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越來越多 專家:一日三餐正常飲食

2020-12-20 中國網河南頻道

「小胖墩」越來越多 專家:一日三餐正常飲食

2019-09-27 10:40:29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梁超儀

| 字號:

A+

A-

「小胖墩」越來越多 科學減肥學起來

正確的減肥方式應該是一日三餐正常飲食,在食物結構上作一定的調整

多吃少動易致肥胖。(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喬軍偉,圖文無關)

如今人們的飲食越來越豐富,生活越來越便利,一些人士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肥胖」大軍中的一員。數據顯示,我國有近9000萬肥胖人口。對於臨床專家來說,真正的肥胖是一種疾病,需要科學地認識和正確地處理。日前,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大講堂微課」邀請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肥胖代謝外科副主任楊景哥進行授課,詳解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地「管住嘴邁開腿」。

「小胖墩」易引發

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為什麼近年來超重、肥胖的人士越來越多?楊景哥介紹,對於排除內分泌疾病,無服用藥物導致肥胖的單純性肥胖人士來說,主要原因是飲食能量攝入過多而體能活動消耗過少,這兩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人們攝入的食物熱量是30年前的2~3倍,得到食物更加容易,另一方面隨著汽車、電梯、居家電器等的普及,人體日常熱量消耗減少,攝入過多的熱量很容易通過脂肪的方式儲存在體內。

「很多中年人在發福的時候笑稱是『壓力肥』,認為很正常,其實把肥胖原因歸因於工作壓力大、代謝減慢是片面的。」楊景哥表示,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激素環境發生改變,體內脂肪合成會有輕微增加,這時候如果中年人士仍然堅持多吃少動的方式,離超重、肥胖就不遠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成年人,兒童的肥胖問題也越來越常見。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學業壓力大,在食物後勤保障上供應充足,把孩子「餵」成了小胖墩。201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國內9~17歲的青少年肥胖率為12%,比例比成年人要高,由於青少年還在生長發育階段,器官的功能水平更為脆弱,肥胖狀態下身體內的細胞因子、脂肪因子受影響,不但容易有身高增長不良問題,還容易出現重要臟器發育不良,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疾病在肥胖孩子中變得越來越常見。

每日飲食

不要盲目摒棄脂肪

「我開始減肥了,一日三餐變成兩餐,堅持下來就可以了吧?」「我每天都不吃肉只吃蔬菜,立志一個月減五斤」……針對粉絲的提問,楊景哥表示,「管住嘴邁開腿」是有效的減肥良方,但是很多人在執行時並沒有正確理解,因此在減肥路上走了不少彎路。例如一日正餐數量減少時,有的人在其他時間段吃零食或者水果,不知不覺就吃了不少食物;有的人只吃蔬果卻沒有攝入提供身體器官運行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這樣的減肥不但沒有效果而且危害健康。

專家介紹,正確的減肥方式應該是一日三餐正常飲食,在食物結構上可以作一定的調整,如果把一餐分為5份,五分之一應是碳水化合物,這是維持生存也是維持器官運作的重要元素,有五分之一是肉類,剩下五分之二或者五分之三是蔬菜。只有堅持合理膳食,一日三餐之外不要隨便加餐,才是正確做到「管住嘴」。

值得注意的是,用餐時間和用餐速度也是很重要的。楊景哥提醒,英國一項對比組的研究發現,在白天活動時間內,越早進食消耗人體能量越多,因此早餐一定要吃,晚餐吃飯時間不要放到太晚,否則進食過程中消耗能量很低,更容易導致能量過剩儲存脂肪。

「邁開腿」過程中,BMI正常的人平時可以堅持適量的有氧運動,一周三次,每次超過40分鐘。對於超重、BMI確診為肥胖的人士,挑選運動要結合自身情況,身體過重會增加對關節的壓力和負擔,可以選擇遊泳的方式,減少爬山等運動。如果是超肥胖人士,不建議通過運動方式減肥,應去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

減重手術

應評估個人條件

楊景哥介紹,一定要正確理解減肥這個概念,日常社交場合中常說的減肥是出於對身材要求的審美需要,而醫學上的減肥,常常是對應於已經患有肥胖這種疾病的人士,以BMI診斷為例,BMI超過28屬於肥胖症。2016年美國內分泌醫師學會(AACE)列出了16種肥胖相關併發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壓、多囊卵巢症候群、女性不育、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抑鬱等,「肥胖與這些疾病息息相關,因此對於肥胖人士來說,減肥是應該的」。

專家介紹,肥胖可以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此不要忽視。除了單純性肥胖,導致肥胖還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等原因,通過專業診斷才能對症下藥,及時排查身體隱患。對於一些疾病導致的肥胖,通過飲食運動方式調節不一定有效,而對於超級肥胖的患者,這樣的減肥也非常困難,這時候可以求助減重科專科醫生,評估適合個體的減重治療手段。

從2000年國內實施第一臺減重手術,如今減重手術數量逐漸增加,這種方式成為減肥的其中一種方式,究竟哪些人適合做,哪些人不適合通過手術減重呢?楊景哥表示,減重手術有嚴格的手術指徵,對於BMI≥32的肥胖患者,以及BMI在27.5~32之間同時合併兩種以上代謝性疾病的肥胖患者,可以考慮減重手術。

小貼士:

怎麼簡易測算是否肥胖?

1.身體質量指數(BMI),BMI小於18.5為體重過低,18.5~23.9為正常範圍,大於等於24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

2.體脂率,可以在醫院通過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進行,也可以通過公式在家測算大概的體脂率,男性體脂率大於25%為肥胖,女性體脂率大於30%為肥胖。

3.第三種方法是腰圍及腰臂比,如果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為肥胖,這種方法多用於腹型肥胖人士,我國這類肥胖類型比較常見。(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

責任編輯:程雪

相關焦點

  • 學校「小胖墩」越來越多 一日三餐愁壞家長
    班級裡的「小胖墩」越來越多「到了小學高年級段,班裡『胖墩』越來越多,今年上半年疫情後,班裡好幾個孩子一下子胖了起來。」新學期開始,市區某學校四年級班主任王老師感嘆,一個暑假過後感覺有幾個孩子又胖了一圈,十來歲的孩子,體重已經快趕上成年人。王老師班裡共有50多名學生,體形偏胖的多是男生,有四五個人,女生較少,也就一兩個,其中最胖的男生體重接近60公斤。
  • 為什麼「小胖墩」越來越多
    然而,我們也會發現我們的周圍「小胖墩」越來越多。這與哪些原因有關呢?遺傳因素父母都屬於肥胖,子女中有70%~80%就會產生肥胖;父母之一有肥胖特別是母親肥胖的,子女中有40%會產生肥胖;而父母都不肥胖的,子女中僅有7%會產生肥胖。
  • 「小胖墩」越來越多,到底是哪裡吃錯了?
    目前,10個孩子中,有1至2個小胖墩。肥胖的原因兒童肥胖緣於三餐不科學,即營養過剩而又不均衡,此外,不爬樓梯乘電梯、不外出娛樂在家玩電遊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肥胖增多的原因。 (2)受父母和家庭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受家人影響的比例高達76%,其中父母影響佔到60%,兄弟姐妹佔到16%。
  • 一日三餐怎麼吃才健康?專家:謹記8大飲食建議
    如今,對於許多人而言,吃變得更簡單了,吃多吃少和吃什麼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因此,「飲食結構合理」和「營養均衡」方面被很多人忽視,殊不知飲食上的營養與否與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一日三餐怎麼吃才能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的建議。低鹽低脂飲食是適合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肝膽疾病患者的一種治療膳食。
  • 8斤多的寶寶不一定是小胖墩,還可能是「大長腿」:贏在了起跑線
    8斤多的寶寶不一定是小胖墩,還可能是「大長腿」他看起來並不是小胖墩,但身高腿長。寶寶正面躺在秤上,頭頂已經枕到秤盤一端的頂端,但仍足足有半截多的小腿伸出秤盤另一端懸空,比正常嬰兒長出一截,可以說是剛出生,就有一雙無處安放的「大長腿」了。
  • 寶寶成為小胖墩,根源在飲食,11~12個寶寶怎樣吃才能營養不過剩
    現在每家每戶都是一個孩子,父母、老人就會擔心孩子營養不良,不斷地給孩子吃,這樣就會把孩子的胃給撐大,只能在小胖墩的路上越走越遠,就像王靈的女兒一樣。醫學專家指出,一旦出現營養問題,肯定是吃飯出現問題。父母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寶寶膳食是否科學合理、搭配是否正確。
  • 「生酮飲食」可減肥?專家:治標不治本
    原標題:「生酮飲食」可減肥? 專家:治標不治本   近日,國際肥胖與代謝病外科聯盟亞太區年會在廣州舉行。國際肥胖和代謝病外科聯盟主席 Almino cardoso ramos教授指出,人們對於減肥熱衷各種飲食方法,實際上肥胖是一種疾病,單一飲食方法即使短期瘦下來,恢復正常飲食後還是會反彈,應謹慎對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院副院長王存川教授提醒,除了成年人要注重減肥,現在兒童肥胖也越來越常見,家長應做好監護工作,讓孩子們遠離電子產品和垃圾食品,莫讓「小胖墩」越來越多。
  • 「小胖墩」和「豆芽菜」,都不算健康的「好寶寶」
    人家的孩子胖乎乎的, 多可愛。」小胖墩的家長也是滿腹苦水:「孩子胖,可不結實,身體總鬧毛病,而且胖也妨礙運動,長大後還不好看。」其實,不管是「小胖墩」,還是「豆芽菜」,都是孩子脾胃不好引起的。胖孩子和瘦孩子都不健康 瘦弱的孩子,人們常用「豆芽菜」的樣子來形容,這種孩子一般都脾胃虛弱。
  • 避免養成小胖墩 多國專家來支招
    而許多專家認為,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兒童營養過剩的情況下,如何避免小胖墩的出現,或許應該是家長和社會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如何讓孩子吃好、吃得高興一直是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而許多專家認為,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兒童營養過剩的情況下,如何避免小胖墩的出現,或許應該是家長和社會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 重慶中小學生健康監測出爐:8成有扁平足 小胖墩太多
    昨日上午10點,來自北京體育學院的專家公開發布近期對重慶2000名中小學生健康監測調查白皮書,調查結果會讓很多父母瞠目結舌:受測學生8成有扁平足,小胖墩太多了。     據了解,該調查是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質評價與運動機能監控重點實驗室、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騰訊大渝網、少年先鋒報聯合發起的「重慶市青少年首次健康體質大調查」。
  • 「生酮飲食」可減肥? 專家:治標不治本
    國際肥胖和代謝病外科聯盟主席 Almino cardoso ramos教授指出,人們對於減肥熱衷各種飲食方法,實際上肥胖是一種疾病,單一飲食方法即使短期瘦下來,恢復正常飲食後還是會反彈,應謹慎對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院副院長王存川教授提醒,除了成年人要注重減肥,現在兒童肥胖也越來越常見,家長應做好監護工作,讓孩子們遠離電子產品和垃圾食品,莫讓「小胖墩」越來越多。
  • 健康公開課|小胖墩兒的減肥大計
    健康公開課|小胖墩兒的減肥大計 2020-12-13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學齡前幼兒3大健康問題:"小胖墩"10個幼兒有1個(圖)
    深圳市婦幼保健醫院近兩年對深圳市學齡前兒童所做的健康體檢調查統計顯示,肥胖、貧血和心理行為問題是深圳市學齡前幼兒三大主要健康問題,近10個幼兒就有1個「小胖墩」,且幼兒肥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而孩子存在發育、心理行為問題也會對家長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需引起各方重視。
  • 小胖墩兒餵養的5個建議,新手爸媽必看
    周圍的小胖墩兒越來越多,而胖寶寶的媽媽們也許還不知道該如何科學合理地餵養自己的寶寶。別急,這裡有最實用的小胖墩兒餵養建議。文┃周敏(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北京大學婦兒保健中心) 採寫┃嚴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會發現身邊的小胖墩兒越來越多了!
  • 一日三餐清淡飲食食譜
    核心提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再加上大多數人沒有良好的飲食,長期暴飲暴食,最終的結果是導致身體肥胖,或者說本身有些人身體屬於易胖體質,經常形容自己屬於那種喝涼水也會長肉的人,那麼這個時候就更要學會如何管理身材如何,管理一日三餐才能保證脂肪不再囤積。了解一日三餐清淡飲食食譜,有利於幫助胖的人更好的管理身材。
  • 小胖墩夏日減肥什麼運動最合適?浙大兒院專家送上秘籍
    受疫情影響,從3月份開始,浙大兒院內分泌科就接診了許多長胖了的小朋友,有胖了5、6公斤的,也有胖了10公斤的,越來越多的小胖墩們需要開始減肥。有家長會問:小孩子胖嘟嘟的不是挺可愛的嘛,況且還在長身體,為啥要減肥?現有研究數據表明,10%-20%的肥胖嬰兒將成為肥胖兒童,40%的肥胖兒童將成為肥胖青少年,75%-80%的肥胖青少年將成為肥胖成人。
  • 高考前飲食提醒:一日三餐這樣吃最科學
    「孩子天天用腦這麼多,一日三餐怎麼安排最合理?」「要不要給孩子買點補腦的保健品?」隨著中高考(論壇)的來臨,孩子在考前怎麼吃最營養最科學成了很多家長最關心的話題。對此,鄭州市中醫院營養科主任,鄭州元康職業培訓學校營養專家薛玉珠指出,臨考階段,孩子的飲食不宜變化太大,一日三餐只要孩子不挑食、不厭食,注意營養搭配就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  宜一日三餐這樣吃最科學
  • 一日三餐怎麼吃出健康?八大飲食建議請收好
    也許對於許多人而言吃多吃少和吃什麼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因此「飲食結構合理」和「營養均衡」方面常常被很多人忽視那麼一日三餐怎麼吃才能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呢?我們再一起來看看專家的建議⭐ 控制總能量,維持理想體重,超過正常標準體重者逐漸減重。結合每個人的身高、體重、體力活動情況確定合適的飲食量。40歲以上者尤應預防發胖。正常體重的簡單計算法為:BMI=kg(體重)/㎡(身高的平方) ,一般以19~24為正常範圍,大於25超重,大於28肥胖。
  • 小胖墩兒與豆芽菜家長煩惱各不同,問題的根源居然是同一個原因
    人家的孩子胖乎乎的,多可愛。」小胖墩的家長也是滿腹苦水:孩子胖, 可不結實,身體總有毛病,而且胖也妨礙運動,長大後還不好看。其實,不管是「小胖墩」,還是「豆芽菜」,都是孩子脾胃不好引起的。至於小胖墩,大家可能覺得這種孩子能吃,為何還脾胃虛弱呢?因為僅是能吃不行,還要看他吃進去能不能消化。脾胃虛弱,吃得多但不能消化,就會變成虛胖。
  • 一日三餐怎麼吃出健康?八大飲食建議來了
    如今,對於許多人而言,吃變得更簡單了,吃多吃少和吃什麼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因此,「飲食結構合理」和「營養均衡」方面被很多人忽視,殊不知飲食上的營養與否與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一日三餐怎麼吃才能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的建議。低鹽低脂飲食是適合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肝膽疾病患者的一種治療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