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聽障兒童有哪些方式?

2020-12-23 騰訊網

點擊「特教觀察」關注更多內容

對於有聽力障礙的孩子來說,因為較難感受到外界的聲音,他們所處的是獨自安靜的世界。對於他們的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言傳身教,那麼常見的方式有哪些呢?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加強嗎,那麼一般有哪些方式能夠應對聽力障礙的孩子教育問題呢?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時常發現,家長對於聽障兒童的教養方式、家庭氛圍、親子關係,會直接影響到聽障兒童的康復效果。許多家長總是把著眼點放在孩子能說多少、說的清不清楚上。

但是我們知道聽障孩子日後是否能融入主流社會,獨立生活工作,「說」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孩子的性格、處事方式、溝通行為直接影響到孩子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這些是需要家長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一個個眼神、一絲絲表情來示範的。

關於聽障兒童的教學技巧,是建立在聽障兒童首先是「孩子」的基礎之上的,由於兒童的聽力損失,我們更加需要有技巧地對待,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01

心理疏導方法

這種方法運用親切、靈活、恰當的語言。引導有心理障礙的兒童說出內心的苦悶,使其鬱積的感情得以宣洩和疏導,心理壓力得以緩解。

同時,疏導者講授保持心理健康的新理論、新方法,幫助聽力障礙兒童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重新樹立對自己、對他人、對事情的正確觀點和態度,重新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

對聽力障礙兒童帶有共同性的心理障礙,可以採用集體的(小組的)心理疏導方式。但一般來說,心理疏導宜採取個別方式來進行。因為,同一種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可以各異。

02

自信訓練方法

這是一種行為療法。它通過設置某種情境,讓對此情境有心理障礙的聽力障礙兒童進行角色練習,使其增強自信感,逐步消除被動和焦慮反應。

例如,針對有的聽力障礙兒童害怕單獨到商店購物的心理障礙,教師就在課堂上搞模擬購物練習。教師提出一些物品作為商品,並扮售貨員。然後讓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扮演顧客來買東西。當該學生順利地買東西後,再轉換角色,由該學生扮售貨員,老師或其他同學扮演顧客。有了課堂上模擬購物的經驗以後,家長配合老師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方式帶孩子到商店實際去購物,以進一步消除他的恐懼心理,真正形成實際的生活能力。

03

遊戲加強療法

家長可以配合老師將遊戲運用於矯正聽力障礙兒童的心理障礙康復訓練中。遊戲是各類兒童都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兒童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基本活動。

根據兒童的這一特點,就可讓他們通過遊戲自由地表達和宣洩自己的情感。根據聽力障礙兒童自己選擇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他扮演的角色和表現,對他人和對玩具的態度,教師可以分析其心理障礙的原因及其症狀、程度。在此基礎上,家長配合老師學習設計適合孩子的遊戲活動,讓有心理障礙的聽力障礙兒童參加。

對於這樣一群有聽力障礙的特殊孩子來說,家長首先配合老師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然後在放鬆的家庭環境中,通過一系列的努力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狀態和正常的孩子沒什麼區別。這樣聽力障礙兒童才能以健康的心態更好地去完成將來的各種挑戰。

圖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聽障兒童情緒發展的特點及促進
    Kwon等的研究表明,父母協同教養的質量會通過母親的指導影響孩子社會情緒能力。因此,父母的態度、情緒、行為等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聽障兒童的情緒發展。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如果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更多地採取支持、鼓勵的態度,耐心溫柔地和孩子交流,聽障兒童也會進行模仿,採取相似的方式與父母、同伴或者他人溝通交往,表現出穩定、積極樂觀的情緒。
  • 兒童節,英孚教育向聽障兒童送祝福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和重慶六地參與英孚教育聽障兒童公益英語班的員工志願者們,通過參與線上活動和錄製分享視頻的方式,共同為聽障兒童送去誠摯的節日祝福。儘管受新冠疫情影響,「英孚全球助學計劃——聽障兒童公益英語班」在各地的正常開展受到了一定影響,但這並沒有阻礙英孚教育的志願者們對聽障兒童的持續關注和真切關懷。教職員工們希望透過視頻把他們生動有趣的創意和六一兒童節的真摯祝福,傳達給由於疫情暫時還無法回到康復中心上課的孩子們。
  • 聽障兒童聽覺、言語評估
    聽障兒童康復教育是一個從評估開始到評估結束,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始時的評估可以為我們提供聾兒康復的起點,階段性評估可以為我們提供康復效果的指示。聽障兒童康復教育是一個從評估開始到評估結束,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始時的評估可以為我們提供聾兒康復的起點,階段性評估可以為我們提供康復效果的指示。
  • 聽覺訓練對聽障兒童的重要性
    在做聽障兒童的聽覺訓練中親子活動是聽障兒童建立聆聽習慣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加強聽覺理解、聽覺記憶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環節。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親子同樂」,「父母是幼兒早教中最重要的老師和玩伴」,進而促進和諧美滿的家庭關係,提升親子間互動的質量的活動。
  • 英孚教育向全國聽障兒童致「六一」兒童節祝福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和重慶六地參與英孚教育聽障兒童公益英語班的員工志願者們,通過參與線上活動和錄製分享視頻的方式,共同為聽障兒童送去誠摯的節日祝福。  儘管「英孚全球助學計劃——聽障兒童公益英語班」在各地的正常開展受到了一定影響,但這並沒有阻礙英孚教育的志願者們對聽障兒童的持續關注和真切關懷。
  • 採用音樂遊戲的方式進行聽障兒童聽覺訓練
    聽覺訓練的目的在於用遊戲的形式培養聽障兒童聽覺注意,養成聆聽習慣,更充分地利用好殘餘聽力。音樂遊戲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常見的有聽音樂說兒歌、聽音樂做遊戲、聽音樂做律動、聽音樂表演節目等。由於聽障兒童學語言的需要,康復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儘可能地把音樂活動和主題教育聯繫起來,使聽障兒童在學音樂的過程中複習和鞏固主題教育中的詞語和句子。對於剛剛接受聽覺訓練的聽障兒童,首先要喚醒聽覺,感知聲音的存在、聲音的有無、聲音的大小、聲音的高低,這是聽障兒童邁入有聲世界的第一步。優美和諧的音樂,能培養聽障兒童辨別不同音色和音調的能力。
  • 聽障兒童概述 中國有聽力殘疾兒童13.7萬人
    這樣的心碎經歷,每個聽障兒童的父母都體驗過。等待他們和孩子的,是昂貴的手術、漫長的康復治療、坎坷的求學之路……鮮為人知的聽障人群,正在成為日漸擴大的弱勢群體。世界上聽障兒童數最多的國家聽障兒童,即聽力出現了損失,聽不見或聽不清周圍聲音的兒童。因為種種原因,他們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以及對聲音綜合分析的各級神經中樞發生異常,引發聽力障礙。
  • 如何培養聽障兒童的自信心?
    聽障兒童由於聽力的喪失,行為活動會受到某種局限,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傷,加之來自周圍環境發來的冷遇、歧視,甚至欺凌與侮辱,自尊心的挫傷,會加重他們自信心的喪失,產生一種負性心理,嚴重影響他們身心發展和缺陷的補償,這種相互影響,往往會在他們身上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對聽障兒童的教育,首要的問題就是恢復他們的自尊心,補償他們的自信心。
  • 關愛聽障兒童 專家在行動
    &nbsp&nbsp&nbsp&nbsp3月2日,北京市通州區人工耳蝸培訓學校的康復老師和部分聽障兒童家長,正聚精會神地聆聽北大醫院耳科專家劉玉和教授講解影響聽障兒童康復的相關因素和注意事項。
  • 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增設藝術類課程,逐步推開聽障兒童融合教育
    聽障兒童在康復機構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後,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聽障兒童能進入普校「隨班就讀」,這是聽障兒童、家長、康復機構以及全社會共同的心願。但是近幾年聽障兒童融合教育「回流」現象越來越多,即一部分隨班就讀的聽障兒童在升入一定年級後,因種種原因難以在普校繼續學業,而不得不回到聾校或語訓機構。
  • 必看指南:聽障兒童言語康復家長
    很多聽障兒童家長給孩子驗配助聽器或是植入人工耳蝸的初衷是讓孩子聽到聲音,會說話。但是聽障兒童言語康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那麼家長要在孩子康復訓練過程中注意哪些問題呢?另外,還與聽障兒童本身是否聽話、愛學的問題有聯繫。解決了聽障兒童會說的問題,但並沒有解決他的聽力問題,語言康復了,聽力並沒有康復,語言是在不斷發展的,而聽障兒童的聽力障礙永遠存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要真正糾正聽障兒童語言上的問題和毛病,也許要用一生的時間。
  • 從會說話到會交流,聽障兒童經過3年訓練加入普通兒童班級
    啟英幼兒園推出針對1-6歲孩童的「學前梯度進階式聾健融合教育模式」,依據聽障兒童的發展水平,讓他們分階段逐步融入普通班,從參與親子訓練、全日制語訓,到部分參與融合遊戲、課程,最後完全融入普通班。普通家庭和聽障兒童家庭結對子聽障並不只是一個孩子要面對的挑戰,也是對一個家庭的打擊。啟英幼兒園教師張曉楠說,幾乎每個初來幼兒園的聽障兒童家長都焦慮急躁,對孩子的未來憂心忡忡,有種自卑心理,有些甚至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嚴重問題。
  • 聽障兒童言語發展的特點
    聽障兒童言語的發展之所以不同於正常兒童,是因為他們聽力的損失而導致的語言障礙,孩子在能力及能力的發展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見聽障兒童在自身的發展方面有其固有的特殊性。聽障兒童自身固有的特殊性不僅表現在智力發展上,也表現其語言的自然習得方面。與聽覺健全兒童相比,有以下幾處明顯的特點:1、發音不清這是聽障兒童語言康復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 聽障兒童觀察能力的培養
    (二)適當地引導聽障兒童觀察。聽障兒童的觀察易受客觀環境和主觀情緒的影響,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聽障兒童觀察,使他們保持穩定的注意,並且主動自覺地在觀察中比較、推理。比如,通過「找不同」和「走迷宮」活動引導聽障兒童有目的有計劃按步驟地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不僅鍛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而且鍛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觀察效果,還可以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
  • 聽障兒童的聽力康復,一定要注意這4個方面
    先是聽力損失中成長的兒童和青少年,然後是獲得性聽力損失的成人。今天,小編將會帶大家認識聽力損失是如何影響成長中的兒童與青少年的,以及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聽力康復。家庭關注 95%以上的聽障兒童出生在至少有一位聽力正常的父母的家庭中
  • [寶迪康科普學堂]-聽障兒童如何回歸幼兒園或小學
    、教職員的態度與對孩子的關心、師生比例、對其他說話較慢的孩子之教學課程及其呈現方式如何,均應考慮到。B、 與同學溝通: 一、 當兒童覺得有必要時,就解釋給他們聽什麼叫聽損,治療師也可以在參加團 體活動時,讓孩子們聽一下助聽器,並討論如何以最好的方式跟聽障兒童溝通,並可以用有些人因為近視所以需要配戴眼鏡為例來說明
  • 洛陽市啟航幼兒園:讓聽障兒童進入有聲世界
    馬豔豔說,一些聽障兒童一生下來就聽不見周圍的聲音,不能自然地通過聽覺來學習語言。時間長了,這些孩子的聲帶僵硬甚至退化,最終導致不會說話。  記者注意到,馬豔豔在給孩子們上課時,不僅要降低語速,還要付出超過常人的耐心,因為即便是一些簡單的發音,一些聽障兒童也要反覆練習很多遍才能學會。
  • 家長怎麼幫助聽障兒童發音?
    「十聾九啞」這個詞就很形象地表達了聽力障礙對兒童言語、語言能力的影響。今天百靈鳥老師來講講聽障兒童言語障礙特點和康復技巧。1、聽力障礙對語言的影響語言障礙:聽障兒童難以通過聽覺獲得有聲語言,只能通過具體形象認識世界,不能像健聽兒童那樣通過語言的抽象作用認識世界,同時難以理解複雜的語言。聽障兒童學習語言困難。難以理解言語內容,很難參與交流。
  • 對聽障兒童來說,聽力可以重新獲得,可是語言去哪兒找?
    隨著助聽器開機,聽障兒童安靜了好長時間的世界終於變得活躍了起來,他們能夠聽清楚父母呼喊他們的親暱,能夠聽見外面車水馬龍不休的嘈雜鳴笛。可是當他們想要回應父母地呼喊,想要訴說他們聽見的世界時卻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說,明明可以發出聲音,但就是說不出話。面對這樣的現實,一時之間他們沉默了,而後將自己剛剛打開的內心重新封閉了起來。原來,即使他們已經可以聽見聲音了,可還是不能說話,那他們聽見聲音又有什麼用呢?
  • 如何評估聽障兒童的聽覺語言?
    聽障兒童的聽覺語言評估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 助聽器佩戴前後聽力評估使用聽力計,應用壓耳式耳機或自由聲場測聽方法,評估聽障兒童佩戴助聽器前後,純音測聽常用頻率助聽前後的聽閾。該方法可初步判定助聽器佩戴後的聽力補償效果,是否在正常聽覺言語區域,從而可判斷助聽器驗配是否合適,對助聽器佩戴後聽力提升情況進行定量的評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