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大的孩子與變老的我們》丨新成年人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尺度

2020-12-20 易星看電影

文丨易小星

見過很多男人吐槽家中的子女和父母的關係類似這樣:「爸,我媽呢?」這句話是自己和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及至長大成人的孩子紛紛離開家門,去外面求學或者謀生,我們本以為可能算是孩子成人的標誌,以後就是父母得體推出孩子生活的時候了。可是沒想到的是我們依然是疲憊不堪的父母,孩子並沒有真正長大。

有沒有同感呢?好像每個人生階段,為人父母都要學習很多新情況下如何處理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比如加拿大學者傑弗裡 延森和伊莉莎白 謝菲爾合作寫作的這本《長不大的孩子與變老的我們》就是對於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親子關係的一次思考和再梳理。

01

子女上大學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緊密聯繫就可以逐步切斷了嗎

我們經常會見到有很多家長給自己鼓勁說:「再堅持一下吧,等孩子上了大學就好了!」好像這樣的期盼對於很多中國的父母是一種支撐,但是事實上,孩子上了大學,我們作為父母的育兒工作就真的結束了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對於我們的子女來說,考上大學離開家是一頁新的人生篇章,這絲毫沒有什麼錯,但是忽然間放飛的孩子和小鳥剛學會飛的人生階段是類似的,他們是新的成年人,但是在心智上來說,又不是真正的成熟和剝離。

就像這本書中伊莉莎白說兩個兒子內特和威爾到大陸的另一端去上大學,作為母親的伊莉莎白也以為自己即將迎來自己的自由時刻,但是很快她就發現孩子們還是會遇到很多困惑,拿不定主意,打電話給母親求救。小到幹選擇什麼選修課程,大到財務問題和戀愛問題的精神上的引領,伊莉莎白發現她還是不能完全和孩子們的成長隔絕開來,還是需要做一個引導式的浸入式的家長,陪伴著孩子一起長大。

這種和孩子之間的新式關係是建立在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的和平共處,最好父母還真的可以給成年子女一些人生建議。

02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這50年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有著很大的變化

1960年,美國女性結婚的平均年齡是20歲,男性是22歲,而現在女性是27歲,男性是29歲。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1960年,美國只有33%的年輕人上大學,而現在70%的年輕人都可以上大學。所以這60年來生活變得很有點和以前不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樣的情形下,家長的引導你可想而知有多少部分你能直接管到孩子的心上,除非你一直在學習。我們要學會和孩子的相處,互相獨立,各有空間。

03

父母應該在情感和財務上對年輕人起到一定的教誨作用

不管我們身處何方,我們都應該知曉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每個人的人生階段裡總有輕重緩急,將這些最重要的環節清理出來,對於我們將人生條理化非常重要。

作為父母,我們的孩子作為新成年人就意味著他們還需要我們再引領一段時間,更容易出現的問題比較容易集中在財務問題和情感問題上。

大學裡的學生談戀愛與自己的消費觀要結合起來,必須尋找與自己三觀相一致的另一半,未來的人生才可能是更為精彩的華章,反之則可能是為未來的人生埋下了一顆雷,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的雷。

而我們家長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為孩子們掌舵,多少把握一下航向,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極大的福音,或者說是定海神針。

《長不大的孩子與變老的我們》的兩位作者在家族裡考察了眾多子侄們的生活模式,用自己和他們相處的經驗寫出了這本對於眾多對這種相處模式尚未適應的父母們來說乾貨滿滿的一本書。

推薦,如果你也正好面對這個成長中的子女和自己相處的困境,不太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到更好,不妨看一看這本書,吸取一點別人的經驗,給自己一點啟發。(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孩子長大了,聰明的父母要學會「後退一步與保持溝通」
    一書,從「親密關係」、「情緒管理」和「自我成長」三個方面,為正處於「成年初顯期」的年輕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幫助他們審視內心,覺察自我,最終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那麼,身為父母,又該如何和這些處於「成年初顯期」的年輕人相處?
  • 和爸爸聊到「變老」,孩子的回答令人感動,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法寶
    文/小聆的媽媽父母養育子女,給予孩子妥帖的照顧,撫養孩子長大成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孩子依賴著父母,父母也同樣依賴著孩子,希望能夠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擁有濃厚的感情。最近有這樣一位萌娃和爸爸的晚間聊天,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了熱議,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父母太過強烈的保護欲,只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長不大
    父母和子女最終也都要離別。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愛是需要有分寸和尺度的。因為,父母在愛的同時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鄰居梅阿姨家有三個孩子,兩兒一女,女兒排行老二。結果家是沒有分成,從此一家人的關係也降到了最低點。常言道,樹大分枝,兒大分家。哪怕是世界首富,兩個兒子大了也是要分家的,何況這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呢?
  • 在父母心中,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回家的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禮物。她都這麼大了,想家時還會哭鼻子,嘲笑她的時候也心疼她。在父母心中,孩子永遠都長不大。,是父母最好的禮物  放假前幾天,和愛人說,假期孩子一個人在學校裡,要不我們去看看她吧,給她一個驚喜。
  • 父母有這4種行為,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希望你不是!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子女成為了長不大的孩子!父母的愛有時候過於沉重,讓孩子舉步維艱,裹足不前。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疼愛孩子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往往就是父母的這一份疼愛,導致孩子永遠只是「孩子」,長不大,更不知道怎麼長大。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長不大呢?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教育觀念所影響。
  • 父母之間的關係,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嗎?
    別要孩子感覺孤獨好的夫妻關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懂得什麼愛與責任,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會增加孩子的遠見與學識,孩子成長離不開父母,而父母之間的成長與溝通也離不開孩子,現在的你還會說:「父母的關係不會影響孩子嗎?
  • 「血緣關係」你和孩子親近還是和父母親近?結果出乎意料
    而兄弟姐妹的基因與你的基因基本一致,是否就是說你和兄弟姐妹的關係更為親近呢?除了父母,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更為親近,還是和兄弟姐妹的關係更為親近?拋開血緣關係不說,這個世界上和你最親近的其實是你的丈夫,無論是父母還是姐妹孩子,能夠彼此陪伴一生的只有你丈夫。相對於人生漫長的幾十年,你的父母會變老,你的孩子也會成家立業,但是你的愛人卻一直陪在你的身邊,一起慢慢變老。
  • 夫妻關係才是家裡的核心關係,與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應該靠後
    在明代的典籍《幼學瓊林·夫婦》中,就有「孤陰則不長,獨陽則不生,故天地配以陰陽」這樣的說法,側面反映出了夫妻關係的重要性。同樣的,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大師伯特·海靈格在其《家庭系統排列》中也認為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才是核心關係,與孩子的關係,以及與父母的關係都應該靠後。
  •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永遠長不大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年齡的成長並不代表心理上成熟,寶寶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關鍵在於父母的教育,有些事情,父母不教孩子永遠長不大。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己後天的努力,也和小時候父母對他的影響息息相關。張霽說:從懂事起,父母就特別尊重他的選擇。從來不會替他做任何決定。而是全力的支持他,經常鼓勵引導他。如果張霽需要買一個什麼東西,父母不會一下子就讓他輕易得到。
  • 孩子用墮落的方式拯救父母之間的關係
    > 最近一個孩子的個案,讓我倍受觸動,孩子為了拯救父母之間的關係,他開始自我放棄,從一名優等生降到了差生,每天沉迷在手機裡。曾經這個孩子為了拯救父母之間的關係,拼命努力的學習,當他發現自己學好的時候,父母並沒有因他的學習提高而改變彼此關係,於是他又走到另外一個極端,開始自我放棄。不妨靜下心聽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漸漸發現,在成人的世界裡面,他的呼喊是沒有作用的,因為曾經他努力向父母表達,&34;,但父母對孩子的回應是:&34;。
  • 家長愛孩子,和孩子親吻也會被人當成怪物?要講究尺度和方法
    最近看到一些關於父母和小寶寶之間親吻的消息,有個小女孩和爸爸親吻之後,兩人都被鄰居當成了怪物;還有一個小孩,居然被一個吻害得住進了醫院,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他的爸爸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其實,親吻本身沒有錯,它是愛的表達,從情感上無可厚非。
  • 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是怎麼教育出來的?
    現在的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金貴的王子與公主。
  • 有人說,孩子長個先長腳,孩子的身高和腳掌的大小真的有關係嗎?
    對於腳長和身高的關係,古人早就有「立七坐五盤三」的說法,說的是人站立的時候身高是腳長的7倍,坐著的時候身高是腳長的5倍,而當人盤緊雙腿坐的時候,兩膝之間的距離是腳長的3倍。然而,很多人會發現,我們周圍總有一些人很特殊:他們長著大個子,卻有一雙比同身高人小的腳,或者是有些人長得個子不大,腳卻很大。
  • 對不起,我高估了我們之間的關係
    現在覺得,我只是高估了我們之間的關係而已。 02 小時候交朋友,是因為相同的愛好,有的時候僅僅因為兩個人喜歡同一部動漫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而現在的成年人,卻總說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也有人調侃:「我拿你當兄弟,你卻……」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都高估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經常聽到有人說,我認識某某某,或者我和誰誰誰是很好的朋友,可是在對方的心裡,自己的位置也許並沒有那麼重要。
  • 親子關係最大的障礙,是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丨專訪李喜榮
    超低的生育率和結婚率,會不會對韓國傳統的家庭(父母)觀念造成衝擊?李喜榮:我覺得韓國的低生育率並不單純是因為傳統意義上的家庭與親子關係發生了變化。從經濟問題到新的文化,乃至年青一代的價值觀,都會給生育率帶來影響。所以我們要拓展思維方式,並要更加細緻地去分析原因。新京報:如果沒人去當父母,當人們步入老年時,誰可以替代「孩子」的角色來照料年邁的「父母」呢?
  • 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維護好親密的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維護好親密的關係?現在許多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否非常的僵硬,雖然雙方都十分的關心對方,但是礙於臉面的關係都不好意思向對方表達,以至於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越發的叛逆,而孩子們也會久而久之的覺得父母對她們的關心很少。其實想要維護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大家只需要掌握好相應的方法就好了。
  • 男寶跟爸爸一起吃冰激凌,聊「變老」孩子哽咽落淚:我不想你變老
    生命是一場永不回頭的輪迴,父母守護我們的成長,我們守護我們的孩子的成長,孩子將來也會守護他的孩子成長,生生不息。父母陪伴我們長大,漸漸老去,終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父母對我們是不舍的,作為孩子,我們未嘗不是害怕父母老去。
  • 二胎家庭孩子相愛相殺,父母如何協調孩子之間的關係?
    記得我們小時候,很多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對待兄弟姐妹的態度一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很多我們這個年齡階段成長起來的人,深受這個理念之害,從小老大就不如老二得到的關注多。其實,不管家長如何偏心,歸根結底是想用一方妥協的方式來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最終的目的還是不希望兩個孩子關係不好,那麼家長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呢?01、偏心要講究技巧,不要偏心一個傷害一個知乎上有個問題是這樣問的: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有多大?
  • 孩子去幼兒園的表現,體現了他和父母的3關係,你家是哪種?
    文丨福林麻麻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很少有一個輕鬆愉快的、較長時間的對話;有的家庭孩子會和父母無話不談;有的家庭,孩子成了所謂的媽寶男,動不動就說我媽怎樣怎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小時候親子關係的相處模式,這和孩子性格還有父母的性格都有關係。等孩子長大之後,他有很大的可能會保留兒時和父母之間建立的關係類型,但也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改變,使親子關係呈現出新的模式。那麼好的親子模式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