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於永正老師學做「老師」

2020-09-05 小鹿老師的語文課堂

————讀於永正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

很早以前就知道於永正老師,當時是教研室主任拿著於老師的一本課堂實錄集,看到之後真是如獲至寶,後來又看到了於老師的講課錄像,《草》中於老師畫畫的功底讓我大開眼界,和學生表演的情節讓人捧腹又驚嘆設計巧妙,之後又看了於老師的一些課例,簡簡單單,樸樸實實,卻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別出心裁,還有就是於老師在課堂上那麼親切,和藹,又敢於「出洋相」,把自己扮成「老太太」「狐狸」……我覺得大部分教師是放不下這個架子的。

讀於老師的這本書,仿佛他就站在面前,跟年輕老師談心,笑眯眯地,我似乎都能聽到他有磁性的聲音。

正像他所說:我的文章不是在書齋裡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一)教師要做「甘草」

就是做一個對人寬厚溫和的人。微笑是名片,寬厚是品格。心態平和,處理問題才能平和,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人才是受人歡迎的人。

就是做一個對人包容的人。不論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過,諒人之短;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醒。對待學生,不是「治」,而是「接納」。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包容是出於推己及人的理解。

就是做一個有分寸的人。做事要把握好度。做教師,要「溫」也要「嚴」,「打一巴掌別忘了及時揉一揉」,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也要發現他的「弱點」,引導、鼓勵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二)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我喜歡他

於老師說:「教育沒有純方法技巧的東西,方法、技巧的背後有一個「情」字作支撐。」於老師總結出的方法有:

1、講課時,眼觀六路,用親切的目光看著每個學生,以專注、期待、鼓勵的目光看著發言的同學,把易回答的問題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課外活動,加入學生的行列……

2、用「手」表達「喜歡」:用手摸摸學生的小腦袋,用手輕拍學生的肩,向學生豎起大拇指,……

3、用掌聲表達讚美

4、不吝嗇對學生的表揚

5、在好學生個別談話時表達相信和期待

6、給學生起「暱稱」是傳遞喜歡的方法。

7、表達對學生的喜歡,還有鉛筆、橡皮、小刀、作業本和書籍等。

圖片來自網絡

(三)為師之道是「師非師,課非課」

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是「同學」,是「朋友」,教師應該蹲下來看學生,在教學中實現「平等對話」。

教師要理解學生,要尊重學生,兒童的天性是好動、好問、好說,學生只有差別,沒有差生。

老師在課堂上要少些包辦、限制和理性,多些自主、引導和情趣,讓課堂教學生活化、遊戲化,構建「兒童的語文課堂」。

(四)做個「童心不泯」的人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童心不泯就是始終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就是要「孩子氣」,就是理解和體諒學生,就是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想做。

(五)行「無言之教」

無言之教」就是教師的言傳身教

1、儀表是教師這本書的「封面」,工作裝要整潔大方,顏色要莊重,不穿髒兮兮的皮鞋走進校門。

2、教師第二張臉是「字」,教師要練字,字要寫得好。當老師,尤其語文老師,要寫一手好字。

3、練「朗讀」,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提高自己的表現力、理解力。

4、練「作文」——寫「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備課。寫「下水文」,備的是「能力」,是「功夫」。

5、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要先做到,這並不難。考驗老師的是,遇到有礙面子的事,能否坦然以對,為學生做出表率。

(六)激勵的作用是無窮的

如果說教育的第一個名字叫「影響」,它的第二個名字便叫「激勵」。

尊重,是民主對話的基礎;愛,是賞識、激勵的前提。於老師歸納出五條原則:

1、針對性原則:激勵要有的放矢。

2、實指性原則:表揚要實事求是。

3、引領性原則:激勵的話要對學生起引領、導向的作用。

4、 及時與重複性原則:表揚、激勵要及時,對突出的事跡、表現還要重複讚美,要當眾讚美。

5、鼓動性原則:表揚、讚美要真誠、動情。

激勵手段有哪些? 於老師總結出了以下方法:語言激勵,把學生的進步通報給家長,把學生的好作業交給家長欣賞,為學生發放獎狀和獎品等。

圖片來自網絡

(七)把課上得有意思

準確把握教材,教出「恍然大悟」來,讓學生有靈性,有悟性,讓學生對語文乃至對其它學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反覆揣摩,反覆練習,修煉「見文生情」的真功夫,把課文朗讀好了,給學生留下情感,留下語感,留下語言,留下悟性和靈性。

輕鬆的課堂有意思,輕鬆來自老師的「舉重若輕」,輕鬆來自課堂上的遊戲,輕鬆來自老師的幽默,輕鬆來自學有收穫。

正像於老師所說:「每堂課讓學生有所收穫,才能感到上課有意思,這個有意思才是我的目的所在。」

(八)人生得有目標

人生得有目標,即人們說的「明天的風景」。如果人生沒有目標,就好比在黑暗中遠徵。人生要有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個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個年度的目標,一個月份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崇高越直接,他進步得就越快,對社會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標,只要矢志不渝的努力,就會成為壯舉。

(九)要成為「文化人」

一個教師能否站住腳,能否取得好成績,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最終取決於他的文化。老師要讀經典,讀古代啟蒙讀物,讀經典小說,背古典詩詞,讀外國教育家和文學家的書。讀書多還不夠,還要「以文化人」,就是把知識轉化為人文素養,把理論轉化為行為,就是「學以致用」。以文化人的「文」,除了書外,還包括藝術,還包括大自然。

喜歡聽於老師的課,喜歡讀於老師的書,更喜歡於老師這個人,他不做作,他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我們,讓我們明白應該怎樣做人,應該怎樣做老師。

相關焦點

  • 書耕 | 為師之道在於修己 ——跟於永正老師學為師之道
    書中第一章題為「做甘草」,甘草是一味中藥,於老師將其特性與好教師應具備的特質結合起來,我很認同這一觀點。甘草溫和,作為老師,要溫和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微笑對待每一名學生;甘草包容,它幾乎能與所有草藥為伍,作為老師,我們每天面對不同的學生,要用平和的心態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甘草調和,它能提高各味草藥的療效、減少毒性,作為老師,我們要做到寬嚴相濟,寬容學生,不過分苛求學生,同時絕不放縱。教師必須堅持嚴寓於愛、愛寓於嚴的原則,懂得調和之道,才能更好地涵養孩子的性情和人格。
  • 於永正:做讓學生喜歡的老師秘訣
    童心不泯的標誌之四,是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想做。一個真正了解學生的老師,豈能不成為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五十多年了,學生一年年地長大,我卻還是個孩子。是一屆一屆學生的童年延續了我的童年。教育的第一個名字叫「影響」。
  • 於永正:為什麼這些老師讓我如此難忘
    ­  今天,於永正老師將帶我們走入他的校園記憶,看他的小學老師們如何用樸實、自發的教育行為,書寫著素質教育的篇章。­  一拿起筆,我的小學老師就一一浮現在我的腦際,清晰,真切,一如六十多年前。­「紅圈圈」教我練就一筆好字、「紅波浪線」讓我寫得一手好文­  最難忘的張敬齋老師是我初小的老師,即1—4年級的老師,教我們語文、音樂、美術和體育。­  難忘張老師的笑。1947年,張老師剛到我們山東萊陽徐家夼初級小學時,不過十八九歲。瘦高挑兒,大眼睛,尖下頦,留著分頭,一天到晚,樂呵呵的。
  • 向於永正老師學寫作 ——讀《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於老師的書有趣,有味,有物,值得一遍又一遍去鑽研,去品讀。昨天的閱讀以「怎樣做老師」為主,今天我想去其中尋找寫作的密碼。對一個教師來說,教學容易,寫作難,常常是做了說不出來,寫不下來。不是沒有生活,而是沒有找到寫作的密碼。於老師的書中或許就有這樣的密碼,讓我試著去尋覓吧!
  • 於永正:備課=寫教案?大錯特錯!你真的會備課嗎?
    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說:「反正不備課,或者備得不充分,我是不敢進課堂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於永正老師是怎麼備課的吧。 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
  • 老師啊,老師,何苦為難自己?
    老師,請合理使用手中的權力,不要既逼迫學生,又為難自己。這兩天跟同事聊天,同事大吐苦水:學生不按時寫作業,撒謊,找家長,家長也撒謊,結果兩個人的慌沒撒到一塊,巨尷尬。同事說,要開班會,要讓所有人明白,日後的窮困潦倒跟老師無關,都是家長縱容的。今天又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人訴苦,說五一假期,孩子們天天寫作業,從早寫到晚。老師說了,放假不是讓你們玩的,是讓你們寫作業的。我很同情寫作業的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但是也為老師感到悲哀:何必苦苦相逼?
  • 寶雞劉波文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有感:為遷移而教丨暑修班·閱讀
    所以,我想斷言:學而不用等同於學而無用。這讓人想到於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之「重遷移」。於是,我近期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這本書,感覺當下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環節中都突出了「遷移」。結合語文教學和習作課題研究,我認為主要是基於讀的遷移。
  • 於永正:給年輕教師的20條建議
    民小編說: 於永正老師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這樣一位名師給自己初為人師的女兒寫了20條貼心建議,絕對是金玉良言。不僅僅是對於剛剛入職的老師,對於久為人師的你,或許也是一種提醒。
  • 於永正老師的「魅力」課堂——讀於永正《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雖然已經連續兩天從不同的方面談了自己讀於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的閱讀感受,但我覺得還不夠,於是今晚,歪在沙發裡,又把於老師的這本書讀了一遍。讀於老師的書能讓我「靜心」,讀於老師的書能使我「明理」,讀於老師的書能給我「啟智」。讀於老師的書,我知道了應該這樣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知道了做教師要怎樣寫教學隨筆好教育故事,我也感受到了於老師的課堂是有魅力的課堂。
  • 「跟誰學」北大論道:APP裡找老師
    跟誰學VP呂偉勝上臺介紹跟誰學。「我離開了新東方,沒有了助理,沒有了司機,我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做了。於是我一下子在手機裡裝了20多個APP。」呂偉勝的開場白,一夜回到解放前怎麼辦?就用APP!  跟誰學是一個泛教育全品類大平臺,只要有一技之長,有才有範兒,就可以當老師。簡潔而又精彩的分享結束後,很多對跟誰學感興趣的北大同學向呂偉勝提出問題。  提問1:跟誰學和其他教育平臺的有什麼區別呢?
  • 縣實驗小學:跟姬老師學做武術操(四)
    「學貴有恆,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感謝同學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學校收到了很多同學練習《旭日東升》武術操的圖片和視頻,大家做得真好,為你們豎大拇指! 這套操一共九節,我們已經學了三分之一啦!通過對前三節動作的學習,不知道同學們是不是對中華武術更感興趣了,動作是不是更加有力。在學習之餘每天堅持鍛鍊,能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堅持下去,你還會成為一個小武術家呢!
  • 談談,學日語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呢
    日語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呢現在想學日語的人很多,那麼日語的話是自學好呢還是花錢去跟老師學好呢?其實我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你是對口語交流有需求的話,那麼肯定是跟老師學比較好。如果你只是為了稍微懂一點詞和句的話,自學也完全可以滿足你的要求。那麼,學日語自學還是跟老師學都有什麼好處與不足之處呢?自學:自學的壞處就是沒有正確的學習方式,往往很長的時間都在做無用功。
  • 這些老師的備課筆記太驚豔!備一堂好課老師該做啥?|乾貨
    6.備學法 對學生而言,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因此,在備課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什麼,怎麼學,用什麼方法學。如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掌握了一套好的學習方法,就有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教學能手劉波文:為遷移而教——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 成長一「夏」
    所以,我想斷言:學而不用等同於學而無用。 這讓人想到於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之「重遷移」。於是,再讀《於永正與五重教學》這本書,感覺當下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環節中都突出了「遷移」。結合語文教學和習作課題研究,我認為主要是基於讀的遷移。 部編語文教材突出經典篇目選編。
  • 這些老師的備課筆記太驚豔!備一堂好課老師該做啥?聽聽特級教師的...
    6.備學法 對學生而言,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因此,在備課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什麼,怎麼學,用什麼方法學。如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掌握了一套好的學習方法,就有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 跟樂理老師學鋼琴可以嗎?
    你可以好好的跟這個老師學習樂理,但是至於學鋼琴,就不知道這個老師教鋼琴是否像他教樂理那樣厲害,因為你沒有告訴我他的鋼琴教學的情況,但是你的表述來看,你並沒有提到她的鋼琴教學。假如他的鋼琴教的跟他的樂理一樣好,你可以跟他學鋼琴,如果不是,那麼我建議你找一個好的鋼琴老師,而不是讓一個好的樂理老師教鋼琴,或者一個好的電子琴老師教樂理,又或者是讓一個好的電子琴老師教鋼琴,這就好比養魚的能手不一定會煮魚的道理是一樣的。
  • 這個男生偷偷用老師手機,僅為了……學生有多想被表揚,老師你知道...
    「××上課積極發言,表現很好」近日,網友「隔壁班的喵老師」發微博稱:「教務老師跑來跟我說,說我班上有學生拿她的手機給媽媽發信息表揚自己。」並附上了一張聊天截圖,內容為「××上課積極發言,表現很好」。因為平時不允許學生帶手機,所以學生有時候就需要用老師的手機和家長聯繫,或者查看成績。「之前這個同學跟我說,他媽媽在微信群裡看見老師表揚別人,問我為什麼不表揚他。」繆先生說,「這次學生應該就是想圖表揚,所以給家長發了這條微信。」了解此事後,繆先生沒再追究,「也沒有什麼別的影響,我覺得也沒什麼。」
  • 第451期【名師頻道】劉友開│小語大師於永正,激勵路邊後來人——於老師引領我從「草根」走向「特級」
    小學語文教學大師於永正先生不幸病世,不禁使我悲哀情感的潮水在胸中激蕩不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認為他不僅僅只是一位「學高為師」的名師大家,而且還是一位「身正為範」的小語界的引路者。我是一個「草根教師」, 我的教師成長和專業發展就頗受他的深刻影響。雖然有些事己經過去多年了,但回想起來至今仍歷歷在目、倍感親切。
  • 找老師平臺跟誰學:破解教育O2O五大誤區
    做行業分析,我們常常喜歡找一些標杆,比如談網際網路,我們會想到BAT;談租車,我們會想到滴滴打車;談團購,我們會想到美團和大眾點評;談房地產,我們會想到萬達……而在教育020領域,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跟誰學。
  • 做不太像老師的老師,上不太像課的課!
    到底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好老師上的課是什麼樣子的?好老師僅僅是教出的學生考上名校的數量越多嗎? 已故特級教師於永正從個人經歷和觀察中,竟然得出做一名好老師的秘訣是:做不太像老師的老師,上不太像課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