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不自信,做事總是畏畏縮縮的?這兩件事家長不要再做

2020-11-13 白鯨科學育兒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太害羞了,人多的地方不敢說話,時刻需求關注,做事只挑簡單的,複雜的不願意嘗試。課堂上,老師提問,明明自己會的,也不敢舉手回答。總是跟在別人後面做事,感覺沒有自己的思想。



以上這些表現都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為什麼孩子會缺乏自信心呢個?

1. 太過保護孩子

現在很多家庭還是獨生子女,尤其父母由於工作忙碌,會請老一輩幫忙照看,老一輩往往都太溺愛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吃飯也是老一輩情不自禁去喂,都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雖然一開始會吃的亂七八糟,但是這是他學習吃飯的過程。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過多阻礙孩子學習的機會,他的自信心自然會越來越少。


2. 總是批評孩子

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說這個是不對的,只是我們在期望孩子成才的時候,不用總是拿其他小朋友跟孩子對比,這會打擊孩子的心理,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閃光點,當你總是不斷用別人的優點跟孩子的薄弱的地方對比,對孩子的的閃光點視而不見,長期下來,孩子怎麼會有自信呢?



家長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可以這樣培養他的自信心。

1. 無條件的關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稍微放低,先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多看看孩子的優點,無論孩子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身上。

2. 尊重信任孩子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因為其他孩子的優秀,而去忽略自己孩子,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力,有潛力的,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



3. 多和同齡人玩

常帶孩子出門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多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交往,好的夥伴是孩子學習的「能量場」,同時又能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4. 多讚賞孩子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讚賞的時候,他會產生愉悅的心情,而且孩子年齡還幼小,在某些方面是根據父母和大人的評價來定位的。如果你常常表揚孩子,那麼他的心裡就會充滿自信哦~


當然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樣也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怎麼辦?家長需要做這四件事
    的確,如果你要放任,不管孩子確實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看著聰明伶俐,其實眼高手低,做著做著就虎頭蛇尾了,最後給人留個「幹嘛嘛不行,吃嘛嘛都香」的印象。這可是影響前途的,親!看來再這麼放任下去肯定是不行了,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堅持到底的好習慣,別著急,咱們要先從三分鐘熱度這件事開始說起。這孩子做事為什麼會有三分鐘熱度?
  • 孩子自卑、膽小、害羞?家長做對這3件事太重要了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自信,但有些孩子會表現出內向、對大人太過依戀,不合群的情緒~3歲半的玥玥,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不敢還手,平時也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作為父母,即便孩子表現出自信,我們也希望他能對自己有更多的信心,多多益善;而如果孩子不自信,家長當然會著急犯愁,畢竟,自信影響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 3歲是孩子「性啟蒙」的黃金時期,避免悲劇,家長別再做這兩件事
    因此,有些孩子會和異性家長一起洗澡。這其實是很不好的,家長朋友們可能節約了時間,但絕對是弊大於利,同異性長輩一起洗澡會模糊孩子的性別觀念。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形成鮮明的性別觀念,父母們一定要停止這種行為,不要讓他認為異性之間一起洗澡也是沒有問題的。
  • 童年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黃金時期,家長首先要做對這3件事
    2.難以面對挑戰 孩子做事情總是畏畏縮縮,明明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卻把它複雜化了,內心很沒有自信,沒有勇氣去迎接挑戰,一遇到困難就覺得自己不行就下意識的想找別人幫忙,這對孩子的成長發展 都是極為不利的。
  • 孩子不自信,害怕失敗,怎麼辦?十有八九是家長做錯了這件事
    四歲時不敢與人交流,膽子小。七歲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難處,面對幼小銜接有苦說不出,學習受阻。十歲不敢當眾講話與班幹部,三好學生無緣。十八歲不擅長表現自己,等到二十五歲三十歲,不自信的人讓整個人生黯然失色。你的人生想讓孩子重蹈覆轍嗎?
  • 優柔寡斷,做事總是畏畏縮縮的三大星座
    世界上的人那麼多,人與人在相處時也會遇到無數多的麻煩,對於有的人來說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即使是人際關係,也能痛痛快快很利索的處理完,但是有些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是優柔寡斷,總是畏畏縮縮,不懂得如何做才是真正對的。
  • 孩子總是不自信怎麼辦?父母學會3招,幫孩子擁有美好未來
    自信是人最為正能量的一種性格,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往往離成功也會更近一步。有的時候自信可以讓一個人將不擅長的事情做得很好,會讓人勇於嘗試新的事物,獲得新的知識和思想。因此孩子的發展過程中,自信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
  • 孩子做事充滿畏難心理,從親子雙方角度分析,幫助孩子重建自信
    文/昕姐編輯/昕姐高爾基曾經說過:&34;自信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這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孩子如果缺失了自信,做事就會畏畏縮縮,也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其實,在寫高中數學試卷的時候,老師曾告訴我們:&34;生活就是這樣,父母要多看看孩子為一件事的努力上,而不是結果,只要孩子真努力了,即便結果出了偏差,也應該給予孩子肯定的鼓勵,這才是身為家長應該做的事。
  • 孩子3歲前,家長別逼著做這幾件事,當心適得其反
    孩子也有點不開心,委屈地說「這就是我的玩具,他想玩也讓他媽媽去買。」最後小朋友B的媽媽帶著它離開了,看著也有點不開心。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媽媽做得對,就是要從小教會孩子分享,不然以後會很自私的。可是淘媽卻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他也不過是個3歲的孩子,那是他最愛的玩具,不想給其他的小朋友玩,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周聖超:家長做對做這四件事,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二、捨得讚美為什麼別人家孩子自信開朗,自家孩子卻畏畏縮縮的還不是因為你平常很少讚美鼓勵孩子!孩子童年時期自信的主要來源是父母的鼓勵,鼓勵就像是養分一樣,讓孩子這棵小樹逐漸成長。如果家長經常打擊孩子,孩子就會產生自我否定感,認為自己就是不行的,變得自卑、內向。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其實是娃「內驅力」不足,家長要這樣做
    「內驅力」其實就是孩子主動做事的自覺性。我們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的孩子能夠自覺主動地做事的非常少,一般都需要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兒子同學帥帥的媽媽最近就很煩惱,帥帥媽媽說他家帥帥是一個特別「哏」的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從來沒有利利索索的時候。
  • 家庭教育需要點糖,也需要點鹽,常做這10件事孩子更自信聰明
    鄰居家的孩子很不自信,每次見面時,他媽媽有意讓他打招呼,但是他就是躲在大人後面不愛說話,邀請他來家裡玩的時候,孩子也是躲躲藏藏,或者乾脆不說話,鄰居也一直為這事發愁。無獨有偶,我婆婆住的街對面的孩子也是被奶奶反應,在學校橡皮被同學拿了不敢去要,在學校吃午餐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雞腿發,老師忘記她的了,她感覺很委屈,在學校沒說,回家才和奶奶反饋這事…貌似這樣的孩子挺多的,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不自信。
  • 3個月幫助自卑的孩子找到自信,我做對了這5件事
    通過3個月的陪伴,G哥慢慢減少了對學習的抗拒,逐漸學會了「我能做」和「讓我來」的主動。接下來,我將分享如何通過3個月時間幫助孩子從自卑走向自信。二、做對這5件事,3個月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要尊重孩子能力培養的規律,這5個要素幫助家長高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 「媽媽,這個我不行」,孩子缺少自信,只因父母做了這三件事
    孩子在每一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狀態,也會給爸爸媽媽拋出不同的難題。有的時候父母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是即著急又無奈,常常孩子這件事還沒有去嘗試,就會說「我不會」「我做不到」,其實孩子自卑和懦弱的表現和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是有直接關係的。
  • 孩子總是自卑?家長做好這幾件小事有助於提升孩子自信
    孩子自卑不自信怎麼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卑了,不管幹什麼總是畏手畏腳,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總擔心自己做不好等等。這讓許多家長為孩子擔心,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呢?事實上,自卑不僅僅是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現,更是一種人格缺陷。
  • 想讓孩子「聽話」,聰明的家長都做了這4件事,受益終生
    「都幾點了,不能賴床了,不起床今天又要遲到了......」這樣的嘮叨,想必每個家長都似曾相識,基本上每個當媽的,都逃不開嘮嘮叨叨這件事。孩子什麼事做的不對,就要給他講道理,擔心孩子不會做;孩子不好好吃飯,擔心餓著孩子,要嘮嘮叨叨追著喂。
  • 3歲前,別逼孩子做這6件事
    圖片來源:站酷網所以在孩子3歲前,這6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做。家長覺得很丟人,用了很多辦法想要逼孩子分享玩具,但都不奏效。其實,這樣的情況對三歲的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對玩具的「吝惜」,也恰恰是孩子開始具備自我意識和物權意識的表現。但對於3歲內的小寶寶來說,千萬不要強迫TA分享和謙讓,因為這樣可能讓孩子變得更自私、更懦弱、更不自信。
  • 李玫瑾坦言:專注力差的孩子,多半是家長每天在做這4件事
    雖然這是一件能夠提升孩子專注力的事情,並且練書法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安靜。 可沒想到對於劉女士的孩子來說,寫書法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剛剛動筆沒有幾分鐘,孩子就展現出來一副焦躁的樣子。最讓人沒有預料到的事,孩子不到一會兒就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在別的地方,然後趁著劉女士不注意,偷偷地玩起了玩具。
  • 教育專家:孩子為何越來越孤僻?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
    教育專家:孩子為何越來越孤僻?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樂觀開朗,自信勇敢。然而很多時候導致孩子自卑孤僻不願與人交往的原因往往在於家長,教育專家就指出,家長經常做這三件事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逃避社交圈,不願交朋友。那麼究竟是哪三件事呢?
  • 其實寶寶不小了,這些事家長放手讓寶寶自己做,才能讓孩子更獨立
    這些事寶寶可以自己做讓寶寶自己吃飯有的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本來讓寶寶獨立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但是爺爺奶奶這一輩的老人就喜歡什麼都代勞,當寶寶養成依賴了,再讓寶寶自己做的時候就會哭鬧。比方說有的家長會給寶寶餵飯,但是2歲的時候寶寶是可以獨立吃飯的,如果總是餵飯就是會寶寶喪失自己吃飯的獨立性。而寶寶自己可以自己吃飯之後,可以產生一種自我認同感,慢慢變得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