變化,你永遠也聽不完,你說歌曲你聽得完嗎?「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五味組合的美味佳餚,你永遠也嘗不夠啊。「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正就是陽,奇就是陰,奇正的變化就是陰陽的變化,「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奇正、陰陽的變化永遠也窮盡不了。《孫子兵法》講怎麼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出奇制勝,那不是崇陰的嗎?所以孫子也就是「陰」謀家。從思想源流來說,兵家就是道家在現實中的運用。

我們人有時候活得很累,目的性太強,這個目的往往是高於現實的,就是「為目」。心理學裡面有個詞叫「目的顫抖」,就是說譬如你拿了一個繡花針,你的線要穿過它,目的性太強了你的手就會顫抖,越近越抖。所以不要把目的定得太高,為什麼好多人痛苦呢,因為目的太高,達不到。

有個撞球名將,每打一場比賽前他定一個比較低的目的,他定下這場比賽他要有三個失誤,所以在他失誤後心情很平靜,因為在計劃當中,所以他就能發揮出很高的技術水平。另外一個球員,給自己定的目的很高,不能失誤,一旦失誤他就全垮了。所以這個叫「為腹不為目」,這是一個辯證法。老子這個人太神了,看得太透了,實際上這是達到了最高的境界,符合自然大道。

文章來源:張其成全解《道德經》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英語study】: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Laozi said :" Five colors make people blind; five sounds deaf, five tastes make the population cool ."
  • 五色五味 本草小廚
    本草與小廚是千萬年來咱中國人集體智慧的結晶;世間萬物皆有其時,同一種食材,在不同的時節、時辰採摘,其食用效果與藥效可能不同;我們的祖先在烹製本草的過程中發明了陶器鼎鑊等工具,讓美食得以發揚,並逐步認識本草的藥性,五味,歸經;本草的五行五蘊、五色五味、通過小廚的調和在餐桌上被使用得五彩紛呈;本草是美食文化的食材,也是中草藥文化的源泉,藥食同源的文化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
  • 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這些食物吃對可防癌!
    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這些食物吃對可防癌!《黃帝內經》指出,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青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環境之中,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五顏六色的動物和植物,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提供了食物來源。不同顏色的食物,性味歸經不同,養生保健的功效自然不盡相同。因此,日常要平衡膳食,粗茶淡飯可以防癌抗癌。
  • 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合理搭配膳食可防癌!
    小編說:《黃帝內經》指出,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青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環境之中,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五顏六色的動物和植物,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提供了食物來源。
  • 茶的五應(五行、五臟、五色、五味、五經)
    五應:應五行、應五臟、應五色、應五味、應五經Five should: five elements, five internal organs, five colors, five flavors, five meridians古人云「茶中直五行,養生有講究。」
  • 十天幹與時令、五色五味五事
    十天幹與五色十天幹按照順序兩兩被歸納到木火土金水五種五行,按這個順序依次相生。甲乙木代表綠色、青色等。丙丁火代表紅色。戊己土代表黃色、橙色等。十天幹與五味其本質是五行與五味。甲乙屬木主酸味。丙丁屬火主苦味。戊己屬土主甜味。庚辛屬金主辛味。壬癸屬水主鹹味。
  •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聊聊傳統文化中的五色
    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很早就有了五色的概念,所謂五色就是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道家的祖師爺老子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他老人家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告誡世人,紛亂的信息,不受控制的欲望,很容易使人迷失,所以古人又把五色稱為正色,以警示世人何為做人的根本。
  • 身為一個中國人,你知道五色、五香、五味都是什麼嗎?了解一下~
    中國菜更有「五色」、「五香」、「五味」之說。這具體是哪「五色」、「五香」、「五味」你都知道麼?讓我們一起阿里了解一下吧!所謂「五色」,中國人把紅、黃、藍、白、黑作為正色,其他為間色。飲食時通過舌口,獲得味覺,原本與視覺無關,但五彩繽紛的菜餚,同時能引起人們的食慾,因此,中國菜歷來注重色彩鮮明、和諧、悅目。
  • 善吃五色五味 讓你容顏更美
    五味和五色與人體相呼應,所以通過食物的五味、五色可以協調人的容顏美,如:  青色應肝,酸味入肝,所以面色發青的人,不宜多食青色及味酸的食物。赤色應心,苦味人心,故而要想面色紅潤,可補以紅色、味苦的食物。如西紅柿、橘子、紅蘋果。黃色應脾,甘味入脾,所以容顏缺少明黃色的,可補以黃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蘿蔔、蛋黃一類。
  • 「五色令人目盲」說的是哪五色?
    在此,老子所反對的奴隸主貴族的腐朽生活方式,並不是普通勞動民眾的,因為「五色」、「五味」、「五聲」、打獵遊戲、珍貴物品並不是一般勞動者可以擁有的,而是貴族生活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認為老子的觀點並不是要把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對立起來,並不是否定發展文化,不像有些學者所言,認為老子的這些觀點是他對人類社會現實和歷史發展所持的狹隘庸俗的反歷史觀點。
  • 五色之變與五味之美
    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黃帝說:「講得好。我聽說天地之氣相合而生成有形的萬物。
  • 動漫女生頭像丨愛意流淌在唇間 那裡有始終令人心悸的光彩
    這裡是鹹魚雜序,歡迎來到鹹魚的聚集地,分享一群鹹魚的理想生活,定期推送壁紙、頭像、小說等,帶飯食用更佳哦~動漫女生頭像丨愛意流淌在唇間 那裡有始終令人心悸的光彩而我也從未回答你疑問瞧不出愛恨的眼神望到七月的黃昏以後的年歲裡我們便生分
  • 酸為什麼是「五味」之首?解構中國人的酸食DNA
    原作者丨要雲摘編丨董牧孜「東北鹹,西北酸,西南辣,東南甜」中國人對飲食的口味,常以「五味」概括,酸甜苦辣鹹。不但以此概括飲食口味,還擴而廣之,用於對生活境遇或心境的形容。《酸食志》,要雲 著,低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年4月我在《辣味江湖》一書中曾說過,「中國人的飲饌,歷來講求五味調和。但是中國太大,地理複雜,氣候各異,物產不同,民族眾多。八方之人,對五味各有偏好。
  • 五行五臟五色五味,自然與人體奇妙的融合
    木,五臟中對應肝臟,五色中對應青色,五味中對應酸味,五官開竅於目。食物中例如:五穀中的綠豆,水果中的獼猴桃,蔬菜中的菠菜,所含的營養都有利於肝臟健康。火,五臟中對應心,五色中對應紅色,五味中對應苦味,五官開竅於舌。平日中我們常說到「上火」,體內的「火」確實多反應在人體上焦,例如舌尖生泡多與心火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