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越來越多 專家:一日三餐正常飲食
2019-09-27 10:40:29
|
| 字號:
A+|
A-「小胖墩」越來越多 科學減肥學起來
正確的減肥方式應該是一日三餐正常飲食,在食物結構上作一定的調整
多吃少動易致肥胖。(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喬軍偉,圖文無關)
如今人們的飲食越來越豐富,生活越來越便利,一些人士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肥胖」大軍中的一員。數據顯示,我國有近9000萬肥胖人口。對於臨床專家來說,真正的肥胖是一種疾病,需要科學地認識和正確地處理。日前,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大講堂微課」邀請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肥胖代謝外科副主任楊景哥進行授課,詳解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地「管住嘴邁開腿」。
「小胖墩」易引發
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為什麼近年來超重、肥胖的人士越來越多?楊景哥介紹,對於排除內分泌疾病,無服用藥物導致肥胖的單純性肥胖人士來說,主要原因是飲食能量攝入過多而體能活動消耗過少,這兩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人們攝入的食物熱量是30年前的2~3倍,得到食物更加容易,另一方面隨著汽車、電梯、居家電器等的普及,人體日常熱量消耗減少,攝入過多的熱量很容易通過脂肪的方式儲存在體內。
「很多中年人在發福的時候笑稱是『壓力肥』,認為很正常,其實把肥胖原因歸因於工作壓力大、代謝減慢是片面的。」楊景哥表示,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激素環境發生改變,體內脂肪合成會有輕微增加,這時候如果中年人士仍然堅持多吃少動的方式,離超重、肥胖就不遠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成年人,兒童的肥胖問題也越來越常見。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學業壓力大,在食物後勤保障上供應充足,把孩子「餵」成了小胖墩。201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國內9~17歲的青少年肥胖率為12%,比例比成年人要高,由於青少年還在生長發育階段,器官的功能水平更為脆弱,肥胖狀態下身體內的細胞因子、脂肪因子受影響,不但容易有身高增長不良問題,還容易出現重要臟器發育不良,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疾病在肥胖孩子中變得越來越常見。
每日飲食
不要盲目摒棄脂肪
「我開始減肥了,一日三餐變成兩餐,堅持下來就可以了吧?」「我每天都不吃肉只吃蔬菜,立志一個月減五斤」……針對粉絲的提問,楊景哥表示,「管住嘴邁開腿」是有效的減肥良方,但是很多人在執行時並沒有正確理解,因此在減肥路上走了不少彎路。例如一日正餐數量減少時,有的人在其他時間段吃零食或者水果,不知不覺就吃了不少食物;有的人只吃蔬果卻沒有攝入提供身體器官運行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這樣的減肥不但沒有效果而且危害健康。
專家介紹,正確的減肥方式應該是一日三餐正常飲食,在食物結構上可以作一定的調整,如果把一餐分為5份,五分之一應是碳水化合物,這是維持生存也是維持器官運作的重要元素,有五分之一是肉類,剩下五分之二或者五分之三是蔬菜。只有堅持合理膳食,一日三餐之外不要隨便加餐,才是正確做到「管住嘴」。
值得注意的是,用餐時間和用餐速度也是很重要的。楊景哥提醒,英國一項對比組的研究發現,在白天活動時間內,越早進食消耗人體能量越多,因此早餐一定要吃,晚餐吃飯時間不要放到太晚,否則進食過程中消耗能量很低,更容易導致能量過剩儲存脂肪。
「邁開腿」過程中,BMI正常的人平時可以堅持適量的有氧運動,一周三次,每次超過40分鐘。對於超重、BMI確診為肥胖的人士,挑選運動要結合自身情況,身體過重會增加對關節的壓力和負擔,可以選擇遊泳的方式,減少爬山等運動。如果是超肥胖人士,不建議通過運動方式減肥,應去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
減重手術
應評估個人條件
楊景哥介紹,一定要正確理解減肥這個概念,日常社交場合中常說的減肥是出於對身材要求的審美需要,而醫學上的減肥,常常是對應於已經患有肥胖這種疾病的人士,以BMI診斷為例,BMI超過28屬於肥胖症。2016年美國內分泌醫師學會(AACE)列出了16種肥胖相關併發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壓、多囊卵巢症候群、女性不育、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抑鬱等,「肥胖與這些疾病息息相關,因此對於肥胖人士來說,減肥是應該的」。
專家介紹,肥胖可以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此不要忽視。除了單純性肥胖,導致肥胖還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等原因,通過專業診斷才能對症下藥,及時排查身體隱患。對於一些疾病導致的肥胖,通過飲食運動方式調節不一定有效,而對於超級肥胖的患者,這樣的減肥也非常困難,這時候可以求助減重科專科醫生,評估適合個體的減重治療手段。
從2000年國內實施第一臺減重手術,如今減重手術數量逐漸增加,這種方式成為減肥的其中一種方式,究竟哪些人適合做,哪些人不適合通過手術減重呢?楊景哥表示,減重手術有嚴格的手術指徵,對於BMI≥32的肥胖患者,以及BMI在27.5~32之間同時合併兩種以上代謝性疾病的肥胖患者,可以考慮減重手術。
小貼士:
怎麼簡易測算是否肥胖?
1.身體質量指數(BMI),BMI小於18.5為體重過低,18.5~23.9為正常範圍,大於等於24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
2.體脂率,可以在醫院通過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進行,也可以通過公式在家測算大概的體脂率,男性體脂率大於25%為肥胖,女性體脂率大於30%為肥胖。
3.第三種方法是腰圍及腰臂比,如果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為肥胖,這種方法多用於腹型肥胖人士,我國這類肥胖類型比較常見。(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