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家長,不得不承認,孩子的逆反行為裡映射出家長對孩子的態度

2020-09-05 文茵媽媽

文 | 文茵媽媽


輕點右上角,歡迎關注 ,有趣的育兒事,我們一起聊。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變化,會有屬於自己的性格特點。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同於家長的思維,於是,孩子和父母便會產生一系列的意見不一致的情況。

當父母埋怨孩子脾氣越來越犟,不僅總是不聽話,還老喜歡和大人對著幹時,孩子可能也正埋怨著父母:大人總是管得太寬,什麼都要插一腳,真是討厭!因為孩子和父母意見不一致,難免不會心生嫌隙,口吐抱怨之言,從而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我就要穿拖鞋出去!」孩子固執的表象下藏著自我主見的成長

「我就要穿拖鞋出去……」5歲的小宇歇斯底裡的對媽媽吼到。

媽媽露出無奈的表情,依然充滿耐心地說「小宇,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路上會有很多積水,穿拖鞋出去可能會影響你走路的……」

不等媽媽說完,小宇急切地說到:「我就要穿拖鞋,爺爺都經常穿拖鞋出去,我沒這樣穿過,我就想穿拖鞋出去。」

看著氣急敗壞的兒子和壓抑著脾氣的老婆,一旁的小宇爸爸對小宇說道:「小宇,你是一個講道理的小小男子漢,雖然爸爸媽媽不希望你穿拖鞋出去,不過,如果你確定要這麼做,我們也會尊重你的。

就這樣,小宇穿著拖鞋跟著爸爸媽媽出門買菜去了。因為下了整夜的雨,路上還有很多來不及排走的雨水。小宇興奮地在一個一個水坑之間穿梭跳躍,爸爸媽媽則一臉平靜地看著小宇。

一直到回家之前,開心都寫在了小宇的臉上。直到回到家換鞋時,看著腳上的泥土和腳背上因為奔跑而被拖鞋勒出的紅印時,小宇不禁眉頭一皺,發出一聲感嘆:「穿拖鞋出去,好像是不太好,不可以自由的奔跑,以後我再也不要穿拖鞋出去了。」

小宇爸爸的做法是聰明的,當孩子表現出態度強硬,舉止粗暴等一系列逆反行為時,家長切不可以強硬的態度對待孩子,因為那樣,只會讓事態變得更糟糕罷了。

當孩子表現出逆反心理時,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逆反的程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1.尊重孩子,不輕易否定孩子

當孩子表現出逆反行為時,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成長,此時的他們總是希望和大人有著平等的地位,對大人的要求也不再是言聽計從,而會有選擇地去接受。

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需要大人的尊重,他們會享受尊重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有主見。同時,父母也要注意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拋卻強制式和命令式的口吻,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商量,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2.冷靜處理,避免和孩子針鋒相對

孩子的臉如同六月的天,說的就是孩子的情緒變化之快。這是因為孩子小,還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對父母的管教不服時,情緒可能會過於激動,也可能會對父母發脾氣,甚至會口不擇言說一些傷害父母的話或者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這時,父母切忌不可跟著孩子一起急,事件本身可以緩一緩,想辦法控制住孩子的情緒更重要。讓孩子玩一會兒,或者讓他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待到孩子不再生氣的時候,再和孩子一起,心平氣和講道理。這個時候,孩子是不會拒絕你的。

3.你的孩子,需要你的理解

理解你的孩子和照料好孩子同樣重要,孩子明亮的眼裡渴望著大人的理解。孩子的想法可能是天馬行空的,也可能是稀奇古怪的。不論是哪一種想法,對孩子來說都需要一個傾聽者,父母則是孩子最期待的那個傾聽者。父母的理解和鼓勵對孩子來說彌足珍貴。

當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後,父母可以對孩子的一些不正確的想法進行引導修正。可以明確地指出孩子不對的點在哪裡,是父母不能同意和接受的。讓孩子真切的體會到父母的理解,對於那些父母提出來的不正確的想法,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和改正。

總結:

孩子是敏感的,孩子能從父母的態度裡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程度。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態度和藹可親,能夠設身處地地為自己著想,孩子又怎麼會以逆反回報父母呢?

今日討論:你的孩子喜歡和你對著幹嗎?

歡迎關注 ,喜歡記得點讚+轉發哦。育兒那些趣事,我們一起聊

相關焦點

  • 對孩子不滿時,請記住:家長的語言態度與情緒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愉悅,對孩子總能給予積極的肯定,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好孩子,他們的價值感與自信就產生了。而如果家長常常對孩子表示憤怒、不滿、否定與打擊,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孩子,是一個沒有價值感的人。他不僅討厭自己,同時也會討厭這個世界的一切。
  •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建議家長們調整對孩子的態度
    其實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每個家長的脾氣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在後期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於不同的教育方式怎麼對孩子好,我們也是在不進行不同的探索。適合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也是最適合自己的。關於教育方式的選擇,需要家長們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指點和判斷。您可以根據平時的教育方式去觀察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可以通過孩子的平時的日常行為或者表現進行判斷和分辨。
  •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是家長的映射,要以身作則
    只要父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在處理一些問題或者表達情緒的時候,父母往往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孩子很多的行為都是受到父母影響而產生的,孩子在家裡度過的時光其實就是在為他們以後的人生定基調。家庭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基調家是孩子們夢的發源地,也是孩子最安全的港灣。
  •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逆反和作對?
    拿家長們最頭疼的玩手機來說,各種各樣的精彩遊戲大人尚且欲罷不能,何況孩子?一旦他接觸過這個世界,並沉浸其中時,父母強制禁止,孩子想玩手機遊戲的欲望並不會停止,相反會在父母的壓制下,變得越來想玩手機,爭分奪秒地玩,廢寢忘食地玩。得不到的,總是最迷人的。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逆反和作對?
  • 父母「溺愛」孩子的行為,映射出內心對愛的渴望,卻影響孩子一生
    這種行為也是讓家長發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回憶以往還是跟小時候一大家子人的寵溺有關係,小的時候沒被家人說過,等著大點更說不得了,一說就會哭,一哭家人更不敢說,惡性循環了。現在就是孩子想怎樣就怎樣了,不願出去就在家裡好了,但是在花季的年齡,看到別的孩子都在外面玩,又擔心自己的孩子出問題。鑑於這種行為,時間長了還真是讓人擔心。但是回到根源,誰讓以前「溺愛」孩子呢?
  • 孩子總是不聽管教,家長要杜絕暴力行為,幫助孩子及時改變態度
    很多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很難管控好自己的壞脾氣,孩子一旦犯錯,就是打罵責怪孩子。孩子內心也會受到委屈,也會感到害怕,就會感到尊嚴受到了踐踏。因此孩子也會變得逆反,不聽話、不做作業等行為就是孩子最好的反抗表現。因此,孩子不聽話也是成長途中必經的一道門檻,家長不必太驚慌。更應該根據實事做出處理,避免孩子以為不聽話發展成更嚴重的影響。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這時,兩位家長也來到了孩子身邊,看到兒子抓了別的小朋友的臉,於是小李就讓兒子道歉,可是兒子卻說是他先推的我。小李和兒子說,「推你,你也不能抓別人的臉。」在小李的呵斥下,兒子向另外一個小朋友道歉了。孩子還小,犯錯也是很正常的,而家長的態度卻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 「薛丁格的貓」效應的映射,家長對孩子的操心,其實是自找麻煩
    焦慮是不必要的中國式家長的特點,就是拼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各項才能加分、朋友圈曬娃……多不勝舉。一個家庭的中心,圍繞的就是孩子,有些家長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辦完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家長總是喜歡把自己搞的太緊張,工作家庭的壓力不堪重負。
  • 孩子總是不聽勸?家長莫把承諾當玩笑,奉行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其實,孩子很清楚家長是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不是希望在家長這邊得到什麼,只是想看到家長對孩子努力後的態度,這也是孩子對家長話語是否尊重的考量標準。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勸?而現在的家長總是喜歡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去要求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導致了孩子對家長的逆反情緒,做事不自願趣味性也不足,也就難怪孩子不聽勸阻了。
  • 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教育孩子是家長們擺在家庭第一位的重大事情,其實這件事不應該操之過急,家長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不要因為自己的一些行為而給孩子造成了不可泯滅的傷害。你知道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嗎?家長總是在誇獎別人的孩子,忽視自己的孩子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家長發生轉變,開始誇自己的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呢?一起看看這則真實的故事吧!
  • 聊聊中學生的逆反
    這種類型的逆反很讓人抓狂:談話的時候你以為談的效果很好,我說什麼她都很痛快地全部照單收下,可是事後你發現根本沒有效果,「壞事我自為之,怒罵全由爹娘」。最後,為了確保能達到自己的效果,我不得不反覆地為同一件事情跟她掰扯,說到後來,連我自己也發現自己像「大話西遊」裡的唐僧一樣嘮叨。
  • 家長喜歡嘮叨,孩子只會更逆反,恰當表達的愛,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只要是在家長聚集的地方,都會有一些家長抱怨自己家的孩子難教育、叛逆,還有很多父母找不到教育方法,認為自己的辦法沒有對孩子產生良好的教育,反而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而在這部分家長當中發現的最大問題便是習慣性嘮叨。
  • 孩子做事總磨蹭,家長該怎麼辦?
    大多家長都會發現,很多時候讓孩子做點事情,他可能會應和一聲,但就是不行動,你再說一遍,他就會再應和,第三次的時候可能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需要家長多次的督促,才可能動身。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講意味著什麼,因此,培養時間意識對磨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時間的故事,還可以在孩子的臥室裡張貼一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
  • 家長態度不當 導致單親寶寶心理偏差
    單親家長因為心理壓力而對孩子的不當態度是導致單親幼兒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單親家庭中,也有許多家長培養出許多優秀、健康的孩子。可見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父母的認知偏差是孩子心理問題的根源  單親家庭的家長,既要當媽媽,又要當爸爸,他們承受的壓力要比雙親家庭的家長大得多。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存在偏差,是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的根源。
  • 莫把抑鬱當「逆反」孩子抑鬱非小事
    另外,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不善求助、自理能力差、心理彈性能力差等,都會增加抑鬱風險。分析近年來抑鬱症患病率增高原因,大多和學習壓力大、家庭不和睦等社會現象有關。其中,家庭因素是孩子抑鬱的一個重要因素,家庭不幸福、家長對孩子關注度不夠、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切實際等,都可能導致孩子抑鬱。記者:青少年抑鬱症該如何治療?曹慶久:一種是心理治療,一種是藥物治療。
  • 莫把抑鬱當「逆反」 孩子抑鬱非小事
    青春期「逆反」和抑鬱症有哪些不同?家長應如何理解和幫助受抑鬱困擾的孩子?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病房主任、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曹慶久。記者:引起青少年抑鬱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曹慶久:抑鬱症的起因包括生物學、社會-心理因素。生物學指遺傳因素,父母有抑鬱症或情感障礙,孩子抑鬱風險會增大。
  • "媽媽,我錯了",當孩子承認錯誤時,只有傻家長才會長篇大論
    今日問題:當孩子和我們承認錯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有一句古話說的好,&34;,就是誰都會犯錯,何況說是孩子呢?犯錯並沒有什麼,但重點是他能改過,所以家長沒有必要太在意孩子這個過程,而是結果,同時最值得引起家長重視的環節便是當孩子和我們承認錯誤時,家長千萬不要緊揪著不放而開始長篇大論,這是一種愚蠢性的行為,也會大大的傷害到孩子。
  • 家長頭條:身為上班族,怎麼做好對孩子的陪伴?
    畫荻教育,培養能面向未來的好孩子。大家好,歡迎來到《家長頭條》。今天,想跟你探討的話題是:身為上班族,如何做好對孩子的陪伴?現在,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一個難題,一邊是自己職場的奮鬥,另一邊是孩子成長的陪伴。如何在這兩者做到平衡,就要看我們身為父母的智慧。01 在非工作時間,儘可能定期和孩子待在一起。
  • 家長朋友別不信,你的態度將決定著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孩子在家裡就是一個孩子,不應該寫作業。開學這幾天陸續有家長與我取得聯繫,讓我多管理孩子。當時我就告訴家長,我的要求比較嚴厲,希望你們到時候不要抱怨。家長說他們不會抱怨。雖然不知道這些話有幾分可信度,但至少讓我的壓力不會那麼大,在管理孩子時不至於縮手縮腳。雖然我不會,我不會無緣無故懲戒孩子,但是遇到孩子實在不聽話,違反班規時,難免會有打手心、罰站這樣的處罰。如果家長不支持作為老師,我是會放棄對這位孩子的管理的。
  • 懂得道歉的家長,才能給予孩子好的教育,家長要注意這幾點
    雖然她知道了真正的原因,但是因為何女士的性格比較倔強,並沒有選擇對孩子進行道歉,反而就像是平常一般與孩子進行溝通。但是很明顯的就可以察覺到,孩子對待何女士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以前何女士回到家孩子是非常開心的,可是最近何女士回到家,孩子反而愛搭不理,有的時候還會避免和何女士共處一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