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白領醫美消費:近2成每月花銷1131元 只比女性少66元

2020-12-19 界面新聞

記者 | 陳曉珍1

隨著職場男性顏值意識的崛起,在越來越多的醫美項目中出現了男性白領的身影。

此前,廣發銀行聯合艾媒諮詢發布了《2020新白領消費行為研究報告》。據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近兩成男性白領每月在醫美護膚方面的消費情況達1131元,與女性的1197元幾乎持平。可見,越來越多的男性白領不再處於顏值經濟的邊緣,尤其在美妝、時尚和醫美行業,「他經濟」也迎來了「高光時刻」。

另據醫美平臺更美APP發布的2020雙十一醫美消費節榜單顯示,雙十一期間男性用戶下單量佔比8.1%,相比於2019年的6.7%,增加了1.4%。其中,最受歡迎的項目分別是植髮、牙齒矯正、祛眼袋等。

數據來源:更美APP

男性白領醫美趨向年輕化

對於職場男性而言,醫美和健身一樣,都是變美的方式。但隨著年輕一代開始步入職場,尤其是Z時代的年輕人,對於美有著新的定義。

據報告數據顯示,男性白領開始醫美的年齡集中在20-30歲之間,超8成開始醫美的年齡小於30歲,而男性白領醫美更趨向年輕化,從19歲-22歲年齡開始醫美的佔比為22.4%。

李力是一名90後銷售,由於工作性質,日常會接觸不同的客戶,而把自己收拾的乾淨體面對於李力來說,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要求。但李力一直以來不滿意自己的眼袋,一方面是遺傳原因,李力的眼袋比別人要明顯些,加上銷售的工作經常熬夜,眼袋問題越發嚴重。

兩年前,李力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了一家醫美整形醫院,做了眼袋祛除。李力表示,「做了眼袋之後,感覺整個人更精神也更舒服。」

據界面新聞了解,在當下的醫療美容醫院中,針對男性的醫美項目種類較多,包括皮膚護理、雙眼皮、隆鼻、植髮等。而北京葉子整形美容醫院的工作人員告訴界面職場,皮膚注射、眼部整形都是當下男性在醫美上的主要選擇,而整形項目是費用最高的一項。

另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72.73%的男性白領嘗試過面部護理,58.8%嘗試過水光針、熱瑪吉、光子護膚等醫美小手術,46.52%嘗試過紋眉、紋眼線、種睫毛等紋繡服務,40.73%嘗試過美甲,其中僅有4.14%的男性白領沒有嘗試過以上任何服務。

職場男性醫美偏好植髮

根據新氧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男性醫美消費者的佔比為9.98%。男性消費者平均客單價為7025元,是女性的2.75倍,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男性在醫美消費上有更強的購買力。

數據來源:艾媒諮詢

一部分原因是,男性在醫美項目中有一定的偏好,尤其是植髮。種植毛髮屬於比較昂貴的項目,現在年輕人脫髮現象並不少見,醫美可以有效改善毛髮濃度。但目前植髮的價格為每單位毛囊十元起,提取的毛囊單位數量大多都是以千計,一場手術算下來便需要數萬元。這也導致了男性醫美花費客單價更高。

數據來源:更美APP、前瞻產業研究院

另外,據Soul社交大數據顯示,30%的男性用戶經常討論的話題是醫美整形,85和90後關注的話題主要是植髮,其中,「我適不適合植髮」和「去哪裡植髮」則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據界面職場了解,在小紅書平臺上,許多年輕的職場男性也會將自己的植髮過程與網友分享,部分男性表示之所以做植髮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自己脫髮,甚至為此有社交恐懼,因此,植髮除了讓自己的外形更好看之外,也會讓自己更自信。

陸小新便是植髮一員。和部分職場男性植髮的原因一樣,陸小新也因為遺傳因素導致了脫髮,在朋友的介紹下,他花了2萬元做了植髮。做完植髮後,陸小新又做了一個眉毛,他表示,「選擇醫美主要還是工作需要。」

據百度醫美事業部發布的《2020植髮行業分析》數據顯示,脫髮更加年輕化,有60%的人在25歲左右就出現了脫髮。對脫髮的男性來說,25-35歲是植髮的「剛需」年齡段,這種「剛需」背後的原因包含了就業和擇偶。在超過40歲的植髮男性中,則更多是在收入增長後,對形象管理的需求提高,希望通過植髮顯得外在更年輕,這部分群體也在逐年增加。

海峽美容醫院的李麗強醫生在接受界面職場採訪時也表示,職場男性在做醫美項目時也有著年齡的區別,30歲以下的職場男性選擇的醫美項目主要是調整眼睛的大小、雙眼皮的對稱性、鼻子整形以及植髮,40歲以上主要是改善衰老,包括祛眼袋,打除皺針等。

對於目前越來越多的職場男性選擇醫美,李麗強醫生認為,「主要還是源於對美的追求。」年輕的職場男性,一方面是對自我的認知在改變,另一方面也是步入職場的需要,尤其是求職季,更多的年輕男性選擇醫美。而對於中年的職場男性,更多是源於外界的評價,包括愛人、朋友的評價,希望通過醫美使自己更加年輕。

(應受訪者需求,李力、陸小新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日本40歲男性成為化妝品市場主力,男性成為醫美消費的主力增長點...
    而原本以20歲左右年輕人為主導的男性化妝品市場,最近變成了40多歲男士為主力軍。日本化妝品業界認為,在視頻會議上出鏡的頻率不斷升高,讓中年男士對自己的皮膚更加注意。相反,因宅家辦公增加,戴口罩成為日常,讓女士化妝品的銷售低迷不前。 就拿日本化妝品消費市場來說,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男性化妝品的市場規模卻逆流而上,不僅超越去年,甚至增幅比2019年還要猛。
  • 95後男生喜歡姐弟戀 每月戀愛消費2000元
    日前,某社交平臺發布《2019年95後戀愛報告》,結果顯示:在有戀愛經歷的95後人群中,超七成95後每月願意在戀愛中花費2000元,約等於男生每月送出7支高級口紅,或女生每月送出1隻遊戲機;近9成95後男生更接受姐弟戀,所佔比重約是女生意願的兩倍;相比於漫漫相親路,近七成認為「網戀脫單更有效」。
  • 暑期成學生「整形季」,西安醫美消費群體學生佔比近兩成
    來源:西安晚報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西安醫療美容整形迎來一波高峰,學生群體佔到了兩成。準大學生們想以新面貌迎接開學,應屆畢業生也希望通過整形為自己就業加分。於是,不少學生趁假期進行雙眼皮、隆鼻、瘦臉、植髮等醫療美容整形,這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的年輕人消費現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受疫情影響,今年就業、求職的壓力較往年更大。
  • 暑期成學生「整形季」西安醫美消費群體學生佔比近兩成
    醫美消費越來越常見 IC Photo供圖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西安醫療美容整形迎來一波高峰,學生群體佔到了兩成。準大學生們想以新面貌迎接開學,應屆畢業生也希望通過整形為自己就業加分。近兩成消費者為學生家長對於孩子整形態度「開明」記者走訪西安高一生醫療美容醫院、亞太醫療整形醫院、藝星醫療美容醫院、科大毛髮醫院等多家大型醫療美容機構了解到,在暑期做微整形手術的大學生有很多,佔到了近兩成份額。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在求職時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 稅前1萬元你繳多少稅:每月支出7500元 稅款近千元
    每月支出7500元稅款近千元早上起來,朱毅打開水龍頭刷牙洗臉,他和家人一個月的水費大約50元,其中就包含了增值稅5.75元,同時還為城市建設貢獻了水資源費、城市汙水處理費、城市附加等費用。假如他一個月花6元買牙膏,這裡面可能包括了0.87元增值稅。
  • 《白領夜宵報告》:90後00後男性成夜宵主力,超六成花費超30元
    90後、00後男性成夜宵主力便利蜂通過全國20個城市1800餘家門店對消費者進行調查。報告顯示,夜宵對於男性的吸引力更大,在經常吃夜宵的人群中,接近六成是男性,女性僅佔41.23%。其中,南京女性吃夜宵比例高於其他城市,佔當地總消費人群的43.56%。
  • 七成白領工作午餐消費不超過20元,賺錢是緩解焦慮的...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臨近畢業季,白領成為了大多數學生的職業選擇,根據調查報告顯示,白領的生活狀況並不像電視劇裡面演的那樣寬裕,七成白領的工作餐不超過二十元,八成應屆生需要租房報告顯示,白領們的生活狀況並不寬裕:1. 七成白領午餐不超過20元。
  • 大一女學生要求父母每月給5000元生活費,不以為然:舍友更多
    5000元生活費一位大一的女學生,其父母是普通的公司職員,一個月的固定薪水有限,也不過三四千塊錢,除去日常的花銷,和給孩子預留學費的錢,每月也所剩無幾。原本父母給她安排的生活費是一個月兩千,因為孩子的學校在二線城市,這兩千塊錢的生活費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已經算高的了,只要孩子有節制的消費,滿足孩子的日常生活和部分額外花銷綽綽有餘。
  • 西安近六成大學生月生活費800~1000元 你覺得夠花嗎?
    記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300名參與調查的西安大學生中,近六成月生活費800元~1000元,半數人認為1000元~1500元足夠花。51.16%的人選擇了1000元~1500元,18.94%的人選擇了800元~1000元,17.94%的人選擇了1500元~2000元,8.64%的人選擇了2000元~4000元,3.32%的人選擇了其他情況。生活費來源方面,87.04%的學生生活費主要來源於父母,6.64%的學生主要來源於勤工儉學,2.66%的學生來源於獎助學金,3.65%的學生屬於其他情況。
  • 寧波白領嘿咻次數越來越少 性生活滿意度很低
    工作上:最不爽,同工不同酬《報告》由某招聘網站發布,分別從工作和生活兩方面調查,5分為最滿意,2分為及格。調查報告顯示, 2015年寧波白領工作滿意度指數為2.26,在全國32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9位,寧波白領對工作的滿意度比較低。
  • 2021 CCBE成都美博會:「他經濟」,美業中隱藏的「藍海」
    【男性美妝消費爆發並非偶然】男性在美妝類消費趨勢不斷向好,主要源於男性朋友們在個人形象管理意識上的提升,並且對於「美容、美發、美妝」等生活美容類的消費以及醫學整形類的美容項目消費,打破了固有的思想——僅屬於女性消費;其次,隨著網際網路帶動「顏值經濟」的爆發,越來越多的男性美妝博主在網絡上走紅,他們給廣大男士普及美妝及護膚心得,一篇篇「乾貨、攻略」引發越來越多的男性對外在形象的重視;
  • 30元成本賣10000,醫美企業:我們不賺錢
    1市場急劇膨脹我國醫療美容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最近幾年消費升級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打造「面子工程」。另一家衝刺資本市場的醫美公司藝星,其營業總收入從2015年的4.05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10.37億元,複合增長率達60%,淨利潤也從1298.1萬元增至1.14億元,兩年間增長近8倍。單從毛利水平來看,藝星的毛利率從2015年的50.4%上升到2016年的54.2%,2017年又回落至53.3%,但公司整體毛利率高於同行水平。
  • 六成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一千多元 夥食交通佔主要
    日前,浙江義烏一位媽媽打算給即將上大學的女兒每月1200元生活費,卻被女兒怒懟「不是親生的」。該事件引發了網友對於「大學生活費」的激烈討論。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3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5.7%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000~1500元之間,79.5%的受訪大學生生活費來自父母,51.5%的受訪大學生覺得日常消費受朋友和環境影響較大。
  • 便利蜂發布《白領夜宵報告》:6成白領夜宵大於30元 超午餐花費6倍
    90後、00後男性成夜宵主力   便利蜂通過全國20個城市1800餘家門店對消費者進行調查。報告顯示,夜宵對於男性的吸引力更大,在經常吃夜宵的人群中,接近六成是男性,女性僅佔41.23%。其中,南京女性夜宵比例高於其他城市,佔當地總消費人群的43.56%。
  • 七成大學生超前消費每月不足500元,幾個同學借的錢還沒還我
    一項調查顯示:近九成學生使用過分期付款,主要用於購物、飲食和娛樂,近七成學生每月超前消費不足500元,開銷主要通過下月的生活費補上,近八成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但也有學生認為,超前消費有助於緩解當前經濟壓力。(中國青年網)對此你想說。
  • 大一新生每月1500元生活費夠嗎?父母結合3點,孩子開源節流
    同年8月,中國新聞網報導了一篇名為《中國在校大學生月均消費1212元》的文章,具體做法是隨機調查了部分身處北京的大學生,發現近3成大學生每月需要花費的生活費在超過1600元。在雲南的大部分學生也表示,自己的生活費為1500元/月,少部分學生生活費超過1500元/月—2000元/月,個別學生近2500元,也有高於3000元/月的。另外,有些大學生表示,自己每月花費1200元還有餘,但另外一些大學生又表示,每月2000元還是感覺有些不夠花。
  • 在廣東,每月1200元的大學生活費,夠花嗎?
    如果你「幸運」地是一枚廣外的男生,又已經「脫單」,那麼你每月的生活費用將是——談戀愛每次約會成本:以電影票40元一張計算,看電影(40*2)+60元(吃飯)=140元。每月4次:560元。  每月平均花費為:(餐費)840+(生活用品)100+(話費)30+(護膚美妝用品)100+(服裝理髮)30+(買書)0+(社團聚餐)200+(交通費)100=1400元與廣外男生相差無幾。
  • 阿里健康消費報告:90後是健康消費人群主力,枸杞等補品成白領標配
    報告顯示,以90後為主力軍的30歲以下健康消費人群佔比超過50%,該人數佔比基本隨年齡段呈現下降趨勢。 2017年,開袋即食類蜂蜜、枸杞、阿膠、燕窩等滋補品也成為越來越多中國白領的辦公桌「標配」。阿里健康平臺數據顯示,2017年,品名中含「即食」關鍵詞的滋補品購買人數,較2016年同比增長27%。
  • 大學生每月只要800元生活費?
    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800元就夠了,你相信不?請不要先作答,我們且開一組材料。麥可思發布的《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中指出,不包括學費、家庭和學校之間往返的交通費,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為1197元。而華東政法大學新媒體數據研究院在21829份有效樣本量的基礎上發布了《2018中國大學生網絡生態和消費行為報告》中顯示,中國在校大學生月均生活費供給為1325.5元。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花銷主要還是生活費佔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