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在西湖練英語,遇到恩人每年資助他400元,後來他怎樣報恩?

2021-02-22 老馬那些事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果您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關注我們,我們會出更好的內容。

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老話說得好「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善人有善報」。這幾句話傳達的都是:在你困難的時候別人給你善意的幫助,當你飛黃騰達走向人生巔峰,也要回報善意的意思。知恩圖報一直以來就是中華美德,從古到今融入國人血液。

古籍《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這個故事了。

而今的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馬雲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還在換牙期的孩子的夢想都是長大之後要成為像馬雲一樣有錢的人。

在馬雲的演講中,無數次地向人們講起他的創業史,講起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今天的位置,最出圈並被網友調侃過多的莫過於撒貝寧主持的那次演講,馬雲那句極其凡爾賽的「我對錢不感興趣」。

但調侃歸調侃,這一路走來,其中是怎樣的艱辛,他不講,我們也能想到。

三戰高考

1964年,馬雲出生在浙江省嵊州市谷來鎮一個普通的家庭。在馬雲12歲那年,他得到了一臺極小的袖珍收音機,自打那時起,每天聽收音機裡的英語廣播成了馬雲必做的事。

小時候的馬雲的性格和爺爺給他起的名字的寓意就不沾邊,什麼乖巧懂事,從不惹事在他身上一點也看不到,反倒是因為打架鬥毆被學校多次點名記過,無奈轉學。

馬雲從小的數學成績就差強人意,在每次的演講中,談到自己小時候的數學成績都會引起聽眾席久久不能平復的笑聲。

誰能想到中國的富商、阿里的創始人數學竟然考過個位數。中考就考了兩次,數學考了31分才勉強考上一個普通高中。

但上了高中數學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給他拖了嚴重的後腿,導致高考因數學只考了一分,而毫無意外地落榜了。馬雲在學習這條路每天吃得苦毫不誇張地說,和他吃的鹽快一樣多了。

第一次高考落榜後,他考慮過走其他的路,但他可能是女媧在捏人前,練習的草稿。到面試地點因為外形問題被拒了,給出的理由是影響形象,更戲劇性的是,陪他去的表弟被錄用了,這件事總結來講:傷害性極高,侮辱性也極強。

馬雲決定二戰,但結果和料想的一樣,他再次落榜,數學雖然提高了,但比分數線低了好多。他不顧家人朋友勸說,背水一戰,再次高考,可能是上天被這個小夥子打動了。

雖然離分數線差了幾分,但因為外語學院沒有招滿,馬雲雖數學不夠,但外語成績極佳,就這樣他考了杭州師範學院外國語系。從這時起,他的生活有了改變,因外語成績一直很好,在班級的排名十分靠前,也擔任了兩屆杭州市學聯主席。

偶遇貴人

馬雲的英語為什麼這麼出色?以至於在他後期的人生中,曾在新東方做英語講師。這就要說回他學生時代了,那時的他對英語的痴迷程度極高,為了讓自己的英語無論是發音還是日常的對話都聽起來更流暢,他就一有時間就跑到西湖那邊,因為外國友人喜歡到哪遊玩。

可能他的腔調並不正宗,但他能有勇氣開口,所以他就有了許多開口說英語和外國人交流的機會。也就是這樣的契機,他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一對父子。通過和父親肯·莫利交流,他認識了肯·莫利的兒子戴維,兩人還意外地成為很好的朋友。

但戴維畢竟是遊客,終究是有要離開的那天,雖然很不舍,兩人交換了家庭地址,約定好要成寫信聯繫。也是在戴維一家的幫助和支持下馬雲才沒有放棄學業,才有這後來的故事,也就是馬雲在1984考上杭州師範大學的事兒。

戴維一家邀請馬雲來家中做客,去加拿大玩幾天。馬雲考慮後,登上了飛往加拿大的飛機。這短暫的幾天也改變了馬雲的人生格局,他知道了,世界原來這麼大,生活還可以這樣過,路遠不止腳下這一條。他決定要過好每一天,所以他對生活抱有激情。

但理想越是豐滿,現實越會打臉,經濟困難,就得精打細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幸好,戴維一家在了解馬雲的經濟情況後每年都會拿出400元來資助馬雲,讓他的日子儘可能的輕鬆一點。在戴維一家的幫助下,馬雲也順順利利地讀完大學畢了業。這樣看來,戴維真的算是馬雲一生的貴人。

開頭不是講到了「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馬雲也是做到了這點。之後,網際網路經濟的熱潮發展到了國內,馬雲看準了時機,抓住了機會,一點一點做了今天這樣的成就,聽到這大家都會說到,這馬雲是個狠人。

知恩圖報

從創業到如今,馬雲與戴維一家的聯繫一直沒有間斷,只不過條件變好了,聯繫也方便了不少,網上馬雲和戴維家人的合影有很多。

馬雲也拿出1.4億元,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設立了獎學金,命名為馬莫利獎學金,細心的,可能一讀就猜到了,這是用馬雲和肯的姓氏加在一起命名的。

馬雲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回報戴維一家往日的恩情,也想就此來幫助那些因經濟條件困難的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 ,有人說馬雲不僅報答了戴維一家人的恩情,還將這種真情傳遞了下去,幫助更多的人。

馬雲是知名人士,所以他和戴維一家人的故事會被大眾所知曉。但和馬雲有著相似經歷的人,收到社會人士的,亦或是來自各方幫助的學生。人的一生說不定會遇到一個貴人,可能兩三個,也可能這一輩子一個都沒有。

馬雲的成功,不能否認是少不了他自己身上的堅韌、有膽識、有魄力,但假設如果沒有戴維一家,沒有那次前往加拿大的邀請,沒有每年400元的幫助,沒有那次西湖的相遇,馬雲的一生是否真的會不一樣,或許會不同吧!

我不敢肯定什麼,唯一肯定的是能遇見影響自己一生的貴人,真的十分難能可貴,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知恩圖報。

THE END

      鄭重聲明:本文絕非小編編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我們只關注與馬雲有關資訊,

以及馬雲從創業到阿里帝國的歷程。

你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也是我更新的動力

點擊上方「關注」按鈕即可關注老馬那些事

相關焦點

  • 一對外國父子資助馬雲上大學,每年400元,如今收到什麼回報?
    馬云為了買這臺心愛的收音機,把平時家裡給的零花錢都攢下來,直到湊夠了費用買下它。這時候的馬雲體會到了通過個人毅力和努力,成功支配金錢的快樂,如此艱難才獲得心愛之物,這極大激發了馬雲學習英語的熱情。結識恩人,提高英語擁有了學習英語的工具,還需要學習英語的資料,但是在當時,可供學習的資料並不多,而且難以鍛鍊到英語的口語練習。
  • 一對國外父子資助馬雲讀大學,每年400元,後來他怎麼回報?
    在我國,有一位富豪,不忘別人對他的幫助,在自己發達之後仍舊感恩於他們,他就是馬雲。一對國外父子資助過馬雲讀大學,每年400元,後來的他是怎樣回報的呢?馬雲我們都知道,他創辦了阿里巴巴,並且集眾多金錢於一身的他居然對外人說:我不喜愛錢財,我對它沒有什麼興趣。此話一出,很多人都非常的震驚。或許當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他們衡量財富的東西已經不是金錢了。
  • 馬雲學生時期,澳洲一對夫婦每年給他400資助,如今他怎麼報答?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多年前馬雲還在學生時期,澳洲一對夫婦每年給他400資助,如今他怎麼報答?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跡可循的,如今的馬雲是中國的首富,一手建立起來的阿里巴巴,成為了國內電商行業的龍頭企業。而馬雲的成功也絕非輕而易舉的,他沒有一個很好地家世背景,當年考大學也考了三次,最終才考生一個杭州師範大學。
  • 馬雲沒錢上大學,澳大利亞父子資助4年,32年後馬雲是怎樣報恩的?
    當時馬雲只有16歲,是一名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馬雲對英語非常感興趣,為了提高口語能力,他一直希望能與來中國的外國人交流。但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來國內的外國遊客並不多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馬雲發現西湖景區經常有慕名前來的外賓,於是他就利用課餘時間,到西湖邊與外國遊客進行交流,以提高英語水平。1980年7月的一天,正在西湖畔練習英語的馬雲,見到了一對外國父子。
  • 時隔30年,外國夫婦來中國給馬雲200讀書,他後來是如何報恩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遍,人們現在用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線下支付或者線上支付亦或是網上購物,提到網上購物,不得不提到淘寶和支付寶這兩大軟體神器,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接下來讓我們走進淘寶和支付寶的創始人——馬雲創業背後的故事。看看馬雲是如何成功的。
  • 35年前,外國父子每年寄馬雲400塊上學,馬雲成功後是如何報答的
    馬雲讀書期間除了英語,其他科目都一塌糊塗,可是他不好好補上落下的功課,而是用盡一切時間想把英語練得更好,經常找外國人練習口語。1980年,16歲的馬云為了練口語又一次去到人多的公園,他看見一家五口的澳大利亞遊客,就壯起膽子用不熟練的英文主動向他們問好。
  • 馬雲的英語為什麼這麼牛?!他到底怎樣做到的?
    也許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12歲才開始學英語似乎有些遲了,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在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裡,一個孩子才12歲就開始學習英語,這簡直就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情。由於沒有家學淵源,馬雲的父母甚至連ABC都不會,馬雲起初學英語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他憑著對英語的熱愛,克服了許多困難。
  • 馬雲一窮二白時,一對夫婦給他200塊錢,後來馬雲是如何報恩的?
    ——華羅庚馬雲的成就我們都知道了,實現了很多從無到有的壯舉,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他個人也榮登富豪榜,成為無數人奮鬥的目標。大家可能不知道,上學時候的馬雲可不是一個好學生,尤其是上初中的時候,因為打架被迫轉學,考了兩次才考上一個普通高中,高考更是考了三次,最後因為英語成績突出,被破格錄取的。
  • 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反咬」恩人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看著向某人的信,想起當年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成為反咬恩人一口的「白眼狼」,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這一封接近六千字的信,我看到了一個彎曲的脊梁,滿腹的心機和對恩人冷血的控訴。孫儷已經幫他幫到高中畢業,他還想讓人家繼續幫他搞定大學四年所有的費用,這種要求,資助他的孫儷是否必須無條件做到?一句很現實的一句話:孫儷幫他是情分,孫儷不幫是本分!
  • 當年資助馬雲澳大利亞夫妻現在怎麼樣?馬雲這樣報答了他們的恩情
    當年資助馬雲澳大利亞夫妻現在怎麼樣?馬雲這樣報答了他們的恩情   馬雲可以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了,面對這樣成功的馬雲是不少創業人士說羨慕和學習的對象。但馬雲在創業的路上又怎麼會很容易呢?他也是經歷了艱辛和挫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 他和馬雲一起練英語 40年不輟 53歲終圓夢做上英語教師
    他和馬雲一起練英語,40年不輟,53歲終圓夢做上英語教師都市快報 記者 潘卓盈 文/攝幾乎每個星期天的上午10點,家住城西的王際浙,都會準時出現在天目山路古墩路口這一站。他乘坐49路公交車,花費近一個小時在小車橋下車,再步行到西湖邊的六公園。
  • 他和馬雲一起練英語,40年不輟,53歲終圓夢做上英語教師
    有人找上去聊天,他們會非常耐心地停下來和你交流,哪怕你英語說得很糟糕。」王際浙回憶,「馬雲當時都是和我們一起在杭州飯店碼頭練口語的,常來的就這麼幾個,大家都認識。他比我小7歲,那會兒還是個中學生。別人向我介紹說,這個小鬼數學很差,英語很好的。」馬雲後來的故事,杭州人如數家珍。
  • 馬雲捐款的紐卡斯爾大學到底怎麼樣? 他說的「生命中至關重要的29...
    「我可能上了一個假學校……」 那馬云為什麼選中這所默默無聞的學校呢?原因是地利人和,紐卡斯爾正是他的「恩人」肯·莫裡(Ken Morley)的家鄉。1985年,年輕的馬雲第一次來到澳大利亞,當時就去了紐卡斯爾大學。 馬雲說,「Ken沒有上過大學,但是經常和我談起紐卡斯爾大學。
  • 30多年過去了,曾經資助馬雲200元的澳洲夫婦現在怎麼樣了?
    在馬雲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人幫助過他。馬雲自己也曾表示,阿里巴巴和馬雲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需要感謝的人有很多,「我要感謝四個人——孫正義、楊志遠、金庸和蔡崇信」。當然,還有這麼一家人馬雲很少在公眾場合提到,他們對於馬雲的幫助是上述四個人沒辦法相比的。
  • 西湖六公園英語角不敵廣場舞 馬雲當年老巢被大媽侵佔
    英語角則老中青少各年齡段都有,主要形式是扎堆,最常見的狀況是一小堆人把一個老外團團圍住,「高手」在內圈和老外比比劃劃聊天,練口語,更多人在外圍豎起耳朵,偶爾插一兩句,主要是練聽力。  整個圓形廣場直徑不過五六十米,就算離得再開,那邊的跳舞肯定會影響這邊的學習。
  • 西湖練習英語遇貴人!一次出國真正改變了馬雲的一生!
    而每個成功人士背後最不缺乏的就是故事,而馬雲自然也是不缺,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當年馬雲所遇到的事情。在當時馬雲還只是一名英語老師,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英語掌握的更好,他每逢周末就去杭州的西湖練習。因為在那裡有著許多外國友人,在與外國友人的交談中不僅能夠練習自己的英語,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一些外國的知識。所以馬雲經常在西湖練習。
  • 一有空就去當"野導" 馬雲的路演英語是這樣練出來的
    因為從中,你會知道,他是怎麼從英語老師變成商人,又是怎麼從西湖邊走向華爾街的。  小學老師誇:  在西湖邊當「野導」,就為和外國人練口語  馬雲算不上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眾所周知,馬雲參加過3次高考,其中數學這門,第一次1分,第二次19分,第三次終於考到79分。
  • 馬雲如何練英語?5點起床蹲在酒店,免費給2000老外當導遊
    他說,自己的爸媽都不懂英文,自己11、12歲時突然對英文感興趣,因此跑去香格裡拉飯店,當外國遊客的免費導遊,讓他們教自己英文,這樣堅持了9年多,對自己影響很大。1976年後,來中國的遊客逐漸增多。馬雲生活的城市,杭州,地處上海西南方向177千米,有著世界聞名的景點——西湖。1977年,13歲的馬雲聽聞有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來杭州旅遊。
  • 好人有好報,37年前他曾幫助過馬雲,如今馬云為他們捐款上億!
    37年前他曾幫助過馬雲,如今馬云為他們捐贈上億的錢!說到馬雲我們也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了,我想也不用小編去多說了的吧!他也曾做過我們中國的首富,現在他的事業也是蒸蒸日上的,無論是他的支付寶還是他的淘寶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年馬雲在做支付寶的時候也是被無數人都不看好的,不過進過自己的努力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了,馬雲一直都有著這樣的一個願望,經過一次次的失敗而從失敗中脫穎而出,做到了今天的富豪。
  • 當年在馬雲落難時,給了他200元的那對夫妻,現在怎麼樣了?
    其中還有一對來自澳大利亞的夫婦,可以說是對馬雲後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可以說,這對夫婦不但給馬雲以經濟上的資助,還給他打造了更大的世界和舞臺。不得不相信,優秀的人身邊,總是有貴人相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