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出生於繁榮穩定的西晉一統時期,在經濟穩定的背景下,人們追求文學藝術的熱情也十分高漲,湧現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在這麼一個才人輩出的年代,左思的一生並不如西晉的發展那般平穩順利。
左思身材矮小,樣貌醜陋,口齒笨拙,經常受到譏笑嘲諷,於是他便也不喜歡出門,終日留在家裡讀書學習。缺乏自信的左思,在學習上也沒有取得什麼成績,他先後學習書法和琴術,結果都是一無所成。天生的樣貌平凡缺陷,後天努力的付諸流水,使得他從下便遭受了父親的鄙夷,經常對外人說後悔生了這個兒子。他的父親對他十分失望,有一次竟然在左思面前,對自己的朋友說:「左思這個小子學習真的不行啊,還趕不上我小時候呢!」當時左思面帶羞愧,他看著父親對自己的鄙夷,心裡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發奮一定要出人頭地,讓父親刮目相看。時光飛逝,左思一天天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寫作遣詞造句運用自如。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齊都賦》的寫作,充分向父親及世人證明了自己在文學方面的才華。
不久,左思便迎來了自己人生轉變的契機。當時他的妹妹樣貌品德出類拔萃且才學過人,被晉武帝選入宮中,左思一家便舉家遷居京城洛陽。左思一踏進京都的領域,抬頭看著這繁華景象,車水馬龍,左思的內心深受震撼。於是,左思便萌生了效仿班固和張衡寫一篇《三都賦》的念頭。
左思小的時候,由於屢屢遭受嘲笑,便常常留在家裡閱讀詩書。他曾讀過班固寫的《兩都賦》和 張衡寫的《兩京賦》,閱讀之時左思非常敬佩兩位作者的文筆文風,恢弘的氣魄,華麗的辭藻讓他曾細細回味。當時左思認為他們寫出了兩個京都的恢弘氣派。然而當他真正來到了都城時,他深深地陷入京都氣派的魅力中,在回首兩人的作品時,左思覺得他們的作品過於注重詞藻的華麗,而忽略了京都現實中的韻味。他站在京都的街頭將自身融入到洛陽的繁華與壯麗中時,他決定寫一篇著作,將三國時魏國、蜀國、吳國的京都寫入賦中,充分反映都城的歷史發展與現實繁華。
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的編寫,左思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經歷到鄴城、成都、南京三個城市以及周邊地區去做實地考察。他從歷史發展、地理變遷、物產特色、風俗人情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在資料收集完成後,左思便過起了閉門謝客,苦心創作的生活,整日痴迷於創作當中。他在屋子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擺放了紙張,以便自己能隨時隨地記錄好詞好句,不錯過每一次的思緒飛揚。數年寒暑匆匆而過,左思遠離了人群,忍受著孤寂的生活,專注於《三都賦》的創作,終於在第十個春秋之時圓滿完成了寫作。
然而這部著作剛剛面向世人時,並不能揚名天下,反而遭受了種種譏笑。只因為人們並不能接受古人的作品被推翻,不想去認可新鮮的文學新星。其中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陸機就曾嘲諷道,這麼一個無名之輩竟然書寫這樣的作品,妄想超越兩位文學前輩,這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情。
左思看著自己嘔心瀝血之作被世人如此嘲諷,眼看就要泯滅在歷史的長河裡,他的心裡十分地不甘。於是他找到了當時著名地文學家張華為自己的作品鑑賞,張華細細閱讀後深受感染,連連稱讚,並表示會向自己的文人好友們推薦。後來皇甫溢為這部著作寫了序言,張載為其《魏都賦》做注,而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在名人作序與推薦下,這部作品很快傳遍了京都,擁有深文化的人紛紛對其稱讚不已。甚至先前譏左思的陸機聽說後,也細細品讀了左思的作品,心裡驚嘆不已,沒有想到這個作品竟然如此絕妙。
《三都賦》在京都廣為流傳,文人墨客都爭先恐後地傳閱開來,並一一抄寫下來,從而一下子使洛陽的紙張價格都貴了起來,出現了一紙難求的局面,人們紛紛通過各種渠道購買紙張,只為了抄寫這篇千古名作。從被親生父親看不起,到後來的佳作傳遍大街小巷,左思用勤奮與恆心書寫了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