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詩佛」王維的繼承人,「大曆十才子」之一錢起的詩歌人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讀詩誦詞,不僅可以增加個人文學素養,而且也是一件非常文雅的事情。也有人認為只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但是在浩瀚的唐朝詩海中,僅僅熟讀《唐詩三百首》還遠遠不夠。
很多初級唐詩愛好者們,只知道李白、杜甫,殊不知在博大精深的唐朝詩壇上,還有很多詩紅人不紅的著名詩人。身為「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就是這樣一位曾被後世人,譽為「詩佛」王維繼承人的中唐詩人。
錢起本人在唐朝詩壇上的影響力,雖然遠遠落後於「詩佛」王維。但是他所創作的山水田園詩歌,在遣詞造句以及詩風等方面,都與盛唐大詩人王維十分相像。因此很多人都以「王維附體」,來誇讚錢起在山水田園詩歌方面的成就。
錢起的詩風雖然與王維類似,但與「詩佛」相比題材比較狹隘,而且在詩歌創作時更偏重於寫景,尤其是他創作的「投贈應酬」之詩,更是以「音律諧婉」而著稱。甚至在中唐時期颳起了一股「錢詩」風潮。
時至今日雖然有很多人,甚至連聽都沒有聽過錢起這個名字,更不用提拜讀過他的詩文。甚至大多人對他被譽為「詩佛」繼承人都抱有懷疑態度。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錢起的詩名在中國文學史上,確實無法與其他著名詩人相提並論。
生不逢時的「大曆十才子」之一錢起
1. 風雨飄搖的時代,未負盛名的錢起
「大曆」是唐朝第八位皇帝,唐代宗李豫統治時期的年號,從公元766年十一月至779年十二月合計十四年。唐代宗李豫曾經在「安史之亂」中,曾以「天下兵馬元帥」的名義收復長安。
大曆年間的唐朝已經處於衰落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不僅無法與盛唐時期相比,而且此時的大唐王朝就像一座風雨之中的破廟,似乎在一個驚雷之下就可以分崩離析。「唐詩文化」在代宗統治時期,開始步入「詩道沒落」的頹廢階段。
出生於公元722年的錢起,就是一位生活於大曆年間的唐朝詩人。錢起字仲文別稱錢考功,如果大家在絞盡腦汁之後,依然沒有想起唐朝詩壇上,竟然還有錢起這一號人物,筆者就給大家提一個醒。
錢起雖然在詩壇上的聲望並不高,但相信一提起他的親侄兒,「懷素和尚」大家就會恍然大悟。這位「懷素和尚」的俗名為錢藏真,他是一位以「狂草」聞名於世的唐代著名書法家。作為錢起的子侄輩他的藝術成就,在唐朝藝術史上相對來說會更高。
2.「大曆十才子」與「詩道沒落」
雖然錢起也因詩作之名,位列「大曆十才子」的傑出代表,但由於這個詩歌流派,及其主要代表詩人和詩作,在唐朝時期的詩歌創作領域裡,雖然也有一定名望和詩名,但終究無法與初唐、盛唐時代的,詩歌代表人物相媲美。
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比較尷尬的局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曆年間的詩歌遭遇了「詩道沒落」的悲哀。
在這種時代大背景的影響之下,「大曆十才子」詩歌流派,不免沾染了很多頹廢的習氣,所以他們創作的詩歌,總會給人一種無精打採、沒有鬥志的感覺。
3.被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的錢起
1.「大曆十才子」詩歌流派
「大曆十才子」是唐代宗李豫大曆年間,出現的一個詩歌流派。這個詩歌流派中一共有十位唐代詩人,據《新唐書》記載十人分別是「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
當然也有另外一個版本其中還包括李益,後人之所以將這十大才子歸類為一個詩派。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詩歌特點十分類似,而且在創作詩歌的時候詩風也基本雷同。這其實與他們生活於大曆年間,受到了「詩道沒落」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這十位唐代大才子的詩歌,基本上都比較偏重於詩歌形式和技巧。「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這個詩歌流派比較常用的詩歌主題。之所以會形成這種詩歌風格,與他們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都有非常大的關係。
2.「大曆十才子之冠」錢起,「錢郎」與「錢劉」為其詩正名
雖然「大曆十才子」的詩作中,也有一些反映現實生活,以及富有真情實感的詩歌,但由於受到頹廢思想的影響,所以他們所創作的詩歌藝術價值並不高。當然這種說法要經過比較才能證實。
作為「大歷史才子之冠」的錢起,他的詩歌不僅完全具備,「大歷史才子」詩歌流派的特點和風格。同時由於他在詩歌創作中,尤以景物描寫以及抒發「鄉情旅思」最為擅長。所以在這個詩歌流派中,才能被後人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
古人云「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錢詩在唐朝詩壇上的重要地位,恐怕就是這句諺語最真實的體現。他雖然未能躋身於唐朝著名詩人之列,但是卻以山水田園詩歌創作獨樹一幟,被後人譽為「詩佛」王維的繼承人。
如果單純的從這一個觀點去分析,無論是錢起還是他所創作的詩歌,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後人的肯定,也就是說他的山水田園詩歌成就,既承襲了王維的衣缽,同時又有比較獨特的個人風格。
在詩歌創作成就以及文學價值上,錢起與郎士元並稱「錢郎」。時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但是錢起卻對「錢郎」之稱不以為然,「郎士元安得與餘並稱也?」。雖然錢起多有不滿但又不忍拋棄「錢郎」之稱。
錢起還與「詩城」劉長卿並稱「錢劉」。從這一點上來看錢起的詩歌成就絕對不容小覷。但錢起為人恃才傲物,再加上詩作中多表現衰颯的習氣,這其實對其詩名的影響都非常大。
4.錢起詩歌創作方法的風格與特色
錢起特別擅長創作五言近體詩,他的五言詩歌不僅「詞彩清麗,音律諧婉」,而且還多蘊含個人的真情實感。
尤其是在撰寫自然景物與鄉情旅思詩歌時,更是以語言優美、自然和諧為特色。但由於他的詩歌題材和風格比較單調,所以並未能成為唐詩集大成者。
中唐詩人錢起在當時不僅詩名遠播,而且「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無錢、郎賦詩送別,則為時論所鄙」。這充分說明了「大曆十才子之冠」絕對名副其實。但是又不得不提出一點異議,那就是錢起做創作的詩歌作品,富有真情實感的詩作確實甚少。
筆者認為「贈別應酬、流連光景、粉飾太平」之作,是錢起詩作中的主旋律。不僅嚴重脫離社會現實,而且也頗具頹廢、萎靡之感。這在唐詩創作中是大忌,但是他的山水田園詩歌,又為他能夠躋身於著名詩人之列扳回了一城。
《省試湘靈鼓瑟》一詩中的感時傷亂之情
1.錢起「山水詩清逸可觀」
《省試湘靈鼓瑟》是錢起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最能體現出感時傷亂,以及同情農民疾苦的中心思鄉。如果從詩歌創作的藝術水平角度來講,這首詩不僅具有清麗閒雅之感,而且也是錢起眾多山水田園詩作中的傑出代表。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經常能夠聽到人們談起湘水神靈,他們善於鼓 「瑟」出美妙悠揚的樂曲,這種樂曲可以讓河神馮夷聞之起舞,但是遠在他鄉的遊子,每當聽到這種樂曲之後都會陷入無盡沉思。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神靈們演奏的深沉而又哀婉的樂曲,不僅可以讓金石為之感動,同時也可以擴散至天地之間。梧桐樹和白芷受到音樂薰陶後也不禁吐露芬芳。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這支天籟之音順水傳到湘江,化作了悲風飛過了洞庭湖。當曲終人散之時卻未曾得見鼓瑟的湘水女神,當江面上的煙霧消散之後,青峰露出真顏山色更加蒼翠迷人。
2.生不逢時的「大曆十才子之冠」
筆者認為錢起作為王維詩風繼承人,按理來說他的詩名應該更勝一籌。但是他卻因生於大曆年間,而成為了唐朝詩史中,最具悲劇色彩的詩人之一。筆者認為錢起就是一個生不逢時之人,在這個「詩道中落」的年代,縱使他有天大的才能,也只能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中唐雖然離盛唐最近,但卻並未感受到任何盛唐之景。反之卻因唐朝由盛轉衰,而承擔的更多本應該盛唐承載的災難。詩歌文化在大曆年間的衰敗,實際上也是唐朝政治衰敗的典型表現。
生活於大曆年間的錢起,他的詩歌難免會受到時代的影響,並沾染上衰颯的習氣。他作為「大曆十才子」詩歌流派的傑出代表,詩作方面總會給人留下一種,既打不起精神又無處安放的感覺。
雖然他創作的《省試湘靈鼓瑟》,以及《遊輞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等詩歌,是中唐時期難得的山水詩歌佳作,但由於過度描寫景色,而忽略了個人的真情實感,以及詩歌本應該蘊含的思想內涵,所以雖有讚譽但終究並未被傳誦。
筆者認為雖然錢起的古體山水詩清逸可觀,尤其是早年應試之作神來之筆頗多,但是詩人終究離不開時代的影響,而時代也往往會受到詩風的牽絆。在這種矛盾而又糾結的大背景之下,錢起以及錢詩中被淹沒於唐朝詩壇之中。
結 語
錢起的詩歌特點和詩風,其實就是「大曆十才子」詩歌流派的典型體現。作為「大曆十才子之冠」,按理來說錢起的詩歌成就應該不低。而且他能夠與「詩城」劉長卿齊名,也再一次證明了錢起詩歌的文學價值。
筆者認為在很多後世之人的眼中,錢起作為「詩佛」王維的繼承人,也應該是一個可以在,唐朝詩壇呼風喚雨的著名詩人。
但事實與想像總會有很多差距,而且從錢起的個人表現,以及詩歌整體造詣上來看,雖然並未達到大家的預期,但是也絕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傑出詩人。
【參考文獻】
王定璋《錢起詩歌系年續考》
王定璋《評錢起詩歌》
李娜《錢起詩歌藝術研究》
高霞《錢起詩歌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