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為了快樂還是意義?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視覺中國供圖

陳芳(化名)在某沿海城市上班,幾乎每天都是第二晚高峰(晚上10點)後才回家,才上班1個月,感覺自己就像是一顆螺絲釘,已然職業倦怠,想要辭職。

李猛(化名)是某中學語文老師,每天除了語文科目的事情,還有許多雜事,入職半年,越來越覺得工作沒有意思,想辭職考博。

你也有與他們同樣的困惑嗎?曾幾何時,工作似乎是一件不需要懷疑的事情,每天上班,不管做什麼,數十年如一日,一直到退休。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方式更為多元,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網際網路衝擊著勞動的分工與合作,人事流動不斷加劇。工作對於個體的意義,亦不再像從前。如果對於前幾代的人來說,工作是一趟長途火車,那麼,對於現代的年輕人而言,工作或許更像是地鐵,坐幾站都可隨時走下。

這樣的一種轉變,是年輕人自我意識越來越凸顯的一種表現。其一,大家不願讓自己變為一個機器人,每天在規定的條條框框中按部就班地工作;其二,年輕人希望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能夠體會到成就感;其三,大家期待自己的價值觀能夠被尊重,不被領導強迫做事,不做一些無用功,尤其是形式主義的事務。

這些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凡事過猶不及,自我意識越來越凸顯,也可能導致「入一行恨一行」。盲目跳槽後,仍然會陷入迷茫,甚至最終懷疑自我。

那麼,怎樣去理性分析工作中涉及到的各類因素?如何面對工作中的困惑?如何更好地平衡自己對於工作的心態呢?

對於做一件事情,有兩個最基本的維度,那就是:快樂+意義。對於N件事情累加起來的工作,不妨也試試從這個角度去進行分析。

有些事情可以為自己帶來快樂,比如打遊戲、品嘗美食、旅遊、購物、看電影等;有些則可以為自己帶來意義,比如看書、寫文章、練琴、跑步等。當然,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每個人的標準會有不同,對某些人來說快樂的事情,對他人而言可能是痛苦的;對部分人來說有意義的事,於其他人而言可能毫無價值。

工作中的快樂可以來源於多方面,最常見的有:自己真心喜愛,對行業真正感興趣;「錢景」光明,報酬豐富;工作內容清閒,不費力;社會大眾認可度高。同樣,工作也能帶來多重意義,包括有價值感和成就感,可以積累經驗、不斷成長,自己具有主動權、能夠被尊重,可以幫助他人、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等。

快樂和意義可以把工作分為四類:快樂且有意義的事情;快樂但沒有意義的事情;不快樂但是有意義的事情;不快樂且沒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會發現,魚和熊掌難以兼得,所謂「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幾乎沒有。就算有,長期這樣下去,成長(意義)方面也可能受到很大影響。

因此,大部分工作,實際上是在後三種情況間做出選擇。快樂但沒有意義的事情,往往只能給人帶來短期的愉悅感。長遠來看,這樣的工作只能讓年輕人虛耗時光,無法累積行業知識、提升職業技能,必然會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

日常工作中,也不乏不快樂但是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鑽研枯燥的專業書、熬夜寫報告等。這類事情雖然做起來比較難,不太容易堅持,但恰恰是在專業層面的打磨與深耕,才能為自己打下堅實的發展基礎。不快樂且沒有意義的工作,可能是每天忙於應付領導和同事不合理的工作要求。即便自己不喜歡、不贊同,也只能一味地忍讓和迎合。

如果某項工作對於自己確實是不快樂且沒有意義的,那就應當及時止損,早點離開。否則,不僅會讓自己的事業停滯不前,還容易引發抑鬱狀態等。如果一份工作做起來不快樂但還是有意義的,那可以不著急跳槽。快樂與否並非恆定不變的狀態,有時候,人會因對某一領域了解更多而進一步產生興趣。因此,不妨給自己多一些探索時間,積累經驗、培養興趣,為未來更好的發展奠定紮實的物質和心理基礎。

當然,利用這一標準衡量工作選擇的前提,是對自我偏好有著清晰的認知。若是不清楚自我特點與目標定位,不知道自己應該承擔何種責任,就很難從工作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也不能感受到人生意義和價值。因此,年輕人應當在大學期間多實習、多進行自我探索,明確自身的優劣勢和熱情所在,避免在畢業時陷入迷茫狀態,隨波逐流地找工作。

(作者系武漢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師)

陳武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1月15日 02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工作是為了快樂還是意義
    那麼,怎樣去理性分析工作中涉及到的各類因素?如何面對工作中的困惑?如何更好地平衡自己對於工作的心態呢?對於做一件事情,有兩個最基本的維度,那就是:快樂+意義。對於N件事情累加起來的工作,不妨也試試從這個角度去進行分析。有些事情可以為自己帶來快樂,比如打遊戲、品嘗美食、旅遊、購物、看電影等;有些則可以為自己帶來意義,比如看書、寫文章、練琴、跑步等。
  • 中國青年報整版關注:工作是為了快樂還是意義
    快樂和意義可以把工作分為四類:快樂且有意義的事情;快樂但沒有意義的事情;不快樂但是有意義的事情;不快樂且沒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會發現,魚和熊掌難以兼得,所謂「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幾乎沒有。就算有,長期這樣下去,成長(意義)方面也可能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大部分工作,實際上是在後三種情況間做出選擇。
  • 答——是為了生存而快樂還是為了快樂而生存?
    快樂屬於自我範疇。這個問題極化一下等同於——本我的維持是為了催化自我,還是自我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本我延續。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巨大漏洞,與何不食肉糜一樣,犯了常識性錯誤。即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組成的,而這個問題卻將最重要的超我忽視了。
  • 奇諾之旅: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為了社會發展還是生存
    而機器的運算特別快,而且沒有錯誤,所以工作越來越多,有的人甚至會自殺。講到這裡,鐵路工人說,如果可以讓他在哪個國家,他可以不工作,他是不會工作的。然後奇諾告別了這個工人。接下來,接連遇到了兩個工人。先遇到了一個在拆鐵軌的人,他不知道前面的人在擦鐵軌,沒有在意這個鐵軌這麼長時間沒用卻能這麼亮。他也工作了幾十年,沒有回過家,為了家人能有金錢生活。
  • 過快樂的生活,還是有意義的生活?
    快樂的根源可能是使人的需求和欲望得到滿足,還有很大程度上是擺脫不愉快的事情。「有意義」相比「有快樂」更加複雜,因為它對跨越時間的情況做出解釋時,需要依據抽象的價值觀和其它文化價值的想法。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在為期一個月內調查了397名被試,測試了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否快樂、是否有意義(這裡並沒有將特定的快樂和意義的定義強加於他們)以及其它的跟選擇、信仰、價值觀有關的題目。建立在「快樂是自然的,意義是文化層面上的」這個理論基礎上,他們發現了快樂和意義之間的5個關鍵的差異點。
  • 快樂的意義
    在我剛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時,參加了一次單位組織的培訓,除了對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還有一堂特別的課,叫做」什麼是快樂」。快樂需要教嗎?怎麼教呢?上課的是一位來自北京某名校的研究生,有著名牌大學的氣質與自信。可這著實是一堂既不生動也不有趣的課,他用絢麗的幻燈片,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我們找尋快樂的最好途徑——努力工作。
  • (原創)努力工作的意義
    我們每天在工作崗位上忙忙碌碌的,朝九晚五的,努力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探討一下真正意義:努力工作充滿意義1、努力工作的目的不在於大富大貴,而在於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風景。是啊!一個人窮極一生所賺的錢,有的人最後因為生病都送給了醫院,這樣的人生意義又在哪裡呢?你說你追求財富無可厚非,我們努力工作就是想讓自己過得好一些,不是嗎?其實很簡單的,人的煩惱來源於不滿足,總想大富大貴,和李嘉誠、馬雲等首富一樣的活著,細想起來有意義嗎?為了永遠達不成的目標拼搏奮鬥,窮盡一生力量也沒有實現理想願望。
  • 「新年快樂」的意義
    這是新年祝福的意義,也是人生的意義。我一度對這個約定俗成的詞語很無感,甚至不屑。「新年快樂」,這算是一種祝福嗎?一年一年周而復始,就像日月交替、四季輪迴,是一件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我曾認為,我們不會說祝你「白天快樂」「晚上快樂」,或「春天快樂」「冬天快樂」,也就不必特別地在新年這一天說上一句「新年快樂」。況且,「快樂」不是一件很尋常的事嗎?
  • 她說,是為了孩子的快樂而學習
    有個小夥伴在神奇養育學習群裡面分享,說她會想像到一個畫面,當她的女兒長大,她女兒會自豪地對她自己的孩子說:我的媽媽,曾經為了我的快樂而專門去學習一門課程。不是為了讓我考高分哦,而是為了讓我更快樂。她的話很觸動我的內心。於是,我問大寶:「你有覺得比以前更快樂嗎?」大寶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問呢?」。我說:「我在學習一門課程,老師說要讓孩子得到足夠多的快樂。
  • 為了夢想24小時拼命工作真的有意義嗎?
    但是,在最新的幾集中,男主說,為了能夠帶領團隊站上世界舞臺,自己生活裡已經沒有度假、沒有休息,只有他的團隊和隊員,我們卻產生了一絲疑惑。「雖然夢想這種東西聽上去很美好,但是為之不眠不休有意義嗎?」室友抱著靠枕,發出了關於「意義」的「質問」。
  • 把工作賦予使命感,才能從工作中收穫快樂
    十年後,第一個人還是建築工人,第二個人成了建築師,第三個人成了一家大型房地產公司的老闆。第一個建築工人只是為了謀生機械地工作,一輩子就是一個建築工人;第二個建築工人知道按教堂的標準去蓋樓房,有目標,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最後成了一名建築師;第三個建築工人把建造教堂賦予了一種責任和使命,能夠理解建立教堂的意義和自己工作的意義,最後做了老闆。
  • 接受大學高等教育的意義,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改變命運?
    教育是為了什麼,為什麼要上大學?許多人會說:為了改變命運,為了賺更多的錢改變家庭。據統計,中國現在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在加速攀升。每年都有超過700萬的應屆畢業生出來找工作。很多人問:大學教育的意義何在?
  • 快樂工作,工作快樂!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招聘的段子,招聘方對應聘者說:「我不跟你談理想,知道你的理想是不工作。」多數人看後會心一笑,是啊,工作太累了,賺錢太難了。一想到退休就充滿期待的,不是那些五六十歲即將退休的人,而是八零九零後!理想就是不工作,說的如此貼切,說到我們心坎兒裡了。回看標題,哪裡有快樂的工作,哪份工作充滿快樂?當然有!
  • 幸福的定義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幸福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幸福,或許它在每個人眼裡都不一樣。對於拜金主義者,它叫錢多多。對於牛郎織女,它叫長相廝守。對於留守老人而言,它叫合家歡樂,兒孫滿堂。 只是無論哪一種幸福都與心中的願景有關。 難道說無欲無求才是最幸福的人?難道說敲著木魚念經的和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不快樂的工作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工作和快樂是二元對立的嗎? 如何在工作中獲得更多幸福感? 這個過程中管理者需要擔任怎樣的角色? 本文中,管理的常識內容合伙人,萊紳通靈創始人沈東軍先生將從個人和管理者兩個角度為你分享一些他的看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 快樂的意義:由心境來決定
    在我剛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時,參加了一次單位組織的培訓,除了對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還有一堂特別的課,叫做」什麼是快樂」。快樂需要教嗎?怎麼教呢?可這著實是一堂既不生動也不有趣的課,他用絢麗的幻燈片,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我們找尋快樂的最好途徑——努力工作。生活中的許多人都在教我們快樂是什麼以及怎麼去獲得快樂,老師說學習是快樂,商人說花錢是快樂,也有人會說奉獻和犧牲都是快樂。
  • 學習中國哲學,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認識到了一個人的人生要生而要快樂,人生如何才能快樂,那就是選擇一個自己認同,且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的方向,然後向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不斷奮進,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快樂而有意義。為了進一步了解三家的倫理學知識,杜老師從功夫論的角度對三家進行了研究剖析。
  • 學習中國哲學,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那就是選擇一個自己認同,且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的方向,然後向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不斷奮進,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快樂而有意義。為了進一步了解三家的倫理學知識,杜老師從功夫論的角度對三家進行了研究剖析。我們先學習,然後用學到的知識指導實踐,讓我們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範,讓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積極的、正確的、對社會有價值、有意義的;我們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利人也利己,無論是過程還是其結果都是有意義的,與人為善,助人得樂,因而我們自己也是快樂的,這樣構築出的人生是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
  • 生活,是為了快樂
    在整個大千世界中,你我都是普通人,就如點點繁星,只在天幕下點綴生命的光度,社會的漠然、工作的壓力
  • 穩定不是一種快樂,體制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自己
    公務員本來就沒有想像的那麼快樂啊。預期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所謂圍城外的想進來,圍城裡的想出去,這大概就是體制內的狀態吧。千辛萬苦考公務員,那是因為因為覺得公務員很好,穩定、安全、性價比高、隱形福利多、社會地位高、未來還可能奔個仕途,混個大官噹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