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劉阿鬥投降後寫下3個字,後人稱其大智若愚,這是為啥?

2021-01-08 歷史揭密檔案

我國在歷史上的發展是非常曲折的,我國如今能有廣袤的土地,都離不開先人的艱苦打拼,在歷史上有眾多風雲人物為了一統天下,多次南徵北戰,做出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不過有戰爭就必然有失敗,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才會有取勝的可能。

劉備在歷史上就是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他是蜀國的開國皇帝,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儘管在與諸侯之間的爭霸中屢次失敗,但因為他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人們的尊敬,以至於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不過劉備一生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有興復漢室了,雖然劉備擁有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勇士以及諸葛亮這樣的軍師,但是此前在經歷幾次大戰時,蜀國元氣大傷,所以蜀國最終沒有實現興復漢室。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劉備的兒子劉禪了,後人常說劉禪是扶不起的劉阿鬥,說劉禪庸碌無能。這是因為劉禪對治國根本不精通,甚至不理朝政,寵信宦官黃皓,使國力衰弱。

有人認為如果不是有諸葛亮等忠臣輔政,恐怕國力薄弱的蜀國也不可能維持二十年。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在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在關中治兵,於是上書給劉禪調兵遣將以作準備,但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的,於是劉禪聽信讒言,也就沒當回事,導致蜀漢群臣都不知道此事。而這件事最後導致諸葛亮戰死綿竹,劉禪最終選擇投降,蜀漢徹底滅亡。

劉禪的這些行為都讓人唾棄,不過後來有專家在對六十年這些行為進行解讀時,卻表示劉禪的行為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表現,劉禪看似無能,不治理朝政,但是他將治國任務交給大臣們,至少讓蜀國維持了二十年,否則很有可能不到二十年就滅亡了。另外劉禪投降後,為了打消司馬昭的顧慮,知道忍氣吞聲,曾表示:「此間樂,不思蜀」,這才讓司馬昭相信劉禪不會復興漢室,從而免他一死。

據說當時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在自己住的地方寫下了3個字,給自己的住所取名「中山寨」,「中山」是劉禪先祖的封地,將這三個字倒過來便是諧音「在山中」,劉禪以此來表自己的決心,而這也讓司馬昭完全對劉禪放心,沒有取他的性命,因此這也是劉禪聰明之處。最終劉禪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劉禪雖然受到了很多罵名,但是在專家的解讀下,或許劉禪真的是大智若愚,那麼大家認為劉禪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還是大智若愚呢?大家對於劉禪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他降魏後說了7個字得已善終
    提起三國蜀主劉備的兒子劉禪,後人便會聯想到亡國君,聯想到「扶不起的阿鬥」這句經典的詞句。據傳劉禪之母甘夫人因夜夢仰吞北鬥而懷孕,所以劉禪的小名叫做「阿鬥」。後人常用「阿鬥」或「扶不起的阿鬥」一詞形容庸碌無能的人。而劉禪這個不雅稱號的由來是有故事的。劉禪在位41年,其中「自攝國是」16年。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過來念
    這是歷史上兩個謀士給劉禪的評價,王崇說他「庸常」,諸葛亮說他「仁敏」,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是歷史上關於這個「扶不起的劉阿鬥」最大的爭論:他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   而在這之前,劉禪其實還沒有來得及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庸常,但這之後,大家對他的評價急轉直下,這是為什麼?
  • 扶不起的阿鬥是真傻,還是在裝傻,帶你了解大智若愚的劉禪
    扶不起的阿鬥是真傻,還是在裝傻,帶你了解大智若愚的劉禪說到劉禪,大多數人會想到一個成語「樂不思蜀」,劉禪也成了對一事無成的庸人的代表性人物,成為歷史名人中扶不起的典型,劉禪聽信讒言但是,既然小阿鬥這麼扶不起,那他是如何一下當了41年的皇帝,在當時皇帝之位一坐便四十年可是不短的時間,甚至是同期君主在位時間最長的,就算除去諸葛亮在旁輔佐的時間,也有29年,他就真的是無能嗎?其實,真實的劉禪,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般扶不起。
  • 「扶不起的阿鬥」真如傳說的那麼蠢?他可是史上少有的大氣政治家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形容一個人蠢到無可救藥。阿鬥,似乎已經成了愚笨的代名詞。在三國裡,劉阿鬥(劉備之子劉嬋)擁有諸葛亮這樣的謀臣,坐擁的川蜀之地物產豐饒,同時也有著百萬雄兵,但他不僅沒有在戰爭中打出任何效果,反而最後被魏國人抓走,留下了一句「此間樂,不思蜀」遺臭千年。但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還真不是。
  • 劉禪在亂世之中,讓蜀國屹立近30年不倒,他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蜀漢在建國時就已經積貧積弱了,而蜀漢在劉禪的領導下還堅持了30年,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劉禪是劉備的繼承人,也是蜀漢王國的繼承人,為什麼後世的人對他評價如此之低呢?我想也許跟我們那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有關:樂不思蜀。相傳在蜀滅亡後,劉禪被安置在洛陽,按照一般的君王,也許他會寧死不屈,但劉禪並不是這樣的。
  • 劉禪真是扶不起的阿鬥嗎?小說只是誇大其詞,不投降後果更嚴重
    後主劉禪真是扶不起的阿鬥嗎?小說只是誇大其詞,不投降後果更嚴重。可能大家有聽說過這個詞語,那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其實扶不起的阿鬥是一個漢語詞語,比喻扶持不起來的人。而這個詞其實已經深入人心了,大家都覺得這是貶義詞。
  • 真傻還是裝傻:劉禪是"扶不起"的庸主嗎?
    真傻還是裝傻:劉禪是"扶不起"的庸主嗎?「扶不起的阿鬥」成了對庸人的戲稱。事實果真如此嗎?在充滿著詭計與狡詐的三國鬥爭形勢之下,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例如曹操,例如周瑜……我們常說大智若愚,這句話可以用在一直被我們小看的阿鬥身上——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大笑:免死,眾人不解,昭:倒過來念
    這樣的人被稱為昏君顯然是有些過分了,實際上劉禪非但不是個昏君,而且還相當的有自己的頭腦,在關鍵時刻能夠根據自己的實力做出最佳選擇。就像他投降曹魏,雖然不是很光彩,但是就他與蜀國的實力,確實沒辦法抵抗魏國,抵抗的唯一結果就是死掉更多的老百姓和讓他自己最後的結果更加糟糕而已——也許會被殺掉。所以他選擇了投降。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看後:免死,百官不解,昭:倒過來讀
    而司馬懿的另一個兒子司馬昭,同樣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司馬師在病逝前則把大權交給了司馬昭,司馬昭一心想要幹掉曹髦這個大BOSS,自己當皇帝,其實司馬昭當下的權勢已經與皇帝無異,就只差個名號了。而蜀漢的劉禪並沒有多大的才能,當姜維向劉禪上書,司馬昭已經派出鍾會在關中治兵,最好還是調兵遣將以作準備,但劉禪卻聽信了黃皓的話,認為敵人不會來,這也就導致蜀漢群臣都沒人知道此事。最終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了。而劉禪在投降後寫下了三字,司馬昭看後大笑:免死,百官不解,昭:倒過來讀。
  • 劉備為何給兒子取名為「禪」,西蜀滅亡後劉禪子孫境遇如何?
    劉備託孤的主角,自然是其長子劉禪,也就是被世人詬病的「扶不起的阿鬥」。劉禪的「禪」字有三個讀音:一為「chán」,與佛教有很大的關係,如「禪杖、禪心」,是佛教修行的意思;二為「shàn」,是古代皇帝祭祀山川土地的意思,如「禪讓制、禪位,泰山封禪」;三為「tán」,是一個古代國家的名字。而根據當時的歷史情境,劉備希望兒子「出家」的可能性不大,再者,劉備當初投靠劉表時,過繼一子並取名為劉封,如此一來,其二子名字相連,即位雙音節詞——「封禪」。
  • 劉禪寫三個字,司馬昭看後殺心全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關於劉禪其人,除了「扶不起的阿鬥」這句話耳熟能詳外,「樂不思蜀」這個詞語也是由劉禪創造出來的。孟達是這麼評價劉禪的:「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而司馬昭更是認為「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 日本投降後要帶走武士刀,稱不給就切腹,蔣介石微笑著說了8個字
    日本投降後要帶走武士刀,稱不給就切腹,蔣介石微笑著說了8個字提起二戰,很多人都會想起那萬惡的侵略者,日本在當年的二戰時期曾對我國喪心病狂的開啟了侵華戰爭,這段歷史是永遠都無法抹去的,也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雖然現在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可是我們永遠都會記得
  • 他是侵華日軍主要戰犯,死前給後人留下4個字,其孫女十分無恥
    所謂邪不壓正,最後日本還是無條件投降。不過,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卻一直極力掩蓋日本的投降詔書。他肯定知道,日本的投降意味著他的身敗名裂以及人身自由。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日本人反對投降。於是,他的女婿就發動了政變,不過最終以失敗告終。即使如此,日本已經無力戰鬥,宣布投降是唯一的出路。據統計,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
  • 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 戰後孤島遊擊近30年 得知戰敗後說出六個字
    1974年3月10日,一名身穿破舊的二戰日軍軍服的日本老兵走向了菲律賓盧邦島警察局。只見他面色凝重,向在場人們深鞠一躬後說了一句:「我是少尉小野田寬郎,我奉上級的命令向你們投降。」而這一天距日本投降已經過了整整29年,同時也是小野田寬郎在菲律賓叢林裡戰鬥的第三十年。
  • 寫下13個字後,留下啥懸念
    寫下13個字後,留下啥懸念何炅是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節目的著名主持人,一直深受觀眾歡迎。只是,何炅這次主持《快樂大本營》,有點不一樣。只見,何炅在博文中寫下13個字:又是成團夜。今晚也請多多指教。那麼,何炅會留下啥懸念?
  • 柳永:因思念妻子,寫下一首宋詞,後10字經常被後人用來寫情書!
    而柳永在給他娘子寫的眾多詩詞中,有一首詞特別的浪漫,後10個字無論怎麼看都是感動人的甜膩情話。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詩詞嗎?01柳永在當時是個落魄的官二代,老父親曾在前朝為官,新帝登基後,從此被貶職,被東調西調,今年不是去這個縣就是去這條村,而幼小的柳永也跟著老父一直到處奔走,過著浪跡天涯的生活。可能是這段成長經歷,鼓勵了柳永,於是他打小就立志將來定要闖出一番名堂。
  •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所以劉備在臨去世之前鄭重的囑咐軍師,稱如果劉禪如果糊裡糊塗、不能撐起大業,那麼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當然表示不肯。但是從這件事當中可以看出,劉禪本人性格較為懦弱,沒有多大的野心。在蜀國第一任國君去世之後,諸葛亮十分盡力的輔佐劉禪,在宰相的治理之下,蜀國日益強盛,一直在為恢復中原做準備。那麼劉禪在國家治理上有多大的貢獻呢?
  • 【原創】與寧寧聊歷史之四:阿鬥「天資仁敏」為何扶不起
    因而被後人嘲諷為『扶不起的阿鬥』。」寧寧有些疑惑:「為何是『扶不起的阿鬥』?」我解釋道:「『阿鬥』是劉禪乳名,傳言他母親甘夫人懷孕時夢見『夜吞星鬥』,故而取名『阿鬥』。」寧寧點點頭,我接著解釋道:「所謂『扶不起』,眾說紛紜。爸爸認為可從『扶』理解,關鍵是誰『扶』?其一,劉備『扶阿鬥』。
  • 古今 大智若愚與大愚若智
    大智若愚在《詞源》裡的解釋是這樣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出自宋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至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 17歲晚清公主被60歲日本老頭強佔後,寫下10個字,字字戳心
    17歲晚清公主被60歲日本老頭強佔後,寫下10個字,字字戳心。文|周哥清朝時皇室家族的女兒被稱為格格,也就是公主。在愛新覺羅家族所有的公主中,有一位曾在幼年時便被送到了日本接受教育,多年後,當她回國時卻揚言要推翻自己的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