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瀟媽聊育兒
父母將一個孩子養大十分不容易,從兒時的餵養到大時的讀書,父母傾注了太多精力和心血,其實父母這麼辛苦養育和教育孩子,也不過是想讓孩子未來更幸福,但是父母往往將心中的期待變得扭曲,給孩子造成了無形壓力,甚至導致孩子做出極端的行為。
小華是一名高三復讀生,其實成績沒有那麼差,不過也沒有多麼出眾,但是媽媽一心想讓兒子考上重點大學,所以選擇讓兒子復讀,我們都知道高三的壓力非常大,經歷一次是不願經歷第二次。
在第一次上高三的時候,父母離婚,面對這樣悲痛的事情,兒子也非常心疼媽媽,看著媽媽每天為了自己要那麼辛苦的工作,但是自己竟然什麼都做不了,成績又不是那麼優秀,小華心裡對母親一直都很愧疚。
媽媽更是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經常鼓勵兒子,只要再努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學,兒子在選擇跳黃河前,給媽媽發了一條簡訊:「我真的想考一個好大學,真的很努力了,希望下輩子能實現,媽媽你下輩子別做我媽媽了,太辛苦了。」
媽媽看了簡訊後,還以為兒子太愧疚,鼓勵兒子「你永遠是我的好兒子,媽媽永遠支持你,老師也經常誇你是聰明的孩子,只要你再努努力也能超過學校的那幾名同學。」但是媽媽不知道的是這是兒子留給自己的遺言。
好在被路過的好心人救下,並報了警,媽媽看見兒子後,失聲痛哭,都怪自己平時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經過這次母子溝通後,媽媽也決定要改變自己,兒子也更加努力學習,終於考上了還可以的大學,媽媽也意識到了好的大學也不意味著孩子沒有出息。
如今的孩子內心十分脆弱,選擇極端方式解決問題,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這樣問題,作為家長們該引起重視。
1. 做樂觀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能用積極樂觀的態度解決問題,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如果一件事情沒有做好。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一起想想別的辦法,把事情盡最大努力就好,也許事情的結果沒有那麼糟。」
2. 交換角度
讓孩子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那麼這件事就可能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像孩子的文具如果丟了,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孩子「雖然你丟了文具,你覺得很難過,但是你想想,如果被別的小朋友撿到了,那他是不是就很開心,我們就當做送給他的一個禮物。」
3. 挫折教育
孩子的內心脆弱,多半是因為家長過於疼愛孩子,像孩子摔倒磕破了,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沒關係,我們勇敢的站起來,然後我們一起處理傷口,過幾天就好,下次自己要小心。」這樣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心裡就會有預防。
4. 處理方法
當孩子遇到難事或者學習上遇到難題的時候,不要急著告訴孩子結果,要引導孩子思考,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做錯了,也要讓孩子自己思考錯在哪裡,下次就會避免這樣的錯誤,如果知道孩子做錯某件事會受到懲罰,只要不是很嚴重,不要幫孩子都擋掉,「吃虧是福」還是有道理的。
面對孩子越來越脆弱的內心,家長不要總是在孩子身上找問題,家長自身也要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行為或者處理事情的方式,影響到了孩子,想讓孩子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既要從小培養,更要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教育孩子,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
今日話題: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一位兩歲寶寶的媽媽,每天分享實用和有意義的文章,如果你從中學到了一些有用的小妙招,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