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Facebook寵溺的未來VR社交 真的會繁榮嗎?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當我們聽到虛擬實境(VR)時,便會想像到,帶著酷炫有有點笨重的 VR 眼鏡走進遙遠的太空船、水下洞穴或充滿江湖氣息的仙俠世界,做一次自己夢中的人物,體驗非同一般的幻想世界。

總的來說,VR 可以帶領人們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繼而獲得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甚至極具轉變性的體驗。

事實上,VR 技術已經逐漸應用於醫學解剖、生活娛樂、軍事演習、房產開發、工業仿真、應急推演、文物古蹟等方面,特別是隨著 5G 技術的深入普及,VR 將在多個關鍵技術難點有實質突破。

但是,VR 技術在社交方面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人們也似乎很難聯想 VR 對於我們日常的社交軟體又能來帶什麼樣的改變。

實際上, Facebook 一直對於 VR 有著超乎想像的執著。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一直期望利用 VR 技術改變人們未來對社交模式的定義,這也是為什麼 Facebook 作為一個社交為核心的公司為 VR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VR技術的爆發

1839 年查爾斯·惠斯通爵士(Sir Charles Wheatstone)於提出一種研究,研究表明,大腦將從不同點拍攝的同一物體的兩張照片(每隻眼睛一隻眼睛)組合在一起,使圖像看起來具有深度感和沉浸感(3 維)。這項研究促使他構造了立體鏡,同時這被認為這是 VR 眼鏡最早的雛形。

1935 年,史丹利·溫鮑姆(Stanley Weinbaum)發行了《皮格馬利翁的眼鏡》(科幻小說)。故事的主角戴著一副護目鏡,將他帶到一個虛構的世界,該世界恰當地激發了他的感官,並帶有全息記錄。有人認為它是虛擬實境(VR)概念的起源,因為這個故事很好地預測了未來的目標和成就。

此後VR技術一直在自己的小領域緩慢而平穩的發展著。

它真正走人大眾的視野是 2014 年,Facebook 豪擲 20 億美元(約合 150 億人民幣)買下了虛擬實境技術公司 Oculus。這是 VR 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因為此後 VR 迅速發展起來。

2016 年被稱為 VR 革命元年 ,這一年發布了 VR 相關的設備、技術甚至相關投資,都以爆發式的態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手機 VR 頭顯、PC VR 頭顯、遊戲主機 VR 頭顯和 VR 一體機的紛紛上市,然後業界的熱情並沒有完全轉化成消費者的認可。

但是, 時至今日,VR 技術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 ,例如在「五感」體驗中只有視覺相對成熟、價格昂貴、設備笨重且有諸多限制等等。但是不可否認,VR 依舊給普通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認知和體驗。

Facebook對VR的「獨寵」

不管各界如何質疑 VR 對於 Facebook 的意義,扎克伯格依然對此充滿信心,並多次在發布會及採訪中表示了自己對於 VR 之於 Facebook 未來的信心。

扎克伯格對 VR 社交是這樣期待的:「 很快我們將生活在一個這樣的世界中,人人都能夠分享和體驗逼真的虛擬實境,就好像你親自到過那裡,親眼見到過那樣的景象。 想像一下吧,你可以隨時坐在一堆篝火前,與幾個朋友開心地玩耍;你可以隨時邀三五好友坐在一個私人影院裡觀看電影;你甚至還可以在全世界你想要的任何地方舉行集體會議或活動。這一切都將會變成現實。這就是 Facebook 早前重磅投資虛擬實境的原因。我們希望提供這些社交體驗。」

跨越地域的「沉浸感」就是 VR 社交最大的特點,也是 Facebook 一直努力的目標。

Facebook AR/VR 副總裁 Andrew Bosworth 曾講到:「我們搭上了一次重大平臺轉變的早班車,這次轉變比先前從網頁端向移動端的轉變意義更為重大,它關乎人們交流的方式和過程。」

2018 年,Facebook IQ 委託開展了一項全球調研,調研結果顯示 VR 有助消除距離的障礙預計到 2020 年, 超過 1/5 的美國網民至少每月會體驗一次 VR 內容

圖片:2018年Facebook IQ對VR市場的調研

但事實上,截止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達到 Facebook 的期待, 人們對於 VR 社交的認可依舊處於觀望狀態。

這也更加襯託出了 Facebook 對於 VR 的「溺愛」。自從 2014 年收購 Oculus 後,Facebook 就在給 VR「買買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基於 Oculus 公司並對其進行了重新布局,進一步聘用了大量相關領域的人才,同時開啟了他們收購 VR 領域公司的開關。這一切都是為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發展 VR 技術及設備,為他們的 VR「野心」進行全方位的布局。

硬體產品:

Oculus 當前的產品線包括三種模型:適用於 PC 的 Oculus Rift S 以及 Oculus Go 和Oculus Quest –獨立的頭顯,它們包含集成的移動計算硬體,不需要 PC 即可操作。

Oculus Rift,是第一款頭顯設備。它於 2016 年 3 月 28 日在 20 個國家/地區發布,起價為 599 美元。

2017 年 10 月 11 日,Oculus 推出了由小米生產的移動 VR 頭盔 Oculus Go (該設備在中國市場以小米 Mi VR 的形式發布)。與 Oculus Rift 不同,Go 是獨立的設備,不依賴 PC 進行操作。然而就在 2020 年 6 月,公司宣布 Oculus Go 停止發售,軟體提交將於 2020 年 12 月結束,固件支持將於 2022 年結束。

2018 年 9 月 26 日,Facebook 推出了 Oculus Quest。它最初是作為 Oculus Go 的高端版本發布的,並且是達到 10 億 VR 用戶目標的一部分。它通過稱為「 Oculus Insight」的「由內而外」運動跟蹤系統支持 Oculus Touch 控制器,該系統由嵌入在頭戴式耳機中的一系列攝像頭組成。控制器經過重新設計,可以與 Insight 一起正常運行。

2020 年 5 月,Facebook 增加了對 USB 2.0 電纜使用的額外支持,例如耳機隨附的充電電纜。該月還啟動了對無控制器手部跟蹤的支持。

在 2019 年 3 月 20 日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 宣布推出 Oculus Rift S,這是一個升級版,兼容所有一代功能並進一步融合了 Oculus Go 和 Quest 的硬體功能。它是與聯想共同開發製造的,價格為 399 美元。

軟體產品:

2017 年 4 月,Facebook 發布了 Facebook Space 平臺,可以實現和好友一起聚集在 Facebook 的 Oculus AR 世界裡面。同時,它有個比較有趣的地方是,用戶本身也可以訪問自己或者好友在 Facebook 內部的這些照片、視頻,以及好友的一些內容,把它投射到虛擬世界裡面。Spaces 是 Facebook 針對 Oculus Rift 的社交虛擬實境應用程式。為了全力運營新平臺,2019 年 10 月 25 日宣布關閉該平臺。

事實上,這款產品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評,反而引來了人們對 VR 社交實用性的懷疑。人們對於社交軟體的定義是簡單、方便,而 Space 無疑將這種特性重新消減掉,這並不符合人們對於新社交方式的期待。

2019 年 9 月 26 日,在 OC6 大會上, Facebook 正式發布了全新的社交 VR 世界 Facebook Horizon,並定於 2020 年登陸 Oculus Quest 和 Oculus Rift。他們指出:「Facebook Horizon 是我們迄今為止對虛擬空間和社區了解的成果,同時是我們邁向一個擴大聯繫和探索,而且其中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的第一步。」

Horizon 相對於 Space 對於 VR 社交的定位更明顯,功能更成熟,而且還加入簡化的 VR 虛擬世界編輯平臺 World Builder,同時沒有人數限制。它可以被看做是 Facebook 布局社交 VR 的新的一步,與之前相比會更看中用戶在 VR 中的行為。

VR社交的未來

據外媒報導,Facebook Reality Labs 顯示系統科研部門主任 Douglas Lanman 在 EI 2020 學術會議上分享了在 VR 光學上的最近研究。會議上,Douglas Lanman 闡述了此前在 OC6 上亮相的 Half Dome 2 和 3 的變焦屏幕原理,還解釋了動態變焦對於緩解視覺輻輳調節衝突等光學問題的作用。這些研究可以有效改善佩戴 VR 頭顯後視覺疲勞、眼睛酸澀、眩暈等問題,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體驗 VR。

同時 Facebook 一直在開發一種新的「光學架構」,使這些 VR 眼鏡的緊湊外觀成為可能。它結合了全息技術和特殊的光學摺疊技術,簡單地說,就是將光彎曲並反射回自身,從而節省了很多鏡頭空間。也就意味著 VR 眼鏡未來會像普通太陽鏡一樣輕便。這種技術一旦實現,將極大的提高VR設備的可攜帶性,進一步擴大它的使用場景。

此外,Facebook 考慮正在收購 CTRL Labs,這是一家開發腕帶的初創公司,該腕帶將讀取通過手臂到手腕和手指的電信號。與為 Oculus Quest 宣布的基於攝像頭的手指跟蹤系統相比,這可以為 VR 提供更高級的輸入系統。

腕戴式設備被描述為「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接口平臺」,使開發人員可以使用新的直觀控制方案來重新構想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與涉及外科手術或植入物侵入性的大腦接口相比,這種非侵入將會為未來的VR連結設備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儘管在 Facebook 在 VR 的領域中遭遇了很多困難,扎克伯格依然認為:「VR 將成為 Facebook 的核心部分。我曾說過VR將會比人們意識到的要更強大。」他將已經在使用的 VR 硬體視為未來工作的一種方式。

我們可以拭目以待,Facebook 是否真的如他們所期待的那樣,改變未來社交的形式,書寫新的社交傳奇。

排版:趙辰霞

編審:王新凱

相關焦點

  • 不厭其煩說寵溺
    ,如自我、不認真、吃不了苦……當孩子帶著這些非常不良的心態、習慣開始學校生活,他們就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孩子的智商天賦很好,那問題還不會那麼多,很可能也表現得不那麼明顯,如果智商天賦平平甚至很差,問題就會非常明顯,最大的表現就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這個時候那些曾經寵溺孩子的父母就開始著急,也開始了對孩子的教育、批評、責罵,甚至棍棒伺候,但之前的寵溺已經使得孩子對教育、批評非常抗拒
  • 男人寵溺女人的稱呼,不是「親愛的」,你聽過嗎?
    相反,這個老套的稱呼,反而會讓女人覺得你油膩且輕浮。所以,女人真正想聽到的,其實不是這三個字。而男人在撩撥女人的過程中,最應該明白的一點就是,不管她在什麼年紀,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所以,你要明白,男人寵溺女人的稱呼,不是「親愛的」,你聽過嗎?。
  • Facebook將在Go和Gear VR上提供F8主題VR直播
    此外,該演講還將提供非vr直播。在該公司去年專注於AR/VR的Oculus Connect大會上,Facebook還通過會場提供了一場主題演講的VR直播,從前排觀眾的角度展示了廣角VR視角,同時允許虛擬用戶一起觀看。當時Rift用戶無法觀看流媒體直播,因為Venues應用只能在該公司的移動頭顯上使用。
  • 瑪莎拉蒂女司機被判:萬事有因果,今天的報應皆因父母昨天的寵溺
    02 今天的報應皆因父母昨天的寵溺。 是什麼原因造成譚明明肆意妄為,囂張跋扈的呢? 這與她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是父母無節制的溺愛,才使得一個心性不成熟的富家小女孩誤入歧途!
  • 被男人寵溺的女人,身上都有這些特點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寵溺,說到底就是,沉迷不悟,過分,無節制的溺愛、沉溺。寵溺一個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第一,變得自私自利;第二,性格驕橫乖張;第三,做事懶散無紀律。女人被男人寵溺著,也會有類似的變化。一個女人背後無人可依,她才會堅強與獨立,任何事情都想依賴自己,因為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 平時對孩子寵溺有加,一次嚴格要求父親變「綁匪」!
    我們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家長對於孩子的寵溺的種子會結出什麼果?最近警方接到一起報警,一個女孩說自己遭到了綁架,警察在收費站設卡攔住了相關車輛。車上有三男一女,報警的女孩17歲,在車上一直哭喊說自己被「綁架」,自己不認識其他人;而司機無奈解釋說自己是女孩的父親。
  • 《溺婚》:雙向奔赴超級甜,男主溫柔斯文又寵溺
    作者初醺的《溺婚》真的是本非常好看的睡前小甜文,男女主之間雙向奔赴後超級甜。小說中的女主時梔是個生活得很灑脫的女生,她在大學附近開了間甜品店,經常跟著店裡兼職的女同學一同去蹭課。女主有一天去了男主的課堂上,因為男主周修謹是理工科教授,女主聽著很枯燥所以在課堂上睡著了。
  • 過度寵溺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這該怎麼辦?
    而長大以後,爸爸媽媽又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教會我們道理。但是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導致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私,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感受。我們都知道孩子如果從小就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的話,那麼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百害無一利的。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改掉這種陋習,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 寵溺你的男人,對你會用這3個稱呼
    有些男人戀愛生活中,常常會用這3個稱呼喊自己喜歡的妹子,這就是很有情調的互動。(1)男人常常喊妹子「傻瓜」女人對男人有了感覺,談上一段感情後,會變得傻傻的,更甚至頭腦也變得更簡單了。所以,男人會帶著微笑,喊你一生「傻瓜」。這其實是很愛你的明顯,才會因為你的笨手笨腳,有著曖昧的小稱呼,是對你的寵溺,才會如此表達心裡的感受。因為他對你滿滿你的愛,是你在聊天、吃飯透露出來的害羞的樣子,往往會因為他說的一句「傻瓜」,而讓心裡砰砰亂跳。
  • 男生會給女票備註什麼暱稱呢?第一個「寵溺」,最後一個「直男」
    男生會給女票備註什麼暱稱呢?第一個「寵溺」,最後一個「直男」情侶之間幾乎都會給對方備註一個暱稱,但是你知道大部分男生會備註什麼嗎?第一種傻瓜,如果男朋友給你備註的是傻瓜,那麼你的男朋友是一個大直男,但是在他心裡你的地位對他很重要,他是真的愛你,他給你備註的傻瓜不是對你的罵,而是對你的「寵溺」,是想把你摟到懷裡的感覺。
  • VRChat老外飆中文大火 社交會是VR的未來嗎?
    而在前段時間,VRChat宣布完成了1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並表示將繼續擴展及優化其沉浸式社交平臺。對於不少現代人來說,VR社交就是他們的9又3/4站臺,只要帶上VR設備,就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進入不一樣的世界,變成不一樣的自己。現實生活中缺少的社交經歷,在VR裡都可以得到實現,和朋友一起在海底打保齡球,又或者在月球上舉行一場盛大的Party,「共享」與「沉浸」賦予了VR社交無比的魅力。 成熟的VR社交還有多遠?
  • 王一博化身奶精,在線撒嬌賣萌,天天兄弟有求必應的寵溺
    王一博不要在裝酷蓋了,請收斂起你高冷的面具,這個面具真的只適合用給外形來表演!為何這麼說呢?可是作為天天兄弟們,王一博仍舊是他們喜愛寵溺的兄弟,如今更多了一份心疼寶寶的節奏,可能在兄弟面前的王一博會更放鬆更自在一些,更釋放出來真實的一面!
  • 男人寵溺老婆的幾種行為,來看一看你老公是不是寵你上天了?
    是不是聽起來特別幸福,特別寵溺!其實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夫君對自己寵愛有加,生活得幸福快樂。都說老婆如水,好老婆有好夫君寵出來的,自然溫柔似水。遇上不寵女人的男人,那還用說,女人就是個「槓精」水泥。飯前,一起廚房忙忙碌碌,就算自己煮得不好吃,他看到自己女人擠眉弄眼的嫌棄樣,眼裡也滿是寵溺。飯後,主動給女人打下手,哪怕是擦個桌子,掃個地,都是在用行動說明,他是真的心疼你。5. 生病時用心的照顧你有一種愛叫,多喝白開水。
  • 管教小孩和寵溺小孩那些事
    很多老年人不懂得用正確的方法管教小孩,以前的父母管教小孩都是用打罵的方法,現在的父母,爺爺奶奶害怕打罵的管教方式會傷害孩子,心疼小孩,所以就用溺愛的方式寵著小孩。不就把小孩給害了嘛,不就白生了嗎?心疼的不得了,所以就一味的寵溺。可卻沒有想過寵小孩一樣會把小孩給害了,把小孩寵的無法無天更不值到,時候不也一樣白生了嗎?
  • Facebook素材你真的會「用」嗎?
    Facebook是一個外國社交網站,也是一款聊天軟體,起初用戶使用Facebook的初衷是社交,不是利用它購物。
  •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會走向極端化。或者是說,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取中間的平衡方式,而是偏離到某一方。就像是寵溺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任由孩子揮霍,就是在愛他們?這是一種極端方式。而另外一種,寵溺的反面,就是打擊了。
  • 張杰寵溺介紹謝娜,陳小春:一定要讚美嗎?張杰說17個字圓場
    張杰寵溺介紹謝娜,陳小春:一定要讚美嗎?陶晶瑩首先問陳小春會怎麼形容自己的老婆,陳小春斟酌半天不知道怎麼開口,這讓陶晶瑩忍不住的調侃道:結了婚的男人講話都比較謹慎!這句話讓陳小春很是不好意思,不過讓他很大膽的說出了心中早就想好的形容詞,沒想到在他口中的形容詞就是實力吐槽:又八卦、有八婆、又話癆!之後還補一刀:她本來就是這樣的!
  • 又一姐弟戀的韓劇將播,李鍾碩開場就帶女主逃婚,眼神真的很寵溺
    (又一姐弟戀的韓劇將播,李鍾碩開場就帶女主逃婚,眼神真的很寵溺)這部韓劇也是李鍾碩入伍前的最後一部作品了,粉絲們的期待值也是爆表,而且在這部劇中,李鍾碩還和自己最希望合作的女神在一起合作,所以兩人在劇中的表現也是很有看點的。而這部劇主要是以出版社做為舞臺,講述出版行業工作人員們的故事。
  • 11歲裴佳欣洗頭,爸爸的做法盡顯寵溺,看到媽媽:真是親生的?
    看到爸爸給裴佳欣洗頭時的樣子,網友們都覺得不愧是爸爸的小情人看起來也太寵溺了吧。爸爸給裴佳欣洗頭的時候,讓裴佳欣躺在了自己的懷中,儘管是在家裡洗頭也能享受到躺著的服務,爸爸揉搓著裴佳欣的頭髮十分輕柔,盡顯寵溺,裴佳欣和爸爸一起互動時也笑得非常開心。
  • 她是吳磊的青梅竹馬,楊洋對她百般照顧滿臉寵溺,她是有多招人喜愛?
    這個小女孩在娛樂圈的人緣還是很不錯的,除了和吳磊關係好以外,楊洋也將她當成親妹妹,一起參加節目的時候也是百般照顧,滿臉寵溺的樣子真的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