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詞通常位於畢業論文的結尾處
主要表達對導師指導和幫助的感謝
一般的論文致謝詞比較中規中矩
但成信大光電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李能西
用文言文答謝導師
小信看後,只想大喊
請收下小信的膝蓋
致謝詞全文
壬辰孟秋,予去巴入蜀,至於成都,求信息之學,習光電之理。既四載,逐志未成,猶碩士焉。顧詳思之,將七年矣。曩予之來時,未及弱冠,更事弗多,懵然而不自知;今術業初悟,學道略聞,已為臨別之期。太白嘗曰:「夫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茲予方審矣。昔之伏案,向之執筆,仍歷歷於目前,恍然如昨日,旋而感慨系之也。
予本凡人,生於鄙野,少乏穎異之資,長無逸群之才。師不以予愚鈍,悉心訓波導之術,傾囊授磁光之學,知予性怠,時督而策之。予之師者,唐教授婷婷也。長予十歲有餘,既乃嚴師,亦為益友,常訓予曰:「君子先成其德而後修學也。」其德賢行厚,志篤才博,樂易愛人,人皆稱之,莫不嘆服。既為其師,引於科研,助以機杼,垂詢愚見,郢正拙筆,字斟而句酌之。予每被於困搓,勸復刊之,文終成焉。逢師如是,何其幸乎!師之恩義,雖卒業而莫敢忘也。
予初來,常有未明,師素少閒,不能輒解其惑。兄李傑友善,屢復予問,授以仿真之術,實驗之道,知無不言,未有所藏。後同門者鹹至,親睦互助,和順相與也。每得暇,邀同窗以遊,俯仰天地之浩渺,覽歷山川之秀美,氣衝紫霄,志凌青雲。今者將去,春花秋月不復往兮,夏雲冬雪再難尋矣。
嗟夫!予之去鄉久矣。椿萱年逾天命,察其紅顏漸老,白髮徐新。予甫降,見謂能西,冀之樂天;歲稍長,而又多疾,即願之安康平生也。家門書香,父嚴母慈,趨庭鯉對,申之以孝悌忠信,克之於禮義廉恥。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念業既成,侍父母之日益少。恨哉!愧哉!
夫盛謝斯人之與予攜行,望餘生多容也。
聚散有時,得失無常。且惜流光,不負少年。別矣!予之學乎成信。
光電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李能西
李能西,中共預備黨員,本科畢業於學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就讀於學校光電工程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傳感器類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SCI一區,IF=5.667)上發表了題為「Highly sensitive sensors of fluid detection based on magneto-optical optical Tamm state」的學術論文,報導了在磁光波導傳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IF=3.046,已錄用)上發表了題為「Highly sensitive biosensor with Graphene-MoS2 heterostructure based on photonic spin Hall effect」的學術論文,報導了光自旋霍爾效應傳感應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左一為李能西
當被問及為什麼用文言文這種特殊的方式來答謝導師,李能西說,「受家庭的影響,我從小對中國古典文學較比感興趣,偶爾會嘗試著用文言文寫一點自己的感悟。研究生臨近畢業了,心中感慨萬千,然後想到用文言文寫致謝要鄭重一點,情感更真摯一點。」
談到導師唐婷婷教授,他說,「我特別感激唐老師。我一直到本科畢業都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算不上優秀。研究生階段很有幸能遇見唐老師,她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給予了我很大幫助。」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納光電子器件及系統。在學習和科研中,我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會向師兄李傑請教,無論是仿真還是實驗,只要我有疑問,他都會耐心地教我。」因此在致謝詞中,李能西也表達了對師兄李傑的感謝,描述了團隊「親睦互助,和順相與」的科研氛圍。
左二為李能西,右一為導師唐婷婷教授
談及收到學生的文言文致謝,學校研究生處副處長、光電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唐婷婷教授表示,「李能西同學的文言文致謝獨具一格,被我戲稱為『臨近畢業才展示出的才華』,令人過目難忘。我還記得他剛進課題組時充滿了迷茫和懵懂,如今的他已經能夠熟練編寫程序,完成複雜的光學實驗,獨自解決仿真和實驗中的種種問題。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生活,他發表了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收穫了無數的科研技能,更得到了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他踏實的成長和進步,讓我感受了到育人成才的欣慰,同時也讓我更加珍惜為人師的機會,更加懂得自己肩頭的責任和使命。在畢業之際,希望李能西能夠戒驕戒躁,在人生新的起點上大鵬展翅,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