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字太衝,今山東淄博人,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他出身寒微,長相醜陋,年少時又笨得出奇。學習書法,字寫得歪歪扭扭;學習操琴,彈奏不出一個完整的曲子。父親對他失去了信心,一次,對一位來訪的朋友說:「這孩子天性遲愚,跟我小時候簡直無法相比。」
左思知道自己腦子笨,決心多下功夫學習。他一面留心辭章,虛心向名家學習,一面堅持寫作,後來,整整花費一年時間寫了一篇《齊都賦》。賦兼有詩歌和散文的性質,講究文採、辭藻和韻節。長篇的賦氣勢宏大、鋪排華麗,寫好很難。左思的妹妹被送入宮廷以後,左思舉家遷居洛陽。當時,三國已滅,左思決心寫一篇關於蜀都成都、吳都建鄴、魏都鄴城的賦,名叫《三都賦》。
三國的都城被廢棄後原貌已不可見。左思就廣泛閱讀前人的有關著述,走訪故老,進行調查、考證。齊王司馬同曾任命他為記室督,被斷然拒絕。為完成《三都賦》創造條件,左思又請求做朝廷的秘書郎,以便擴大和豐富自己的見聞。正在左思醞釀寫《三都賦》的時候,一位才華橫溢、文章冠世的江南名士陸機來到洛陽。
他想寫篇都城賦來誇示自己淵博的才識。當聽說左思已經準備寫《三都賦》時,不禁拍手大笑,提筆將這件事寫信告訴弟弟陸雲,準備把左思寫出來的文章作為下酒的笑料。左思聽到這些冷嘲熱諷的話,既不氣餒,也不反擊,而是愈加刻苦學習,發憤努力。他廣泛地收集資料,凡準備寫人賦中的山川、城郭等地名,都一一對照地圖查考。凡要提到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名稱,也都同地方志一一對證。
至於各地的風俗、歌謠、音樂、舞蹈等各種見聞,更是一絲不荀,言之有據。構思時往往長夜不眠,苦苦思索,反覆推敲。他的室內、廳堂、庭院,以及風所裡都備有紙筆,只要頭腦中閃出一個精彩的詞句,就隨手寫下來。十年過去了。左思終於寫成了《三都賦》。賦分為三篇。《蜀都賦》與《吳都賦》,分別稱頌蜀都與吳都的山川地貌,豐富的物產以及華麗的宮室等。
《魏都賦》則是盛讚魏都的建設、魏國的政治措施。賦中對曹操統一北方的功業多有歌頌。《三都賦》的主旨在於強調劍閣雖高,洞庭雖深,但是,單憑天險立國的都要滅亡。國家興旺的根本。在德,在政治措施。三都賦》辭採秀麗,氣象宏大。當時的文人名土眾口一詞。予以好評,有的寫序。有的作注。
陸機看到《三都賦》也深為嘆服。他知道自己無法超過左思,原準備動筆的《都城》也擱筆了。左思的文章引起洛陽紙貴,但當時的社會實行九品中正制,按等級選拔人才。出身低的人,很難被選拔出來,一般的老百姓更加沒有希望。所以當時流傳著一句俗話,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左思出身寒微,只能是仕途坎坷,不被重用。晚年,左思帶著懷才不遇的悲憤遷居冀州,過起隱居的生活。
他一邊躬耕,一邊作文,作品內容和風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附風阿世的頌歌隨時光流逝了,卻留下了許多滿懷激憤的《詠史》詩歌。左思詩作的成就和藝術特色,成為西晉一代詩歌創作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