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中學要求給父母洗腳,校長說主要考慮農村孩子對禮儀懂得不多

2020-12-15 出欄

學生每天上課前要向老師鞠躬行禮,彎腰90度,停10秒以上,老師回禮彎腰不得小於45度。

(紅圈裡那同學,你這個明顯不到90度啊)

早操後全體師生在操場上要互行五次鞠躬禮。

(這個好,治腰疼。)

學生每周家庭作業,回家必須向父母長輩鞠躬說聲「您辛苦了」,要為老人洗腳一次,不得少於3分鐘,每位同學完成作業要拍照上傳班主任家長微信群。

新聞說得不太詳細,不知道這個洗腳一次,是父母都洗才算數,還是隨便逮著哪個洗哪個都成?

一感恩就洗腳,對中國的校長來說,這個「洗腳」真稱得上是傳播傳統文化、宏揚孝道的一大殺招。可問題是現在大家都是衝涼洗澡時就把腳給洗了,還有多少人坐沙發上專門洗腳?難不成為了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洗完澡還得加洗一次腳?

河北省邯鄲尚書中學這個校規最近挺熱鬧,每個人的閱歷和觀念不同,這個洗腳到底是「形式主義」還是「至尊禮儀」,爭得已經夠熱鬧了。這兒說兩個其他的事。

其一,該校副校長安彬稱,「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學校推行禮儀校規,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想提醒一下,認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的,先醒醒。這從來就不是咱們所獨有的「傳統文化」,而是全人類共有的最基本的情感,只是根據不同情況,各國各地的方式不同而已。你說說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視打爹罵娘為美德,為傳統?

所以,學校作為育人之地,別再動不動把「洗腳」列為「傳統文化」了,「洗腳屋」夠多了。

其二,安校長稱,「考慮到農村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對禮儀懂得不多,學校決定通過校規的方式,在學生中培養禮儀的觀念」。

這更是胡扯了!城市的孩子是見多識廣些,但絕非更懂「禮儀」。

「禮儀」也絕非簡單的鞠個躬行個禮,而是人行為的總和,磕頭蟲不是最有禮貌的。尚書中學這個禮儀校規有一條就是「多幫家長做家務」,這個大多數農村孩子做的事比城市的孩子要多。

還有「尤其是獨生子女對禮儀懂得不多」,現在上初中的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不存在「尤其」。

一個學校的校長有這樣的認識,出來這樣的校規,也就不奇怪了。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知書懂禮」是從心裡出來的,而不是硬性規定出來的。人當然需要一些儀式感,需要規範行為,但不是這樣「碼」出來的。

北青報有篇叫好的文章,咱們來看看。

可以明確的答覆——是!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一串煸情之後,特孝順的提問——「發自真心地對生我養我的父母鞠個躬,有啥問題」?

沒問題,可你從哪兒看出來是「發自真心」?家本是最自由最舒服的地方,你把它弄得你鞠躬我還禮的,這還是個家嗎?

為了強化某個東西,不顧其他,這不是教育。這樣的「教育」帶來的不是人性的光輝,而正好相反。

……

這位作者說只洗一次、或者當眾洗那是「作秀」,可尚書中學要學生關上門在家洗,而且每周都洗一次啊,所以不是「形式」。

有些人可能意識不到,一些事主觀上不是,客觀上是。有些事情,你一天洗八次那也是「形式」啊。

「長輩們的粗糙肌膚可以讓孩子真切感受歲月的滄桑和艱辛。」

這個說得更嚇人!好好一孩子,無憂無慮的歲月,無憂無慮的成長不好嗎?你非得把他弄去感受「滄桑和艱辛」?這玩意誰願意誰整去,我們孩子不需要。

還有,有的父母他細皮嫩肉的「不懂事」啊,肌膚不粗糙,你讓孩子們可咋感受啊!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河北一中學規定禮儀校規引議 校方:絕非搞形式
    河北邯鄲一中學規定禮儀校規引爭議  校方回應:立人先立德 絕非搞形式  中新網邯鄲11月10日電(肖光明 李曉偉)學生每天上課前要向老師鞠躬行禮,彎腰90度,停10秒以上,老師回禮彎腰不得小於45度;每周家庭作業,學生必須向父母長輩鞠躬說聲「您辛苦了」,為老人洗腳一次不得少於3分鐘……近日,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的尚書中學因為這項特殊的禮儀校規
  • 向師長鞠躬,為老人洗腳,河北一中學的特殊校規引網友熱議,專家認為…
    @帝國的絕兇鼠:我自己平時也有可能會做,但你強行要求?那是絕對不可能再做了。 學校:「立人先立德,要培養孩子高尚的品格」尚書中學是一所新建的公立寄宿制中學,今年9月1日正式開學。據尚書中學副校長安彬介紹,學校現有七、八兩個年級,七年級20多個班、八年級14個班,每班50多名學生,生源主要為曲周本地的學生。
  • 校長當眾下跪為母洗腳 稱學生感恩之心太薄(圖)
    在說了學生管理、家庭教育等問題後,他話鋒一轉,談到一些學生不懂孝順的事情……」當時,1200多名教師、學生和家長正聚精會神地聆聽著校長鄭天雲的講話,意外的是一位衣著樸素的農村老太太登上了講臺。「她是我的母親!」鄭天雲將老人扶到臺上的椅子上坐下,「2010年到了,你們送給父母什麼新年禮物呢?」「我的禮物是今天為母親洗一次腳!」
  • 給父母洗腳是不是愚孝?
    學校開展感恩教育無可厚非,確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有一定好處,可是都來效仿「洗腳感恩」的方法就太過「機械」了。因為讓孩子學會感恩不是一日之功,要他們理解父母的辛勞、懂得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就必須讓孩子參與家庭的日常生活,明白家庭的經濟來源和支出方向,了解父母的工作狀態,多幫助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在父母、長輩們身體不適的時候悉心照料。
  • 湖南株洲高校布置洗腳作業 校長為學生洗腳做示範
    湖南株洲高校布置洗腳作業 校長為學生洗腳做示範 老師以身示教給學生洗腳。譚清雲 攝  校長曾益漢蹲下身子,為學生李鑫脫下鞋襪,把他的腳放進熱水中細細揉捏,然後,用乾淨的白毛巾仔細擦乾淨,轉身走到他的身後,慈愛地為他捶背、揉肩……11月22日,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舉行「教育從愛起航,視生如子,以身示教,感恩父母」洗腳活動。  該校每個假期都要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感恩父母,為父母洗一次腳,做一次飯,每天做一次家務。為什麼要這樣做?
  • 金融時報:洗腳,中國新的社交禮儀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英國《金融時報》4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人為什麼愛洗腳? 腳有兩個功能,一個是用來走路,另一個呢?是用來洗的。就後一個功能而言,它不僅意味著身體的享樂,還意味著一個人的「身價」——他在「社會上」受歡迎的程度。中國五千年文明的主要成果,就是使中國人成為世界上最注重感官享樂的群體之一。
  • 知愈心理:有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福氣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有的父母卻愛錯了孩子,對他百依百順,要什麼有什麼,結果卻得不到孩子半點感激.......如今,這樣的現象很普遍,要想讓孩子也懂得愛父母,關鍵要讓孩子學會感恩。01孩子最該感恩的對象,莫過於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沒有培養孩子感恩的心……寫到這,我又想到幾年前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佳晶。
  • 香港一中學校長堅持為學生洗腳 盼培養僕人領袖
    據香港明報報導,1997年,馬可賓紀念中學創校那年的簡介會只有6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出席,負責介紹的蘇振威坦言「有點尷尬」,但未感氣餒,默默教導學生。雖然是屯門地區中學,但不少學生秉承訓誨,謙虛努力,不負所望升入大學,包括英國劍橋大學。
  • 爸爸3萌娃書院學禮儀 胖軒給拳王爸爸洗腳
    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三季自播出以來,憑藉坦率不做作的節目內容、流暢自然的剪輯,搞笑逗趣的神字幕一直好評不斷,關心親子教育問題也再一次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第一站榆林子洲,經過一系列的遊戲和任務,老爸和萌娃們懂得了「陪伴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本周第二站來到雲南,萌娃們將在書院學習禮儀,並在住持的引導下學會感恩父母,面對諾一的跪拜,劉燁坦言很有感觸,軒軒更是在晚上回家後主動幫老爸洗腳
  • 教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福氣
    你是不是發現,你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他甚至不知道對你表示感謝,當然作為父母,你為他付出的一切並不是希望他給你回報什麼。但你不得不相信,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那天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新聞,講的是一位年輕的父親,每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沒有像一般父母那樣給孩子買生日蛋糕或大擺宴席慶祝一番,而是帶著孩子到了孩子出生時的那所醫院,看望那位曾經護理過孩子的醫生。
  • 以德立校 以孝育人——記黔西縣雨朵鎮雨朵中學校長黃坤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這是9月8日,筆者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雨朵鎮雨朵中學聽到學生說的。近年來,該校在校長黃坤的帶領下,走出一條「孝賢友善、立德樹人」的特色文明之路。
  • 《爸爸3》萌娃學禮儀 兒子回家為鄒市明洗腳(圖)
    周五晚22:00節目中,大家第二站來到雲南,萌娃們將在書院學習禮儀,並在住持的引導下學會感恩父母,面對諾一的跪拜,劉燁坦言很有感觸,軒軒更是在晚上回家後主動幫老爸洗腳,令鄒市明大呼意外。  對於節目組的這一安排,一直致力於把兒子培養成一個大寫的熟知中國傳統故事的混血兒的劉燁表示:「特別好,因為注重禮儀是中國人不能丟的傳統」,並稱過年時,自己家的孩子一定會跪下來給長輩磕頭,因為「希望諾一和霓娜把傳統從小就記在心裡。」
  • 為父母洗腳大有意義
    9月25日《新聞晚報》報導,上海復旦實驗中學的陳老師為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業題: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兩個班級104名學生中,完成的僅24人,即使在完成的學生中,能從這次作業中有所收穫的也不到15人。朱勝國據此提出質疑(《「為父母洗腳」是何種考題?》
  • 校長身教謙卑堅持為學生洗腳 盼培養僕人領袖
    該校首屆學生畢業那年,他與同事想出由校長為兩名畢業生洗腳,至今「洗腳禮」已踏入第10個年頭。  據香港明報報導,1997年,馬可賓紀念中學創校那年的簡介會只有6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出席,負責介紹的蘇振威坦言「有點尷尬」,但未感氣餒,默默教導學生。雖然是屯門地區中學,但不少學生秉承訓誨,謙虛努力,不負所望升入大學,包括英國劍橋大學。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如何在餐桌上教育孩子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一日三餐,看似永遠循規蹈矩,卻蘊藏著父母和孩子的教養。可孩子媽媽像沒事人一樣,只顧著跟周圍的人聊天,仿佛沒有看到好幾個客人被孩子濺了一身的湯汁。在餐桌上,越來越多的父母關注孩子的營養,卻對孩子的教養關心甚少。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如何在餐桌上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禮儀,這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這種教養的養成,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而無限的。
  • 最好的教育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再優秀也沒用曾經看到過一個10歲孩子對父母的吐槽,這個孩子10歲,很聰明,奧數、圍棋、輪滑都很好,全班考試成績第一,英語口語也很棒,可是他說他的父母不配有他這麼優秀的兒子,父母沒什麼錢,只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產車,同學都拿iphone7,他只有電子手錶。
  •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接受採訪時,女孩說:「小時候媽媽看我那麼累,該我(照)看媽媽了,我很心疼媽媽。」懂得心疼父母的女孩,引來眾多網友的感動和羨慕。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整天為孩子忙前忙後,那麼辛苦,孩子卻不懂事、不聽話,不會心疼自己,讓人心寒。
  •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教育孩子有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則,考慮孩子感受的父母才是好父母最近在社交平臺上有一則很火的視頻,視頻內容是一個小孩在地上哭,而他的媽媽則是站在旁邊一直看著他,據路人說,起初是那個小孩跟媽媽撒嬌,但是他的媽媽沒有答應他,他就開始哭,並且越哭越起勁。
  • 「跪下給父母洗腳」「不」
    你是否見過這樣一副畫面:幾千人抱頭疼哭,舉著感恩的大旗,讓學生給父母洗腳。這就是現代最典型的病態育人,其本質學校無法拿出成績滿足父母,只能披上素質高的外衣來迷惑父母。1.我們為什麼讀書?原因之一不就是為了擺脫愚昧嗎?不想被別人耍的團團轉,不想成為別人眼中可以被隨意戲弄的對象。
  • 有愛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3個方法讓孩子懂得什麼是愛
    結果孩子們半天都不回答。當老師點名回答時,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種種理由,表示不願意借衣服給生病的小朋友。這位老師實在不甘心這樣的結果,就耐心地引導孩子:「一個小朋友沒吃早點,餓得直哭,你們正在吃早點,該怎麼做呢?」 見孩子們不回答,她對其中一個孩子問道:「你會給他吃嗎?」 「不給!」 那個孩子十分乾脆地回答。老師又勸:「可是,那個小朋友已經餓得哭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