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北京丨地道清真菜祖師爺,京城「老四順」發家史

2021-01-08 澎湃新聞

舊時,北京清真飯館佔有餐飲業的「半壁江山」,分東西兩派,東派以炒聞名,講究大汁大芡,西派以燒扒為主,講究白汁小芡。老北京的清真飯館從名稱上就很容易與大館子區別,很少用「堂、樓、居、園」來稱謂,多用「軒、順」等。清末民初曾有過「元興堂」,是冷莊子,抗戰前就已停業。

現在國營清真館子級別最高的鴻賓樓是新中國成立後從天津遷來的,非北京老字號,更不能列入大教的「八大樓」。通州小樓不是「樓」,正名「義和軒」。近年又有不少新疆風味的清真餐廳在北京興起,如新疆餐廳、吐魯番餐廳、西域食府等等,與老北京清真飯館不是一個系統。

現在仍存的北京清真飯館老字號當屬「兩烤、四順、三軒」。我們之前為大家介紹過「兩烤」,即烤肉宛和烤肉季(戳下圖可以看)。今天為大家介紹「四順」,至於「三軒」我們今後再說。

「四順」即東來順、西來順、南來順、又一順,有人加上一度存在的北來順,稱「五順」。其實北來順是護國寺小吃店原址擴充的,無論歷史還是菜餚均無法與其他四順比及,並稱似不合適。

東來順

東來順的身世我們在之也為大家介紹過(戳下圖可以看),這次再簡單介紹一下。東來順的創辦人是清真教徒丁德山。丁德山家住東直門外,家境貧寒,他同他的二弟丁德富,三弟丁德貴以賣黃土維持生活。就在1903年,東安市場創辦時,他也向發家致家的道路上起了步。

賣黃土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沒聽過,可是在過去也算個行當。像北京城裡人買了煤末子加上黃土才能搖煤球。修建住房也需用黃土與灰合在一起合成「叉灰泥」抹房。

所以,過去農村人和城裡無業之人,只要有輛排子車,一把鐵鏟就可以開張。丁德山賣黃土時,經常到東安門外大街、王府井大街、金魚胡同來。他看東安門外大街上的小商小販都到清八旗練兵場做生意,認為這是個好機會,於是求親戚借點錢買了一些擺攤用的家什,又找人借了一口鐵鍋小買賣就開張了。

開始丁德山賣的是豆汁,因為賣豆汁用不了多少本錢,用幾個大枚,就在粉房買一大鐵鍋的豆汁,再花幾個大枚在油鹽店買些淹鹹菜就行了。頭天開張,豆汁就全賣出去了。這對丁德山是很大的鼓勵,增加了信心,決心幹下去。後來又添上小米麵的貼餅子。

丁德山是個不怕吃苦,肯付辛苦的人。本來在東安市場擺攤,買賣不錯。他為了多賺錢,每遇春節廠甸時,他必趕去擺攤做買賣。東安市場的生意也不丟,讓他兄弟經營。

丁德山很會動腦筋,知道揣摸顧客心理,他常對他的兩個兄弟說,要是咱們在外面吃東西,要找那乾淨又價錢便宜的地方吃。所以,他總是將貨攤拾掇得乾淨漂亮,讓人看著從心眼裡痛快。

如此,辛辛苦苦的幹了兩年,就積攢下幾個錢。三年後,在東安市場北門不遠的地方,蓋了一間簡易小屋,挑出了「東來順」的招幌。為什麼叫「東來順」呢?因為他家住東直門外,是從東直門來這裡做買賣的,「順」是求事事順心吉祥如意。

有人可能說,因為丁德山將自己的買賣起的名號好,所以,買賣才發了起來,東來順字號才出了名。事實並非如此,不僅是丁德山,就是現在的企業家,給自己買賣起字號也找好聽的起。誰也不找那不好聽的,不吉利的字眼。都是好字眼,吉利的字號,但是,有的就幹起來,有的沒幹多少日子就垮臺了。

咱們現在還說丁德山的東來順,為什麼能幹起來,享了大名?一、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東來順的招牌挑出去後,當時主要經營的是餡餅和小米粥及簡單的幾樣小菜。他為了降低成本,在東直門外住家不遠的地方,租下一塊菜地,讓他母親幫助他的妻子種菜。東來順用自己菜地生產的既新鮮,成本又低的菜做餡餅和小菜。比買菜商的自然便宜多了。二、商品售價要比別家便宜。也就是食品質量要好還要便宜,因為東來順的成本低,同樣的食品,東來順比別家賣的價錢稍低些也比別家賺得多。過去,丁德山常說:「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手就來」。這就是丁德山將東來順幹起來的真諦。

1912年,東安市場第一次大火後,丁德山決心大幹一番。將平房改建成樓房,並從1914年,改為「東來順羊肉館」,多添上幾個夥計和學徒,增添上涮羊肉和清真炒菜。

這次丁德山還是採取原來的辦法,他在東直門外買下了幾百畝土地。用一些地做牧羊的牧場,一些地種糧食種菜。涮羊肉要選用西口羊或北口羊,西口指甘肅、寧夏等地。

西口羊團尾(向內卷的小尾)、骨架小、粉肉白膘、香嫩不羶,毛細長因為生長在黃河河套灘地一帶,所以又稱「灘羊」。北口指張家口、張北、庫倫等一帶。北口羊僅次於西口羊。北京的當地羊,大尾,毛粗肉糙,又羶又臊。

當年,德勝門馬甸是北京最大的牛、羊、馬市。羊販子從西口或北口趕來的羊群都在這裡找主賣出。東來順特別選買西口羊,將羊趕至東直門外的牧場,交給僱工牧放。只供應飼料,不開工錢,用羊糞頂代工錢。入秋,羊已餵肥,也到了涮羊肉的旺季了。並且隨宰隨趕,牧場備用羊不斷。

東來順羊肉片切得薄。他們把羊宰殺後剝了皮,專選用羊的最適合涮著吃的部位,如羊後腿。其他部位留給炒菜和做餡餅用。用作涮肉的羊肉要經過「壓肉」才能切肉片。

壓肉時,先找一塊乾淨地方,放好天然冰,上復一層席箔,把羊肉碼在上面,在羊肉上再蓋上油布,油布上壓冰塊,這就叫「壓肉」。把羊肉壓過一天一宿,羊肉裡的血湯和雜味都吸出,這樣肉挺直好切。

這種「壓肉」比凍肉好,因為凍肉同凍白菜一樣,破壞了羊肉的組織,使其失去了嫩香味,就不好吃了。涮著吃的肉片,切得薄才能下鍋就熟。關於肉片切得薄,當年以前門外肉市裡的正陽樓有兩位師傅最有名,他們切的肉片,是約4寸長,1寸左右寬,薄如紙,1斤要切出80片。1940年,正陽樓歇業後,東來順將這兩位師傅請來。從此,東來順的涮羊肉就更有名了。

東來順的涮羊肉,不僅肉嫩,肉片薄,而且佐料全。準備的佐料有高醬油、米醋、小磨香油、醬豆腐、生芝麻醬、熟芝麻醬、韭菜花、滷蝦油、辣椒油、花椒油、料酒、糖蒜、白菜頭、小芥菜、鹹韭菜、香菜、酸菜、粉絲、凍豆腐等。

在火鍋裡還應放人一些鮮口蘑。顧客吃涮羊肉,過去東來順都是先問,您是吃肥的,還是吃瘦的,或是不肥不瘦的?吃肥的,給上「小三叉」。吃瘦的,給上「上腦」。吃不肥不瘦的,就給上「大三叉」。讓顧客自己挑選。

等顧客快吃好了,就給上一碗綠豆雜麵。綠豆雜麵能吸油膩,一碗綠豆雜麵既吸去火鍋中的浮油,又可去掉人嘴中的油味。以上這些佐料,大多是丁德山東直門外土地生產出來的,經過加工,讓東來順使用。

開始東來順沒有小型油、醋、醬油、芝麻醬等加工作坊,後來開辦了天義順醬菜園後,這些佐料的供應都由自家的店鋪提供。所以,質量高,成本低。哪家同業都無法與東來順競爭了。

東來順到了40年代,已經是個大飯館了,在北平城算是聲名顯赫的名店了。但是它還經營餡餅、小米粥、綠豆雜麵等大眾食品。東來順的西邊樓房裡是吃涮羊肉,各種炒菜的地方,設有大餐堂和講究的單間雅座。東邊平房裡擺有長平板桌,長條板凳,是一般百姓吃餡餅,小米粥大眾食品的地方。

現在的東來順已發展成有幾家連鎖店的大飯莊了。到東來順吃飯的,不僅有北京人,而且有外省市人;不僅有海外華僑,而且有國際友人。並且經常有外國政府貴賓光臨東來順品嘗涮羊肉。外國友人吃東來順的涮羊肉,都給以很高評價,涮羊肉好!

西來順

西來順原址在西長安街路南,本世紀20年代末開業,資本4000銀元,經理褚祥。30年代,該羊肉館曾以回民風味的燒、蒸、烤、涮的做法,引來眾多愛吃牛、羊肉的顧客,名噪一時。

西來順羊肉館營業興盛,一是該羊肉館所處地理位置好,西單一帶雖然商業繁盛,行人往來如梭,但缺少清真羊肉館,西來順羊肉館的開業滿足了一部分群眾的消費要求。二是該羊肉館經理兼廚房負責人是名廚褚祥。

褚祥曾先後在御膳房和北洋總統府廚房當差,創「西派」清真菜。馬連良鴨子為西來順獨有。據傳馬連良是西來順常客,一次某軍閥的小舅子和某處長為爭座而大打出手,傷及禇祥。馬連良挺身而出救護褚祥並平息事端。為此褚祥在馬連良指點下,改進香酥鴨而成一道新菜,延續至今。

褚祥擅長做全羊席,就是一隻肥羊從羊頭到羊尾,從羊肉到內臟心、肝、肺等都能做出口味鮮美的佳餚,擺成一桌席,稱「全羊席」。褚祥還是烹調山東風味菜的高手。像香酥雞、清蒸鴨、紅燒魚翅、扒海參等都是他的拿手菜。

1937年,北平被日本帝國主義佔領。米麵、油、魚、牛羊肉都被日偽所控制,而且物價飛漲,西來順的生意不好做。可巧,40年代初,支撐西來順門市的褚祥又突然病故。不久,西來順就宣告停業了。1982年西來順老字號在阜成門內大街路南重新恢復營業,改稱「西來順清真飯莊」。

南來順

南來順創建於1937年,原址在菜市口,以經營小吃為主,後遷至大觀園西側,經營小吃外又著力創新炒菜,其炮糊、油爆肚仁兒,均因有名而限量供應,還有桃仁鴨方等特色菜,名聲大振。炮(讀作Bao)肉要用一指厚的鐵板。

據說京韻大鼓之王劉寶全愛吃炮肉,下場後必到戲園附近一飯館去吃。日久天常,廚師估計時間快到,就炮好等候。一日劉下場晚些,炮肉已幹硬略糊,別有風味,遂歪打正著,成為一道新菜「炮糊」。

又一順

又一順始於1948年,原址在西單以南路西,集東、西兩順之長,是京城獨具風格的「清真」飯莊,其清真名菜它似蜜、香辣羊排等暢銷不衰。著名法學專家楊英甫先生曾為其書寫了「東來西去又一順,南行北往只一家」的題詞。

又一順選料精、加工細膩、烹調考究、造型美,並以清淡、軟爛、鮮嫩、至純味厚享譽京城。後因西單路口改建遷至西黃寺大街路南。現牌匾是1985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所題寫。

原標題:《話說北京丨地道清真菜祖師爺,京城「老四順」發家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北京菜中有這麼多清真美食?看完你就明白了
    這先要從北京菜的組成說起。構成北京菜系主要有四部分:宮廷菜、官府菜、清真菜和改進了的山東菜。到了明清兩代,大批回族從南方遷徙北上,南方的清真飲食也隨之傳入北京。清真菜的口味偏重鹹鮮,汁濃味厚,肥而不膩,嫩而不羶。
  • 北京16家清真必吃館子,你都吃過幾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京早知道,ID:ibeijinger】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北京人愛去清真館子,在每個北京人心中也都有一家私藏的小店。咱北京的清真菜分為東西兩派,其中東派清真菜出現最早,以爆、烤、涮三大烹飪手法為特色。而西派清真菜則善做各類清真宴席。今個兒,小早想跟您聊聊那些在咱北京口碑還算不錯的清真館子。從炒菜到糕點,一應俱全。
  • 老北京四大順,各有招牌名餚,地道清真老味道,你吃過幾家?
    北京有東來順、西來順、南來順、又一順這四大順(當然還有別的順,只是不太著名罷了),都是有名的清真館子,但又各有獨到之處,各有自己的看家好菜,如果去這四大順,該點哪些菜?怎麼吃最順口呢?東來順是理所當然的老大哥,始建於1903年,創始人丁德山非常有生意頭腦,從擺小粥攤開始,將東來順發展成為名震京城首屈一指的大飯莊,就是到了今天東來順依然是涮肉行業的龍頭老大,在北京開了很多分店。
  • 北京朝陽區清真飯店/餐廳推薦
    有著濃鬱民族特色的伊斯蘭清真餐廳,一向是很多美食愛好者喜歡光顧的地方。向大家推薦北京朝陽區幾家口碑不錯的清真飯店,喜歡伊斯蘭風味的朋友不妨去品嘗品嘗。北京突瑪麗斯最具特色的就是吊燈,在大廳、吧檯、包間裡,處處是形態各異的吊燈在閃耀,如果你只是低頭品味美食而忘了抬頭欣賞燈光,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餐廳擁有中型宴會廳一個,在這裡舉辦婚宴或公司年會等商務會議可以給您一種特色民俗風情的感受。
  • 京城美食遊 吃遍北京百年老字號
    創建時間:1848年   烤肉季飯莊成立於清朝道光28年(1848),距今已有160年的歷史,位於風景秀麗的什剎海畔,是京城知名的老字號,主營北京烤肉和清真炒菜,有「南宛北季」的美譽。這裡的「南宛」是當時北京城南的烤肉宛;而「北季」則是位於西城區什剎海銀錠橋畔的烤肉季。
  • 白劍波專欄 | 西安清真飲食史話(五)
    白劍波簡介回族,中國烹飪協會清真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飯店協會清真餐飲委員會副總幹事、中國資深烹飪大師、陝西省清真食品商會副會長、陝西省烹飪協會清真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西安飯店與餐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清真美食報、清真中國網、回坊生活網主編,出版《清真飲食文化》、《清真菜精選》、《清真飲食指南》等多部。
  • 非遺傳承人舍增泰: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清真味道
    非遺傳承人舍增泰:一物獻一性 一碗成一味「這不是一道普通的藥膳,是從明朝崇禎年間宮廷面點江米涼糕衍生而來,也是北京常見的清真美食,有潤肺生津、潤腸燥、利水除溼、排膿解毒的功效。在家做起來也不麻煩。」疫情期間,「廚子舍」清真菜民間宴席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舍增泰決定教大家製作芝麻江米糕。「廚行是個勤行,沒有勤就什麼都沒有。」舍增泰1955年出生於回族烹飪世家,「廚子舍」第五代傳人。五歲時,舍增泰就走進廚房開始看著長輩做菜,從小便對烹飪充滿興趣。1971年正式師從父親舍崇祿學習廚藝。
  • 北京那些美食一條街,哪一個是你的「菜」?
    北京有哪些美食一條街?馳名中外的簋街美食、主打麻辣風味的廣安門美食街、小資餐廳聚集的霄雲路美食街……哪一個是你的"菜"?來吧!1.在這條一公裡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業店鋪中,餐飲服務業佔到90%,餐廳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難以找出第二家。因此簋街也被稱為是北京的餐飲一條街。北京有很多著名的小吃,像滷煮火燒、爆肚等,幾年內,簋街又興起了一條以麻辣小龍蝦為特色的飲食鏈,饞嘴蛙和重慶烤魚也成為了簋街飲食的主角。如今簋街已經成為北京飲食文化的代表和時尚餐飲的標誌。簋街也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個嚮往、一處歡樂,甚至是一段茶餘飯後的談資。
  • 117歲「清真第一涮」,還怎麼順下去?
    百年誠信東來順,清真一品冠京城。在北京,沉澱了許多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遺留的精華,那些坐看風雲變幻、時代變遷的老字號們,更是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傳承。東來順,創建於1903年,因以涮羊肉「一菜成席」而聞名遐邇,成為很多人對北京的美食記憶。而東來順的創始人叫丁德山,號子清,河北滄州人,他的父親是個小販,病故後家貧如洗,丁子清弟兄三人只靠推車進城賣黃土為生。
  • 京城餐飲新面孔,秋日美味持續驚喜丨一周好吃
    別怕,近來京城的餐飲新面孔足以燃起一個吃貨的熱情,吃吃喝喝暖暖和和開開心心(紅紅火火恍恍惚惚)。而且今天推文裡的餐廳,有新開有新菜,從火鍋、麻小、粵菜、披薩一路吃喝到壽司、精釀,想從哪個吃起都可,帶娃出去的也很peace,吃完還能順便去買個燒雞。你看,今兒個正好是假期第二天,剩餘的六天咱可以挨個兒安排,動作快點兒的今晚開吃也沒毛病!不出京還能吃遍世界美味,挺好!
  • 北京消費季國潮餐企齊上陣,30多家京城美食走進淘寶直播間
    以「國潮美食」為名,以消融疫情期間餐飲寒冬、點燃首都食客消費熱情為動力,以北京消費季為核心,由北京市商務局主辦、北京烹飪協會承辦、由北京商報社、美團點評、燕京啤酒集團、中國全聚德集團協辦,北京消費季京味板塊備受矚目的玩轉京城美食—國潮餐企星廚秀活動,於6月10日在全聚德舉行。
  • 宮廷菜餚走進臺灣 舌尖上的京城菜
    北京王府井希爾頓的西班牙主廚及其團隊2014年也遠赴臺灣為其6家分店開辦西班牙美食節並帶去北京養生烤鴨。兩岸的美食交流活動深受當地美食愛好者喜愛與追捧。 此次,孔德龍師傅將與阿基師聯手,共同帶領臺灣民眾用舌尖揭開宮廷菜的神秘面紗,見證京城菜的深厚底蘊,兩岸名廚大展身手,為您重現中國古代宮廷飲食傳奇!
  • 北京那些原汁原味的老字號全都在這兒了!建議收藏!
    >北京有東來順、南來順、西來順、又一順這四大順,都是有名的清真館子,但又各有獨到之處,各有自己的看家好菜,深受京城食客的西愛。當時的經理兼主廚—褚祥,是京城清真餐飲業大師級的人物,褚祥借鑑西餐的原料、做法,在西來順創新了70多種菜品,菜單上的菜一共達到145個。在西來順的菜品中有一道歷史名菜「馬連良鴨子」,這道菜一出便叫響四九城。精製的馬連良鴨子上桌時赤黃油亮,皮酥肉軟,香味透骨。吃下去那絕對是香酥軟爛,尤其經過事先醃漬,味道尤為獨特,名不虛傳。
  • 北京清真第一樓—鴻賓樓
    鴻賓樓飯莊創建於清鹹豐三年(1853年),到現在已經有165個年頭了,鴻賓樓以《禮記》中的「鴻來賓」定名,最初為天津特色清真風味菜。1963年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餐後即興揮筆題詩一首「鴻雁來時風送暖,賓朋滿座勸加餐,樓頭赤幟紅於火,好漢從來不畏難。」明眼人一眼就瞧出來了,這是一首「藏頭詩」贊「鴻賓樓好」。
  • 北京最地道的小吃街,好吃還不貴
    老北京有句俗話:「北京的小吃在宣武,宣武的小吃在牛街」牛街一條行走異常「艱辛」的街道每走一步都要強咽口水…...1、白記年糕人均:28元地址:輸入胡同牛街清真牛羊肉超市內(牛街清真寺旁)大名鼎鼎的白記年糕,應該算得上是北京最好吃的年糕了,逢年過節必排隊。
  •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地道的京城京味,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特色美食
    老北京小吃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為四朝古都,其小吃博採四方小吃之精華,兼收各族小吃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特色,已形成漢民、回民和宮廷三種風味。
  • 原汁原味 不能錯過的北京老字號「餐飲篇」
    當年北京的黃酒館分為紹興黃酒、北京黃酒、山東黃酒、山西黃酒四種,而柳泉居售賣的正是北京黃酒。 經過多年發展,柳泉居通過「集南北烹飪技藝之長,取京城人口味習俗之好」,創出了獨具特色的京味菜,逐步發展成為一家經營北京風味菜餚的特色飯莊。
  • 北京老字號,到底誰最牛?(附:最全京城老字號一覽表)
    北京老字號是數百年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留下的極品。都各自經歷了艱苦奮鬥的發家史而最終統領一行。其品牌也是人們公認的質量的同義語。在這些聞名遐邇的老店中:有始於清朝康熙年間提供中醫秘方秘藥的同仁堂;有創建於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的「中國布鞋第一家」內聯升;有1870年應京城達官貴人穿戴講究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瑞蚨祥綢布店;有明朝中期開業以製作美味醬菜而聞名的六必居;……
  • 北京華天飲食集團
    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鴻賓樓  鴻賓樓飯莊始建於1853年,是久負盛名的清真風味飯莊,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享有「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的美譽。  位於北京西城區展覽館路的鴻賓樓飯莊有數百種菜餚,烹調方法以「篤」最為見長,津味河鮮菜餚最具特色。芫爆散丹、沙鍋羊頭、兩吃大蝦、燒牛仔骨、紅燒牛尾等菜餚尊為上品。
  • 只有北京人才能接受十大下酒菜,其中一道菜是梅蘭芳先生的最愛
    前兩天跟大家聊了聊北京人愛吃的下酒菜,今天再給大家說幾個只有北京人才能接受的下酒菜,大家看一看這裡面你能接受幾樣,又有哪樣是你無論如何也入不了口的。根據北京市餐飲協會對北京菜的定義,認為北京菜的來源,是由宮廷菜、官府菜、山東菜、少數民族菜(清真菜為主)、平民菜(小吃為主)多種風味融合而成,眾多南來北往的人匯聚在京城生活,一代一代不斷繁衍,各種文化不斷衝突與交融,最終也就形成了現有的北京菜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