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怎麼會「漏電」?原因很簡單!
大腦當中除了大量的膠質細胞(約佔大腦90%)之外,還有一部分是神經細胞,也就是神經元。
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觸組成,而大腦發育的真正目標,就是讓這些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完成連結,從而實現電信號(神經元間的信息傳遞以電信號的形式進行)的有效傳遞。
那麼,神經元的突觸怎樣才能連結呢?科學家們發現,足夠量的感覺刺激,便可以保證突觸的分支與連結,而大腦當中哪裡的突觸連結形成網狀組織,哪裡的腦功能就能產生或被強化。
想要達成這個目的,關鍵是「髓鞘化包裹」:
當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進行連結的時候,負責傳送電流的軸突(突觸有樹突與軸突之分,樹突負責接受信息,軸突負責傳遞信息)也會同時進行髓鞘化包裹。
什麼是髓鞘化包裹?通俗來講就是,在軸突的外緣形成絕緣體,避免電信號外漏!
很顯然,髓鞘化包裹的好,電信號的傳遞就會快速順利地進行下去,該去哪去哪,但是一旦包裹的不好,那麼,可能神經元a的電信號本來是要傳遞給神經元b的,可因為「漏電」的緣故,卻會在中途傳遞給神經元c。
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正是因為大腦網絡「漏電」,原本屬於這個網絡的感覺動作信息,一不小心傳遞到另一個網絡中去了!
為什麼有的孩子髓鞘化包裹會不好?前面已經說過,感覺刺激促進突觸的連結,突觸的連結又會帶來髓鞘化包裹,所以,如果不能持續給予孩子感覺刺激,髓鞘化包裹就無從談起。
並且,這裡所說的持續性感覺刺激,一定要是同一種刺激,因為只有同一種刺激才能促使同一個位置的突觸連結和髓鞘化包裹。
否則,一會兒是這樣的刺激,連結的是這裡的網絡,一會兒是那樣的刺激,連結的又是那裡的網絡,哪裡都是半途而廢,哪裡都沒有連結成功,更別說髓鞘化包裹了。
很多家長或許不知道怎麼促進孩子大腦的「髓鞘化包裹」,但會常常在不經意間破壞孩子髓鞘化過程的進行。
例如:
為了哄孩子吃飯,讓孩子邊玩玩具/邊看電視,邊餵飯;
孩子在專注地搭積木時,家長一會兒餵孩子喝水,一會兒給孩子抹汗,一會兒又把東西挪了個位置:「坐到這裡來,這裡舒服!」
孩子認真寫作業時,家長在旁過度幹涉:「這個字寫歪了,快擦掉重新寫整齊;你那個本子都被你胳膊壓折了,手快挪一挪!」
家長這種所謂的「幫忙」幹擾了孩子髓鞘化過程的進行,髓鞘化包裹的過程不斷的被迫中斷,長期下去就形成了慣性斷電或漏電,也就是「髓鞘化不良」。
髓鞘化不良會讓孩子無法專心,一點聲響也會東張西望,嚴重的孩子內在會自我幹擾,即使沒有外在幹擾,也很容易發呆走神。
我們需要保護孩子的大腦髓鞘化過程,在孩子玩耍的時候不要過度的打擾、催促和指導,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讓孩子探索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在給予一定支援即可。
那麼家長一定想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給到孩子特定的訓練,促進髓鞘化包裹,增進突觸和神經網絡的連結呢?
神經髓鞘化,通常是在孩子6歲左右,大腦發育出現的一個顯著變化,良好的神經髓鞘包裹,能夠讓大腦處理的信息更多、速度加快。
競思通過進口的專業腦電儀器幫助孩子進行大腦多點位訓練,幫助孩子提升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
孩子通過參與腦電任務,得到有技巧的引導和訓練,不斷活躍與注意力、記憶力、情緒管理等相關的神經網絡,強化原有的連接點並創造新的連接點。
這樣一來,孩子的神經元網絡連結會越來越緊密,專注高效用腦的神經通路會越來越強大,神經髓鞘化發育也能在有規律的刺激和持續性訓練下,快速發展。
下面就來看看學員在競思獲得的成長吧:
學員涵涵,今年7歲上小學一年級,是個思維敏捷,反應力很快的孩子,學習東西速度也很快。
剛來競思時媽媽反饋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很多,平時學習也比較粗心大意,為此經常犯小錯誤。
孩子平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人際交往和規則意識方面意識比較薄弱,經常與同學起衝突,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同學關係。
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訓練方案,肖老師帶孩子做了專業的注意力測評,對孩子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了解,並和家長進行了詳細的溝通。
為了能讓涵涵得到更好的成長,在進行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外,輔助訓練中肖老師主要通過規則意識引導改善孩子行為,提升孩子自控能力;採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去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在訓練的過程中教給孩子正確的與人相處方式和技巧;通過專業的行為訓練幫助孩子全方位提升。
通過不到一個月的訓練,媽媽反映孩子學習上細心了很多,會主動查漏補缺,正確率也有所提高,孩子的行為規則意識增強,上課遵守課堂規則,小動作減少。
參與集體活動也都懂得分享,期間和同學相處融洽,沒有發生衝突,情緒比較穩定。
媽媽對孩子的訓練效果表示非常滿意,希望能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孩子在競思能得到更大的進步與提升。
有的家長會說:「我也不是故意要幹涉孩子學習和做事的,可每次看到他磨磨嘰嘰,這也做不好哪也搞不對,就忍不住插手了.」
我們要知道,主動構建型任務比消極型任務更能讓人保持注意力,也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競思的專業心理認知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更科學的掌握學習方法,合理規劃安排任務,告別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學習,充分利用時間,做好自我管理。
比如有的孩子不會分配作業任務,隨手抽到什麼就寫什麼,寫了幾題後覺得「英語好難啊,我先做數學吧,比較擅長」,然後就換一樣,寫了一會兒又發現「老師說8點前讓我們把作文發到群裡,我得趕緊先寫語文!」
如果總是重複這樣毫無時間管理和有序規劃的行為,孩子很難掌握高效學習的狀態。
通過心理認知訓練, 競思老師會給孩子一個良性指導,讓孩子慢慢摸索怎麼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怎麼交替學習穿插學習,如何運用一些輔助工具或技巧(如計劃表、思維導圖、學習筆記等)。
這麼一來可以改變常規學習模式,更有利於孩子將新舊知識整合成完備的知識體系,學習生活更流暢更有序,孩子舉一反三、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就更強!
如果大家想要確切了解孩子的問題,以及對應的專業訓練方法,在文章下或後臺留言,專家老師免費為您提供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