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爺爺嶽麓書院相遇中學生

2020-09-19 老王罈子


今天,我們抵達心儀已久的長沙嶽麓書院

隨了遊人遊移,踟躕中,我瞬間覺得,有冥冥之中的文化神靈附體般的空靈。同學老趙也說,我感覺這書院有魂呢。於是乎,我和他,就慢慢行腳,牆上的每一張圖片,玻璃櫃裡的每一件展品,都被我們靜靜的仔細端詳著點評著。

「老師好!」

「爺爺好!」

兩個中學生模樣,戴著紅色旅遊帽的女孩在我們背後,分別輕輕的給我和老趙招呼。

我看著她們,笑了,說,我們不是老師,誰敢在嶽麓書院稱自己老師呀?

叫爺爺吧。

「請問爺爺,這個粟字怎麼念啊?」

我是白字大爺,我把目光投向老趙。問這位爺爺吧,他讀的書多。

老趙想了想,回答說,粟這個字,應該讀li吧?

兩個學生說聲謝謝爺爺,放心的往前走了。

我說,老趙,西字下面有米的字,是不是念li呀?老趙說,「這個粟字與那個慄字,我也犯迷糊。」

這兩個字我也經常念錯。那我查查百度哈,不要誤人子弟。老趙說,那你快點查,千萬千萬不要今後高考,就遭到這個字,上不了分數線啊。

這個爺爺當得揪心啊!

查詢結果,你當然猜到了。兩個爺爺錯了。

在這個神聖的殿堂裡,兩個爺爺急了。兩個爺爺馬上分頭去尋找兩個學生娃娃。

在這千年古庭找個人,哪裡找得到哦。

我有些煩躁了。我們正走進書院講堂,第一個進入眼帘的是「整齊嚴肅」四個大字,講堂的兩壁及堂中的對聯,更顯出了嶽麓書院高雅濃鬱的學術氣氛。我們面對這一切,更覺得粟字與慄字的錯位玷汙了書院的聲譽,在講堂內來回地邊走邊看,心情沒了悠然自得,腳下亦舉步不定。

「爺爺,您願意聽我們給你講一講嶽麓書院嗎?」

聲音似曾相識。這,不就是我們想找的同學嗎?

太巧了。

「願意。願意。」老趙和我齊聲回答。老趙語速好快,說,不急啊,讓我先給你們說啊,剛才,爺爺說錯了,那個粟字,它念su,不念li。米su木li,米su木li。我說,對,也可以這樣,笨笨的記憶,粟呀就是滄海一粟的粟,粟呢,就是樹,樹木它多了就森林,米比木多兩點不是?粟比慄字多兩點。

爺爺們,你,什麼亂七八糟的,完全叫語無倫次。

兩同學樂了,一個勁的笑,說爺爺真好玩。我說,可不是玩,這兩個字一定要分清楚,不然,考試遇到怎麼辦。

謝謝爺爺。


兩爺爺開心得很!

好了,之前我們到處找你呢。真是有緣。現在開始吧我們,聽聽你們講述。

兩同學略為推辭,那個把旅遊帽反扣在頭上的同學甲開始了她的講述。說實在話,因為這個地方一下子湧進幾十個學生,本來安靜的環境有了幾分喧譁,我聽得不是很清楚。我乾脆悄悄的觀察甚至是欣賞,欣賞孩子那份認真那份虔誠,在「實事求是」這塊匾額下,空氣中也似乎蕩漾了嶽麓書院的千年文韻古風。

「嶽麓書院之所以人才輩出,都與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影響密切相關。一個人要想有經天緯地之材,救濟萬民之心,則必須要在少年時刻苦攻讀,完善自我。」

同學乙似乎走近了書院更深處,不自覺地插進來:「嶽麓書院內廣種桑樹,就是提醒每一位學子都要像春蠶一樣埋頭苦學,終生不輟;講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規就是要規範每一位學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舉止。」

同學甲盯了自己同學一眼,繼續忘我的講述:「但埋頭苦讀、修身養性還不夠,他必須具有胸懷萬民之心,回報社會之志,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教育原則,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將知識取之於書,用之於民,只有那濟世救國、奮不顧身的學生才能在嶽麓書院永遠受到尊重和懷念。」

同學的這番略顯稚氣的動情講述,普通話沒有一點長沙尾音,我完全好像跟隨她的語速,走過書院,穿越時空。。。。。。

我們愉悅的按照這些中學生老師布置課外作業的

要求,給她們一一籤字。

「爺爺,你的字真好。」

你們只要好好寫字,一定比爺爺寫得更好。

「電腦用多了,字,就寫醜了。」同學乙不好意思的說。

老趙說,對,千萬不要那樣!

兩個同學說聲「謝謝爺爺!拜拜!」笑著離開了。

我和老趙,今天在書院當這爺爺,真是舒心!

馬上,又來了三兩個同學。餘下的時間,我們差不多有求必應,我們滿足孩子們,也是把我們的美好感覺慢慢留存,留存在嶽麓書院初夏幽深的山水之中,竟久久不想離去。


相關焦點

  • 解剖嶽麓書院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    在嶽麓書院,能看到最久遠的歷史是唐朝,早於嶽麓書院數百年。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著名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辭章華麗,筆力雄健,刻藝精湛,有大唐之風。如果說,嶽麓書院訴說著書院、儒生的千年往事,那麼這塊如今矗立於書院的麓山寺碑,則講述著更久遠的嶽麓山歷史。
  •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不絕
    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把嶽麓山上智璇等兩位僧人興辦的一所學校雛形,擴建為書院,嶽麓書院由此誕生。    古代書院的院長被稱為「山長」,這個名稱也源於唐末五代,因為書院聘請的掌教之人,多是品學兼優、居山林而不做官的學人,加上書院也多依山而建,故名。嶽麓書院見諸史料記載的第一位山長名叫周式,是一位著名學者,於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正式上任。
  • 朱熹與嶽麓書院
    去長沙的目的就是了卻多年心願,拜訪嶽麓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嶽麓書院聲名顯赫。它與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河南商丘睢陽書院(即應天府書院),以及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並稱中國四大書院。而嶽麓書院是四大書院之首,它在中國所有書院中,可稱領袖群倫。唐人劉禹錫,曾於此結廬讀書;南宋朱熹和張拭在此交流學術。明清以來講學或就讀於此的有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譚嗣同、梁啓超、黃興、蔡和森等。
  • 嶽麓文藝 || 蔣集政:嶽麓書院與瀟湘人物
    嶽麓書院與瀟湘人物作者:蔣集政嶽麓山下,千年學府,嶽麓書院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因為種種原因,多少次參觀遊覽過嶽麓書院,躑躅徜徉在嶽麓書院的角角落落。或許是所見所聞多了,便想為嶽麓書院寫點什麼。但每當我想產生此想時,總感覺與嶽麓書院之間缺少一點什麼,就像一對妙齡男女,仿佛缺少一根情線相牽,雖然時時邂逅相逢,卻往往擦肩而過。
  • 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說起嶽麓書院,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聞名古今的「朱張會講」,還是激蕩三湘的嶽麓峰會?  2020年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讓這座沉澱千年的古書院又大火了一把。  從平平無奇小書屋  到「四大書院之首」的進階之路  嶽麓書院自宋以來一直名列天下,甚至多數時候被尊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正所謂任何一個「老口子」都是從小菜鳥混出來的,嶽麓書院也不例外。
  • 嶽麓書院正門對聯的由來
    著名的嶽麓書院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市郊的嶽麓山。與應天書院,白鹿書院,嵩陽書院,並稱為四大書院。嶽麓書院歷史悠久。始建於五代時期。宋代的朱熹,張栻等著名的思想家,曾經在此講學。明代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也曾在這裡講學。近代也有很多思想家,政治家與嶽麓書院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 嶽麓書院何以歷經千年不衰?
    中國書院始於唐而盛於宋,宋初天下四大書院湖南就佔了兩所,一為衡陽石鼓書院,一為長沙嶽麓書院。早在嶽麓書院創立之前,唐末五代即有寺僧智璇等在嶽麓山下辦學,開闢了一個優美的讀書環境,形成了南方教育文化活動中心。北宋潭州太守朱洞採納劉鰲的建議,於太祖開寶九年(976)正式創建嶽麓書院。
  • 走進嶽麓書院丨交流與互鑑,千年書院的「中國樣本」
    兩年前的秋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受邀開講「嶽麓書院講壇」時,在主講人留言簿上寫道。嶽麓書院海外學術交流中心主任、80後青年教師戰蓓蓓,將它翻譯成這樣一首「小詩」。 此時,初冬已至,銀杏尚黃。眼前的嶽麓書院,正是當時包弼德所見的景象。
  • 長沙嶽麓書院參觀門票價格
    嶽麓書院倚山麓而建,其勢儒雅而雄偉,佔地2.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0.75萬平方米。布局對稱,中軸線上排列著院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兩側則是教學齋、半學齋、湘水校經常、百泉軒、船山祠、崇道祠、六君子堂、杉庵、濂溪祠、四箴亭等。此外,左邊有文廟,右邊有花草園林。還有二亭(風雩亭、吹香亭)、二池(飲馬池、門池)等建築。
  • 嶽麓書院,一部湖南士人的心靈史
    朱洞離任後,嶽麓書院很快冷落下來,「諸生逃散」、「弦歌絕音」。鹹平二年(999年),出任潭州太守的李允則擴建書院,「詢問黃髮,盡獲其書,誘導青衿,肯構舊址……請闢水田,供春秋之釋祭……」李允則恢復了荒蕪的嶽麓書院,也奠定了書院講學、藏書、供祀、學田的規制,嶽麓書院,學風昌熾,儒者王禹偁甚至把彼時的湖湘比作孔孟家鄉「洙泗」、「鄒魯」。
  • 時刻知道|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資料圖嶽麓書院自宋以來一直名列天下,甚至多數時候被尊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正所謂任何一個「老口子」都是從小菜鳥混出來的,嶽麓書院也不例外。嶽麓書院內有關於僧人初建學校的繪畫。宋真宗賜御書「嶽麓書院」匾額。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在周式執掌下,嶽麓書院的從學人數和院舍規模都有很大發展,遂成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崇道祠內的「朱張會講」塑像。
  • 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說起嶽麓書院,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聞名古今的「朱張會講」,還是激蕩三湘的嶽麓峰會?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究竟是啥意思 嶽麓書院不僅是教書育人的福地,它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也都是文物寶藏。 嶽麓書院的大門,始建於宋,現存大門則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大門正上方掛著的「嶽麓書院」匾額,更是宋真宗賞的御匾。
  • 當我們談起嶽麓書院,我們談的是什麼?
    新時代下,嶽麓書院有怎樣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當我們談起嶽麓書院,我們談的是什麼?對 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這副對聯,幾乎就是嶽麓書院的符號。嶽麓書院大門楹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 嶽麓書院講壇第299期:如何把民國時期的社會學調查作為歷史資料來...
    10月30日(周一)下午三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邀請澳門大學歷史系主任、傑出教授王笛先生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如何把民國時期的社會學調查作為歷史資料來使用——《一個農村社團家庭》中的故事」,從1939年成都發生的雷明遠殺人案入手,以多學科交叉的眼光,講述成都地區上世紀40年代的環境、歷史、人文、秘密社會組織、地方權力結構等問題。
  • 嶽麓書院:在湖南大學校園之中,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秀麗的嶽麓山下,湖南大學校園之中,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自北宋創始,歷宋、元、明、清各代,興學不變。隨著清末改革學制,廢書院,辦學堂,辛亥革命後改高等學校等,直至湖南大學,均因舊址擴建,千餘年來都是湖南高等學府所在,反映了祖國文教事業的悠久歷史,是十分可貴的文物史跡。自上世紀八十年嶽麓書院經由湖南大學管理和修復以來,書院延續了千年的教育辦學和學術研究傳統,成為了全國書院中承繼其傳統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嶽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據點。
  • 亞坤夜讀丨嶽麓書院的荷花(有聲)
    以湖湘文化學術基地著稱於世的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學脈綿延千年,弦歌不絕,書香傳承,是文明傳播史上的一道亮麗風景。嶽麓書院不但以文化地位得以揚名,其建築藝術、園林風格也都蘊藏著東方智慧與樸素道理。
  • 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散發著濃鬱的書香氣息
    嶽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嶽麓山清風峽口,在嶽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麼說嶽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嶽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
  • 嶽麓書院旅遊景點介紹及參觀門票價格
    嶽麓書院的院門為單簷硬山式三間大門,懸「千年學府」四字匾額,入院門可見高臺,此即赫曦臺,臺左壁有一福字,右壁有一壽字,為清朝時書院院長書寫。過赫曦臺正中即為大門,單簷硬山頂、五間,門額懸宋真宗御筆親題「嶽麓書院」四字,門兩側懸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 讓嶽麓書院精神在育新人中大放光彩
    作為湖湘文化的策源地和中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嶽麓書院走過風風雨雨千餘年,直到今天的湖南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孕育培養了一大批傳道濟民、經世致用之才。嶽麓書院不僅是湖南的,更是中國的和世界的;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亦即嶽麓書院精神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更是全社會可以借鑑化用的。充分發揮嶽麓書院精神的當代育人價值,對於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 嶽麓書院如此出名,原來都是因為這些人!
    乾道初年(1165),劉珙重建嶽麓書院,請他任山長,但因他的老師胡宏曾向秦檜寫信,表示想任嶽麓書院山長一職,而秦檜未答應,他認為老師未得到的職位而學生得到了,對老師不恭,於是推拒。後聘為主教,代行山長職事。張栻有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認為教育不應當只為「科舉利祿」服務,應當「傳道而濟斯民」。張栻的貢獻在於使湖湘學在嶽麓書院根植,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學術派別,為嶽麓書院在中國學術界確定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