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築夢新時代 看錦江發展 | 聚力產業發展,在優化結構提升...

2020-12-23 澎湃新聞

點擊上方 「錦江發布」 可以訂閱哦!

JIN JIANG

總有一種力量,

讓錦江不斷向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細數年輪,在新中國成長的時間軸上,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濯錦之江緊跟時代步伐,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在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發展歷程中譜寫了屬於錦江的精彩篇章。

1991年建區以來

錦江區順應現代城市發展規律,注重揚長補短,經濟發展由弱到強、由強而優,正闊步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尤其是近年來,錦江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工作全局,高標準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高質量完成機構改革,全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國際高端要素「吸附源」、國際化營商環境典範區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區,呈現出全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改革創新卓有成效、黨風政風持續向好、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會大局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現代商貿開放發展試驗區

►▷►

從1994年獲批現代商貿開放發展試驗區到現在成都IFS、遠洋太古裡成為國際時尚前沿的風向標,中心城區商業商務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

從2009年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金融生態示範區」到2018年啟動建設國內首家金融安全產業園,錦江積極打造西部地區最具競爭力的金融安全產業高地;

►▷►

從傳統商貿業為主到58新經濟產業園、西部文化產業中心等高能級項目競相落地;

►▷►

從1991年建區時GDP僅為16.96億元,到2018年全區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大關,28年增長超61倍……

穿越風雲激蕩的歷史歲月,

錦江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道路上

砥礪前行、風雨兼程,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點到群,

一次次起跳,一次次蛻變,

實現了從單一發展到龍頭高昂、

集群前行的震撼飛躍,

築牢了錦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總部經濟加速聚集 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當前,總部經濟已成為中心城區產業升級、品位提升的動力引擎,也是推進中心城區產業升級的戰略選擇之一。

●在錦江,既可以看見春熙路、鹽市口、紅星路等傳統老牌商圈持續彰顯經濟實力;

●也可以看見遠洋太古裡、IFS國際金融中心等現代化商業綜合體與甲級寫字樓競相媲美;

●尼依格羅、群光君悅、太古裡博舍、香格裡拉等眾多五星級酒店星羅棋布,百餘家世界500強企業爭先落戶……

繁榮背後,

是錦江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營商環境的持續提升,

也推動了錦江經濟節節攀高,

邁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截至2018年

• 錦江區經濟總量達到1034.77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率先在全市突破千億,達到1043.3億元。

結合「商貿商務發達、國際時尚開放」的區域實際,錦江區從「國際化」「典範性」兩個方面入手

著力突出錦江特色,持續優化國際化服務環境、不斷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推動「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成功引導一批知名總部企業成都分公司梯度轉化升級,提升了總部能級,擴大了總部企業輻射範圍。

►▷►

截至目前,錦江區已引進安聯保險集團、豐田通商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135家。

►▷►

同時大力實施樓宇招商,成功引進永輝「營銷達人」等「六類500強」企業18家、總投資50億元的能投建工集團等總部型企業31家。

►▷►

實施勁浪金開等樓宇專業化提升打造,推動「億元樓宇」建設,擁有銀海芯座、川信大廈等億元稅收樓宇21棟。

在今年的全球商業地產中國大會暨2019中國樓宇經濟全球合作大會上,錦江一舉榮膺「中國最佳國際營商環境城區」,

第二屆中國樓宇經濟峰會上被評為中國樓宇經濟最具投資價值城區,成為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中最具激情與活力的亮點地帶。

全新動能蓄勢待發 新經濟發展節節高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新經濟在錦江也找到了最適宜的土壤。

2016年確定了「新經濟高地、國際化城區」的戰略目標

錦江就一直圍繞「新經濟」三個字做文章,經過三年多的發展,新經濟產業已成為牽引全區經濟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

7月30日,在北京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專場推介會暨2019第二屆百鯤武林大會上,舉行了新一批「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入駐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大唐網絡、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梆梆金服、行業領軍企業中天新能源和廣州銳豐音響、獨角獸企業小豬短租旗下子公司快跑軟體等10家新經濟企業分別與錦江區籤署投資合作協議,力求紮根錦江,布局西南,涉及金額總計約210億元。

全力培育錦江新經濟發展的「主力部隊」

►錦江區制定並落實發展新經濟政策措施,大力吸引數字經濟、流量經濟、創意經濟、綠色經濟、共享經濟企業登記落戶,做大新經濟企業整體規模,新經濟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提升,發展基礎更加牢固。

►針對新經濟企業發展不同階段,錦江區為獨角獸企業、準獨角獸企業、種子企業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育措施,從企業認定和政策扶持、金融支撐、人才賦能、專業服務等方面著力,精準施策,加速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

►▷►

截至目前,全區新增新經濟企業5360家,其中新一批14家新經濟企業進入市級梯度培育庫,駒馬物流成長為五城區唯一一家獨角獸企業;

►▷►

東旭藍天、尚品宅配、天呈食材3家企業成長為準獨角獸;

►▷►

從1994年獲批現代商貿開放發展試驗區到現在成都IFS、遠洋太古裡成為國際時尚前沿的風向標,中心城區商業商務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

火星時代、德必聯翔、尼恩網、天呈優選、醍摩豆、中軟科技、榮為信息、萬商雲集、紫極偉業、合智聚雲10家企業成長為種子企業。

總部經濟加速聚集 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產業功能區建設是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探索,是形成城市比較競爭優勢的制度創新。

去年7月,錦江區調整優化空間布局,設立成都中央時尚活力區、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錦江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功能區三大市級產業功能區,圍繞「1+1+3」現代開放產業體系,加快推進58新經濟產業園、金融安全產業園、西部文化產業中心等高能級項目建設

►▷►

今年上半年全區就新引進普基控股等重點項目69個、新經濟企業4513家、重點商貿企業131家、金融服務企業10家、文創企業119家。

轄區企業新希望乳業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錦欣生殖在港交所上市,產業層次不斷提升。

漫步在春熙路商圈,中央時尚活力區匯集著Ecko 犀牛、Acne Studios艾懇尼、瑞士腕錶品牌羅傑杜彼 RogerDubuis等眾多首店。

▲ Ecko 犀牛

►▷►

僅今年上半年,全區便新引進迪奧時尚配飾、華為榮耀首家社區科技體驗店等全球首店2家

►▷►

引進宜北町「去茶山·虎」等全國首店7家

►▷►

引進了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 ME)城市中心體驗店等西南首店56家,半年內新開60家首店,領跑全市,經濟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 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

走進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與中科院共建的成都戰略新興產業聯動創新中心建成投運;

與阿里巴巴共建的四川省網際網路+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上線發布;

與豬八戒網共建的成都「網際網路+」型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區持續發力,新經濟平臺孵化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新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紅星路35號

大川巷

派叄原創畫廊藝術街區

而在錦江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功能區,不僅有體現城市有機更新和「優雅時尚」文化特質的塗鴉藝術新地標,也有大川巷「派叄原創畫廊藝術街區」、紅星路35號成都國家廣告產業園區、綠地·468(西部)文創中心等重點項目。

產業功能區將依託錦江濃厚的文創氛圍,重點發展大數據支撐下AI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現代傳媒業和文化藝術博覽、廣告設計等創意設計產業,積極探索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的錦江路徑。

-END

相關焦點

  • 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層次提升
    由於培育力度大,培育措施紮實到位,企業做大做強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加快發展的氛圍更加濃烈。到去年底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211家,全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84.23億元,同比增長19.1%。其中產品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工業企業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82戶,達到334戶。
  • 江蘇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實證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順應時代脈搏發展主體產業,無論是八十年代的鄉鎮企業還是九十年代以來的外向型經濟,都推動著江蘇經濟向更高層次邁進。如今,在全球經濟普遍走低的大背景下,在資源日趨緊張的發展環境下,江蘇經濟轉型迫在眉睫。通過產業結構優化拉動經濟增長將是江蘇現階段保增長、促發展的現實途徑。
  • 淮上區:聚焦聚力「五個振興」,譜寫新時代鄉村發展新篇章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基調。淮上區小蚌埠鎮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聚焦聚力「五個振興」 主攻方向,全方位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振興強筋骨。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
  •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經過25年的發展,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家底」如何?近日,開發區完成了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清查工作。2019年1月1日起將啟動正式普查工作。  此次清查結果發現,與第三次經濟普查相比,所有的行業法人數量呈大幅增長之勢。
  • 海南優化產業結構,十二大重點產業推動整體經濟發展
    海南生態軟體園的華麗「變身」是海南近年來進行產業調整、建立現代產業機構的一個縮影。自201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並實施十二個重點產業發展決策部署以來,海南省產業成形成勢情況良好。特別是去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4·13」重要講話以來,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背景下,海南省進一步優化產業機構,現代化產業發展取得可喜成績。
  • 榮泰建設集團:優化產業結構 培育發展新動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牛京帥 潘超 青島報導自2000年成立以來,榮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泰建設集團」)持續推進深化改革,在開拓創新中走出了一條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之路。特別是近年來,面對國內、國際建築業新形勢、新環境、新要求、新挑戰,該集團聚焦主業、匯聚力量,推進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能,大力推進建築產業化進程,向跨行業、跨區域多元化發展。
  • ...聚力鋼後 築夢韓城——陝西韓城鋼鐵產業鏈專場推介會盛情邀約中
    70年櫛風沐雨,70年砥礪奮進,70年蛻蛹化蝶,它已然成為中國西部創新開放的高地、投資創業的熱土。
  • 烏當區「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砥礪奮進五載 築夢「花園之城」
    五年來,烏當經濟規模穩步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產業體系特色突出。這是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的五年,點燃了接續奮鬥的引擎。五年來,烏當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領域持續突破。切歷史之脈,看寰宇風雲,烏當的發展已然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 優化產業結構 培育發展新動能 雲南省著力構建智能製造新體系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12月24日,記者從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十三五」以來,我省以「兩型三化」為核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加速智能製造產業布局,不斷完善智能製造新體系,培育產業新動能。
  • 華菱集團:聚力開啟發展新篇章
    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記者 彭敏  今年初以來,華菱集團聚力開啟發展新篇章,產量、利潤、利稅均刷新歷史紀錄,盈利能力大幅增強,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  華菱集團認為,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僅得益於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打「地條鋼」防止其死灰復燃,以及環保高壓等政策效應的進一步顯現,亦得益於製造業需求結構升級為鋼鐵產品結構升級帶來的良好機遇,更得益於華菱集團持續推進精益生產、銷研產一體化和營銷服務體系建設———不但使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在高爐利用係數、鐵水成本、噸鋼綜合能耗等主要經營指標方面取得顯著進步,而且品種結構持續優化。
  • 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把握髮展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
    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把握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述評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如果說過去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來自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那麼,在深刻複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下,重要戰略機遇具有了新的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要抓住用好這些新機遇,就要善於化危為機、轉危為安,在戰勝挑戰、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迎接機遇、創造機遇,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 泰興市聚力優化結構 加快化工產業綠色發展
    中國江蘇網12月1日泰州訊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綠色發展,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連結。近年來,泰興市化工產業以產業鏈為依託,根據既定的產業鏈上下遊走向,加大產業龍頭項目的引進和實施力度,積極推進化工產業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加快化工產業創新轉型、綠色發展。
  •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不鏽鋼餐...
    2019年,新興縣不鏽鋼製品企業產值約70億元。大部分企業通過了ISO9000系列等多項國際標準權威認證,同時取得了多項國家專利。新興不鏽鋼餐廚具產業高質量迅猛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近年來,雲浮市和新興縣逐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工作,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理時限,減少行政性收費,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 東營優化產業結構 提升產業層次
    市黃河三角洲建設辦公室認真落實東營市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的決定,重點圍繞東營市黃藍經濟優勢產業培植,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通過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加快構築「一帶一軸兩極三城六區十園」的開發建設格局。篩選重點推進項目。對重點調度的117個項目進行月調度、季分析的工作制度,匯總、整理項目建設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加以協調解決。
  •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局關於印發《深圳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導向...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局關於印發《深圳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導向目錄(2007年本)》的通知(2007年7月31日)深發改〔2007〕1292號   根據國家、省、市的產業政策和《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規劃》,我局對《深圳市產業導向目錄(2005—2006年)》進行了修訂,編制形成《深圳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導向目錄(2007年本)》,現予發布實施。
  • 濟南鋼城經開區:提升園區品質 培育發展新動能
    體制機制改革:搶抓機遇,聚焦「四個聚力,四個突破」為做好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實現更好更快發展,鋼城經開區聚力改革創新,不斷激發園區發展活力。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實行機構精簡整合,設立鋼城經濟開發區行政服務窗口,規範區位及管轄面積,推行全員聘任制;聚力雙招雙引,培育發展新動能,抓籤約引進、抓洽談推進、抓政策引導,全面築牢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根基;聚力項目建設,積蓄髮展後勁,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最主要抓手,圍繞精品鋼、汽車交通裝備等優勢產業,聚焦裝配式建築、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精準發力,定向攻關;聚力環境優化,完善功能品質
  • 教育部: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 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在今天(26日)教育部召開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年度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要通過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動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專業集群。
  • 「媒體聚焦之人民網」相聚渭水之南 共話發展新時代
    產業結構優化釋放發展新動能40年來,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踏著時代前進的腳步,渭南也走過了如火如荼的光輝歷程。渭南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體量的增長體現在產業結構的變化。作為總經濟師,張宏升認為數據是檢驗發展的重要標準,「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由1978年的43.3:34.6:22.1調整為2017年的13.9:47:39.1,一產比重下降了29.4個百分點,二產提高了12.4個百分點,三產提高了17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由1978年的『一二三』 優化為『 二三一』,擺脫了以農為主的產業格局。」
  • 產業結構優化換擋提速 海南自貿港培育經濟新動能
    一、經濟穩中有進趨勢向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2019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5308.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第一產業增加值1080.36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099.04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3129.54億元,增長7.5%。
  • 奮鬥70年商貿服務業在變革中創新發展
    70年間,我國消費品由短缺匱乏、種類單一向供給充裕、品種繁多轉變,商品流通經歷了調撥分配、賣方主導、買方主導、雙向互動等階段;70年間,我國流通業規模由小到大,產業地位由末端到先導,流通方式由單一到多元,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成為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95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為27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