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疫情期間的井噴和暑期熱戰之後,在線教育市場將逐漸趨於冷靜。對於老師和學生而言,在線教育將不再是解燃眉之急,而是一種新常態。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選擇在線教育,對在線教育機構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在線教育機構需要做出選擇,是繼續高歌猛進,還是慢下來堅守教育本質?
就在線教育的發展,《民生周刊》邀請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及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共同探討。
朱永新:人工智慧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
疫情期間,線上培訓機構有了更多機會,也有了很大發展。但這段時間,他們拼命砸錢營銷,做廣告,很可能產生泡沫。教育還是要通過學生的行為、成績來說話。虛假繁榮其實沒有意義,還是實實在在地做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影響學生、改變學生。
家長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的時候,可以選擇相對較成熟的企業和品牌,也可以看看用戶的評價和口碑,不要輕易被廣告迷惑。教育部現在對進學校的APP有嚴格規定,家長可以優先選擇經過認證可以進學校的企業和產品。
建議在線教育成立一個行業協會,學會自主約束,自主制定標準、制度管理,推進行業健康發展。
對於企業來說,要苦練內功,要有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要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成長,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做重複性的機械練習。未來,要更多地利用人工智慧,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
可以從兩方面努力。在技術上,更多地通過學生作業收集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這是現在人工智慧、大數據能夠做到的。從內容上來說,要多思考怎麼讓課程更貼近學生、學生更喜歡。
在教師方面,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在線教師,都要始終保持孔子的情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要只想著推銷、賺錢,而要意識到教育行業的特殊性和神聖性,保持敬畏之心。
儲朝暉:課程為王 精品取勝
一定要理性看待在線教育,它只是一個工具、手段,教育辦得怎麼樣,關鍵還是決定於教育理念,以及對教育規律的遵守和認知。
在線教育本身的優勢是傳播,劣勢是難以真正認識具體、鮮活的學生,難以做到因材施教。過去幾年來,在線教育一直有些過熱,很多是低效的。在線教育公司快速成立,很快倒閉,今年上半年的過熱可能又會催生這種現象。
在線教育要有獨特的內容。內容越好,通過這個渠道傳播後發揮的效應越大;如果內容不好,傳播出去沒多大價值,還可能有害。在線教育企業要開發獨特的內容,是能夠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的內容,並且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如果這方面沒有進展,企業就不可能持續。而且,內容要不斷開發拓展,因為人的成長發展需求在不斷變化。在線教育企業要把內容做好,才能為王。
建議在線教育企業在技術上可以走中線,不要太落後,也不要太先進,因為技術做得好,很難體現。但內容上一定要走高線,要讓大家認可。在線教育企業需要更多更好的老師,今後網課教師可能會成為較高端的群體,因為他們面對的學生群體更大。這樣,只有最優的企業才能吸引到人才,獲得長遠發展。
程方平:要對在線教育加強督導
在線教育今年發展很快,但實際上跟線下教學相比,網絡教學還是有一些局限性,如師生間相互交流和觀察很難實現。雖然隨著技術進步,課堂也能互動,但跟線下直接交流還是有差別,老師、學生對著鏡頭,少了交流的興趣和氛圍。
學校老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不是教具體知識,而是教會學生自學方法。網絡教學往往博眼球,把素材弄得很全,信息量很大,學生不會自主學習和拓展,很被動。
有些課程帶有推銷性、煽動性,用一些不典型的例子讓學生覺得很對。有些網課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著很有快感,但靜下來之後能得到什麼?能舉一反三嗎?信息太多了,學生沒有消化,沒有記憶,也沒有理解,更沒有運用。
在線教育不能再這樣沒有指導地發展,教育部應該制定標準。學校教育有督導,教育培訓機構也要有督導。通過督導,確保他們的教學符合教育規律,保證傳遞給孩子的東西是科學的。
當然,督導、治理不是要限制在線教育機構發展,而是在一個合理的環境中給他們提供一種服務,幫助他們更合法、更專業,這樣,在線教育機構才能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信任。
(□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