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Dr.X 超能奶爸DrX
天氣越來越冷了,家長們已經開始想方設法準備給寶寶冬天「取暖」的方法了。萬一著涼了,免不了孩子受罪大人折騰。
但Dr.X提醒各位家長,並不是所有的取暖方式都適合寶寶,家長們千萬要注意了。
天冷家長很容易犯這些錯
1. 經常用熱水給寶寶泡腳?錯誤!
經常給孩子泡腳不利於寶寶的足弓發育。足弓發育不良,扁平足寶寶的運動能力會受到限制,當寶寶學會站立、走路後,這種能力的缺陷會日漸突出。
2. 多穿多捂寶寶就不會著涼?錯誤!
寶寶穿太多,寶寶自身的調節機能會下降,一旦出門沒有多穿衣服,寶寶就更容易發燒、感冒。
對於小寶寶來說,穿的太多或蓋的太厚,很容易導致「捂熱症候群」。該病起病急,容易累及全身多器官,導致其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且有嚴重的後遺症。
3. 讓寶寶一邊洗澡一邊烤火?錯誤!
這是絕對禁止的,取暖器這種設備,自身本就帶點產熱,安全性能不算很高,如果孩子一邊洗澡,一邊烤火則十分危險。
湖北就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洗澡觸電身亡,而這些電就來自於鐵質洗澡盆旁邊的取暖器。
4. 車裡開空調讓寶寶睡覺?錯誤!
幾乎每年,我國都會發生多起空調車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發動機工作時,如果燃油燃燒不完全,會產生高濃度一氧化碳。當車子停駛、暖氣開放、車窗緊閉時,車內一氧化碳的濃度會升高,容易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5. 冬天帶小寶寶泡溫泉?錯誤!
有些家長喜歡泡溫泉,但3歲以下的小寶寶最好不要。
臨沂的孫女士帶著9個月大的兒子去泡溫泉,可萬萬沒想到,孩子因大腦缺氧而昏迷,造成部分腦損傷。另外,寶寶沒有大人的抵抗力強,泡溫泉容易受到傳染。
這些取暖神器也很危險!
天一冷,家長們還會為寶寶添置「取暖神器」,比如電暖器、熱水袋、暖寶寶等等。這些取暖設備雖然用著方便,但也存在安全隱患。
1. 熱水袋
安全隱患:易漏水燙傷、發生爆炸
目前市面上存在著兩種熱水袋,一種是傳統的熱水袋,另一種是充電式的。
傳統暖水袋需要把熱水灌入其中起到取暖的作用,如果蓋口沒有擰緊或者被寶寶壓破,熱水流出來可能會燙傷孩子。
這種熱水袋在灌入熱水後可能一開始不是那麼燙,但過一會熱度會很高,家長給寶寶使用時需要格外注意。
而電熱水袋雖免去了裝熱水的麻煩,但危險係數更高!幾乎每年都有電熱水袋發生爆炸的事例。
2. 暖寶貼
安全隱患:容易導致低溫燙傷
暖寶貼的溫度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對於嬰兒來說,很容易「低溫燙傷」。
因為受熱時間長,導致很多低溫燙傷看上去只是起了個小水皰,但損傷可能已經深達皮下組織,不僅更難癒合,還會留下疤痕。有些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實驗證明:暖寶寶帖甚至連雞蛋都可以熱熟!
3. 電熱毯
安全隱患:高溫易導致脫水,短路易造成意外
給寶寶使用電熱毯可能會燙傷寶寶或是引起皮膚乾燥脫水。
因寶寶發育不完全,新陳代謝旺盛,長期使用電熱毯會降低寶寶的抗寒能力,甚至丟失水分,引起脫水。
當家長因睡著或忘記關電源,長時間高溫,可能會燙傷寶寶。
如果晚上寶寶又晚上不小心尿床,那尿液就會滲透電熱毯,使電熱毯內部電路短路起火,燒傷寶寶身體,甚至可能引起火災。
4. 小太陽
安全隱患:容易燙傷、引發火災
「小太陽」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東楚晚報記者曾做過實驗,將它調至最高檔,它能3秒鐘引燃棉花;2分鐘烤焦麻布料;5分鐘讓紙巾燃燒。
危險係數這麼高!寶寶生性好動,而且好奇心大,萬一觸碰到小太陽,就會嚴重灼傷寶寶。
另外,孩子的視網膜未發育成熟,「小太陽」的高溫會導致眼睛乾澀。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容易導致角質層受損,引發角膜炎。
5. 空調暖風
安全隱患:寶寶易生病
長時間使用空調取暖,會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細菌和病菌會大量繁殖,寶寶易生病。
冬天使用空調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易乾燥,室內乾燥寶寶易患溼疹、咽喉不適咳嗽等疾病。可配合使用加溼器,保持室內溼度。
冬季給寶寶取暖要注意哪些?
這也不對,那也不讓用,難道讓寶寶自己用「一身正氣」扛過冬嗎?
當然不是!為防止這些取暖神器變「溫暖炸彈」,在使用的時候,我們要有正確的打開模式。
①購買合格的電暖產品,通過3C認證的;
②不要長時間或整夜使用暖寶寶、暖水袋、電熱毯等;
③不要用電暖器烘烤衣物;
④儘量不用「小太陽」,如要用,注意周邊環境,還要注意看好孩子;
⑤不要讓家用電器帶「病」工作
⑥注意保持室內通風,保證室內溼度。
其實,寶寶並沒有大人想像中那麼怕冷呢!
冷天氣就要來啦,你一般是怎麼給寶寶取暖的呢?你還知道哪些危險的取暖方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