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賽睿思都會挑選「逆襲大神」 來親口講述自己的故事,而這次鍾靈同學親自寫了自己的申請感悟,和大家分享。每一個熬過夜,看過日落,等過日出的日子都會帶來美好的結果。 作為申請顧問,我看到了鍾靈同學孜孜以求的好學之心和不斷努力的拼搏。我的一句話點評如下, 」顫抖的拿著我的剃鬚刀我為自己做了一次成人禮,泡沫橫飛在鏡子上,看著鏡子裡的我,三個月後我即將去往一個陌生而又全新的國際學校作為第一屆學生;我知道每一次我做的第一次選擇都會讓我突破安全區,而當年的手握住的是剃鬚刀,若干年後我將拿起我的手術刀為更多人做生命的延續和抉擇
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又譯作「維克弗裡斯特大學」)建於1834年,是美國一所極富盛名的綜合性研究大學。因小班制精英教學體制,維克森林也被稱作「南哈佛」、「南方達特茅斯」。維克森林大學連續21年全美大學綜合排名25名左右 ,「Strong Commitment to Teaching」全美本科教育質量排名在2017年US News達到第5名,前4名為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 。維克森林大學被譽為「常春藤的小後門」,意在學生在維克森林完成本科學業後有高於其他眾多大學進入常春藤聯盟頂尖大學繼續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機會。
該校在中國內地地區相對全美前30名校最小眾的幾個,原因主要在於該校對招收國際學生相當嚴格,申請該校,學生需要嚴格遞交11篇以上的命題作文,所以維克森林也是全美前30名校中國際學生人數最少的學校 。
下面就一起聆聽鍾靈同學的心路歷程。
Q: 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星河灣?
A: 我有個當醫生的夢,想去美國學習最先進的醫學。進入一所比較優秀的美國大學會是我進入醫學院的踏板,進入一所國際高中會是我進入美國大學的踏板。不是上中系學生的我,聽著唐校長的名聲,尋覓到了星河灣。
Q: 原來如此。那選擇Wake Forest生物專業的原因又是什麼?
A: 說來也巧,申請了20所左右的學校,就WFU這一所算是在村裡的,結果最後就進了。開玩笑的,其實對於我來說地理位置並不是一個很大的考量因素,因為生物學生並不需要像商科學生那樣四處找機會發展人脈等等。WFU吸引我的其中兩點就是它非常強勢的Pre-Med和小班化教育。
Pre-Med幾乎是醫學生必備,而小班化教育算是再適合我不過了(可能大了上課就要睡了)。WFU85%的課是20人上下的,跟選擇高中的大小差不多(高中睡過?)。這樣一來,教授對於學生的了解會比較好,對於graduate school申請時候的推薦信會比較有幫助。
Q: 對,非常高的師生比例是這所白人精英學校出了名的。能簡單介紹一下Pre Med嗎?
A: Pre Med, 也叫醫學預科,並不是一個專業,而是一個要考醫學院需要完成的課程統稱。一般來說,需要考取醫學院需要在本科完成1年基礎物理,1年基礎化學,1年有機化學,1年生物,以及一年微積分的學習。所以,如果說一所學校的Pre Med強,大多數時候是說它的這些基礎學科都很強。
Q: 這麼聽來,那更適合在一所小C完成本科學習,為什麼選擇了這所大U?
A: 在1834年建校到1967年前,WFU一直是一所文理學院,最早是白人貴族的高等學府,後來才轉型為大U。即便如此,WFU也仍保持著文理學院博雅教育的理念: 綜合性跨學科學習。在校生最早會在sophomore year定下專業,遲一點的會到junior year。學校鼓勵學生儘量多學不同的學科,成為綜合性人才,就連理科學生也需要完成literature和fine arts的學習。
Q: 在大學四年,乃至畢業後的幾年,你有什麼計劃嗎?
A: 由於學校要求每位學生在畢業前都修過natur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 humanities, literature和fine arts中的課程,再加上有culture diversity的要求,即便是國際學生,我也需要修一門別的國家的語言歷史或文學。可能在完成Pre Med的同時,我也會學很多其他感興趣的課吧。
畢業後我打算參加MCAT等考試來報考醫學院。醫學院有著比常春藤更低的錄取率,大概5%左右,需要GPA在3.8到4.0之間。在學業要求嚴格還沒有水課的WFU,我相信我的四年一定會很忙碌充實。
Q: 你覺得讓你從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的是什麼?在自身成績,課外活動,中介,等等因素當中,你認為哪個部分最終成就了這個offer?
A: 都說美國大學申請是一個非常綜合嚴格的過程,這話一點都不假。這幾個方面都非常重要,重要在不僅需要質量數量絕對數值,也需要一個持續性和連貫性。就如我的校內GPA積點來說,我的十年級成績並不十分好看,但在十一十二年級都呈現了穩定快速上升的過程。
拿活動來說的話更是如此,既要有和自己專業有較強的聯繫,活動和活動之間要有關聯,又要有持續性。即便是普通的社區服務,如果能堅持做滿兩年多,如果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和靈感再做後續的活動,那就會和其他學生區別開。
Q: WFU是要求每位申請生面試的,能分享一下你的面試經歷嗎?
A: 我是在結果出來前一個禮拜被安排的面試,具體時間是當地時間早上七點四十五,上海時間晚上快九點的樣子。面試我的是一個招生官,問題也比較常規,像是對著我的申請材料一條一條問下來:問我讀這了書單上的這本書具體有什麼感想,為什麼會把這本書放到書單上;問我活動中我學到了什麼,等等。可能因為那邊時間比較早,我可能是第一個面試的,他還沒放開或者是沒睡醒,整個氣氛不是很活躍。到最後他問了個算是「不太一樣」的問題:如果我要做一次Ted Talk的演講,我會說什麼。其實當時還是有點懵,先說了句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並表示我可能需要些許時間思考。片刻後,我想到了說說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再用上John Locke的理論,感覺效果不錯(膨脹了)。
Q: 作為星校的第一屆學生,你覺得在這方面會有什麼劣勢嗎?
A: 第一屆畢業生的申請難是事實,不少學校都是前人的失敗堆出來的。但如果能把這點所謂的劣勢變為優勢,那將會是個不小的加分項。我在我的主文書中,比較完整的描述了我高中的整個心路歷程。我從一開始連international school的真正意義都不知道開始,自己帶著一種experimental的精神摸索,體現我對於未知的curiosity以及面對風險的勇氣。這幾點是貫穿整篇文書的,在其他小文章裡也或多或少提到些許。
Q: 那在你的個人簡歷中,有沒有什麼課外活動是想分享或者推薦給各位同學的?
A: 我就簡單說下和我的生物專業有關的幾個活動吧。在十年級的暑假中,我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裡完成了community service,在這之中,我覺得有些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自此我對於該疾病的興趣被點燃,先從自己在網上搜集資料開始,再到參加公益組織「剪愛」的活動,用中國傳統的剪紙來預防老年人患病,最後在一年後,到美國參加了一個第一梯隊的夏校活動,(Rosetta 生物研究院)對神經疾病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同時對於阿爾茲海默症有個更具專業性的研究。
在這個夏校裡感受也是頗多。和十年級暑假去的Duke Summer College不同,這次的課程只有兩個中國人。課堂難度加大,又是一個全美國人的環境,我一上來全是逼著自己,權當提前體驗大學生活。一方面上課咬咬牙不睡著,一方面是主動社交。感謝學校裡生物打下基礎還不錯,同學們也比較友好,整個過程很享受:學到不少也交到不少朋友。
Q: 在高中剩下的幾個月時間中,你有什麼計劃嗎?
A: 我現在的話在學習AP,準備參加5月的統計,經濟,化學,以及英文寫作的考試。主要是為了抵學時,可以為我在本科四年騰出更多時間去做些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情。
還有的話就是學開車了。雖然我不會在心心念念的加州讀書(QAQ),但會開車的話在這個村得地圖上都沒標出的小鎮肯定會方便不少。據說從學校出去到最近有中國超市的地方開車要1小時。
也有在考慮參加WFU給國際生提供的pre-orientation,會在七月底就開始的一個有學時的項目。
Q: 在申請路上,你最想感謝的是誰?哪些人對你有過較大的幫助?
A: 現在想來,想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我的老師我的顧問我的父母。
我很幸運在高中三年中遇到幾位教授我的良師,他們並沒有因為我十年級的成績不理想而把我當成差學生。他們鼓勵我能做得更好,相信我能做得更好,甚至比我還相信自己。他們讓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後來我也才有了十一年級的逆襲。老師們對於我的幫助遠不止與學習,他們影響了我對於學習的看法和態度。
我的顧問說是上海灘最強的顧問。從文書構思,到簡歷資料的整合,再到面試準備,他幫到我很多。當初我還在日本的時候,決定要申這個神經科學的夏校。當天晚上大半夜就打著長途電話和我進行why essay的構思。第二天我剛下飛機,他就與我開始並完成了申請工作。在整個申請季,與他看過日落日出,我現在的offer也是離不開他的幫助的。
我的父母對我的支持一直很大。不僅是比普通高中高出不少的國際學校的學費,也是一直以來精神上的鼓勵。我說我想學醫,他們一直表示支持我。在申請季更是如此。雖然他們嘴上說著現在他們不能像小時候幫我檢查數學作業改改作文一樣幫我了,但他們讓我感受到更多是:即便我輸得很慘,他們也還是會接受我。他們的支持給了我奮力拼搏的勇氣。
圖為賽睿思的聖誕節聚會,右二第一排為鍾靈同學
有問題請聯繫我們的賽小編
微信ID:rita_qian0326
聯繫升學顧問
微信ID:qindavidw
作者:夏鍾靈
排版:鄒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