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兒童觀察能力的培養

2020-09-10 海之聲助聽器黃岡中心

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觀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良好的觀察力是兒童學習、解決日常問題的基礎,也是他們學習知識的前提和智力發展的源泉。

俗話說耳聰目明,即聽得清楚,看得明白。聽障兒童由於聽力受損,來自聽覺渠道的信息減少,通過視覺來補償對外界的感知和認識,從而獲得比較完整、準確的信息。學會用眼睛觀察對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培養聽障兒童的觀察能力比健聽兒童更有意義。

我們結合長期的康復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聽障兒童的觀察能力,談一談自己的做法。

一、掌握兒童觀察力的發展規律。

兒童觀察力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比如,3 歲左右的兒童大腦興奮和抑制的發展不平衡,他們容易激動,抑制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們只能觀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的表面或明顯的特徵,其觀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籠統的,不能區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對事物的細微差別分辨不清。而5~7歲的兒童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機能都有所增強,他們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比較準確地認識周圍的事物。他們不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徵,而且能比較事物的本質特徵和非本質特徵,耳聾常識,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繫及分辨事物的細微差別。可見,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觀察能力的發展水平有顯著不同,只有把握了發展規律,才能取得培養兒童觀察能力的主動權。聽障兒童除聽力障礙外,與健全兒童有著同樣的發展規律。

二、培養聽障兒童的觀察興趣。

(一)讓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認識活動,培養觀察興趣。 

根據年齡特徵,選擇色彩鮮豔、新奇等兒童感興趣的事物作為觀察對象,引導兒童自主的去看一看、摸一摸、碰一碰,在觀察事物時,力求讓他們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認識活動。例如:冬天,難得的一場雪,一定要帶孩子們去操場上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上追逐嬉鬧,踩一踩雪,政策法規,感受在雪地上走路的感覺,用手揉一揉、抓一抓雪,感覺雪冰冰的、涼涼的,從而很自然地認識雪花以及雪天的情景。當孩子產生興趣後,注意力就會集中。 

(二)適當地引導聽障兒童觀察。

聽障兒童的觀察易受客觀環境和主觀情緒的影響,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聽障兒童觀察,使他們保持穩定的注意,並且主動自覺地在觀察中比較、推理。比如,通過「找不同」和「走迷宮」活動引導聽障兒童有目的有計劃按步驟地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不僅鍛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而且鍛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觀察效果,還可以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教育者與孩子還可以互相評議,看看觀察得仔細不仔細,描述得逼真不逼真。如能經常這樣做,定會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三)鼓勵和啟發聽障兒童提問。

觀察能使聽障兒童對各種事物產生興趣,濃厚的興趣又會把觀察引向深入。聽障兒童在觀察活動中出於好奇會時常語序顛倒地發問,教師要有耐心,首先給予表揚,然後給予科學的回答,並引導他們繼續觀察、比較和概括。比如,當孩子提出「皮球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教師通過孩子自己實踐、觀察,再與石頭、玻璃球、勺子等可以沉在水底的物品對比,學科培訓,讓孩子們自己找到答案。問題得到解決後,孩子會享受成就感帶來的快樂,今後會更加有興趣觀察事物。

(四)利用時令特徵培養聽障兒童的觀察興趣。

春天來了,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找春天」的遊戲,激發聽障兒童觀察的興趣,帶孩子們在公園裡、校園裡觀察各種美麗的花兒,請他們從自己身上、家裡和學校尋找春天來了的信息。孩子們會說,「我身上的棉衣脫下來了。」「我家的暖氣不開了。」「校園裡的樹枝發芽了。」等等,利用時令特徵,能極大地激發聽障兒童的觀察興趣。

三、教會聽障兒童觀察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了觀察興趣,還必須在觀察方法上加以指導。孩子並不是天生善於觀察,聽障兒童的觀察條理性差,如果孩子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事物,而是東看看、西瞧瞧,就會把要觀察事物的重要特徵遺漏掉。不但達不到觀察目的,還會形成不良觀察習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會聽障兒童觀察事物的一些方法,遵循由近及遠、由表及裡、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由簡單到複雜的原則,讓聽障兒童學會自主的、細緻的、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以下觀察方法:

(一)綜合觀察法:即先局部後整體或先整體後局部的觀察方法,以達到對觀察對象全面正確的認識。例如:在教聽障兒童給房子塗色時,先整體觀察房子的顏色,再局部依次觀察窗子、門、房頂的顏色。或者先局部依次觀察窗子、門、房頂的顏色,再整體觀察房子的顏色。最後自己塗成漂亮的房子。

(二)對比觀察法:指導聽障兒童進行比較性觀察,就是讓聽障兒童觀察兩種以上事物,比較事物的異同。比如,聽障兒童在認識了雞、鴨以後,再作比較觀察,既能發現它們的共同屬性(身上長羽毛,有兩支翅膀,兩條腿,兩隻爪子),又能找出其差別(雞嘴是尖的,鴨嘴是扁的;鴨掌有蹼,會遊泳,雞爪上沒蹼,不會遊泳;還有尾巴的差別等等)。這種比較觀察的方法能使聽障兒童把握各種事物的異同、現象的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的某些內在聯繫,對提高聽障兒童的觀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順序觀察法:事物的發生一般都有一個先後順序,並從中建立一個完整的概念,使孩子養成按順序觀察的好習慣。一般情況是先整體後局部,先全貌後部分;從下至上,由近及遠。例如觀察大公雞,就要先認識大公雞的全貌,再看頭、身、腿、爪、尾。對身體各部分有印象之後,再分頭細看雞冠、喙、眼、耳等等。觀察蔬菜,從下至上,按照根、莖、葉、花、果實的順序觀察。觀察景物、圖片,就要從全貌到局部,由近及遠地觀察。教師指導聽障兒童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經常訓練,可使聽障兒童的觀察逐步全面深入,思維活動趨於有序性和系統性。

四、創造各種觀察機會,培養聽障兒童勤於觀察。

觀察力的培養是日積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創造機會,組織多種多樣的觀察活動,讓聽障兒童在實踐中接觸各種事物,觀察各種現象,培養聽障兒童勤於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一)組織專門的觀察主題活動。

例如:認識服裝,到大商場或者服裝超市去觀察、認識服裝的種類、款式、顏色等;認識水果時,可以去水果超市,通過看、聽、洗、嘗、摸、買等手段學習有關水果的知識;認識魚時,到校園裡的小池塘,觀察小魚在水裡遊動的樣子,注意聽魚池裡流水的聲音,然後讓孩子從魚池邊的景物聯想到水裡的動物。讓孩子接觸周圍世界,觀察大自然,去感受周圍自然的美、趣、情。達到了與啟迪智慧,與道德、審美教育的有機結合。從全方位、多角度地學習,不僅豐富了知識,還提高了觀察能力和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開設各種觀察角。

教室裡設置娃娃家、種植角等,並每天記錄它們的變化,讓聽障兒童的周圍始終存在觀察的內容。氛圍輕鬆自由,讓孩子們養成每日觀察的習慣。

(三)活動中有機滲透觀察。

美工摺紙活動中看圖摺紙,教師為孩子提供示範,讓聽障兒童結合摺紙經驗,有順序地觀察思考,學習事物的摺疊方法。這不僅豐富了摺紙經驗,也發展了觀察的能力。

(四)在日常生活中觀察。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樂於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在每天早上的晨檢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孩子們每天的穿著、髮型,以及飲食情況及時進行交流,引導聽障兒童學會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五、重視家長參與,讓細心的觀察成為孩子的習慣。

例如:康復中心開展了家長和孩子共同自製小小故事書活動,教師指導家長引導孩子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把它們用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製作成故事小書,並且進行講故事的比賽活動,這樣鍛鍊了家長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孩子們觀察的興趣,對孩子今後進一步的學習非常重要。也可以開展「我發現」活動,利用每天晨間時間,讓孩子們互相觀察夥伴、老師、媽媽們的變化或自己發現的好玩的事兒等等,然後再輪流講述。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又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聽障兒童的語言康復是瑣碎而長期的,教師和家長重視和培養聽障兒童的觀察能力,久而久之,不但對其語言發展會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也會為聽障兒童順利地融入主流社會、全面提升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聽障兒童的自信心?
    一、保護和恢復聽障兒童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個要求得到社會和他人尊重期望心理情感。尊重首先是做人的權利和尊重,聽障兒童自信心的培養與教育,首先要保護和恢復他們的自尊心,消除他們的自卑感,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家長、學校和社會必須要充分地重視他們,其次要重視各種機會,讓聽障兒童有表現自己的才能,顯示自己力量的機會。
  • 聽覺訓練對聽障兒童的重要性
    具體的說,聽覺訓練的目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幫助聽障兒童建立音響的概念,使其認識生活環境中的各種聲音。(2)提高聽障兒童利用殘餘聽力鑑別不同聲音能力。(3)配合言語訓練,讓聽障兒童在開始學習說話或與周圍人交往時使用聽覺。
  • 聽障兒童說話難!「uTalk矯治康復體系」來幫忙!
    聽障兒童說出的話,一般人都聽不懂或較難聽懂。言語發育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即使聽力補償達到最適,聽覺習慣良好的聽障兒童在言語清晰度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不足。聽障兒童說話有何特徵?有什麼好的矯治方法嗎?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記錄,他們發現,聽障兒童普遍存在聲母發音不好的問題,其中聲母和韻母都屬於對音段的識別,是漢語語言中最基本的組成單位。語音識別是鑑別診斷兒童語音異常、清晰度的手段。根據觀察得出聲母識別率低於韻母,凡是發不好的聲母基本上它的錯辯率也相對較高,即聽不清也說不清。
  • 聽障兒童情緒發展的特點及促進
    對情緒的本質、誘因及調節過程的認識能力,即情緒理解,可以幫助個體更好地把握人際交往過程,從而促進其個性及社會性的發展。一般而言,出生後的第一年,嬰兒就開始對面部表情以及聲音中蘊含的情緒意義變得敏感,逐漸發展情緒理解能力。然而,聽障兒童的情緒識別能力相對滯後,且不能對情緒的誘發因素做出合理地推測。
  • 家長怎麼幫助聽障兒童發音?
    「十聾九啞」這個詞就很形象地表達了聽力障礙對兒童言語、語言能力的影響。今天百靈鳥老師來講講聽障兒童言語障礙特點和康復技巧。1、聽力障礙對語言的影響語言障礙:聽障兒童難以通過聽覺獲得有聲語言,只能通過具體形象認識世界,不能像健聽兒童那樣通過語言的抽象作用認識世界,同時難以理解複雜的語言。聽障兒童學習語言困難。難以理解言語內容,很難參與交流。
  • 聽障兒童聽覺、言語評估
    聽障兒童康復教育是一個從評估開始到評估結束,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始時的評估可以為我們提供聾兒康復的起點,階段性評估可以為我們提供康復效果的指示。聽障兒童康復教育是一個從評估開始到評估結束,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始時的評估可以為我們提供聾兒康復的起點,階段性評估可以為我們提供康復效果的指示。
  • 聽覺訓練在聽障兒童康復過程中起到排頭兵的重要作用
    聽得到⇒聽得清⇒聽得懂:聽力從初級到高級逐步演變的複雜過程,最終是讓聽障孩子聽得懂聽得明白。我們一直強調:聽覺優先,理解先於表達,聽覺訓練在聽障兒童整個康復過程中永遠擔任著排頭兵的重要角色。① 最大限度開發和利用聽障兒童的殘餘聽力,儘量減少聽力障礙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 聽障兒童言語發展的特點
    聽障兒童言語的發展之所以不同於正常兒童,是因為他們聽力的損失而導致的語言障礙,孩子在能力及能力的發展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見聽障兒童在自身的發展方面有其固有的特殊性。聽障兒童自身固有的特殊性不僅表現在智力發展上,也表現其語言的自然習得方面。與聽覺健全兒童相比,有以下幾處明顯的特點:1、發音不清這是聽障兒童語言康復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 採用音樂遊戲的方式進行聽障兒童聽覺訓練
    聽覺訓練的目的在於用遊戲的形式培養聽障兒童聽覺注意,養成聆聽習慣,更充分地利用好殘餘聽力。音樂遊戲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常見的有聽音樂說兒歌、聽音樂做遊戲、聽音樂做律動、聽音樂表演節目等。由於聽障兒童學語言的需要,康復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儘可能地把音樂活動和主題教育聯繫起來,使聽障兒童在學音樂的過程中複習和鞏固主題教育中的詞語和句子。對於剛剛接受聽覺訓練的聽障兒童,首先要喚醒聽覺,感知聲音的存在、聲音的有無、聲音的大小、聲音的高低,這是聽障兒童邁入有聲世界的第一步。優美和諧的音樂,能培養聽障兒童辨別不同音色和音調的能力。
  • 如何評估聽障兒童的聽覺語言?
    除了聽力相關評估,聽障兒童的語言能力也需要進行專業的評估,這其中就包含聽覺語言的評估。
  • 抖音「高調少年」幫扶聽障兒童,用音樂治癒孩子
    近日,抖音大學生音樂大賽《高調少年》攜手公益機構「愛的分貝」共同發起一項聽障兒童幫扶活動,方志軒等多名參賽選手一起走進聽障兒童康復中心,用音樂治癒孩子們,幫助他們恢復語言能力。
  • 父母教育聽障兒童有哪些方式?
    點擊「特教觀察」關注更多內容 對於有聽力障礙的孩子來說,因為較難感受到外界的聲音,他們所處的是獨自安靜的世界。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時常發現,家長對於聽障兒童的教養方式、家庭氛圍、親子關係,會直接影響到聽障兒童的康復效果。許多家長總是把著眼點放在孩子能說多少、說的清不清楚上。
  • 讓世界聽到聽障兒童的生命樂章 | 「愛的分貝」聽障兒童救助項目
    資助對象1.語前聾兒童。1-7周歲具有中國國籍的先天或語後聾聽障兒童,申請時不滿7周歲;2.語後聾青少年學生。有良好語言基礎,正在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全日制高等院校學習的語後聾青少年。1.雙耳極重度以上聽力損失(大於或等於90分貝),或者沒有超過90分貝有前庭導水管擴張;2.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多方籌措後仍無法完成人工耳蝸手術,家庭收入低於當地平均工資水平,城市低保戶、農村低保戶、農村貧困戶優先(需提供低保證複印件);3.符合人工耳蝸手術條件;4.能夠籌措除愛的分貝項目資助以外的其他治療費用;5.已經獲得國家項目或其他項目救助的聽障兒童及青少年不能申請本項目
  • 對聽障兒童來說,聽力可以重新獲得,可是語言去哪兒找?
    聽障兒童的聲音該去哪兒尋找?其實,聽障兒童的語言就在他們自己的身上。剛剛聽見聲音的聽障兒童就像是八九個月大的孩童一般,他們的語言能力還處於一個原始的階段,不知道字音是什麼,更不要說複雜的字詞、短句和語法。
  • 南郵大愛心社團帶聽障兒童走出「無聲」世界
    先遮擋口型並反覆發出「m、u、a、i、sh、s」這六個音,在漳州市福樂幼兒園裡,來自南京郵電大學愛心社的郭若寒跟隨個訓教師運用林氏六音和情景訓練的方法,反覆教幾個聽障的受訓兒童,通過他們的跟讀反饋出孩子的大致康復情況,再依據玩具模型設置情景,逐詞進行訓練。
  • 聽障兒童說話不清楚,語言訓練中一定要注意的事情
    雖然正面或者45度角這兩個角度都是非常適合看話的角度,但是實際教學效果發現,80%的聽障兒童願意在老師的正面看話。因此,正面(也就是聽障兒童與語訓教師面對面)可能是最佳的一種位置。兩者之間距離應該適中,一般以一米為宜,也可根據聽障兒童視力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聽障兒童的聽力康復,一定要注意這4個方面
    當語言發展遲緩時,就會對兒童心理社會發展的許多方面產生一連串的影響,包括自我概念、情緒發展、家庭關注和社會能力等。作為從業人員或聽障群體裡的一份子,我們必須要把社會對助聽器的反應當作是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如果只是任由這類型的觀點在社會上散播,對成長中的聽障兒童是一種隱形的影響。
  • 那些無聲的、不能表達的聽障兒童,能不能通過語言矯正恢復?
    因此對很多家長來說,他們也不會特別注意到孩子語言發展的變化,也不會去特意觀察是不是有問題的出現。可對於聽力障礙兒童來說,想要說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先天便聽力損傷的他們既不能完整的聽見聲音,也不知道聲音對他們的作用,如果沒有外力影響,他們的一生就會和不清不楚的聲音結伴,直到徹底聽不見聲音的那一刻。說話這個簡單的技能對於聽障兒童而言無疑是比登天還難的問題。
  • 情系啟明星幼兒園 愛心志願者為聽障兒童送溫暖
    金山網訊 昨天上午,市福利助殘基金會「書慧未來、關注成長」項目的志願者們攜手揚州商會的愛心人士走進鎮江市殘聯啟明星幼兒園,為30多名聽障兒童送去溫暖的棉衣和禮品。志願者們和愛心人士不僅給孩子們送上了禮物,還陪伴他們一起學習、玩樂。
  • 兩岸機構合作開展聽障兒童康復訓練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馬海燕)記者12日從2019年「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聽力語言專項論壇開幕式上獲悉,中國臺灣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與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將繼續開展深度合作,助力聽障兒童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