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是家長的責任。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中國式家長的教育,大部分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有些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本意是為孩子好,但是卻往往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不許鎖門,我是你媽,咋就不能管你
小魚今年上高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她有了一些自己的小心思,小魚有了喜歡的男生,並且開始寫日記。
媽媽從小就管小魚很嚴,什麼都不讓做,媽媽對小魚規定也很多,總是讓小魚覺得很有壓力。
小魚為了不讓媽媽發現自己的日記,買的是帶鎖的日記本並且走之前把臥室的門鎖好了。
沒想到放學回家以後,媽媽坐在沙發上,面前是被撬開鎖的日記本。媽媽從小魚進門就開始面色陰沉地數落小魚。
「我天天上班累得要死要活,供你上學讀書,你給我早戀?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知不知道,還上鎖?以後你房間的門不許瑣!不然我就直接把門鎖拆了!」
從小媽媽就總是說「我是你媽,就該管你!我不管你的話,你就學壞了,到時候出事看你找誰哭去。」小魚很委屈,那天哭了一晚上。
這就有點中國式家長的味道了,總是想掌控孩子的一切,只讓他學習,別的什麼都不許做。
中國式家長教育的殺傷力,對孩子影響多大?
17歲男孩被家長批評幾句,衝動之下跳橋身亡;9歲小狼號因為放學晚被父母批評幾句,選擇用上吊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孩子們並不只是因為媽媽訓斥的幾句,就選擇輕生,而是長期的對孩子的管控和教育。
從小就一直被家長嘮叨,不被尊重著長大,孩子心裡長期委屈,媽媽的某一次批評可能只是導火索。
中國式家長教育孩子的幾個典型,這幾句話不要再跟孩子說了
小孩有什麼隱私
家長總是覺得把孩子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裡,孩子就是安全的,就不能接觸到不良信息變壞。
不少的家長會偷看孩子日記,隨便翻孩子的書桌,可是長期這樣下來,孩子會感覺自己的隱私被侵犯,自己沒有被尊重,就會總是和家長站在對立面。
你把書念好, 就算我沒白養你
家長想要孩子念書好,確實為孩子好。但是卻一直拿自己的養育「威脅」孩子,以這種方式讓那個孩子好好學習。
長期下來,孩子會覺得學習是為父母學的,並且家長對自己的養育也是一種「恩惠」,孩子會變得自卑並且敏感。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學學人家
通過「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但是這種「貶低式」教育並不適用所有家庭。
大部分的孩子聽了自己不如別的孩子,肯定會不開心,這種標籤效應會讓孩子真的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慢慢地就越來越沒自信。
大家都一樣,你別搞特殊
有些孩子個性十足,總是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也總是語出驚人,有些讓人想像不到的要求。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這樣是「要求高」、「瞎折騰」,對孩子說「大家都一樣,就你總是搞特殊,什麼都想要。」
孩子的個性就在這個過程中被消磨殆盡了,慢慢地孩子的天性也被磨平,和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個形狀。
這些話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什麼好處,甚至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殺傷力,對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消極、不自信等。
中國式家長的愛就是這樣,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方法用錯。多給孩子一些愛和鼓勵,相信孩子會成長得很優秀的,也一定能成為父母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