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特教觀察」關注更多內容
對於有聽力障礙的孩子來說,因為較難感受到外界的聲音,他們所處的是獨自安靜的世界。對於他們的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言傳身教,那麼常見的方式有哪些呢?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加強嗎,那麼一般有哪些方式能夠應對聽力障礙的孩子教育問題呢?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時常發現,家長對於聽障兒童的教養方式、家庭氛圍、親子關係,會直接影響到聽障兒童的康復效果。許多家長總是把著眼點放在孩子能說多少、說的清不清楚上。
但是我們知道聽障孩子日後是否能融入主流社會,獨立生活工作,「說」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孩子的性格、處事方式、溝通行為直接影響到孩子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這些是需要家長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一個個眼神、一絲絲表情來示範的。
關於聽障兒童的教學技巧,是建立在聽障兒童首先是「孩子」的基礎之上的,由於兒童的聽力損失,我們更加需要有技巧地對待,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01
心理疏導方法
這種方法運用親切、靈活、恰當的語言。引導有心理障礙的兒童說出內心的苦悶,使其鬱積的感情得以宣洩和疏導,心理壓力得以緩解。
同時,疏導者講授保持心理健康的新理論、新方法,幫助聽力障礙兒童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重新樹立對自己、對他人、對事情的正確觀點和態度,重新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
對聽力障礙兒童帶有共同性的心理障礙,可以採用集體的(小組的)心理疏導方式。但一般來說,心理疏導宜採取個別方式來進行。因為,同一種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可以各異。
02
自信訓練方法
這是一種行為療法。它通過設置某種情境,讓對此情境有心理障礙的聽力障礙兒童進行角色練習,使其增強自信感,逐步消除被動和焦慮反應。
例如,針對有的聽力障礙兒童害怕單獨到商店購物的心理障礙,教師就在課堂上搞模擬購物練習。教師提出一些物品作為商品,並扮售貨員。然後讓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扮演顧客來買東西。當該學生順利地買東西後,再轉換角色,由該學生扮售貨員,老師或其他同學扮演顧客。有了課堂上模擬購物的經驗以後,家長配合老師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方式帶孩子到商店實際去購物,以進一步消除他的恐懼心理,真正形成實際的生活能力。
03
遊戲加強療法
家長可以配合老師將遊戲運用於矯正聽力障礙兒童的心理障礙康復訓練中。遊戲是各類兒童都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兒童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基本活動。
根據兒童的這一特點,就可讓他們通過遊戲自由地表達和宣洩自己的情感。根據聽力障礙兒童自己選擇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他扮演的角色和表現,對他人和對玩具的態度,教師可以分析其心理障礙的原因及其症狀、程度。在此基礎上,家長配合老師學習設計適合孩子的遊戲活動,讓有心理障礙的聽力障礙兒童參加。
對於這樣一群有聽力障礙的特殊孩子來說,家長首先配合老師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然後在放鬆的家庭環境中,通過一系列的努力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狀態和正常的孩子沒什麼區別。這樣聽力障礙兒童才能以健康的心態更好地去完成將來的各種挑戰。
圖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