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國外,我和老伴兒退休這幾年相互照顧,可歲月不饒人,再加上兩人都有慢性病,還是決定住養老院了」,家住北京的陳叔叔最近在調研養老機構,發現一些機構人滿為患,另一些卻無人問津。民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214.6萬人,近一半床位被空置。另一方面,部分養老機構卻「一床難求」,光大證券養老報告提到,全國某公立養老院全院只有1100張床位,排隊登記的老人已經超過1萬人,每年只能輪候入住幾十人,入駐通常要等好幾年。
「一半空置」與「一床難求」並存,養老機構為何差距如此大?養老機構比拼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專業的醫養水平?國外的先進經驗?還是幫老人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大家保險集團發布的《2020家庭保險消費需求調研報告》也顯示,老人入住養老社區最關注的三項服務是:「專業化的護理服務」「豐富的文娛活動」和「先進的養老設施」。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我國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指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7歲,但老年人整體健康狀況還存在著患病比例高、患病時間早、「帶病生存」時間長等問題。「由於人口老齡化時間短,養老服務業發展時間短,我國養老服務人才短缺問題更為突出。按照每三位失能老人需要一名護理人員的國際標準計算,我國有44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護理員需求超過1000萬。但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我國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僅30多萬,缺口巨大。」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表示。
44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僅僅擁有30萬護理員,相當於一位護工要看護150位老人,與一位護工看護3位老人的比例相去甚遠。「懂醫會養」的專業養老護理員存在巨大缺口,為數不多的護理員集中在少數養老機構,成為養老市場「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重要原因。
服務軟實力的強弱也成為養老機構受歡迎程度的分水嶺。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正在探索,如何利用海外經驗,通過本土化改造提高服務能力。大家保險集團董事長何肖鋒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集團旗下海外連鎖養老集團Retirement Concepts,在加拿大擁有23個養老社區,已穩健運營32年,2700名註冊護工照護著3300多名均齡超過86歲的老人,擁有一套國際化水準、自有智慧財產權的養老運營標準化體系。目前,大家保險集團正在系統化、全鏈條移植這套運營服務體系,並充分考慮國情、結合實際進行本土化改造和驗證,以此建立對標國際水準、順應國人需求的養老運營和服務體系。此外,大家保險友誼養老社區還與日本最大養老服務機構——日醫學館進行合作,在內部配備專業醫務室,醫護人員24小時值守,定期邀請專業醫師到訪,為老人提供健康諮詢和指導服務,實現了從海外經驗到本土化的改造與融合。
西方功能學派認為,老人對社會最主要的功能在於對下一代的社會化上。老人屢經滄桑,積累了豐富經驗,是文化傳播者。儘管人的生理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衰退,但仍可發揮自己的經驗、知識為社會作貢獻,其個人價值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升華,個人成就感被提升,精神層面需求被滿足。養老不再是簡單的溫飽問題,更是應該關注老人個人價值實現的人文問題。
日本曾創造一個「無緣社會」概念,指因血緣、地緣、業緣日趨弱化而導致人與人關聯缺失,其核心問題,是個體與社會關係的疏離。在熟人社會的中國,這樣的趨勢在老年群體中也逐漸顯露。無論是獨居養老,亦或是跟隨子女居家養老,老人與社會聯動不斷減少,個人價值難以在社會中實現。但長者對個人價值延續的需求,並不會因年齡增長而降低。僅僅關注老人物質生活,對老人個人價值延續問題低關注度的養老機構,已經無法滿足養老市場需求。
面向老人身體與精神的雙重關懷成為養老服務努力的方向。政府層面顯然也看到了這一趨勢,2003年始,全國老齡委發起「銀齡行動」,倡導並組織老年知識分子向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智力援助行動,志願服務偏遠地區教育事業。
除了政策倡導與政府組織,不少養老機構開始圍繞老人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延續不斷探索。重陽節來臨之際,大家保險旗下養老社區推出關注長者精神世界的公益活動「致敬!向夢想」,通過義拍社區長者手工作品,募資幫山區希望小學重建,讓老人走上「大家夢想課堂」,遠程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打開對世界的全新認知,讓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銀齡」老人為「銀鈴」築夢,同步解決「教育扶貧」與「長者價值延續」兩大社會問題。
銀色浪潮已至,養老不再是關注基礎建設的經濟問題,更是關注長者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情感問題、人文問題,值得引起注意。
有新聞想爆料?請登錄《今報網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撥打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登錄東方今報官方微信、微博(@東方今報)提供新聞線索。今報網商務合作招募中,誠邀合作夥伴,聯繫郵箱:jinbw2004@126.com。
本站部分內容系網際網路轉載,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