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2020-11-27 人民網科普

要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醫院,十有八九是被醫院的抽血化驗流程給嚇怕了。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

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今天我們重點講講這幾個問題。

不是所有感冒發燒都要做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是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孩子發燒生病,去醫院檢查血常規,是為了幫助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我不建議孩子一生病就去醫院,正如我常說的,絕大多數的小兒常見病都是自限性疾病,比如感冒、急性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普通型)、皰疹性咽峽炎等。

家長學會相對應的調理方法,給孩子對證服藥,並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情志方面的呵護,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靠機體調節就能夠控制疾病,逐漸痊癒,不一定非要去醫院,也並非逢去醫院就一定要走血常規化驗流程。

不過,我也不希望家長切莫諱疾忌醫。如果孩子生病症狀較重,孩子反映比較難受,持續發熱超過3天,或者孩子還未滿3個月,家長對自行辨證、調理沒信心,建議去醫院查個血常規,看看有沒有細菌感染,該用藥就用藥,別耽誤了病情。

如果說望聞問切屬於中醫診療範疇,血常規等病理檢驗技術屬於現代臨床醫學範疇,家長也不必在二者中分個高下。物善其用,孩子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

主要看這三項

1.白細胞類判外感、炎症類型

白細胞是人體的「保衛者」,病菌入侵人體後,白細胞能將病菌包圍﹑吞噬。孩子生病通常是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通過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快速甄別判斷。

白細胞(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明顯增多,極大可能存在細菌感染;白細胞(WBC)低於正常值,可能指向病毒感染;淋巴細胞比率增高,多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絕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外感發燒、呼吸道感染,家長學會看白細胞計數和中粒細胞比率就夠了。醫生在診斷時,會結合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以及孩子的綜合表現,確診是否為細菌感染。

不過,細菌感染也未必一定要服用抗生素——很多家長問到這個問題,在這裡我明確說明:如果孩子確診細菌感染,但精神比較好,病症也不急,可以暫時先觀察3天,再複診查看是否需要服抗生素。

除了看白細胞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如果去醫院檢查孩子是否貧血、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礙,還需要進一步學習。

2.紅細胞判貧血

紅細胞是身體的運輸官,負責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給機體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在血常規報告中,我們通過血紅蛋白(HGB)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貧血。如果血紅蛋白正常,則提示寶寶沒有貧血。

WHO貧血標準:大於1個月,HB

貧血的寶寶臉色、指甲和口唇會發白。家長平時可以多觀察孩子,初判孩子有沒有貧血的徵兆。

如果血紅蛋白值偏低,且紅細胞平均容積(MCV)

鐵含量高的食物有牛肉、雞蛋黃、動物肝臟、菠菜、黑木耳等。如果血紅蛋白值偏低,且紅細胞平均容積(MCV)>100,孩子可能患有巨幼細胞性貧血,通常由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導致,要注意及時給孩子補充。

3.血小板

血小板是傷口止血的「修復師」。當孩子磕碰、外傷導致血管破損時,血小板就會迅速在破損部位黏附、聚集幫助血管填補缺口。

血小板減少: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

血小板增多:孩子感冒或生病,身體發生急慢性炎症時,都有可能出現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600x10^9/L,說明孩子的血液容易凝固,有形成血栓的風險,此時需及時就醫。

學會看血常規報告,家長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病情,再結合醫生的診療判斷,給到孩子最穩妥的治療和調理。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焦點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要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醫院,十有八九是被醫院的抽血化驗流程給嚇怕了。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
  • 一圖讀懂:3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
    一圖讀懂:3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 導語 血常規報告單不會看?
  • 復旦女博士教你1分鐘讀懂「血常規」?
    這兩天,網絡上熱傳了下面這段《復旦女博士教你一分鐘讀懂「血常規」》視頻。那真的是這麼回事嗎?並不是。除了這個誤區,現實中還有不少對血常規的誤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血常規5大誤區。不過,我們需要了解的是: 所以,並不能單憑一張血常規報告單就能得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相比血常規報告單上的數字,孩子的臨床表現和症狀,才是更重要的參考依據。
  • 一體檢就做血常規,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病?報告單該怎麼看?
    從小到大我們會經歷不少次體檢,有學校或單位組織的體檢,也有自己主動進行的體檢,每次體檢,項目都會有所出入,但有一項是必不可少,每次都會進行的,那就是血常規。雖然每次都會進行這項檢查,但是很多人對它還是不太了解,拿到報告單中,看到上面的數字、字母什麼的也看不懂,做了這麼多次,還是不知道它到底是查什麼的。那這項檢查到底可以查出什麼問題?拿到報告單之後,我們要怎麼看?不妨一起來了解下。血常規可以查出什麼?
  • 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單,和常見異常
    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是指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白細胞分類計數是指各類白細胞的數量和百分比。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可以通過看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簡單判斷。如果有感染症狀,WBC和N%的值明顯增多,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WBC正常或低於正常值,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等都在發生變化。
  • 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科普教你3分鐘看懂基礎檢驗報告單
    經濟視野網6月18日電(江麗波 蘇航 宋妍妍)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要想讀懂醫院的檢驗報告單似乎不難。但是當你去醫院就醫時,面對醫生根據病情開具的檢驗申請單,是不是一臉「蒙圈」的感覺呢?當你拿到檢驗結果的報告單時,面對那麼多的專業名詞,你又能看懂嗎?
  • 一文教你看懂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今天奶爸就教大家如何快速看懂孩子的血常規報告。 為什麼要查血常規? 孩子生病,大多都是感染,不過感染的來源不一樣,有的是細菌感染,有的是病毒感染。而血常規是一種檢測血液中基本細胞成分的方法,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幫助醫生來判斷孩子的感染類別。
  • 7個孩子血常規報告單的有用知識!學習型媽媽都在看
    很多孩子生病一到醫院就會被要求查個血常規,醫生常常會結合血常規的結果來判斷孩子的病情,進而採取對應的治療。有些家長自己也想學會如何看孩子的血常規報告,才好做到心中有數。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可以點開舊文再複習一下。傳送門:孩子的血常規會說話,可你會看嗎?
  • 血常規白細胞高 是細菌感染嗎?要用抗生素嗎?
    點擊查看 很多兒科醫生都有這樣的經歷:家長抓著一張血常規化驗單,急吼吼的闖進診室,「醫生,我家娃細菌感染了,要不要吃抗生素啊」?接過化驗單一看,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偏高,孩子精神狀態良好,也沒感染的症狀和體徵。
  • 教你讀懂化驗單之血液分析(血常規)
    作為一名普通醫務工作者,感覺無論如何忙碌,也要擠出時間來做些公益性科普宣教工作。本文繼續前期的內容,教您讀懂血液分析化驗報告單。血液分析通俗的叫法是血常規。雖然血常規是一項很便宜、很常見、很普通的化驗項目,但是可以提供很多信息,是醫生臨床診斷不可或缺的利器。
  • 教你如何迅速一眼看懂血常規報告單
    無論是日常體檢,還是生病住院,我們最常做的一項化驗就是血常規。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是最簡單且最重要的常規血液檢查,故而取名血常規。 很多人一拿到化驗單,看著上面幾十個醫學術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箭頭上上下下的,有點懵,不知所謂。
  • 血常規報告單,一文讀懂!
    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看完本文就知道了 先看下報告單: 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WBC) 外周血白細胞起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
  • 血常規怎麼看?緊盯3個指標,身體情況或能更加清楚
    到醫院進行檢查的時候大部分人會涉及到血常規檢查,通過血常規檢查能夠了解到血液中各項成分是否存在變化,對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懷疑身體出現健康問題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另外,在血常規檢查之後還要了解各項指標變化的原因,讀懂這些血常規的報告單,否則身體出現了健康問題,指標變化也不明所以,可能通過檢查還無法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因此要懂得掌握相關的常識,對一些基本的檢查項目要懂得看。那麼,哪些檢查項目需要讀懂呢?
  • 寶寶化驗單你懂了嗎?血常規4個關鍵指標
    更重要的是做得了輔食,搞得定娃生病……當寶寶生病的時候,最常見的一項檢查就是血常規了當媽媽拿到了血常規的報告單,看著上面的加號、減號、向上向下的箭頭,就會覺得一頭霧水,完全看不懂啊,也不知道寶寶究竟哪幾個指標出了問題。尤其是寶寶感冒發燒時,媽媽應該如何判斷寶寶是病毒感冒還是細菌感染呢?所以,對於媽媽來說,能看懂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真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 教你怎樣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的數量會發生變化,血常規檢查簡便、快速、易行,能夠幫助醫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變化,為進一步判斷疾病提供有用線索。但對於平常人來說,化驗單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就像天書一般,很難讀懂。下面簡明扼要地介紹血常規化驗單中的主要項目和意義,當您再面對它時,可以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數。血常規化驗包括很多項目,但主要有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等3項。看血常規化驗單,重點看以下幾個方面。
  • 一文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單,身體有沒有問題,自己看看就能了解
    在這之中,檢查血液,也就是血常規是最為標準的一種方法。血常規是醫院檢查中,非常常用的一種檢查手段。很多人在拿到血常規檢查報告的時候,可能都看不太懂這個指標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身體好還是不好。對此,我們應該如何才能看到這張血常規的檢查報告單的,小編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主要看這幾項。
  • 寶寶化驗單你懂了嗎?血常規4個關鍵指標
    更重要的是做得了輔食,搞得定娃生病……當寶寶生病的時候,最常見的一項檢查就是血常規了,無論發燒感冒,還是嘔吐拉肚子,到了醫院掛了號,一般情況下,醫生就會開個血常規化驗單。當媽媽拿到了血常規的報告單,看著上面的加號、減號、向上向下的箭頭,就會覺得一頭霧水,完全看不懂啊,也不知道寶寶究竟哪幾個指標出了問題。
  • 驗血單上的各種箭頭看得你心慌?醫生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如果生病時間持續得久,還得驗上兩三次血。「為什麼醫生總叫我驗血?不驗血就不能看病了嗎?」這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  「血液是聯繫全身各個器官組織的液體組織。它通過心臟的推動,有規律地不斷流動,流經全身的每個部分,把各種物質從一個器官送到另一個器官,與各組織器官發生密切的聯繫。血液中的任何成分發生病理性變化,都會影響到全身各部位的組織器官。
  • 手把手教你看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
    這讓我想起咱們粉絲也在文章下留過幾次言,讓糕媽教大家解讀下血常規報告。好的,之前一直沒有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今天糕媽就來手把手實例分析,教大家初步讀懂寶寶的血常規,心裡先有個底,跟醫生交流時也更能理解醫生說的話。
  • 「超實用」3秒鐘,教你如何讀懂血常規
    要說現在大家最害怕看的是啥子?體檢報告中,最燒腦殼的就屬血常規了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血常規檢查結果到底咋子才能讀懂!血常規三個指標血小板血小板在常規化驗中的縮寫是PLT,它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補破損的血管,血小板正常值是(100~300)×10^9個/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