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當下海南天氣很熱,而有一個詞可能比天氣更熱——「美好新海南」。
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美好新海南、怎樣建設美好新海南、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建設美好新海南等重大時代命題。未來五年甚至更長遠時間,海南要往哪發展,如何發展,發展成什麼樣子,都能從這次黨代會報告中找到答案。面對這篇博大精深的、指導海南今後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我們怎樣才能以最短的時間做到入耳、入腦、入心,迅速熟知、領會其豐富內涵和深刻意義?
這個從海南日報社流出的「號碼」——「1633-2222-12651」,或許能為理解「美好新海南」提供全新的思維方式。這是一個特殊「號碼」,一個以實質內容為依託的數字組合,有人說這是通往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的「機要密碼」,有人說這是撥向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電話號碼」,也有人說這是新起點上的海南的「身份號碼」。無論是哪一種,都說明這個「號碼」非常重要。人們不禁想問:這個「密碼」真的如此重要?且看分解。
頂層思維
1633
十六字方針 三大願景 三大優勢
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把舵定位
這個「號碼」由「1633」打頭,說明了其「龍頭地位」。那麼,它到底有何來頭?
「16」是指「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十六字方針。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海南時指示,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那時,正值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5周年,習總書記用這16個字為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海南指明了新方向。可以說,這16個字高度概括了美好新海南的內容和目標,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指向性和先進性,符合歷史潮流、合乎海南實際、順乎民情民意。
今年4月2日至3日,海南省委新領導班子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原原本本重溫了習總書記在海南視察時的重要講話及相關文件。習總書記關於「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指示,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決定將其作為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的主題,凝心聚力加油幹,奮力拼搏向前走。
「33」是指「三大優勢」和「三大願景」。這兩個「3」集納和提煉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重要講話及《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全國唯一的省域國際旅遊島「三大優勢」,是海南放在時代坐標和全國視野中,最獨特的優勢,是海南發展的核心優勢和最強優勢。而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遊客的度假天堂「三大願景」,則是基於對「三大優勢」充分認識、深刻把握所確立的願景。「三大願景」來源於對「三大優勢」認識的深化與提升,大力踐行「三大願景」,「美好新海南」就會變成美好的大現實。
「1633」,體現的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國發展大局、著眼海南當前和未來發展提出的目標和要求,是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頂層思維、頂層設計、頂層路數。駛入新海域的「瓊」字號航船,未來往哪裡行駛、依靠什麼樣的動力、要達到哪片水域,習近平總書記都一一為我們把舵定位。
時代的航船劈波斬浪,「美好新海南」號乘風破浪!
離島思維
2222
兩個試點示範 兩個經濟圈 兩個「增長極」兩個「帶圈」
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注入新動能
「不要想像可以敲鑼打鼓、順順噹噹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諸多「攔路虎」「絆腳石」都擺在我們邁向美好新海南的道路上。海南要克服重大矛盾阻力,取得重大突破,實現重大跨越,這需要具備何種登高望遠的謀劃?需要為實現美好新海南宏偉藍圖注入怎樣的新動能?
回答這些問題,可以使用「電話號碼」的中間部分,即「2222」。這個「2222」的數字組合,所集納的是兩個試點示範(省域「多規合一」試點和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省)、兩個經濟圈(「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和「大三亞」旅遊經濟圈)、兩個「增長極」(農墾經濟增長極和海洋經濟增長極)、兩個「帶圈」(瓊州海峽經濟帶和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
這一系列重大的改革發展謀劃,既有中央站在全國發展大局賦予海南先行先試的政策,也有省委高瞻遠矚跳出海南謀劃發展的謀略。海南不再局限於一隅,也不再是一座「孤島」,她既與全國同頻共振,也與世界互聯互通。「2222」既體現我們固有的「本島思維」,更鮮有地表現出一種「離島思維」。
省域「多規合一」試點和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省,是中央賦予海南先行先試的政策。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全域」的概念,要把海南作為一個大城市、大景區、大花園來規劃,打破行政區劃和利益藩籬,「一張藍圖幹到底」。從面積上看,海南省全省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其他省份的一個地級市,並且海南交通日趨完善,有謀劃全域的地理條件;從體制上來看,海南實行省管市縣,具有謀劃全域的體制優勢;從現實來看,海南東、西、中部發展不平衡但又各具特色和優勢,海南有謀劃全域的現實需求。
在「多規合一」總體規劃框架下,海南如何實現重點突破和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大三亞」旅遊經濟圈就是有力抓手,從基礎設施、產業融合到生態協同保護,發揮南北兩極對周邊市縣的輻射帶動作用。從海南全島來看,格局則是南北兩「圈」帶動、東西兩翼並進、中部保育發展。
海南可以分為陸地和海洋兩個部分。第三個「2」,則是海南從陸地和海上分別謀劃的經濟增長極。從陸地上看,佔海南1/5土地的農墾,是一份潛力股。深化新一輪農墾改革,目的是將農墾打造成海南經濟新的增長極和國家熱帶特色農業示範區。從建省之日起,海南就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是全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海興則國強民富,海衰則國弱民窮」是臨海國家和地區發展興衰的一條鐵律。做好海洋文章是海南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海南要走出島嶼,就要向海洋要質量、要效益、要增長,發展向海經濟,建設海洋強省。
如果說,「瓊州海峽經濟帶」是海南打破瓊州海峽這道天然「屏障」的話,那麼「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就是海南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前瞻性舉措,是建設海洋強省、形成海南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大任務,是為將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扛起海南擔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謀局,用「離島思維」來謀劃,讓海南的發展前景更廣闊、更誘人。
「裡子」思維
12651
十二個重點產業 六類園區 「五網」基礎設施建設 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
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具體行動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時代鮮明的頂層設計、登高望遠的戰略布局,要得以實現,最終還要靠具體行動,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來。
「12651」,就是海南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具體計劃和行動,由表及裡,那將是深入、全面地更新海南、再造海南的過程。海南未來的變化不但要「翻天」,還要「覆地」。「12」是十二個重點產業、「6」是六類園區、「5」是「五網」基礎設施建設、「1」是「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建設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和1000個美麗鄉村。
產業,是區域發展的骨架。 十二個重點產業、六類園區,就是為海南「補鈣」,強筋健骨。這十二個重點產業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海南時重要講話、《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海南省情而梳理謀劃的,目的就是打造海南經濟升級版,治療海南產業結構單一、「王牌不王」、「優勢不優」等亞健康「病症」。
「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對海南來說,是舒筋活絡,舒展筋骨、活血脈,使經絡暢通。海南「五網」基礎設施建設一個非常顯著的特色,就是按照把海南島作為一個大城市來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理念,統籌布局全省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說打破了行政區劃限制,無論是大動脈,還是毛細血管,都實現無縫對接、全島連通。我們常說經絡通暢則百病不生,「五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個個鄉村就如一個個細胞,組成了原生態的海南島。實施「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就是對海南細胞的激活、優化和提升。那麼什麼樣的細胞才算是優質細胞?答案是,既要「面子」上好看,更要注重「裡子」裡實用、有實效、能持續,絕不搞花架子。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不是簡單的房屋立面改造裝飾,而是要從老百姓生產、生活需求出發,從全域旅遊發展、扶貧攻堅的需求出發,注重實際效果。
無論是十二個重點產業的健骨,還是「五網」的舒經,抑或是「百鎮千村」細胞激活,海南都是以「裡子」思維,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
通過對「1633-2222-12651」這個號碼的解讀,使人基本上可以理解、熟知「建設怎樣的美好新海南」「怎麼謀劃美好新海南」「怎麼建設美好新海南」。「1633」是從宏觀方面回答了「建設怎樣的美好新海南」,而「2222」是從中觀方面回答了「怎麼謀劃美好新海南」,「12651」則是從微觀角度回答了「怎麼建設美好新海南」。既有政治站位、思想站位,又有謀局「實招」和破局「硬招」,海南多好啊!
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某一時。」這句話也可反過來讀:不謀一域者不足以謀全局,不謀一時者不足以謀萬世。透過「1633-2222-12651」,驀然發現,海南正在謀一域而謀全局、謀一時而謀萬世;海南在謀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下亙古未有之大好棋局。
騰飛吧,我的美好新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