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乞討考上大學,這個00後不簡單

2020-09-15 尚書坊教育

「父親天生殘疾、母親同為殘疾人、哥哥患有小兒麻痺症,弟弟身體健康但還小。」看到這樣的家庭情況,你真的會發自內心的嘆息一聲!生活真的很難,也讓人不禁為他們的生活、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擔憂。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今年九月讓人刮目相看。

9月開學季,各地大學也紛紛迎來了新同學。在廣東工業大學的13000餘名新生中,來自這樣一個家庭,「靠乞討」考上大學的新00後學生朱閱陽,讓人尤為關注。

他的父親天生殘疾,30歲時,與同是殘疾人的母親組成家庭,哥哥出生不久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痺症」,一家五口只有閱陽和弟弟身體健康。為了償還治病的高額費用,十幾年前,行動不便的父親帶著一家人從河南老家來到廣州。

「原來夢想真的可以實現」

今年的高考,朱閱陽以607的分數考上了廣東工業大學。他說自己是幸運的:「廣工滿足了我對大學的想像。」而56歲的父親從兒子手上接過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也兩眼含淚感慨道:「我做夢也沒想到我們家能夠走出一個大學生來。」他說:「原來夢想真的可以實現。」

我們常說:一個人或許改變不了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朱閱陽身上,我相信他是可以做到的。艱難的家庭情況,不允許他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從小他就必須要承擔起比同齡孩子更重的生活責任。

12歲的他獨自在路邊獨自乞討,一塊小板子上面寫著「家庭困難求助」幾個字,前面放一個自製的摺疊式的小盒子,裡面已經有人投入了幾張一塊的紙幣。除了自己正在看的書,他旁邊還擺著一本嶄新的初中一年級的語文課本。

高考期間,為了鍛鍊身體,朱閱陽買了從小到大唯一一件「奢侈品」,一根跳繩。他說:「跳繩簡單有趣,也不佔地方。」

當這個家庭的命運的擔子壓在朱閱陽和弟弟身上,他很清楚自己的責任。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必須得更努力些、再努力些。

「寒門」和「豪門」就是所謂的起跑線麼?輸了起跑線就輸了一切麼?

網絡上有人說:「想要考進好學校,必須出身一線城市,爹媽年薪百萬,從小雙語教育,出國遊學,掌握音樂等各類用錢砸出來的特長。」我覺得這不是孩子在高考,而是父母在「高考」,考這十多年父母能賺多少錢。

貧富差距,階級特權,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不可否認,這個社會也從來沒有什麼競爭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通過很多數據可以看出,確實貧困的孩子進好大學會稍微難一些,但即便如此,也有更多的人從來沒有放棄過、失去過希望。


從小山村裡走出的12位博士28位碩士

福建龍巖古樓村的祠堂石碑,與其他地方的石碑有所不同,上面額外刻著一個個讓全村驕傲的名字。

在過去,這個村子算是當地的一個貧窮村,而想要擺脫這樣的局面,村裡人意識到只有一個辦法:讀書,讀書才是出路。

於是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從1987年到現在,33年間這個小村子裡面走出來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現在回頭再來看:「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我只能說這著實是一句毒雞湯。經歷過苦難的孩子,我相信他們有比常人更堅定的心智的毅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讀書是唯一的出路麼?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好的出路。

讀書不一定會飛黃騰達,但卻是最好的助推器。

我們接受教育的真正用意,是在塑造一個在任何人生境遇裡都站得住的人。

END。

相關焦點

  • 曾在街頭乞討的00後男生,來大學報到了!
    2020級新生報到的日子13000餘名新生中00後男孩朱閱陽的求學故事勵志而又讓人感動朱閱陽的父親天生殘疾,30歲時,與同是殘疾人的母親結為連理,哥哥出生不久即被診斷出患有2014年8月31日,當時12歲的朱閱陽在路邊獨自乞討。一塊小板子上面寫著「家庭困難求助」幾個字,前面放一個自製的摺疊式的小盒子,裡面已經有人投入了幾張一塊的紙幣。除了自己正在看的書,小盒子的旁邊還擺著一本嶄新的初中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這是學校剛剛發下來的新書。即將正式開學了,閱陽還是抓緊最後一天時間出來乞討。
  • 曾在街頭乞討的00後男生大學報到!父親這句話讓人哽咽……
    9月12日是廣東工業大學2020級新生報到的日子13000餘名新生中00後男孩朱閱陽的求學故事勵志而又讓人感動朱閱陽的父親天生殘疾,30歲時,與同是殘疾人的母親結為連理,哥哥出生不久即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痺症」,一家五口只有朱閱陽和弟弟身體健康。
  • 曾沿街乞討的00後男生朱閱陽如今考入大學
    這幾天網絡上對於一個剛剛考入大學的大一新生關注和討論也是越來越多,這個人就是朱閱陽。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對於這樣一個新生有這麼多關注呢?原因很簡單,寒門出貴子,他的求學故事勵志並讓人感動。因為身體殘疾無法從事體力勞動,一家人以乞討為生。今年朱嶽陽以高分考上了廣東的一所重點大學。回顧朱嶽陽六年的求學生涯,朱嶽陽的父親不禁感慨地說出了心裡話「原來夢想真的可以實現」。開學前一天仍在路邊乞討每年開學前的一天,很多學校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儀式,還有很多學生會在家瘋狂補作業,然而在開學的前一天,朱閱陽還在路邊乞討。
  • 曾和家人街頭乞討,如今考上重點大學!新生報到時,他說了一句話……
    曾和家人在街頭乞討, 通過自己奮發努力考上廣工的 朱閱陽, 就是廣工新生中的一人。 朱閱陽的父親天生殘疾,30歲時,與同是殘疾人的母親結為連理,哥哥出生不久即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痺症」,一家五口只有閱陽和弟弟身體健康。
  • 乞討家庭的孩子考上廣州大學!背後還有個這樣的故事…
    為了償還治病的高額費用,2004年起,朱煥強一家五口從河南來到廣州,由於殘疾找不到工作,無奈之下一家人只能靠乞討為生。每天,朱煥強帶著其時剛滿8歲的青臣在中山八路乞討,妻子則帶著大兒子在其餘地方行乞。一家人每天就靠吃別人的剩飯、撿別人扔掉的衣服維生,乞討回來的錢都拿去供兩個健康的小孩讀書。
  • 別人乞討為生,兒子考上重點大學;我家環境優越,孩子卻考個二本
    在這個並非盡善盡美的世界上,勤奮會得到報償,而遊手好閒則要受到懲罰。——毛姆01看「乞討為生,兒子考上重點大學」的新聞,我和同事聊起來。「我不知道別人的孩子怎麼那麼爭氣,而我的……」同事說起孩子,滿腹辛酸淚。
  • 別人乞討為生,兒子考上重點大學;我家環境優越,孩子卻考個二本
    在這個並非盡善盡美的世界上,勤奮會得到報償,而遊手好閒則要受到懲罰。——毛姆01看「乞討為生,兒子考上重點大學」的新聞,我和同事聊起來。父母智商不高,忠厚老實,吃著低保。孩子卻很爭氣。每天自己去讀書,放學回家端個小凳子做作業,不需要人操心。孩子小學、初中、高中考上大學,後來參加工作把底保取消了,過兩年又把父母都接出小村莊到城裡生活。大家都說那孩子能幹懂事。讀書環境好,孩子不一定成功;家庭貧窮,孩子也有成功的。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 一家5口十多年來靠乞討為生,兒子600多分考上重點大學
    「十幾年前,老朱帶著一家人從河南老家來到廣州乞討為生。如今兒子朱閱陽以高分考入廣東一所重點大學。回顧過去的六年,他不禁感慨:「原來夢想真的可以實現。」為了償還治病的高額費用,一家人無奈之下選擇了乞討。2002年朱閱陽出生,經醫生檢查一切正常,這才讓老朱鬆了一口氣。在老朱看來,這不僅關係到孩子的未來,也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命運。「我就希望能有一個健康的孩子,長大了能上學讀書,然後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不要再像我們一樣靠乞討為生。」這麼多年來就是靠著這樣的信念,老朱不管再苦再累都堅持讓兩個孩子上學。
  • 男生曾全家街頭乞討如今考上重點大學 他說將來要考研、繼續深造
    【男生曾全家街頭乞討如今考上重點大學 他說將來要考研、繼續深造】9月12日是廣工2020級新生報到的日子。全家在廣州乞討,自己奮發努力考上廣工的朱閱陽,就是廣工新生中的一人。 朱閱陽的父親天生殘疾,30歲時,與同是殘疾人的母親結為連理,哥哥出生不久即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痺症」,一家五口只有閱陽和弟弟身體健康。
  • 曾在街頭乞討的00後男生大學報到:原來夢想真的可以實現!
    9月12日,是廣東工業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在13000名新生中,一名叫朱閱陽的新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之所以成為被關注的對象,源於他曾因家庭困難而有過一段街頭乞討的日子。
  • 乞討家庭的孩子考上重點大學,這事只能出現在善良的廣州
    他們夫妻倆沒讀過什麼書,但希望自己兩個正常的孩子成為讀書人,然後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不要再像他們一樣靠乞討為生。這個信念,是老朱這些年來再苦再累也堅持下去的動力。這家人雖然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是夫妻倆關係很好,一家人和和睦睦,平時有說有笑,雖然赤貧,但孩子們仍能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就算微渺如塵,這家人還是緊緊地把心拴在了一起。
  • 河南這個男孩靠乞討把自己供上了大學,父母、哥哥都是殘疾
    如今我國社會已經全面步入小康了,大部分學生學習的困難由客觀轉為了主觀,很多學生因為無法靜下心來學習而錯失美好年華,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主人公朱閱陽,父母和哥哥都是殘疾人,讀書十多年來全靠乞討謀生,今年高考考了607分,順利被211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錄取,朱閱陽同學的學習史就是《風雨哈佛路》中女主人公的再現。
  • 乞討家庭的孩子考上重點大學,這事只能出現在善良的廣州?
    大兒子殘疾,在廣州禁摩前,靠著一輛殘疾人摩的拉客掙錢。後來管得嚴,基本不出去拉客了。這輛車,現在成了一家人乞討的工具車。大兒子白天把父親載到乞討的地方,晚上再接回來。在網吧裡,他見證了父子倆查到分數後的激動。607分,這個分數超過了他們的預期,夠上一個好大學了。按照河南農村的風俗,孩子升學要回家祭拜祖先。 當初從老家出來乞討以後,老朱就很少回老家。閱陽和青臣都是在廣州出生的。十幾年來,閱陽只是在小時候跟著老朱回過一次老家,在閱陽心底,廣州那個十幾平米的出租屋,更像是自己的家。
  • 曾在街頭乞討的00後男生大學報到!父親這句話令人瞬間淚崩
    9月12日是廣東工業大學2020級新生報到的日子13000餘名新生中為了償還治病的高額費用,十幾年前,父親帶著一家人從河南老家來到廣州,生活過得極為艱辛。兒子12歲時為幫助家庭在路邊乞討如今父親接過兒子的通知書感慨:「原來夢想真的能實現」今年9月5日,2014年8月31日,除了自己正在看的書,小盒子的旁邊還擺著一本嶄新的初中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這是學校剛剛發下來的新書
  • 曾在街頭乞討的男孩上大學了:最可貴的教育是讓孩子學會「吃苦」
    9月12日是廣東工業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其中一位00後男孩朱閱陽的求學故事勵志而又讓人感動 家境貧寒為了幫補家用,年紀小小便在街邊乞討,勵志的是,在乞討中也不忘記學習。經過日復的努力和堅持,今年7月,以607的分數考上了廣東工業大學實現了人生第一次轉變。
  • 他曾跟隨殘疾父母乞討為生,如今考上重點大學,誰說寒門難出貴子
    相反,一些出身寒門的青少年,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從小重視教育、熱愛學習,猶如海綿一般孜孜不倦地吸收著知識,哪怕物質條件再艱苦也奪不走他們學習的熱情,若干年後,在他們身上將會出現讓人驚喜的變化。因父母無力從事勞動,還要給大兒子籌措醫藥費,借遍了親友都填不滿這個大窟窿,父母實在無奈,只得帶著孩子離開老家,到經濟發達的廣州乞討為生。朱閱陽小時候就跟隨父母在街頭乞討,嘗盡了人間冷暖。
  • 曾和家人街頭乞討,考上廣工的他今天報到了
    全家在廣州乞討,自己奮發努力考上廣工的朱閱陽,就是廣工新生中的一人。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學校四個校區分別設置了體溫檢測、行李暫存、交通分流、新生接待點,每個分流點都有安保人員、後勤人員及志願者指導車輛行駛分流,保證交通順暢。掃碼、測溫、登記,是學生進入校門的必備步驟。
  • 乞討男孩607高分成功考入廣東工業大學,這所大學實力如何?
    乞討男孩成功考入廣東工業大學,故事勵志又感人。想和大家聊一聊廣東工業大學以及勵志男孩朱閱陽的故事。朱閱陽這個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的孩子有多麼的特別之處呢。他的父親天生殘疾,母親也是殘疾,哥哥在出生之後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痺症,只有朱閱陽和弟弟在這個五口之家是身體健康之人。
  • 他接到大學通知書的那一刻,父母已不在人世,為湊學費外出乞討
    2003年8月2日,在重慶的大街小巷已經漫無目的地逛了好幾天的李新,終於下定了決心,開始乞討。他找了一條偏靜的街道,把揣在懷裡已經好幾天,但始終不敢拿出來的求助信鋪到了地上。然後,艱難地蹲了下去。就在他蹲下去的那一刻,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感覺做人很難很難!他也想過,這個大學不上了,付出的代價太高,他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
  • 六年前他和家人在廣州街頭乞討 如今他收到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
    十幾年前,老朱帶著一家人從河南老家來到廣州乞討為生。如今兒子朱閱陽以高分考入廣東一所重點大學。回顧過去六年的時光,他向新快報記者感慨道:「原來夢想真的可以實現!」「我就希望能有一個健康的孩子,長大了能上學讀書,然後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不要再像我們一樣靠乞討為生。「這麼多年來就是靠著這樣的信念老朱不管再苦再累都堅持讓兩個孩子上學。「我想上大學!」「什麼,一年要五萬的學費?」2017年8月的某一天,學校打來的一通電話讓老朱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低谷。幾天前,閱陽的中考成績下來的時候,也是在這個屋子裡,一家人還在開懷大笑,比過節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