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中國大學裡英語是必修課 語文只是選修?

2020-12-11 海疆在線

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在中國的大學,「大學英語」是必修課,而「大學語文」只是選修課。我不知道「大學英語」比「大學語文」更重要的理由是什麼,如果說是為了「國際化」,但學了「大學英語」就能國際化嗎?中國大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英語真的比漢語更重要嗎?

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在中國是全民學英語。英語當然很重要,這不用論證,豈止是英語很重要,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等同樣都很重要,這同樣不用論證。英語雖然重要,但需要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並一直學習到研究生階段嗎?所有的人都需要學外語嗎?中國人又有多少能夠用外語交流、能夠閱讀外文書籍、能夠用外語寫作?我們不禁要問,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外語,值得嗎?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小學、中學和大學階段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學習時期,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文明精華有很多,很多知識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學習,比如歷史、地理、哲學、文化、法律、社會、倫理等,它們更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與素質,對人終身受用。錯過了大學及以前的學習時期,學習起來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功半」都達不到。但事實上,在中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中,對學習歷史、地理等人文知識的「重視度」遠遠不如外語。

現在的狀況是,中國人的學歷越來越高,大學本科已經成了基本學歷,每年都有大量的碩士、博士「產出」,但文化素質卻似乎越來越低,很多人大學都畢業了,卻分不清祖國的東南西北,不知道浙江在哪裡,不知道湖北、湖南的那個「湖」叫什麼名字,不知道山東、山西的那個「山」是什麼山。不知道中華民族的歷史,不知道中國主要朝代的歷史順序,不知道「魏晉」是什麼意思,不知道西漢和東漢怎麼區分,不知道北宋和南宋怎麼區分。簡單的思想都表達不清,說話完全不講邏輯,不知道概念判斷和推理,等等。

我要說的是,英語學得再好也變不成英國人或者美國人,但如果中文學得不好,卻會越來越不像一個中國人。所以我一直認為,外語應該專業化,如果準備以後從事外語專業,或者從事對外語要求很高的專業,那麼他可以在中小學階段就加強外語學習,我們可以規定某些專業人士必須學習外語,必須考外語,而沒有必要規定所有的專業都必須學習外語。現在,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國人前往法國、德國、日本、俄國等國家學習和交流。我認為,目前中國人學習法語、德語、日語等的模式和方法應該是學習外語的正確途徑,可以概括為:確實需要就學習,也會學得很快很好;不需要就不學習,硬性學習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很痛苦。

中國的教育事業正在快速發展,大學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絕對數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國人的語文水平是否隨著學歷提高而有所提高呢?筆者是悲觀的。我始終認為,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以及工科,語文都是基礎,不管是什麼專業,都需要用中文表達、中文書寫。很多問題並不是專業的問題,而是語文的問題。隨便抽一份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教育學的本科(或碩博)畢業論文,都可以發現很多語文上的問題。很多文科教師指導學生論文寫作,花在語文指導上的時間和精力比花在專業指導上的時間和精力還要多。

所以我認為,在大學不僅需要學習語文,而且需要加強學習語文,語文學習得好,專業學習將會事半功倍。研究生教育也是這樣,碩士研究生考試,外語應該降為選考,是否考以及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應該根據具體專業的需要來決定,而語文應該提升為必考,成為素質考試。當今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外語考試,外語扮演著「攔路虎」的角色,很多人都被外語這隻「攔路虎」攔在了研究生大門之外,這很不正常。

語文之所以不被大學重視,我認為這與長期以來人們對「語文」的誤解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人所理解的「語文」還是小學的語文、中學的語文,這種層面的語文不過是「字詞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當然是用不著費那麼大的勁兒去學習的。目前,很多大學語文不論是教材還是教學還停留在「小學語文」、「中學語文」的「語文」概念上,這實際上是大學語文不受重視、大學生不歡迎大學語文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認為,一方面我們應該重視大學語文,另一方面我們更需要改變觀念,改革、探索大學語文。

「小學語文」、「中學語文」和「大學語文」,這是三種不同層次的語文:小學語文主要是字詞句層面上的基礎學習,語言能力上的培養是學會規範說話,並能夠規範書寫;中學語文主要是篇章理解的問題,語言學習上重敘述、描寫等日常的表達,重點是閱讀和理解,當然還包括基礎寫作;而大學語文則主要是精神、文化、情感、思想及其相應表達的學習,重點不再是識字,不再是如何理解文章,不再是記敘、抒情層面上的表達和書寫,而是提高文化素質,提高漢語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在漢語表達的層面上理解思想、文化,反過來在思想和精神的層面上加深對漢語的理解和把握,從而提高表達複雜思想文化和精神的水平。

從語言上來講,漢語的微妙性、漢語的情感性、漢語的思想性、漢語的文化性、漢語的複雜性等,才是大學語文的核心和根本。所以,大學語文是語言學習,更是語言背後的思想和文化學習,是歷史學習、哲學學習、文學學習,也是道德、社會、藝術、邏輯等知識的學習;大學語文是語言層面上的大綜合,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用一生來學習的課程。可以說,「小學語文」的「文」是文字,「中學語文」的「文」是文章,「大學語文」的「文」是文化。

相關焦點

  • 憑啥大學英語是必修語文卻是選修?改革探索大學語文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文章,質疑目前國內的大學教育,憑啥大學英語是必修課,大學語文卻只是選修? 這一話題一經公布,立刻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我們一起來關注。二是英語是國際用的最多的語言,我們身負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這不得用英語告訴老外嘛   網友@幻化作風:我覺得應該必修,大學語文不一定要像高考那樣的學,拼命分析連作者可能都不知道的意義,在於體會國學的美妙,尤其是大學沒有升學壓力的情況下更應該培養欣賞語文的能力   網友@-野犬-:怎麼說呢,語文到了大學就超過實用層面,已經是深層次的文學層面了吧 已經很專攻了,並不是所有人都得學
  • 大學裡該不該上語文?多數理工科學生:該,但我沒選修
    原標題:大學裡該不該上語文?多數理工科學生:該,但我沒選修   人民大學將漢語從必修改選修引發爭議,記者調查發現我省不少名校其實早就改選修了資料圖片  新華報業網訊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漢語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引發爭議,該校一名研究生在網上發表名為《慢一點:人民大學的「國際化」》的日誌。
  • "漢語都成選修課了 為什麼英語還是必修課?"
    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漢語》課程從必修調為選修,在北京高考提高語文總分的前提下,引來熱議似乎不難理解。昨日,中國人民大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家對大學語文退出必修課有一些討論,也很正常,但大學漢語課不等於母語教育,必修變選修不等於弱化教學。
  • 西政兩學院重開大學語文必須課 外語學院要上兩年
    西南政法大學兩個學院從今年秋季起將《大學語文》恢復為必修課程。從西南政法大學了解到,《大學語文》在8年前從必修改為了選修,學生的語文課驟減。在漢語熱的今天,曾經一度被遺忘的《大學語文》重回大學課堂,這有何必要性與深意?
  • 本市高中課改教材目錄昨公布 高中生將選修大學課程
    昨天,市教委公布了高中課改教材目錄,記者發現不少教材名稱與大學課本相同。  市教委表示,由於高一年級進入新課程改革實驗,相應從目錄中刪除對應的大綱版教材。《2007年秋季北京市普通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顯示,新教材分為北京版和人教版,課改教材明顯增加了開放性,一些大學課程成為選修內容。
  • 大學語文現狀:教學方式呆板 被稱高四語文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漢語》課改為選修課,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大學語文的存廢與改革也再次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其實,人大並不是國內第一所將大學語文由必修變為選修的高校。大學語文課質量參差不齊。  大學語文課程教材五花八門  據記者了解,以北京地區高校為例,把大學語文設為必修課的高校屬少數,有的學校只是將部分專業設為必修課,而且是否開設由院系自己決定。很多高校則有大學語文選修課或閱讀、寫作等相關選修課程。在開設大學語文必修或選修課程的學校中,該課程一般上一個學期,2個學分,大概32個課時。
  • 語文課成大學必修課:傳統教育能否順利回歸?
    語文課成大學必修課:傳統教育能否順利回歸?    不久前,教育部建議高校面向所有大學生開設語文課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已     經把語文課列為必修必選課。語文課成為必修課,傳統教育能否由此順利回歸呢?
  • 讀編來往丨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英語不可忽視卻可選修!
    近日拜讀了百家號@殷勇教育聊齋關於教育、關於語文學習、關於英語學習等文章。回顧我的讀書歷史,也頗有感觸,因此介紹一下我的心得吧。我數學在初二以前比較好,後來就不行了,英語則可以,但高中就下滑,直到大學時期,我利用大學期間自學時間充裕的條件,一邊努力修滿課程,一邊惡補英語短板,通過努力自學,直到本科畢業時,我是唯一一個獲得學士學位的考生,外語功不可沒,也多虧了我的家人。我個人覺得,如果說數學是科學的皇后,那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 江西不少高校語文課時僅為英語課的十分之一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漢語》課程從必修課調整為選修課,引來大範圍爭議並不難理解。  11月15日,記者調查了解到,我省大部分高校大學語文課仍為必修課,但大多只上一個學期,且課時、學分遠不及英語課。有專家認為,當前的大學語文教育存在定位不清、課堂「上座率」不高等問題,今後轉變為人文素養課是一個趨勢。
  • 人大代表建議中小學取消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對此,您怎麼看?
    有人大代表提議「取消英語必考科目,取消學歷職稱綁定英語成績,讓中國人從英語學習中解脫出來」。這個建議太好了。目前,許多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喜歡英語。但是,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都要考試英語。
  • 大中專院校裡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必修課、選修課有何不同?
    上了大學或者其他職業學校,學習課程就有所區別,課程類型不同,學習的要求和側重點也不同。大學裡的馬哲、毛思、鄧論、英語、體育等;中職學校裡的職業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經濟政治與社會、體育等課程。這些課程是任何專業學生都要學習,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學習提供方法論的課程,因此對於大中專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公共課因為所有專業學生都要學習,上課也可能會幾個專業的學生在一個大教室裡上。一般都是必修,考核方式有考試,有的是考察。成績都要記入學籍檔案。
  • 高校英語課多過語文課 教授:有合理性(圖)
    有網友為漢語鳴不平:「漢語都成選修課了,為什麼英語還是必修課?」  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漢語》課程從必修調為選修,在北京高考提高語文總分的前提下,引來熱議似乎不難理解。昨日,中國人民大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家對大學語文退出必修課有一些討論,也很正常,但大學漢語課不等於母語教育,必修變選修不等於弱化教學。  同時本報記者從廣東多所高校了解到,大學語文或相關課程顯示在課程表上,但與大學英語相比,不管是課程量還是學分數,都要少得多。
  • 建議取消中小學英語課,大學英語選修,合理嗎?
    我認為提出「取消小學英語,選修大學英語」這個觀點的人的想法可能如下:1. 學習英語花費了大量的時間。2. 學習英語導致了課內任務的增加。3.學習英語導致了課外培訓班的亂象叢生。4. 很多人很有可能過著與英語無關的日子。……Ray覺得,提出這個建議的人,非常關注中國的教育,他覺得英語佔教育的比重太大,導致了資源的各種浪費,急於整改。他覺得應該讓想學英語的人在大學時期去選修。
  • 大學語文淪為邊緣課程 91校僅3成設為必修課
    課堂二通過「融合」實現語文能力的培養  學校代表:北京外國語大學  課時介紹:目前,北外沒有大學語文課,但在公共選修課裡有中國文化模塊,裡面包括中國文化史、當代中國大眾文化、老子莊子選讀、佛教與中國文化等十幾門課程。
  • 人大漢語課必修變選修 滬上多數高校為公共選修課
    據《新聞晨報》報導,有關中國人民大學將從下學期開始將大學漢語課由必修課改為選修課的消息,近日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記者昨天從滬上各高校獲悉,近年來,大學語文課一般也是作為公共課選修的,而大學語文讓位於人文基礎課程,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勞動作為必修課)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勞動作為必修課) 2020-06-07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帶魚侯主張降低英語地位,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話說今天帶魚侯通過他的微信公號「今日平說」發表了《周小平 :中國是時候把全民英語課改革為選修外語,從基礎學科改革成專業學科了!》這篇文章,帶魚侯認為,現在中國教育,把英語設為必修課,是多餘的,應該取消,換成選修課。
  • 大學生不會寫請假條 專家呼籲大學設語文必修課-大學生,請假條...
    在昨日舉辦的江蘇省高校大學語文課程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上,南師大文學院副院長潘大春對當代大學生的母語水平發出這樣的感慨。與會專家強烈呼籲,從提高人文素養出發,大學語文應該和英語一樣,成為大學各專業的必修課。
  • 我們的大學該怎麼讀(4)—大學分選修課、必修課的真實目的
    筆者認為,要想在大學裡有方向地學習,就必須得先搞明白大學課程設置的目的,要不然就只是盲目地學習,事倍功半。再次強調下,本文只是探討普通本科和專科,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爭論。大學裡,本科、專科院校的課程,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雖然兩種分類方法不同,各個大學的叫法也不一樣,但其實際目的都是一樣的。我們不防按大類分:選修課=公共課,必修課=專業課;非限制性選修課=公共選修課,限制性選修課=公共必修課。為了咱們能夠簡單地理解,就以第二種分類來探討各種課程的用途。
  • 中國桌遊「三國殺」成為美國加州大學選修課程
    中國桌遊「三國殺」成為美國加州大學選修課程   【環球時報記者 張宏】據美國《世界日報》29日報導,「三國殺」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秋季選修課,引發「三國殺」愛好者討論。不少留學生認定該課早就是在美學習生活「必修課」,並期待自己的學校也能開設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