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如何行穩致遠

2020-08-18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經歷疫情期間的井噴和暑期熱戰之後,在線教育市場將逐漸趨於冷靜。對於老師和學生而言,在線教育將不再是解燃眉之急,而是一種新常態。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選擇在線教育,對在線教育機構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在線教育機構需要做出選擇,是繼續高歌猛進,還是慢下來堅守教育本質?

就在線教育的發展,《民生周刊》邀請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及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共同探討。

朱永新:人工智慧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

疫情期間,線上培訓機構有了更多機會,也有了很大發展。但這段時間,他們拼命砸錢營銷,做廣告,很可能產生泡沫。教育還是要通過學生的行為、成績來說話。虛假繁榮其實沒有意義,還是實實在在地做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影響學生、改變學生。

家長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的時候,可以選擇相對較成熟的企業和品牌,也可以看看用戶的評價和口碑,不要輕易被廣告迷惑。教育部現在對進學校的APP有嚴格規定,家長可以優先選擇經過認證可以進學校的企業和產品。

建議在線教育成立一個行業協會,學會自主約束,自主制定標準、制度管理,推進行業健康發展。

對於企業來說,要苦練內功,要有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要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成長,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做重複性的機械練習。未來,要更多地利用人工智慧,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

可以從兩方面努力。在技術上,更多地通過學生作業收集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這是現在人工智慧、大數據能夠做到的。從內容上來說,要多思考怎麼讓課程更貼近學生、學生更喜歡。

在教師方面,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在線教師,都要始終保持孔子的情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要只想著推銷、賺錢,而要意識到教育行業的特殊性和神聖性,保持敬畏之心。

儲朝暉:課程為王 精品取勝

一定要理性看待在線教育,它只是一個工具、手段,教育辦得怎麼樣,關鍵還是決定於教育理念,以及對教育規律的遵守和認知。

在線教育本身的優勢是傳播,劣勢是難以真正認識具體、鮮活的學生,難以做到因材施教。過去幾年來,在線教育一直有些過熱,很多是低效的。在線教育公司快速成立,很快倒閉,今年上半年的過熱可能又會催生這種現象。

在線教育要有獨特的內容。內容越好,通過這個渠道傳播後發揮的效應越大;如果內容不好,傳播出去沒多大價值,還可能有害。在線教育企業要開發獨特的內容,是能夠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的內容,並且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如果這方面沒有進展,企業就不可能持續。而且,內容要不斷開發拓展,因為人的成長發展需求在不斷變化。在線教育企業要把內容做好,才能為王。

建議在線教育企業在技術上可以走中線,不要太落後,也不要太先進,因為技術做得好,很難體現。但內容上一定要走高線,要讓大家認可。在線教育企業需要更多更好的老師,今後網課教師可能會成為較高端的群體,因為他們面對的學生群體更大。這樣,只有最優的企業才能吸引到人才,獲得長遠發展。

程方平:要對在線教育加強督導

在線教育今年發展很快,但實際上跟線下教學相比,網絡教學還是有一些局限性,如師生間相互交流和觀察很難實現。雖然隨著技術進步,課堂也能互動,但跟線下直接交流還是有差別,老師、學生對著鏡頭,少了交流的興趣和氛圍。

學校老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不是教具體知識,而是教會學生自學方法。網絡教學往往博眼球,把素材弄得很全,信息量很大,學生不會自主學習和拓展,很被動。

有些課程帶有推銷性、煽動性,用一些不典型的例子讓學生覺得很對。有些網課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著很有快感,但靜下來之後能得到什麼?能舉一反三嗎?信息太多了,學生沒有消化,沒有記憶,也沒有理解,更沒有運用。

在線教育不能再這樣沒有指導地發展,教育部應該制定標準。學校教育有督導,教育培訓機構也要有督導。通過督導,確保他們的教學符合教育規律,保證傳遞給孩子的東西是科學的。

當然,督導、治理不是要限制在線教育機構發展,而是在一個合理的環境中給他們提供一種服務,幫助他們更合法、更專業,這樣,在線教育機構才能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信任。

(□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相關焦點

  • 推動在線教育行穩致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育成為各大中小學及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選擇。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全國在線開學的普通高校共計1454所,95萬餘名教師開設94.2萬門、713.3萬門次在線課程,參加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達11.8億人次。如何更好發揮在線教育的作用,成為不少人的關注點。在線教育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 發揮關工委橋梁作用 推進隔代教育行穩致遠
    發揮關工委橋梁作用 推進隔代教育行穩致遠 2020-12-1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亞文化有「邊界」才能「行穩致遠」
    原標題:亞文化有「邊界」才能「行穩致遠」  近日,在廣州和上海舉辦的大型漫展上,出現了數個爭議事件。有身穿「jk制服」的女生擺出不雅姿勢,打軟色情擦邊球,吸引大量觀眾圍觀拍照,甚至有人惡意偷拍;有「COSER」模仿相關角色,結合網絡熱炒的「黑人抬棺」視頻,拿民族傷痛做「梗,」組成「八國聯軍」。
  • 中國好人汪太銀解說「行穩致遠」
    詩經:「浮生如茶,破執如蓮,戒急用忍,方能行穩致遠」,意思是在長遠的路途中,有 上坡下坡、有平地有高山、有深水有泥灘、有直有彎,風雨霜雪人人有, 若想走的遠,必須採用不同的腳步去走,可快可慢,該慢行的時候,就該慢下來,該快的就大步快行, 一步一個腳印,首先走得穩,穩中求進,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 務實奮進,行穩致遠,2021我們再出發!
    務實奮進,行穩致遠,2021我們再出發!不平凡的 2020年!
  • 自律方能行穩致遠
    自律,是對自我的嚴格約束和對欲求的自我控制,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自律能夠使人更好地完善自我、行穩致遠。康德說:「自律使我們與眾不同,自律令我們活得更高級。也正是自律,使我們獲得更自由的人生。」堅守原則、行動自律,方能長久地獲得自由。若是沒有自律意識,一味追求無約束,最後反而會失去自由。
  • 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
    原標題: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領會當前經濟工作關鍵詞」系列評論之一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與「進」是緊密聯繫的,堅持穩中求進,必須把「穩」與「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一靜一動,靜要有定力有耐力,動要有秩序有韌勁,關鍵是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耦合度。只穩不進難發展,只進不穩行難遠。越是爬坡過坎,越要堅持穩中求進。
  • 水皮:行穩致遠 新希望地產如何煉成的?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水皮:行穩致遠 新希望地產如何煉成的? 摘要:如果不是新冠疫情,我們很難在幾個月的時間裡看到這麼多「現象級」的經濟事件,比如美股的幾次熔斷,比如原油期貨的「史詩性」下跌。在「開疆拓土」的投資戰略上,新希望地產的則選擇是不拿地王、城市深耕,水皮認為,這是新希望地產能夠行穩致遠的根本。作為中國房企50強,新希望地產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但其拿地不冒進,不追求極致的高周轉和高利潤,在做投資策劃的階段就堅決不做預期、不期待漲價,成就了新希望地產的安全經營一系列打法。
  • 謹思慎行方能行穩致遠
    從近年來落馬官員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們大多一開始能行得較正站得較穩。然而,時間長了,在前行的路上,他們漸漸忘記了初心使命,背離了理想宗旨,誤入歧途,走上了不歸路。黨員幹部如何走好人生路,需要謹思慎行,常發清晨之問,常作靜夜之思,方能行穩致遠。
  • 拾級而上 行穩致遠
    編者按:  11月26日,《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了題為《陝西銅川階梯式接續培養年輕幹部拾級而上行穩致遠》的報導,介紹了我市堅持鮮明選拔導向,強化基層實踐,出臺年輕幹部建設規劃,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做法。
  • 藍迪銳評|全球金融市場危機邊緣 中國經濟如何行穩致遠?
    世界經濟局勢處在危機邊緣,中國經濟如何化危為機、行穩致遠?藍迪國際智庫專家組成員黃奇帆、曹遠徵、黃仁偉、李超民等超前研判世界經濟局勢,審時度勢,為挽狂瀾於既倒開出良方!03中國如何化危為機,行穩致遠?如果美國再次發生金融危機,將必然對中國乃至全球帶來衝擊,並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全球經濟變局之下,中國如何化危為機,行穩致遠?
  • 「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
    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重大舉措,是保證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僅是「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是「一國兩制」的核心要義。
  • 育人之舟行穩致遠——遂川多舉措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紀實
    可是,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遂川教育教學基礎薄弱,「行舟」途經不少風浪和顛簸。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認真履行教育職責,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文明傳承,為民族鑄魂。作為革命老區,新時代遂川的教育之舟如何行進?
  • 「而立之年」的中韓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尤其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後疫情時代的中韓如何處理好彼此的關係,在未來對雙方的發展都將產生重要且深遠的影響。關於中韓關係的現狀,淮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梁立昌博士認為,中韓友好合作,尤其是在經濟合作、人文交流領域,已經建立了非常紮實的基礎,下一步就是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在地區安全合作上保持多溝通、多對話,不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幹擾,通過雙方戰略對話,讓中韓關係行穩致遠。
  • 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
    會議要求,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分析人士指出,中央高度重視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經濟穩定運行的影響,繼續強調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務實舉措積極應對,確保經濟穩中有進,守牢發展底線。
  • 居高求進,行穩致遠
    他指出, 2017屆高考,我校有4名同學總分進入「廣東省省前十名」,上北大、清華錄取線人數達35人,上重點線人數達1006人,創造了我校發展史及東莞教育史上一所學校重點上線過千人的記錄。我們要居高求進,行穩致遠,爭取明天花開更紅豔。
  • 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為此,需要精準發力,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破除用地要素制約這一難點,助推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一要儘快制定出臺農旅融合發展用地政策。2017年12月7日,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的通知》,對設施農用地類型作進一步明確規範。
  • 聚力改革再提升 行穩致遠重謀劃
    聚力改革再提升  行穩致遠重謀劃 2020-07-08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教育傳媒集團聚焦主責主業 務求行穩致遠
    從1950年到2020年,江西教育傳媒集團走過了不平凡的七十年。  薪火相傳 老樹新芽更著花  1950年4月,江西教育傳媒集團的前身——江西教育工作社成立,創辦了指導全省教育工作的刊物《教育工作》。  1959年1月,江西教育工作社更名為江西教育社,《教育工作》更名為《江西教育》。
  • 「好學生」碧桂園:行穩才能致遠
    面對劇烈的市場變化,碧桂園近年來執行的行穩致遠戰略在抵禦風浪的過程中得到檢驗:銷售業績快速恢復,節節攀升,財務繼續保持穩健,土儲充裕布局合理,獲得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的認可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