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白細胞高 是細菌感染嗎?要用抗生素嗎?

2020-12-17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很多兒科醫生都有這樣的經歷:

家長抓著一張血常規化驗單,急吼吼的闖進診室,「醫生,我家娃細菌感染了,要不要吃抗生素啊」?
接過化驗單一看,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偏高,孩子精神狀態良好,也沒感染的症狀和體徵。

由於某些家長甚至部分醫生對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分析的片面性,抗生素濫用的現象很常見。

血常規,到底查什麼?可以通過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判斷細菌感染嗎?到底如何解讀白細胞結果呢?

血常規,查什麼?

血常規檢查報告單

電子顯微鏡下的血細胞

上面這張血常規化驗單,有22個項目,看似複雜,其實裡面只包含了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這三大類細胞計數及相關信息。其中白細胞計數和分類是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感染性疾病重要的參考資料。

常見的白細胞升高的原因

先來看看美國著名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是怎麼說的。

白細胞升高的常見原因:

· 身體在和感染鬥爭,需要更多的白細胞。

· 有些藥物會使白細胞增高。

· 骨髓出現問題,使白細胞的製造增加了。

· 有些免疫疾病會使白細胞質造增加。

導致白細胞升高的一些具體的疾病有:

· 過敏(尤其是嚴重的過敏反應);

· 白血病;

· 藥物:激素;

· 感染:細菌及病毒;

· 紅細胞增多症;

· 風溼性關節炎;

· 抽菸;

· 緊張及壓力,

· 結核病等。

2007年在美國家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曾指出:單憑白細胞的升高、降低無法判斷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在不結合臨床及其它化驗時,是毫無意義的。

如何解讀白細胞結果?

1.兒童白細胞參考值
很多家長會用成人的指標來判斷小兒的化驗值,其實小兒各年齡段血常規中白細胞及其分類的數值都不一樣,很多醫院甚至某些兒童醫院化驗單上均以成人數值為標準值,這也是抗生素濫用的重要原因。

各年齡段白細胞的正常值 (圖片來源《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需要特別指出,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存在兩次交叉:

新生兒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高,4到6天時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基本相等,以後淋巴細胞繼續增加,增至約佔白細胞60%。此後中性粒細胞逐漸增多,至4到6歲兩者再次達到相等,中性粒細胞繼續增加,逐漸達到成人比例。

經常會有患兒家長拿著三四歲孩子淋巴細胞60%左右的報告單,問是不是病毒感染,其實都忽視了這個問題:在兒科,某些指標的參考值隨年齡在變化。

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兩次交叉

2.嬰幼兒的白細胞計數超過一萬五,且伴隨39度以上的高燒還是要小心嚴重的細菌感染。

在白細胞升高時也要看白細胞的分類,正常情況下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各佔50%,如果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或有不成熟粒細胞可能會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可能和病毒感染有關。但這些不結合臨床一點意義都沒有。病毒感染時的白細胞計數比較複雜,可以是升高、正常或低於正常,或白細胞分類裡的淋巴細胞升高。
通過血常規報告機械、簡單地判斷感染病原體不可取。

更多精彩內容可查看「禾醫助」app哦!

血常規的檢查時機

一般來說,在感冒、發熱的12小時內檢驗血常規的意義不大,因為這時體內的白細胞、C反應蛋白等剛反應沒過久,還處於繼續的反應中,沒有穩定下來,這時查,會有誤導作用。
比如,病毒感染早期,中性粒細胞還沒有下降,有時甚至因為炎症問題,還有升高的表現,白細胞數量還是很高,這時如果查了血,可能誤以為是細菌感染了。

對兒科醫生來說,我們不應該在兒童發燒時就去做個血常規,白細胞高就開抗生素,一定要回歸臨床,結合檢查、症狀、病史等做出綜合判斷。

而對於患兒家長,也不應該擅自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的危害無窮。如果身體沒有異常症狀,輕微的異常結果是沒必要擔心的。

相關焦點

  • 孩子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高就是細菌感染嗎?
    當血常規檢查中的白細胞較高時,很多人會認為自己感染了,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來看看美國著名的梅奧醫療中心(Mayo Clinic)是怎麼說白細胞的。2007年在美國家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曾指出:單憑白細胞的升高、降低無法判斷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在不結合臨床及其它化驗時,是毫無意義的。其他輔助檢查還有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現在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用降鈣素原來判斷是否是細菌感染,研究證明它比白細胞及C反應蛋白更能準確的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
  • 僅憑血常規白細胞高低就可以決定是否用抗生素?
    千萬不要僅憑血常規白細胞高低來判斷是否需要吃抗生素!!!網上看到有科普視頻或文章,告訴大家,白細胞高代表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白細胞低就沒有細菌感染,不需要抗生素。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通過白細胞高低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是一個初級方法,很多時候,如果只看白細胞高低,是會延誤診治的,分析如下:1.川崎病,白細胞很高,C反應蛋白也非常高,但是,不是細菌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是免疫性疾病,需要丙種球蛋白或者免疫抑制劑。
  • 血常規解讀:血象高就是細菌感染?
    點擊視頻,看孫亞勤醫生的靠譜解答▼答案:不能只通過血象判斷是不是細菌感染!血象高,通常指的是白細胞增高。有些家長在給孩子化驗完血後,會有疑問:孩子血象明明不高,為什麼還發燒呢?發燒不是因為有細菌感染嗎?其實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多半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引起的,所以寶寶出現了發燒的症狀,血象也不一定高。
  • 孩子發燒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教你秒懂血常規
    是病毒嗎?很嚴重嗎?「細菌感染」又是啥?會傳染嗎?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孩子發燒的諸多疑問,以及血常規中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在密密麻麻的血常規單中,有三個指數的變化是醫生比較關注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白細胞家族成員比較廣大,其中,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是主要成員之一。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要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醫院,十有八九是被醫院的抽血化驗流程給嚇怕了。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
  • 孩子發燒需要查血常規嗎? by:裴洪崗
    血常規成為了孩子發燒最常做的檢查,也是很多醫生判斷是否是細菌感染,是否用抗菌素的依據,血常規能區分細菌或病毒感染嗎?發燒需要查血常規嗎?如果要簡單的回答第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能。其實不光血常規區分不了,目前也沒有任何一個檢查能絕對區分細菌或病毒感染,包括血培養。有人可能不認同,難道抽血培養出了細菌還不能證明有細菌感染嗎?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今天我們重點講講這幾個問題。不是所有感冒發燒都要做血常規血常規檢查,是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孩子發燒生病,去醫院檢查血常規,是為了幫助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 女孩被診斷為肺炎,但白細胞並不高,肺炎不是細菌感染嗎?
    近日,上初二的小韓「感冒了」,咳嗽,咽痛,乏力,發熱,於家中休息,吃感冒藥,三四天仍無緩解,且有加重的跡象,體溫最高時達39℃,而且咳嗽也越來越重,家人感覺病情比較難控制,直接到了當地市醫院就診,醫生懷疑肺炎,門診完善了胸片、抽血化驗等檢查,但拿到血常規結果後,小韓的爸爸卻很驚訝:
  • 體內有癌,做血常規能發現異常嗎?醫生:如果是這種癌症就能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等)組成,因此血常規化驗單也分為3大塊,分別是白細胞、紅細胞(包括血紅蛋白)和血小板。 血常規能檢查出哪些疾病? 血常規主要用於檢查有沒有感染,如果有的話,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除此之外,血常規的另一個主要功能是檢查有沒有貧血,如果有的話,又是哪種類型的貧血。
  • 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升高就是細菌感染?
    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臨床醫生感到頭疼,血常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輔助臨床診斷。下面這幾個問題,你考慮過嗎? 1 血常規能夠區分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 血常規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三個指標異常請進一步篩查
    血常規是血液檢查中最簡單的一個項目,但同時也是能反應人體許多問題的一個檢查,尤其對於是一些血液病,通過血常規檢查甚至可能早期發現端倪。那麼,血常規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血常規能不能查出白血病呢?
  • 血常規,真的可以區分細菌或者病毒性的感染嗎?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但是血常規的檢查卻很難明確區分是細菌感染或者還是病毒的感染,血常規檢查裡面一些項目可以提示,這可能和病毒感染或者是細菌感染有一定的關係,這只是一種輔助的檢查!病毒感染的時候,血常規的表現為白細胞數目正常,而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是正常,淋巴細胞比例升高。
  • 感冒發燒需要用抗生素嗎?
    抗生素殺滅的是細菌而不是病毒,它對病毒沒有作用,有一些朋友經常會說,一發燒就吃抗生素,吃了感覺就好了,其實不吃藥也該好了。回答是否定的。抗生素殺滅的是細菌而不是病毒,它對病毒沒有作用,有一些朋友經常會說,一發燒就吃抗生素,吃了感覺就好了,其實不吃藥也該好了。最新的研究數據表明,世界上每年因抗生素耐藥性而導致100萬人死亡,在未來抗生素的耐藥性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藥物研發速度遠遠慢於細菌的耐藥性產生的速度。所以,「今日不行動,明日將無藥可用。」
  • 咳嗽帶黃痰或黃綠鼻涕,就是細菌感染要用抗生素?
    咳嗽帶黃痰或黃綠鼻涕,就是細菌感染要用抗生素?,需要使用抗生素。其實,人的鼻涕之所以會變色,是因為人體衛士白細胞中含有富含鐵的酶。在身體受到刺激性或感染性東西攻擊的時候,白細胞會產生這些酶通過氧化過程,吞噬或分解入侵者。這讓原本透明的鼻涕,變成了綠色或黃色,而隨著鼻涕在鼻腔停留的時間,以及病情持續的時間,鼻涕顏色會變得更深更濃。純靠鼻涕或痰液的顏色,肯定是無法判斷感染類型的,不能以此來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 孩子感冒為什麼總要扎手指 兒科醫生告訴你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感冒後用不用抗生素扎完手指就知道        以前衛生條件不好的時候,一些醫療機構特別是偏遠農村的醫療衛生圈流行著一些醫療法寶——「三素」。何為三素?即抗生素、激素、維生素。        「對於常見病,一遇到發燒就輸液,因為沒有驗血報告去判斷是病毒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只能下『三素』應對,這就帶來了抗生素的濫用。」戴汝均認為,扎手指看血常規化驗的一項重要意義就是指導感冒用藥。導致孩子感冒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病毒和支原體這幾大類。若孩子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感冒,則需要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而如果只是病毒感染導致的感冒,則沒有必要用抗生素。
  • 抗生素一般是什麼感染才會用呢?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沒有效果哦
    主要是醫生才能夠判斷孩子需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你是去正規的大醫院,通過驗血看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了,所以醫院才會開抗生素。所以要不要用抗生素主要看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如果是就要用,如果不是細菌,只是一般的病毒性的感冒那就不要隨意用抗生素。
  • 一文教你看懂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孩子感冒發燒,帶到醫院去,醫生大多會讓做個血常規檢查。不過拿到那一紙報告,很多爸爸媽媽卻犯了愁。化驗單上密密麻麻的數字說明了什麼?白細胞升高是不是說明孩子被細菌感染了?要不要用抗生素? 看懂血常規報告,雖然不意味著就能診斷病情了,但至少可以讓家長對孩子身體狀況心裡有數。
  •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正確看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很多寶寶感冒發燒去醫院,經常要做這一項檢查:血常規。面對滿是數字的化驗單,家長們往往是一頭霧水:化驗單上的數字說明了什麼?白細胞升高是不是說明有細菌感染?是不是就得用抗生素了?……雖然並不太推薦家長自己去試圖解讀化驗單上的數字,但鑑於諮詢這方面問題的家長有很多,所以,今天還是來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解讀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化驗單上的箭頭說明了什麼?
  • 孩子發燒,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是否有必要檢查?
    文獻報導 CRP值與白細胞(WBC)成平行關係,但是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經常碰到患兒經血清學檢測和病原體分離而確診為細菌感染,而患兒首診時出現低CRP(</=8mg/L)卻合併高 WBC(>/=12×10^9/L)的結果,難以解釋。
  • 孩子查血常規需要空腹嗎
    孩子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身體健康方面,如果在生活中,孩子的身體內產生了血液方面的疾病,是需要及時進行檢查的,通常在檢查時會用到血常規的方式。那麼孩子查血常規需要空腹嗎?孩子查血常規需要空腹嗎?  兒童抽血化驗,視化驗項目的種類不同,有可能需要空腹,或者是不需要空腹。當孩子行肝功能檢測、空腹血糖等檢測的時候,應該是需要空腹抽血,以免影響了化驗的結果;如果是檢測普通的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氣分析、呼吸道病原、肺炎支原體抗體、餐後血糖、過敏源測試等各項化驗,是不需要空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