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嶽麓書院精神在育新人中大放光彩

2020-12-20 百家號

曾歡歡 唐珍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湖湘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湖湘文化的策源地和中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嶽麓書院走過風風雨雨千餘年,直到今天的湖南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孕育培養了一大批傳道濟民、經世致用之才。嶽麓書院不僅是湖南的,更是中國的和世界的;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亦即嶽麓書院精神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更是全社會可以借鑑化用的。充分發揮嶽麓書院精神的當代育人價值,對於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面對當前一些大學生、社會青年傾向於「人生理想實際化、價值標準實用化、個人追求實在化、行為選擇實惠化」的新情況、新問題,更應深入發掘、大力宣傳、切實傳承嶽麓書院精神中的寶貴价值理念——

一是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也是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的精神核心。早在南宋末年,元兵圍攻潭州城的危難時刻,嶽麓書院數百師生毅然棄筆從戎、捨生取義;後有思想家王夫之、魏源金戈鐵馬馳騁疆場,左宗棠等一批「中興將相」抗擊英俄、收復失地;近有蔡和森、唐才常、鄧中夏、鄧乾元等一批革命志士或慷慨就義或英勇戰死……這種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既是新時代青年構築理想信念的厚重基石,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

二是傳道濟民的責任擔當。「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不懈追求,與此高度一致的是,傳道濟民是嶽麓書院的精神特質。從「以傳斯道而濟斯民」教育思想聞名於世的書院山長張栻,到宋代理學派、明代心學派、明清實學派、清代漢學派等書院各類創新知識、勇擔道義的群體;從深受書院「堅定其德性、明習於時務」思想影響,以陶澍、魏源等為代表的經世改革派,到深受「有體有用之學」思想影響,以曾國藩、左宗棠等為代表的湘軍集團和洋務運動首領,再到後來的民主革命派、早期共產主義者——他們「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將傳道濟民詮釋得淋漓盡致。這種精神特質,時至今日無疑仍是激勵人們尤其是青年一代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的先進典範。

三是立己達人的修身德性。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定是有大愛大德大情懷之人。欲齊國平天下,首要是修身。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無論是850年前朱熹先生手書的「忠孝廉節」,還是由清代山長歐陽正煥書寫的「整齊嚴肅」,還是由民國時期賓步程校長題寫的「實事求是」,無一不是嶽麓生徒修身立德的標尺。特別是270年前由國學大師王文清手定、至今仍然收錄在湖南大學學生守則扉頁的嶽麓書院學規,囊括了為人求學的品質要求,涵蓋了做人做事的道德規範。這些修身德性不僅可以有效消解「精緻的利己主義」傾向,更能助推廣大大學生尊崇道德、互敬互愛、誠實守信。

以文化人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充分發揮嶽麓書院精神的當代育人價值,應尊重文化育人規律,注重將其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一是融入課堂。課堂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應將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納入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開設校史校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必修選修課程,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編寫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輔助教材和讀本,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

二是融入實踐。實踐是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應加強頂層設計,注重體驗和儀式,在參觀、講習、傳播中把跨越時空的先進思想理念、價值標準、道德風範轉化為廣大青年大學生的行為習慣,不斷增強他們的參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通過繼承和恢復嶽麓書院祭孔禮、拜師禮、入學禮、成人禮等傳統禮祭形式,形成入學季、表彰季、畢業季「三季典禮育人」的完整規制。

三是融入網絡。網絡是人才培養的新陣地,應加強以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為主題的內容生產,打造和搶佔網絡平臺。要善用新媒體新技術,改進話語體系和話語方式,推出雅俗共賞的優秀網絡文化作品,讓懸掛在書院裡的文物、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流傳在校園裡的故事都「活」起來,同時創立一批類似「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的文化活動品牌,不斷增強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的時代感和感召力。

(作者分別系湖南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自卑亭與「自卑」精神——嶽麓書院的一部分
    車萬育何人?嶽麓書院第十三位山長,清代書法家、詩人,廣為流傳的少兒啟蒙讀物《聲律啟蒙》即由他所著。大丈夫立德、立功、立言,雖久不朽,必不可缺這種孜孜以求的自卑精神。反觀時下,一些人往往自稱作家、書法家、藝術家……招搖過市。殊不知,個人修為的高下必賴他人認可,真正的作家、書法家、藝術家,絕不會自稱為作家、書法家、藝術家!自卑亭是嶽麓山和嶽麓書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說起嶽麓書院的建院日期,官方給出的答案是976年(宋太祖開寶九年),但實際上,還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唐末五代,智璇等兩位僧人在嶽麓山下購書建屋,這就是嶽麓書院的雛形。  到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接管辦學設施,擴充規模,增置圖書,正式創立嶽麓書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
  • 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說起嶽麓書院,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聞名古今的「朱張會講」,還是激蕩三湘的嶽麓峰會? 《恰同學少年 》劇照。 從嶽麓書院校訓到湖湘文化的精神內核,再到 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簡簡單單四個大字,承載著一條生生不息的中國文化傳承發展之脈。 嶽麓書院山長待遇竟然這麼好 小知識tips: 「山長」即院長,是書院教學、行政的主持者。「山長」之名起於唐末五代,宋以後的書院大多沿用山長之名。
  • 時刻知道|原來你是這樣的嶽麓書院
    資料圖嶽麓書院自宋以來一直名列天下,甚至多數時候被尊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正所謂任何一個「老口子」都是從小菜鳥混出來的,嶽麓書院也不例外。嶽麓書院內有關於僧人初建學校的繪畫。宋真宗賜御書「嶽麓書院」匾額。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在周式執掌下,嶽麓書院的從學人數和院舍規模都有很大發展,遂成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崇道祠內的「朱張會講」塑像。
  • 解剖嶽麓書院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    在嶽麓書院,能看到最久遠的歷史是唐朝,早於嶽麓書院數百年。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著名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辭章華麗,筆力雄健,刻藝精湛,有大唐之風。如果說,嶽麓書院訴說著書院、儒生的千年往事,那麼這塊如今矗立於書院的麓山寺碑,則講述著更久遠的嶽麓山歷史。
  • 嶽麓書院何以歷經千年不衰?
    中國書院始於唐而盛於宋,宋初天下四大書院湖南就佔了兩所,一為衡陽石鼓書院,一為長沙嶽麓書院。早在嶽麓書院創立之前,唐末五代即有寺僧智璇等在嶽麓山下辦學,開闢了一個優美的讀書環境,形成了南方教育文化活動中心。北宋潭州太守朱洞採納劉鰲的建議,於太祖開寶九年(976)正式創建嶽麓書院。
  • 朱熹與嶽麓書院
    去長沙的目的就是了卻多年心願,拜訪嶽麓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嶽麓書院聲名顯赫。它與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河南商丘睢陽書院(即應天府書院),以及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並稱中國四大書院。而嶽麓書院是四大書院之首,它在中國所有書院中,可稱領袖群倫。唐人劉禹錫,曾於此結廬讀書;南宋朱熹和張拭在此交流學術。明清以來講學或就讀於此的有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譚嗣同、梁啓超、黃興、蔡和森等。
  • 嶽麓文藝 || 蔣集政:嶽麓書院與瀟湘人物
    嶽麓書院與瀟湘人物作者:蔣集政嶽麓山下,千年學府,嶽麓書院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因為種種原因,多少次參觀遊覽過嶽麓書院,躑躅徜徉在嶽麓書院的角角落落。或許是所見所聞多了,便想為嶽麓書院寫點什麼。但每當我想產生此想時,總感覺與嶽麓書院之間缺少一點什麼,就像一對妙齡男女,仿佛缺少一根情線相牽,雖然時時邂逅相逢,卻往往擦肩而過。
  • 當我們談起嶽麓書院,我們談的是什麼?
    新時代下,嶽麓書院有怎樣的時代價值和全新使命?當我們談起嶽麓書院,我們談的是什麼?對 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這副對聯,幾乎就是嶽麓書院的符號。嶽麓書院大門楹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 嶽麓書院對聯的十種氣度,名氣之外各具風格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是湖湘文化地標,一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對聯即讓它名傳天下,另無數學子心馳神往。嶽麓書院除了「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之外,還保存和匯集了古往今來與書院相關的眾多名聯、佳聯。這些對聯或狀物、或詠志、或說理、或勸學、或祀賢、或傳道,各有其不凡氣度,構成了書院精神的獨特載體,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 亞坤夜讀丨嶽麓書院的荷花(有聲)
    以湖湘文化學術基地著稱於世的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學脈綿延千年,弦歌不絕,書香傳承,是文明傳播史上的一道亮麗風景。嶽麓書院不但以文化地位得以揚名,其建築藝術、園林風格也都蘊藏著東方智慧與樸素道理。
  •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不絕
    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把嶽麓山上智璇等兩位僧人興辦的一所學校雛形,擴建為書院,嶽麓書院由此誕生。    古代書院的院長被稱為「山長」,這個名稱也源於唐末五代,因為書院聘請的掌教之人,多是品學兼優、居山林而不做官的學人,加上書院也多依山而建,故名。嶽麓書院見諸史料記載的第一位山長名叫周式,是一位著名學者,於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正式上任。
  • 嶽麓書院正門對聯的由來
    著名的嶽麓書院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市郊的嶽麓山。與應天書院,白鹿書院,嵩陽書院,並稱為四大書院。嶽麓書院歷史悠久。始建於五代時期。宋代的朱熹,張栻等著名的思想家,曾經在此講學。明代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也曾在這裡講學。近代也有很多思想家,政治家與嶽麓書院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 嶽麓書院,一部湖南士人的心靈史
    經世致用、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取代「暴惡」成為湖湘精神的代名詞,書寫一部屬於湖南人的心靈史。湖南,從這裡走向歷史舞臺,也從這裡走向世界。創辦學院 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嶽麓山下,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璿等二僧辦學。
  • 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散發著濃鬱的書香氣息
    嶽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嶽麓山清風峽口,在嶽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麼說嶽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嶽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
  • 中國歷史上「一流的大學」——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
    然而民間卻孕育著文化的力量,那就是民間書院的萌芽。宋初天下走向太平,形成了興辦書院的熱潮,嶽麓書院應運而生。不過要說起嶽麓書院的源頭,還得提到兩位和尚,一個叫智璿; 另一個連名字都沒留下來。他倆雖說是和尚,但對儒學很推崇。於是就在嶽麓山下找了塊地方,建了幾所房子,購買了一些書籍。
  • 光明日報國學版:聚焦嶽麓書院
    本期的三篇文章,一篇是記者採訪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的文章,探討了嶽麓書院與理學、湘學之間的關係,一篇溯源湘學經世致用的傳統,一篇探討了湘學代表人物張栻對仁禮關係的闡發,對於把握嶽麓書院的歷史地位以及湘學脈絡和主要觀點均能有所啟發。
  • 「走進嶽麓書院」從經世致用到實事求是
    肖永明 夏金龍作為湖湘文化的精神聖殿,嶽麓書院穿越千年歷史煙雲,始終秉承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教育理想,堅持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和實事求是、學貴力行的治學精神,培養和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經邦濟世之材。從奠定湖湘學派規模的張栻到集理學之大成者王船山,從陶澍、賀長齡、魏源到曾國藩、左宗棠,從郭嵩燾、曾紀澤到譚嗣同、唐才常,從蔡鍔、楊昌濟到毛澤東,嶽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一脈相承,實事求是的精神內涵在近現代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創新,為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
  • 長沙新竹第二小學學子參觀嶽麓書院
    華聲在線訊 (通訊員鮑傑) 2020年1月12日長沙新竹第二小學二年級(五)班的同學們來到湖南千年學府-嶽麓書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觀遊覽了嶽麓書院並聆聽了現場講解。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今天的嶽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遊勝地,更是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 在嶽麓書院讀大學,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
    湖南大學很有歷史,這裡的嶽麓書院,創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即976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歷宋、元、明、清各代,弦歌不絕,世稱「千年學府」。儘管對這個名頭有不少爭議,但不可否認,這是每個湖大人的驕傲。那麼嶽麓書院和湖南大學到底是什麼關聯呢?首先地方在一起,都在嶽麓山風景區,其次都是做學問的地方,湖南大學的第一個名稱就是嶽麓書院,有著歷史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