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收穫!吳稚偉教授團隊關於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V治療研究獲突破

2020-12-18 澎湃新聞

昨日小南推文

畢業生·畢業聲 | 劉豐源:仙林生活四年的一些聲光色味碎片

SFTSV是我國於2010年首先發現的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屬於白蛉病毒屬,是一種單股負鏈RNA病毒,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該症候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病死率可高達6.3%至30%。更為危險的是,最近在寵物身上也發現了SFTSV感染。近年來SFTS的發病已經擴大到中國至少15個省,並且韓國、日本和越南等其他亞洲國家也陸續發現該病,表明流行區域正在擴大,仍有爆發流行的危險。迄今為止,尚無針對SFTS的特效治療方法。由於其對公共衛生和健康的巨大威脅,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V越來越受病毒學界的重視。

最近醫學院吳稚偉教授在免疫學研究基礎上,研發成功治療SFTSV的駱駝納米單克隆抗體,並受到市場關注。這是SFTSV感染治療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南京大學吳稚偉教授課題組自2014年開始新型布尼亞病毒的SFTSV研究。課題組首先從臨床病毒學入手,對SFTSV感染急性期患者的臨床表現、病毒載量、細胞因子調節、血清幹擾素水平、外周血免疫相關基因表達及樹突狀細胞動態變化進行了綜合研究 [1]。隨後,團隊針對SFTSV與宿主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注意到,失去控制的高水平病毒血症是引起SFTSV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關鍵因素。研究者在重症和死亡病人中發現了嚴重的體液免疫缺陷,這導致重症和死亡病人體內嚴重缺乏針對病毒核衣殼和包膜糖蛋白的抗體。這種嚴重的體液免疫缺陷引起了病毒複製失控和高水平病毒血症,最終引起細胞因子風暴、血小板減少性凝血障礙,最終引起病人多器官病變、衰竭乃至死亡。研究發現,重症和死亡感染者體內的髓系樹突狀細胞(mDC)數量和功能都存在嚴重異常;同時,這些感染者體內的Tfh細胞不僅數量少,還喪失了刺激B細胞活化的功能。SFTSV感染引起的mDC凋亡和功能障礙是引起CD4+ T細胞激活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而CD4+ T中的Tfh細胞功能障礙又直接引起了B細胞激活障礙和抗體類型轉換失敗。在這一機制中,Tfh細胞是連接SFTSV感染引起的固有免疫缺陷和適應性免疫缺陷的橋梁。吳稚偉教授這項研究深入探討了適應性免疫缺陷對病毒感染預後的影響及其機制,並於2018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2]。

mDC和Tfh細胞參與了SFTSV重症感染中的體液免疫缺陷

隨後,吳稚偉教授團隊利用細胞模型研究了SFTSV感染巨噬細胞的生物學調節過程和機制[3]。這項研究發表於2019年的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揭示了病毒驅動免疫細胞分化以利於自身擴散傳播的這一有趣現象,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礎。

為了開發出可以治療SFTSV感染的中和抗體藥物,吳稚偉教授團隊利用哺乳動物細胞表達SFTSV的可溶性包膜蛋白sGn並免疫駱駝,以免疫動物的B細胞為基礎構建抗體文庫,從中分離出功能性單域納米抗體。研究者從文庫中鑑定出23種具有較強中和活性的VHH抗體,其中SNB02是一種人工融合了人源Fc1片段的高親和力抗體,其IC50為1.05μg/mL,能在體外中和SFTSV,並能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抑制病毒複製。病毒接種後1小時應用SNB02抗體,在整個12天的實驗期間,病毒滴度下降了2個對數以上。更重要的是,實驗動物中血小板計數的回升表明SNB02不僅抑制病毒複製,而且減輕了病毒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NCG-HuPBL小鼠實驗數據還顯示,抗體治療可顯著逆轉病毒感染時血管內皮的破壞,對肺、肝和腎臟也有保護作用,這表明SNB02能減輕病毒誘導的其他發病機制。這項研發工作於今年7月發表於JCI insight期刊[4],論文題目A single-domain antibody inhibits SFTSV and mitigates virus- induced pathogenesis in vivo.

抗SFTSV的駱駝單域納米中和抗體研發示意圖

SNB02是治療SFTSV感染的一種有希望的候選單抗藥物。尤其可喜的是,吳稚偉教授團隊研發的SFTS治療性抗體研發不僅得到了十三五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基金的支持,並且受到市場極大關注。作為南京大學產學研平臺的源道隆(蘇州)醫學科技有限公司(Y-Clone Medical Science Co. Ltd.,www.y-clone.com)與韓國上市公司PanGen Biotech Inc. (股票代碼:22110S. Korea: KRX)於2020 年1月10日就SNB02單抗達成有限技術轉讓與合作研發協議。PanGen將投入資金和技術與源道隆公司一起推進南京大學吳稚偉教授團隊研發的SFTS治療性抗體的臨床前和臨床試驗,爭取早日成藥上市。

參考文獻

1.Song P, Zheng N, Zhang L, Liu Y, Chen T, Bao C,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Interferon-beta and Inhibition of TLR3 Expre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Fatal Outcome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6532.

2.Song P, Zheng N, Liu Y, Tian C, Wu X, Ma X, et al. Deficient humoral responses and disrupted B-cell immunity are associated with fatal SFTSV infe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3328.

3.Zhang L, Fu Y, Wang H, Guan Y, Zhu W, Guo M, et al.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Induced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Is Regulated by miR-146.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19; 10: 1095.

4.Wu X, Li Y, Huang B, Ma X, Zhu L, Zheng N, et al. A single-domain antibody inhibits SFTSV and mitigates virus-induced pathogenesis in vivo. JCI Insight. 2020; 5.

掃碼訪問南京大學新聞網,開啟更多精彩~

來源:科技處、南京大學新聞網

原標題:《探索·收穫!吳稚偉教授團隊關於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V治療研究獲突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啟動新型布尼亞病毒疫苗開發
    啟動新型布尼亞病毒疫苗合作開發  從市科委獲悉,北京市生物製品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啟動了新型布尼亞病毒疫苗合作開發,這種病毒經中國疾控中心檢測初步確定為被蜱蟲叮咬後的發病元兇。
  • 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今年,江蘇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家住南京市王女士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就診後,發現自己竟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今年以來,她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接診的第37位感染者。
  • 金斯瑞傳染病系列4|新型布尼亞病毒
    隨後,王女士被送至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經過仔細檢查,王女士竟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什麼是新型布尼亞病毒?布尼亞病毒(Bunya virus)是具球形、有包膜和分節段負鏈RNA病毒。因首先從烏幹達西部的布尼亞韋拉分離到而得名。直徑 90~100納米,從包膜伸出許多糖蛋白突起,內有 3個螺旋對稱的核殼,分別含大(L)、中(M)、小(S)3個RNA節段,多數具有 3種主要的病毒粒蛋白質,已知包括200種以上的病毒,是蟲媒病毒中最大的一科。而新型布尼亞病毒,則是衛生部門從蜱蟲中毒者體內分離出的一種布尼亞病毒突變株。
  • 高度警惕:蜱蟲叮咬所致的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
    據報導,截至目前今年已發現57例蜱蟲叮咬所致的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其中江蘇省發現37例,青島發現20例,死亡4例。 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導致的疾病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主要症狀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和/或白細胞減少,少數患者可出現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 浙江一個家族四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他們被確診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這是一種主要經蜱蟲叮咬後傳染的病毒,一旦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往往起病急,進展快,患者會有多臟器的累及,甚至失去生命。  「我們就是在和死神搶時間。從接診、確診、隔離、會診、24小時監護、搶救,到最後病情逐漸好轉、康復出院,這一路,即便是和病毒打了很多年交道,也是神經緊繃,絲毫不敢懈怠。經過醫院多學科團隊綜合救治,最終把他們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
  • 浙江一家四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兩人去世:謹防蜱蟲叮咬
    蜱蟲 視覺中國 資料圖8月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該院了解到,他們四人是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外公在戶外工作,因被蜱蟲叮咬最先感染,外婆、小李、大姨在照顧他時經人際間二次傳播感染。
  • 蜱傳病毒或為新型布尼亞病毒 目前暫無特效藥(1)
    經濟觀察網 特約記者 田鵬 河南蜱蟲叮咬事件令「人粒細胞無形體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HGA)首次為普羅大眾知曉,旋即又引入了新術語——「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new Bunia virus)」。
  • 十問新型布尼亞病毒:傳染性如何 有無特效藥 哪些省份發病多
    一:新型布尼亞病毒是一個新病毒嗎?李德新:這是一個10年前發現的新病毒。中國疾控中心隨即對該疾病進行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研究,以確定該疾病病原體。因為該疾病的臨床表現和人嗜粒細胞無形體病相似,早期被認為可能是人嗜粒細胞無形體病。但是在絕大多數患者的血液樣本中均未檢測到細菌DNA或針對該細菌的抗體。不久,從患者血液中分離出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稱為SFTS病毒。通過相關研究確定SFTS病毒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的病原。
  • 我國多地出現「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者 外出謹防蜱蟲叮咬
    央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記者 果君)近日,江蘇南京的王女士出現了發燒、咳嗽等症狀,就診後發現血小板迅速減少,最終確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 Virus)。據悉,目前我國多地出現了感染者。據不完全統計,僅上半年以來,江蘇省人民醫院已陸續接診37位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患者。
  • 警惕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煙燻火燎能讓蜱蟲鬆口嗎?
    蜱蟲叮咬導致的布尼亞病毒感染是怎麼回事?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求證專家,給出答案。警惕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40度高熱、咳嗽乏力、血小板減少,南京的王女士在兩個多月前採茶後突發身體不適,沒想到是因為蜱蟲叮咬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
  • 江蘇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專家:夏季易發生,警惕人傳人
    40度高熱、咳嗽乏力、血小板減少…家住南京市王女士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就診後,發現自己竟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今年以來,她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接診的第37位感染者。「感染病毒後,患者會出現血小板迅速減少、白細胞減少,最終導致患者體內出血(腦出血)或多器官衰竭。」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新型布尼亞病毒基因組及其編碼蛋白。
  • 疑因蜱蟲叮咬 浙江出現5例「新型布尼亞病毒」患者
    當地醫院說,這是病毒感染,但沒確診,做了抗病毒治療後體溫無明顯下降,體溫波動在39-40℃,仍然有腹瀉。7月初,金華市疾控中心給出報告,他的血液中「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陽性」。樸哥想起來,不舒服之前,他在腳後跟發現一隻圓形的蟲子,隨手摳掉了。
  • 江蘇已出現多例「新型布尼亞病毒」患者
    本文轉自【齊魯網】;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4日訊 據江蘇媒體報導,日前,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再度收治一名「新型布尼亞病毒」患者。據了解,該例患者已是江蘇省人民醫院今年上半年以來收治的第37例「新型布尼亞病毒」患者。
  • 市民採茶後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提醒:4到10月要提防蜱蟲叮咬
    日前來江蘇省人民醫院就診時,醫生發現王女士竟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記者了解到,僅2020年上半年以來,江蘇省人民醫院已陸續接診37位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患者。65歲女士採茶後持續高熱今年65歲的王女士住在南京市溧水區,家裡有幾畝茶園。
  • 【中國出現「新型布尼亞病毒」 60人感染7人死亡 專家:警惕人傳人...
    【中國出現「新型布尼亞病毒」 60人感染7人死亡 專家:警惕人傳人】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一名王姓女子日前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經就診後,發現血小板迅速減少,最終確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 Virus),據悉該區同醫院在進入今年後,已有37人感染,安徽省也在4月之後,出現23個感染者,其中5人死亡
  • 我市發現一起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疫情
    日前,我市樅陽縣發現一起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疫情。
  • 湖南確診首例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病例 患者暫未脫離生命危險
    人民網長沙10月20日電(記者 匡瀅 通訊員 梁輝)湖南新化一農婦被確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病例,系首例病例,已被送至湖南省人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隔離治療,目前還未脫離生命危險。 據了解,59歲的吳珍英(化名)是婁底新化縣的一名普通農婦,平時身體健康。
  • 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布尼亞病毒外,又一病毒來襲,出門口罩請帶好
    新型冠狀病毒開始的時間準確地來說,要追溯到2019年的年底,也就是12月份從武漢開始爆發,逐漸波及全國。8月6日江蘇及山東青島地區57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新型布尼亞病毒」是201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離並確認的一種病毒。該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及多器官功能損害,該病輕症患者多可自愈,重症患者常表現為多臟器功能障礙甚至多臟器功能衰竭。
  • 【科學闢謠】新布尼亞病毒是新病毒?來了解下
    鑑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很多人看到這個病毒感到非常擔憂,擔心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病毒。那麼,新布尼亞病毒是新病毒嗎?01新布尼亞病毒發現簡史其實,早在2007年的時候,我國就已經出現該類病毒的相關病例了。
  • 寧波市報告2例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病例 正在救治
    據了解,2例患者均出現發熱、頭痛、乏力等症狀,在當地衛生院就診未見好轉,轉至縣人民醫院求診,其中一位轉院至寧波市第二醫院治療。5月14日,經寧波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他們為新型布尼亞病毒陽性。  出現急性發熱、血小板減少要警惕  據了解,以新布尼亞病毒感染為代表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一類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性發熱起病(體溫≥38℃),大多數有噁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狀,乏力表現明顯。部分病人有上腹部壓痛、意識改變、淋巴結腫大;部分患者則有黑便、牙齦出血、皮膚淤點或淤斑、眼結膜充血等。