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不能輸液就住院?醫生是這樣回答的

2020-12-11 網易新聞

停止門診輸液

近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下發《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關於規範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9月1日起,全區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以及所有民營醫院全面停止門診輸液,兒科、急診以及門診靜脈全麻等輸液除外。其中,門診不需要輸液治療的常見病發病有53種。那麼,停止門診輸液是不是就得住院輸液呢?記者就此事向賀州市中醫醫院了解情況。

根據《通知》要求

全區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含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及所有民營醫院於2018年9月1日起,除兒科門診和急診科以及門診靜脈全麻外,全面停止門診靜脈輸液服務。

急診輸液室依然保留

為什麼要取消門診輸液?

近年來,「輸液治病」已成為某些醫院的重要醫療行為,「輸液治病」已成為公眾的共識。早有專家呼籲,抗生素、激素的濫用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不但有損群眾健康,還加重了醫保資金負擔、群眾的負擔。

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一直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過度輸液對健康不利,對身體有影響,一是容易堵塞毛細血管;二是可能導致藥物性腎損傷;三是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嚴重耐藥性,最終「無藥可用」;四是對兒童肝腎危害大。

停止門診輸液

是否意味產生大量的住院輸液呢?

中醫院院長吳家恩表示,取消門診輸液後,市民就醫流程無任何變化,我國部分城市目前已經取消門診輸液。賀州市中醫醫院在今年五月份已取消門診輸液室,並沒有轉為住院輸液現象。

從治療方法來看,除輸液外還有口服等其他替代性治療手段。實行門診停止輸液的主要目的是規範醫療機構診療行為,提倡科學合理用藥、避免濫用輸液、減少細菌耐藥和降低醫療風險,而並非全部禁止輸液,也不會轉為住院輸液,是否需要輸液應根據病情由醫生專業判斷,對堅持輸液者醫生可靈活處理。

同時也希望市民遵循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和健康理念,配合醫師的診治,共同對抗疾病。

哪種情況才需要靜脈輸液呢?

(一)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用於治療燒傷、失血、休克等。

(二)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鹼平衡。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脫水、嚴重嘔吐、腹瀉、大手術後、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用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經口攝取食物、管飼不能得到足夠營養等。

(四)輸入藥物,以達到解毒、脫水利尿、維持血液滲透壓、抗腫瘤等治療。

(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靜脈給予抗菌藥物。

(六)經口服或肌注給藥治療無效的疾病。

(七)各種原因所致不適合胃腸道給藥者。

(八)因診療需要的特殊情況。

科學用藥,合理治病,在規範醫師用藥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要過度輸液。

(原標題:門診不能輸液就住院?醫生是這樣回答的)

(責任編輯:王玲_HZ08)

相關焦點

  • 南溪山醫院取消門診輸液 需輸液患者建議收住院或急診
    南溪山醫院在我市首次試水「取消門診輸液」能吃藥不打針 能打針不輸液(桂林晚報記者支榮 通訊員張超群 羅寧飛)昨日,記者從南溪山醫院了解到,在試運行一周後,從8月8日起,南溪山醫院在全桂林市率先「取消門診輸液」,保留兒科門診靜脈輸液,如病情需靜脈輸液的患者建議收住院或急診科就診
  • 高血脂要住院輸液?醫生闢謠:沒有任何必要,別花冤枉錢
    上午門診,來了一個患者,48歲,男性,一進門就說:醫生給我辦住院,我血稠,得疏通血管。 王醫生一看,他拿著一張化驗單,提示甘油三酯9.5,別的基本都正常。王醫生問他,有什麼不舒服嗎? 這位老兄說並沒有不舒服,但血脂太高了,想儘快輸液降到正常。
  • 武漢一名醫3年僅開過一張門診輸液單:不該開的藥堅決不開
    楚天都市報11月30日報導,感冒咳嗽看門診打幾天吊針,無論是在大醫院還是小診所,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對於今年60歲的陶曉南教授來說,儘量不給門診患者開輸液處方,是他堅守了22年的紅線。陶曉南教授是武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過去3年,他只開過一張門診輸液單,而且還是事出有因。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 「提醒」多地門診輸液被叫停!輸液=慢性自殺?別慌,先看這些
    但過度輸液到底有什麼危害,為什麼各地會積極取消門診輸液,取消了就真的好嗎?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來解讀一番。用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經口攝取食物、管飼不能得到足夠營養等。4、輸入藥物,以達到解毒、脫水利尿、維持血液滲透壓、抗腫瘤等治療。
  • 門診輸液被叫停,這4種常見病,寶寶無需輸液
    所以,一入秋冬,或者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肆虐的時候,各大醫院兒科門診就變成下面這種情況:對於輸液,中國人幾乎是習以為常了。據統計,國際上每年每人 2.5~3.3 瓶的平均水準,到了我國就變成 8 瓶!然而,最近一個重磅新聞引起了多方關注:「吉林省十多家醫院取消了成人普通門診輸液」!
  • 康保小門診 37歲男青年 輸液死亡,附:事發門診方面回應!
    昨日11月23日張家口市,張家口市康保縣《常有林門診》因為輸液,導致一個37歲的青年男子死亡,警察封路,守了一夜,死者家屬要賠償撫恤金150萬。目前此門診是關門的狀態!事發門診方面回應:就網上傳播的,常有林門診死人一事,大家可能不知道內裡事情,事情是這樣的,此人在22號早上就來我門診輸液一次,自述嗓子疼的歷害,咳嗽氣短,身上發冷高燒,查體溫38度,第一組輸的鹽水2OO毫升,阿奇黴素2支,西咪替丁3支,第二組,輸的葡萄糖200毫升,雙黃連2支,病毒唑3支,地塞米松2毫克,第三組,輸的左氧氟沙星
  • 河北醫院涉騙保:專拉五保戶住院 上午輸液下午泡腳
    一名五保戶稱,他們住院每天幾乎都是上午輸液,下午中藥泡腳,其餘時間不是聊天曬太陽,就是出門散步購物。記者注意到,每天早晨8點多,護士開始推著推車給每個病人床頭的輸液架上掛輸液袋,少則三個,多則五六個。有的患者因為胸悶氣短,住院十幾天,每天輸液。4月28日上午,康復樓5層一間病房內的郭姓老人稱,每天輸液,少的時候3袋,多的時候5袋,「輸了8天液,咳嗽還沒有好。」
  • 上海醫院有新變化:「醫生動、患者不動」,輸液「北歐式」
    對住院患者啟動「醫生動、患者不動」服務,門急診輸液實行分時段「北歐式」錯峰輸液,登陸醫院官微預約「視頻探視」……3月2日,也就是今天,上海市級醫院將全面恢復門診及部分專家門診,針對當下疫情特殊時期,醫院推出不少新舉措。
  • 門診輸液室推廣留置針的使用
    為減輕患兒痛苦,減少家長顧慮,輸液室推出了一項新服務——靜脈留置針。該技術因受護理條件等限制,以前只用於住院病人。今年9月份,科室派多名護士去上級醫院專門進修留置針技術,科室內部以小講課、小比武的方式,相互切磋,悉心探討,在熟練掌握這一技術之後,我們於10月份正式將留置針技術應用於門診輸液。
  • 榆林一院患者外傷住院輸液時曾多次出現不適醫生皆稱沒事後死亡
    從住院到死亡我便一直陪伴母親,現將母親劉四害因外傷(骨折)受傷後,在榆林市第一醫院綏德分院(綏德二康)接受症療,隨後卻在輸液時死亡,而在事情發生之後的種種跡象看來,我嚴重懷疑榆林市第一醫院綏德分院(綏德二康)以及主治醫生在此事故中存在嚴重問題!
  • 今天起,吉大一院取消門診成人輸液,別再一有病就打吊瓶了…
    即日起開始,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門診也取消成人靜脈輸液。6日一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傳吉大一院發出的這樣一張圖片取消的普通門診輸液範圍是指靜點中心所有工作職能,包括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試敏等醫囑。靜點中心不再設置工作人員。急診、兒科門診的輸液不在此次取消範圍。
  • 感冒發燒去門診掛個水?以後不行了·杭州日報
    調查顯示,至少30%人群將抗生素當作萬能藥,60%的普通家庭日常藥品儲備中有多種抗生素,多數人群在感冒時,自行服用抗生素或者要求醫生開抗生素。老百姓的觀念中,普遍存在「感冒發燒掛個水」的錯誤認識。 為什麼不提倡門診輸液?
  • 遇害醫生同事回應家屬疑問:「醒腦靜」輸液能否加重病情
    「朝陽醫院接受病人是醫院的責任,並按照病人病情,讓家屬交了押金、辦理住院。」凌鋒說。凌鋒解釋說,她之所以要去朝陽醫院,就是因為懷疑網傳的「兇手母親得到了VIP待遇」這件事的真實性,「不能鬧而優則利」。她是從朝陽醫院院領導那裡問到的消息,「該怎麼治就怎麼治,根據病情需要,沒有特殊處理,沒有專家會診。」
  • 別動不動就給孩子輸液,這四種病醫生說是不能亂輸液的
    經過檢查屬於常見的小兒腹瀉,不嚴重,口服些補液鹽預防脫水就可以了,但是朋友不願意非說要給兒子輸液,因為她每次拉肚子的時候都是輸液才好的,而且輸液好的快,孩子不用再受罪。聽到朋友這樣說,醫生有些生氣,對著朋友一頓教訓,「別人都不願意給孩子輸液,擔心降低孩子的抵抗力。
  • 多省市門診輸液被叫停?坦白說,這4種病壓根不需要輸液
    導語:其實現在生病了要及時的去看醫生,這點概念大家都是有的,但是現在很多醫生都不建議我們輸液,也不建議我們吃抗生藥,讓很多人都非常不能理解,明明輸液會讓病好得很快,為什麼卻不讓輸液呢?還真的是因為輸液給身體帶來了非常大的弊端。
  • 患者門診輸液被確診新冠肺炎!疫情期,診所千萬不要再輸液了……
    弊:弊端也凸顯,據基層一線醫生反映,診所停診後,患者的常見病不能得到及時診治,會流向藥房,憑感覺私自購藥,因此也會延誤病情。也有患者擁擠到縣級醫院,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對於停診,每個人看到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提的觀點也不一樣。但無論怎樣,大家都希望疫情能趕快過去。在這個大局觀下,或許可以實施兩種策略。
  • 南昌一醫院取消門診打點滴
    陸主任介紹,國家制定的用藥原則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注射就不輸液」,輸液是醫學上最後考慮使用的方法,因為三種治療途徑風險的是遞增的。而且個別患者會有輸液反應,如果處理不及時,有致命危險。但在實際治療中,很多患者為追求縮短治療時間而盲目要求輸液,這樣很容易使機體產生耐藥性,以後再輸液,藥效就不明顯,非得用更高級的藥才會有效。因此,該院自2012年就取消了門診靜脈抗菌類藥物(抗生素)的輸液。
  • 民航總醫院遇害醫生同事回應家屬疑問:「醒腦靜」輸液能否加重病情
    「朝陽醫院接受病人是醫院的責任,並按照病人病情,讓家屬交了押金、辦理住院。」凌鋒說。凌鋒解釋說,她之所以要去朝陽醫院,就是因為懷疑網傳的「兇手母親得到了VIP待遇」這件事的真實性,「不能鬧而優則利」。她是從朝陽醫院院領導那裡問到的消息,「該怎麼治就怎麼治,根據病情需要,沒有特殊處理,沒有專家會診。」
  • 首都兒研所的痛苦:200餘名醫生,一年看189萬門診
    就算多花錢掛個特需門診,也得等幾個小時,真是著急都沒有辦法。」部分醫護人員態度冷漠也讓一些家長很無奈。一位剛帶孩子去皮膚科看完病的王女士表示:「我覺得有的醫生和護士沒有耐心,挺冷漠的。問護士啥時候排到,但她就冷冷地回答『等著吧,不知道,按著號叫。』,我們好不容易等了將近兩小時終於看上了,可醫生沒跟我們說幾句話就開藥叫下一個,家長就是擔心孩子,想多跟醫生聊聊,這樣的回答真讓我覺得有些心寒。」
  • 從醫生的一天看住院病房醫生與門診醫生的異同
    在我工作的地方,住院病房和門診同屬一家醫院,但他們的工作性質卻截然不同。住院病房中大多是重症患者,比如惡性腦腫瘤,急性腎功能衰竭,心臟瓣膜感染,腸道出血等。我在住院病房即使工作了一個月,每當我第一次拿到病人的名單也會心生恐懼。而在門診待了幾個月之後,我總是忘了這些患者可能是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